...續寫偉大奇蹟」專家談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情...

2020-12-09 荊楚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擘畫中國未來發展藍圖。在五中全會《公報》與《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一共出現了十一個「強國」: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科技強國、交通強國、貿易強國、海洋強國等,最終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這些「強國」目標,引人注目,在「強起來」的新時代,如何理解和把握,長江日報「求知」採訪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

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的核心詞是「強國」

求知:為什麼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特別強調強國建設?現在中國很多領域已經躋身大國行列,由「大」變「強」,其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胡鞍鋼: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標誌之一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簡稱為「強國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此,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了戰略性的安排,其中關鍵的核心詞就是「強國」,可稱為中國的「強國大戰略」,包括了十一個方面的強國戰略。

實際上,比如「十二五」規劃就提到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為此制定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國已經是世界人才資源最多的國家,但還不是人才強國,需要人才素質大幅度提高,人才比較競爭優勢明顯增強,人才使用效能明顯提高。「十三五」規劃也提到了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建設海洋強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從外貿大國邁向貿易強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等六個強國目標。「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強國目標是最多的,也是最有可能實現的。

中國從世界大國走向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就是創新,從跟跑到並跑、領跑,也伴隨著從數量追趕增長型到高質量創新發展型。在這方面不僅形成了空前的政治共識,也形成了空前的社會共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現十一個強國目標就是要靠創新發展、創新強國。因此,有關部門按照中央建議,不僅要制定十四五專項規劃,還要專門制定國家中長期專項規劃,謀劃重大任務、重大政策、重大措施、重大項目,舉全國之力,合理配置公共資源,主動引導市場主體即創新主體參與之中,如期高質量完成這些重大項目。

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

求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什麼要以十多個「強國」建設為抓手?

胡鞍鋼: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一個強國總目標,即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還提出了一個強國「戰略集」,這包括人才強國、製造強國、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教育強國、強軍,共計十三個強國目標。這標誌著中國進入強國時代。

「十四五」規劃及2035遠景目標是進一步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強國目標為抓手,進行戰略部署、頂層設計、總體設計,制定國家中長期發展專項規劃,作為實現強國總目標的重要支撐,也成為總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求知:中國由「大」變「強」之路會一帆風順嗎?以製造為例,我們建成製造強國,面臨怎樣的外部環境的機遇與挑戰?

胡鞍鋼:實際上,中國成為製造強國的目標超過我們的預期。2010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佔世界比重達到了18.2%,超過了美國。到2019年提高至28.2%,相當於美國比重(2017年為16.6%)的1.6倍,預計到2025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佔世界比重達到1/3左右。

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製造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43%,已接近2025年1.68%的目標,規模以上製造業每億元主營業務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1.10件,成為世界製造強國是必然的。但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來自外部的最大挑戰還是某些國家企圖打壓並限制中國成為世界製造強國。

中國更加明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特別是製造業體系,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這是因為近年來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下降,從2011年高峰的32.1%下降至2019年的27.2%。

此外,就是加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既要充分利用我國產業規模優勢、配套優勢、市場優勢,又要補齊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短板,尤其是加快突破關鍵性核心技術,繼續補齊一批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積極推動優質企業發揮龍頭作用。

中國具有獨特的發展優勢,就會創造獨特的機遇優勢

求知:中國由「大」變「強」具有怎樣的優勢和動力?

胡鞍鋼:這次《建議》特別提到了獨特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發展優勢和機遇優勢,經濟社會發展擁有諸多有利條件。這成為中國由世界大國變成世界強國的重要優勢。

首先,獨特的政治優勢,充分體現在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的優勢。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國創造發展奇蹟的制度安排和政治優勢,在全世界190多個國家中也是獨具政治優勢的。

以這次中央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為例,從今年3月份成立文件起草組,經過長達8個月的調查研究,發揚民主、開門問策、集思廣益,集中全黨智慧,徵求全社會建議,最後經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充分反映了全黨的政治共識、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成功地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必將極大地解放和發展全社會的生產力,包括經濟生產力、科技生產力、文化生產力、社會生產力、生態生產力以及保障國家安全和強大的國防實力。

