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自己成為「二八定律」中的「二」

2020-12-17 熱點我見

大家普遍所熟知的二八定律,似乎適用於世間一切事物,可以用其來解釋許多客觀事物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如造成貧富差距的富人與窮人之間的比例、股市中股民盈虧的比例、各行各業中優秀人才與其他人員的比例等等。

當今社會,追求財富成了許多人終身奮鬥的奮鬥目標,不論身處什麼階層,從事何種職業,幾乎人人心中都曾有過一夜暴富的夢想。

那麼造成人們富有和平窮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這裡我們拋開客觀因素,僅談主觀原因。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自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對於此問題,我倒是十分贊同哈佛大學一個教授的看法,他說:決定一個人貧富的根本原因,不在於智商、知識、和學歷,而在於思維方式。仔細分析後,我認為的確是這麼個道理,而且客觀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因為,從事物決定變化的內外因條件上看,智商、知識、學歷屬於外因,而人的思維方式屬於內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內因對事物變化起決定性的作用。正如溫度能使雞蛋孵化出小雞,但對於石頭卻絲毫不起作用一樣。

如馬雲論學歷不過是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的畢業生,畢業後任職英語老師,如果以普通人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教師這份工作收入待遇還算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安安穩穩守著這份工作,過著小康生活,也可以平庸的度過一生。

但馬雲不甘平庸,在1995年的時候去了一趟美國,立刻就從美國正在逐步使用的網際網路活動中發現,網際網路將是未來世界發展的方向,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商機。於是回國後果斷辭去工作,創立了阿里巴巴,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

正是由於馬雲獨特的思維方式,使他能在網際網路發展還處於萌芽狀態時,就能獨具慧眼,撲捉到機會。也正如俞洪敏所言:「我1995年到美國去的時候,就看到了美國開始用網際網路,在同一年的時候馬雲也到了美國,他從這個方面立刻就看到了偉大的機會,但是我只把網際網路當作是一個好玩的現象」。

又如「老乾媽」的創始人陶華碧,出生於貴州的一個偏遠山村,由於小時候家裡窮,沒上過學,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但她在最初開店賣涼粉的過程中,發現許多顧客不買涼粉卻要買她的調料-辣椒醬,甚至很遠地方的人都會開車來買。

這說明她的辣椒醬十分適合大眾口味,深受民眾喜歡。她立刻從這一細節中悟出了商機,於是關掉涼粉店,開了一家小廠專門生產辣椒醬,經過多年努力,市場規模越來越大,產品知名度大大提高,現在老乾媽已經成了世界馳名品牌。

老乾媽目前在國外市場售價為11.99美元,約合人民幣82元。而陶華碧表示,自己作為中國人,並不想在售價上攫取暴利,「不賺國人錢,賺外國人的錢',這種愛國豪情讓許多人豎起了大拇指。

還有國人眾所周知的「玻璃大王」曹德旺,(也是中國著名企業家和慈善家)。自幼家庭貧寒,僅有小學文化程度,14歲就就離家打工。創業的過程也是歷經坎坷,但當他發現幾十年前中國沒有能力自己製造和生產高檔汽車玻璃時,立刻由此意識到正發展之中的中國巨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孕育著無限機會。

於是他投入全部身家,集中精力全力研發生產高檔汽車玻璃,目前曹德旺的福耀玻璃世界排名第一。在中國市場佔有率為75%。在美國中低端汽車玻璃市場佔有率為95%。

以上這三位中國著名的中國企業家,用自己低起點、波折、坎坷、最終完美實現逆襲的人生經歷,充分說明了思維方式在一個人成長、創業、人生歷練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說思維方式是人們是否能夠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試想如果陶華碧不轉變思路仍然一直賣涼粉,就不會成就今天「老乾媽」的輝煌事業。曹德旺如果沒有意識到中國高端玻璃市場的巨大商機,仍然生產普通玻璃,也不可能有今天世界玻璃NO.1的地位。而馬雲安分守己地去當他的英語老師,中國歷史上也就少了阿里巴巴這樣一個偉大的企業。

