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曾是明清時期的皇宮,1925年首次以故宮博物院對公眾開放,讓我們有機會看到這一中華文明瑰寶的莊嚴與神聖。紫禁城曾經是皇室的私有財產,現在屬於全體中國人,所以我們應該不遺餘力地保護它。
幸運的是,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一直在努力修復和維護故宮,這也讓遊客有機會看到紫禁城最真實、最美麗的一面。紫禁城的人氣非常高,2017年平均每天接待遊客約5萬人次。隨著故宮的修繕修復和遊客的增加,故宮的開放面積也在增加。
但是參觀過故宮的遊客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何故宮下午1點到5點準時清場呢?其實還是源自於1959年的教訓,這是為了故宮文物的安全。很多人不知道1959年那次駭人聽聞的盜竊案,來自山東壽光的普通農民吳清輝,原本是來北京探親的,後來順便參觀了故宮,卻對故宮的精美文物產生了迷戀。
吳清輝下午4點躲在公廁裡,3個小時後直接跑到養心堂,他直接破門而入,砸碎了保護文物的玻璃,偷走了5把裝飾有黃金和寶石的珍貴刀具,以及8頁純金製作的黃金書籍。
那時候吳清輝只有20歲,膽子那麼大。幸運的是吳清輝終於被捕,被判處無期徒刑。遺憾的是,這本金書已經被吳清輝砍掉賣了,損失無法彌補。顯然,那一年的教訓不能忘記。
隨後故宮管理人員決定在下午5點前準時清場,以便儘快發現無關人員滯留,避免犯罪分子在夜間暴動。另外,紫禁城的設計是讓遊客用自然光代替人工光源參觀,這樣文物就可以得到更好地保護,這便是故宮五點前清場的由來吧,不知各位是否去過故宮參觀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