其次,獨特的發展優勢。一是中國的人口規模優勢,總人口已經達到14億人,也達到了中高收入水平,在「十四五」末將達到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使世界高收入國家總人口(2019年為12.36億人)增加到26億人以上,佔世界總人口比重將達到34.2%;二是中國的人力資源優勢,勞動力總數達到7.78億人,2019年佔世界總數的22.3%,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8年;三是中國的市場規模優勢,2018年中國最終消費額(現價美元)佔世界比重為12.1%,到2025年將達到15%以上,是世界第二大市場;四是中國的國內投資規模優勢,2018年中國資本形成總額(現價美元)佔世界總量比重為26.8%,是世界第一大投資市場;五是中國的技術創新規模優勢,2018年本國居民發明專利申請佔世界總量比重60.7%,既是世界最大的技術創新之國,更是世界最大的技術應用之國。

再有,獨特的機遇優勢。正因為中國具有獨特的發展優勢,就會創造獨特的機遇優勢,突出表現為:一是中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引領者,作為世界最大的貨物進出口貿易體,中國為世界創造「中國市場」,使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二是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集體崛起的引領者,推動世界經濟格局、創新格局、政治格局大變遷,包括中國在內的十大新興經濟體佔世界GDP比重為38.7%,已超過以美國為首的九大發達經濟體(36.1%);三是中國將成為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創新者、引領者,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綠色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智能製造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為制定「十四五」規劃的最大創新點和亮點之一,例如根據國際能源署估計(2020年2月),中國太陽能發電容量佔世界比重將從2019年的34.5%上升至2024年的48.6%,這為中國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並下降創造了有利條件。

編制和實施五年規劃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證明,中長期發展規劃既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每一個五年規劃都要制定明確的經濟社會目標,提出重大戰略任務,保持發展戰略、發展目標、發展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與時俱進性,特別是設計和部署重大工程項目,如「十三五」規劃就實施了165項重大工程項目,全面落地見效,使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了新的大臺階。實際上,中央關於「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的建議已經傳遞了強大的「中國信息」,既反映了強大的「中國機遇」,更反映了強大的「中國實力」。