現在回到本文的起點,我們作為芸芸眾生,要想在激烈的人生競爭中脫穎而出,不甘沉淪於「八」中,就應該凡事要有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不去管別人怎麼想,不要受周邊客觀因素的影響,認準了的事就要大膽地去做,這樣方有可能如同以上幾位名人一樣成功逆襲,從而進入「二」的行列之中。

最後,

我想用「外星人」馬雲的一段話作為本文的結尾。

馬雲說:「人到老的時候,最後悔的事是:不是嫌一生幹的事太多,而是後悔一生幹的事太少。後悔很多事當初為什麼沒有去幹、沒有去嘗試,哪怕失敗也是值得的。現在再想幹,已經沒有機會了」。

相關焦點

  • 「二八定律」的職場運用:如何成為「最關鍵的二十」?
    「二八定律」也叫二八原則、帕累託法則(定律)、最省力的法則或不平衡原則等,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 投資中的「二八定律」
    「二賺八虧損」,呈現明顯的「二八定律」,不難發現,虧損的投資者的比例遠遠高於盈利投資者的數量,股市對於更多的投資者而言就是傷心地,而這部分投資者被股市和機構冠以「韭菜」的名號,前僕後繼的湧入市場,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得到股市投資的真諦,攫取人生的巨額財富,成為傑出的股市投資者。
  • 二八定律&混沌人生中如何做出正確選擇,成為那優秀的少數人
    這一節我們要來解鎖一個新的概念,就是二八定律,以及了解了這個著名的定律對我們有什麼用。  二八定律,也叫帕累託法則,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者帕累託偶然注意到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他從大量具體的事實中發現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人們還發現生活中同樣存在許多不平衡的現象。因此二八定律成為這種不平等關係的簡稱,不管結果是不是恰好為80%和20%。
  • 散莊書苑孔令飛:投資中的「二八定律」
    按照目前A股市場比較主流的交易統計結果來看,「一賺二平七虧損」的戰績比例能夠比較客觀的反映出中國投資者的投資能力和收益水平,甚至部分投資機構在基於不賠錢就等於賺錢的理論上給出的數據是「二賺八虧損」,呈現明顯的「二八定律」,不難發現,虧損的投資者的比例遠遠高於盈利投資者的數量,股市對於更多的投資者而言就是傷心地,而這部分投資者被股市和機構冠以「韭菜」的名號,前僕後繼的湧入市場,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得到股市投資的真諦
  • 股票投資中的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其實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這句話的意思差不多,也許很多人不認同,其實我們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真理真的僅僅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都知道熬夜、抽菸對身體不好,可是還有那麼多人在做,都知道長時間看手機對眼睛不好,但長時間看手機的人太多了,這些都違反了養生的真理,你能否認這些事實的存在嗎
  • 「二八定律」是什麼?如何用到養生中?守住「二八」 定律能長壽
    經濟學上有著名的「二八定律」,指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二八定律」告訴我們,要學會抓主要矛盾,合理分配精力。同樣,當一個人患病時,20%是由內因決定的,80%則是由外因造成。
  • 從財富的分布看二八定律
    二八法則什麼是二八定律呢?二八定律,又稱為帕累託定律,它的意思是: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的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就像前面的例子,富人只佔世界人口的20%,卻擁有80%的社會財富;而佔世界人口80%的窮人僅擁有20%的社會財富。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
  • 心理學中的「二八定律」告訴你,如何讓男人把全部的愛給你一個人
    心理學上有個定律叫做「二八定律」,相信人們或多或少聽說過。這個定律的意思就是,最重要的是那20%,而大多數的80%是次要的。把握好這個比例,才能收穫100%的成功。乍一看這個定律好像和愛情沒有半毛錢關係,但實際上,愛情也是遵循這個定律的。
  • 二八定律:80/20法則的啟示
    要成為真正有效率的成功人士,需知道把努力優先集中在什麼地方。這一點為何如此重要呢?你可以運用二八定律簡單看一下。根據二八定律,80%的結果都來自你僅僅20%的付出!同樣也指,80%的付出也會產生20%的結果。 這個定律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由工程師約瑟夫·朱蘭(Joseph M.
  • 如何看待社會上的二八定律呢?