□ 長江日報記者周劼

相關焦點

  • ...公共管理人才——清華大學啟動內地高校首個面向香港特區招生的...
    清華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楊斌教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教授、副院長朱旭峰教授、清華大學高級公共管理碩士(EMPA)香港政務人才項目主任潘潔教授、清華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主任楊帆等嘉賓出席發布會。發布會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亞華教授主持。新聞發布會現場,校院領導、專家答記者問。
  • 清華大學啟動高級公共管理碩士(EMPA)香港政務人才項目招生
    中國日報網7月4日電 7月3日,清華大學高級公共管理碩士(EMPA)香港政務人才項目新聞發布會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楊斌教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教授、副院長朱旭峰教授、清華大學高級公共管理碩士(EMPA)香港政務人才項目主任潘潔教授、清華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主任楊帆等嘉賓出席發布會。發布會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亞華教授主持。
  •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立足世界,海納百川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正式成立  2019年11月1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正式成立,學院聘請來自全球11個國家和地區的33位專家學者、商界精英和政界領袖擔任學術及顧問委員
  • 【聚焦2020計劃】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立足世界,海納百川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正式成立 2019年11月1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正式成立,學院聘請來自全球11個國家和地區的33位專家學者、商界精英和政界領袖擔任學術及顧問委員
  • 專訪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薛瀾
    習近平總書記在專家學者座談會上強調,要把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作為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當務之急,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改進不明原因疾病和異常健康事件監測機制,提高評估監測敏感性和準確性,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制,提高實時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提高早期監測預警能力刻不容緩。
  • 聚焦|「國情講壇」第48講成功舉行:胡鞍鋼展望中國2035遠景
    12月23日晚,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國情講壇」第48講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報告廳舉行。
  • 錢穎一被授予首批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杜大愷,1943年生人,1978年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攻讀研究生,1980年留校任教。美術學院教授,任清華大學張仃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研究所所長、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執行院長。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飾藝術系副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主任。
  • 院長談專業之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作為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歷史最悠久財經類學府,各學院到底有著怎樣的底蘊和實力?所謂財經特色鮮明,到底是以什麼特質在知名院校裡獨樹一幟?學科優勢明顯,又是以什麼方式在培養中國未來的高端財經人才?上財之為上財,正在新時代以更為顯性和站在國際前沿的姿態,闡釋著「厚德博學、經濟匡時」的大義。
  • 薦讀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眾號2019年十大熱文盤點
    2019年ANNUAL REPORT2019年,「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眾號共發布推送400餘條,總閱讀量超55萬次。2019年公共管理學院夏季畢業典禮上的講話(閱讀量 1.5萬)3踐行新時代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9年暑期赴四川成都社會實踐正式啟動
  •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活動報名|第二屆青木昌彥經濟學論文獎頒獎典禮
    2019年11月23日 (周六)15:00-17:0015:00-17:00, November 23 (Saturday), 2019地點VENUE文津國際酒店4層多功能廳4/F Multi-function Hall, Wenjin International Hotel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第二屆
  • 2020年清華大學全球暑期學校「公共管理學院日」活動順利開展
    邱勇進行開幕致辭7月28日,清華大學2020年全球暑期學校(GSS 2020)進入第九天,也是「公共管理學院日」。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提供學術支持的全球暑校專題之「全球化新趨勢及全球治理合作」順利開展。
  • 新一輪公共管理學科排名——為何是這些大學?
    內地公共管理學排名公共管理學科排名裡中國內地共有3所大學上榜,其中清華大學處於76~100排名段,位列中國內地第一名。接下來小編為各位讀者介紹一下內地公共管理學排名前三所的大學清華大學順應國家發展需要,在公共管理系和21世紀發展研究院的基礎上,率先成立國內第一所公共管理學院——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8年EMBA面試
    【MBA中國網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經濟管理學院之一,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中國乃至亞洲地區最優秀的商學院。2007年,清華經管學院通過國際商學院聯合會AACSB認證。
  • 清華大學2020年高級公共管理碩士(EMPA)香港政務人才項目
    【MBA中國網訊】一、項目定位清華大學高級公共管理碩士(EMPA)香港政務人才項目是中國內地高校中第一個面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招生的高級公共管理專業碩士項目。本項目立足於清華大學公共管理教育的紮實基礎,融入中國國家治理與發展經驗,傳授研究生區域治理的知識,訓練研究生參與社會管理與政府實務的能力,培養能植根中國、面向世界,知國情、懂港情的高級公共管理人才。
  • 白重恩接替錢穎一出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4日訊 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網站消息,2018年8月23日下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行政換屆宣布會舉行。經濟管理學院行政換屆經2017-2018學年度第29次校務會議討論通過,任命:白重恩為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陳煜波、徐心、鍾笑寒、李紀珍為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錢穎一不再擔任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職務;錢小軍不再擔任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職務。
  •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8級MPA臨時黨支部全覆蓋
    【MBA中國網訊】2018年秋季,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迎來了216位來自全國各地的2018級MPA新生。學院黨委副書記謝矜,學院教授、班主任程文浩,時任研工組組長張秀吉及MPA集中班帶班助理、18級碩士生吳鵬博出席班會。首先,謝矜代表學院對同學們進入公管學院學習表示了祝賀和歡迎,並介紹了學院的相關情況和研究生學習的基本要求,期望同學們在短暫的集中學習後學有所成,達到學院要求順利畢業。程文浩以「設想與期許」為主題,為MPA集中班帶來了開學第一課。
  • 廣州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張向陽副院長參加第九屆中國城市管理...
    2020年12月4日至6日在中山大學南校園召開第九屆中國城市管理高峰論壇。本屆論壇由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廣州城市管理研究聯盟和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研究中心聯合主辦。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簡介
    清華大學經濟系創建於1926年,中國經濟學界泰鬥陳岱孫教授於1928年出任系主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簡稱「清華經管學院」)成立於1984年,朱鎔基教授擔任首任院長(任期:1984-2001)。
  • 續寫「兩大奇蹟」新篇章
    續寫「兩大奇蹟」新篇章 2020-12-21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更名為公共治理學院
    依據《關於公共管理學院更名的通知》(中新組〔2018〕5號)文件,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公共管理學院(以下簡稱該院)於2018年7月10日起正式更名為公共治理學院。  據了解,更名的提議是由德高望重的中國當代行政學的主要奠基人、中國MPA之父、中國行政管理學界泰鬥以及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名譽會長,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名譽院長,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學校發展專家顧問委員會高級顧問夏書章教授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