    這個定律大學裡就學到過,大約講的就是少數人掌握大部分財富的意思。誰也改變不了這個規律。社會上如此,學生時代也如此。我倒覺得二八定律是公平的,通過努力,通過才智,通過資源等是可以成為二八定律裡面的小部分成功的人。
  • 走向成功的秘訣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帕累託認為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佔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二八定律近些年來被許多成功學專家發掘,因此二八定律以嶄新的面貌重新來到大家面前。
  • 二八定律與大客戶銷售
    二八定律又叫巴萊多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的,卻是次要的,這個規律被稱為「二八定律」。     一般每一個企業都有眾多的客戶,而每一個客戶對企業的貢獻也不同。
  • 20%大於80% :遊戲裡的二八定律現象
    二八定律現象  80/20法則,反映的是一種出現在經濟學,社會學上的普遍現象,(當然這裡的二八並非精確到各位,也因此二八定律也常常被稱作不平等定律。)當然只總結現象而不給出經世致用的理論那我們多半需要去「神棍理論學」的目錄裡感受這個理論了,二八定律所給出的現實意義在於指出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佔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佔多數,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而這一定律不僅僅反映出人們日常生活中諸多或二或八的不對等現象,也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企業管理學乃至戰略制定的重要準繩。
  • 用二八定律看辦事效率,你是二,還是八?此文能給你有所啟發!
    你可能聽說過二八定律;你可能也知道二八定律講了些什麼;你可能也理解了二八定律的精髓;你可能也看過我前面的文章,明白了二八定律的啟示;你可能也覺得二八定律,很有用,並且已經開始實踐了;更有甚者,二八定律反而成為偷懶的理由,不努力的藉口?好吧,那這節,我就來給你解惑。越簡單的道理,理解起來越難,操作要求也更高!
  • 二八定律——企業的重要法則
    二八定律又名也叫巴萊特定律,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及企業管理學等。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 Fintech與長尾市場 閃銀如何在二八定律中遊刃有餘
    驚嘆之餘,更要思考當下「長尾至上」和過去「二八定律」的時代差異。二八定律和長尾效應說到二八定律,就不得不說下它的起源。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者帕累託偶然注意到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在調查取樣中,帕累託發現大部分財富都流向了少數人手中。
  • 學習中的「二八定律」
    在學習上,「二八定律」體現在:1.高考試卷難中易的比例是2:5:32.高考試題20%的難題,約有80%的學生做不出來。3.高考題中20%的難題,得用學生80%的時間才能做出來。6.對於一個公式或定義的掌握,20%的是基本理解,80%的是在練習過程中理解。7.對於一個知識點,20%是課堂掌握的,80%是課下理解的。8.知識和能力往往不是同步的,約有 80%知識在試卷上有20%的能力展現。
  • 擺脫窮忙,重新認識二八定律
    許多人覺得自己還不夠成功或者沒有成為億萬富翁的原因是因為還不夠勤奮。這話當然有一定道理,持續的勤奮付出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但僅僅是勤奮,好像還不夠,生活中有太多窮忙一族,每天忙忙碌碌,但收效甚微。但這可能是個錯覺,不得不提一下二八定律。許多人都知道二八定律,二八定律又名帕累託法則,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帕累託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 你必須知道的——「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是20世紀初義大利統計學家、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託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佔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佔多數,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
  • 二八定律在財務分析的運用
    導讀二八定律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和企業管理學等,是19世紀末義大利學家巴萊多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