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的人格權保護

2020-12-17 中國法院網
 

  民法典是私法之母,又被冠以「人之權利法」的名稱。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誌發表重要文章明確指出,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而人格權在民法典的權利體系中,不僅僅是民事主體的基石,更是民事主體的核心權利。而在我國民法典中將人格權獨立成編,這不僅僅是立法體制上的創新,在人格權法的內容編排上更是符合當前網際網路時代下人格權的完善、拓展、運用的現實需要。

  立足傳統人格權保護模式,促進人格權司法保護功能的實現

  從傳統人格權保護模式看,無論是發軔於19世紀初的《法國民法典》,還是制定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德國民法典》《日本民法典》,或者20世紀30年代的《中華民國民法典》,其對人格權的保護,均是採用侵權法一般條款的方式。比如:《法國民法典》第1382條一般條款對法國人格權的保護,或者《德國民法典》第823條一般條款對承認與保護生命、身體、健康、自由等實體化人格權,或者《日本民法典》第710條對身體權、自由權、名譽權的規定和第711條生命權的規定,均是屬於侵權法的規範。很顯然,傳統人格權的保護是依賴於或者依附於侵權法規則的,人格權法的發展亦是通過司法判例的方式解釋法律來實現。而我國民法典的人格權編既吸收了傳統人格權保護立法的經驗,又充分地發揮了後發比較優勢,將權利確定和救濟體系構建緊密結合了起來。

  (一)救濟方式的發展

  從我國人格權法的保護模式看,既有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的一般條款,又有人格權編第九百九十五條、第九百九十七條的特別規定,二者的有機結合充分實現了人格權保護的全面性。

  眾所周知,侵權法的保護主要是通過損害賠償方式來實現人格權的保護,這種保護方式的本質是事後救濟,這與侵權法最初立足於保護財產權是密切相關,其保護方式亦是圍繞金錢損失的方式。侵權法的核心是過錯責任。而人格權的保護需要考慮到過錯,過錯是賠償損失的基礎,但是過錯並不是侵害人格權行為的特點,賠償亦非人格權救濟的唯一方式。人格權的保護不同於財產權的保護,人格無價,但亦是需要金錢撫慰的,因此,人格權的金錢賠償又稱為撫慰金。但是人格權作為人格尊嚴的載體,其更需要是一種事先救濟,是需要一種類似於物權請求權的事先防禦機制的保護。因此,我國民法典人格權編結合人格權保護的特點,第九百九十五條規定了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類似於物權請求權的事先預防性保護方式,而且在第九百九十七條民事主體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害其人格權的違法行為,不及時制止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有權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行為人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這種類似於訴前行為保全的方式,是我國人格權保護方式的拓展。

  (二)權利體系的獨立建構

  人格權從權利體系的建構來看,突破了傳統人格權依附於侵權法,依附於司法判例的發展模式。從1986年頒布的我國民法通則第五章第四節用六個條文規定了人身權:生命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婚姻自主權,再到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用司法解釋的方式規定賠償精神損害的權利包括: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等,再到2009年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的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再至2020年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條人格權編所獨立規定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還包括人格權基礎的自然人享有基於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第一千零一條規定自然人因婚姻家庭關係等產生的身份權利的保護,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人格權保護的有關規定,同時規定了網際網路時代最為關鍵的自然人的個人信息的保護。這種人格權的權利體系的構建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我國精神損害賠償、侵權法的司法實踐經驗,更為重要的是突破了人格權受到侵權法固有結構制約所造成的局限性。

  (三)法律規範的互相融合

  人格權編作為民法典的分編,不僅僅是與侵權責任編具有天然的緊密聯繫,還與合同編之間呈現出內在的融合的跡象。由於我國民法典並未設立獨立的債編,是採取拆分合同編與侵權責任編,那麼如果是違約行為對人格權的侵害,就需要考慮在違約責任架構中如何一併處理人格權的保護,因為違約行為從法理上可以理解為「特定人之間的侵權行為」。而人格權編第九百九十六條創造性地規定了: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格權並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受損害方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不影響受損害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這就為減少當事人之間的訴累,解決傳統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所引起請求權基礎選擇造成的法律邏輯困境的突破提供了制度性選擇。

  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人格權權能的擴展

  眾所周知,傳統人格權的內容是一種消極的防禦權能,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格權的消極防禦權能得到了完善,以前並未被認定為侵害人格利益的行為被涵攝入人格權或者人格利益的保護範圍,而同時人格權的消極防禦權能亦擴展到人格權的積極權能,主要包括人格的自我決定權與商業利用權。我國民法典人格權編對人格權權能從比較法的角度進行了新的完善與擴展。

  (一)完善人格權的消極防禦權能

  在網際網路時代,隨著科技的發展,侵害人格權的形式與內容更加凸顯其危害性,為適應這種形勢,我國民法典人格權編對一些侵害特別人格利益的行為及方式作了特別禁止。比如第一千零七條「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違反前款規定的買賣行為無效」,當前,違反倫理的「代孕」行為因利益驅動漸變成為一種產業,從而引發各類民事糾紛。如何妥善並旗幟鮮明地處理此類糾紛,該條目作出了明確規定與指引。再比如:複製人實驗反映出現代科技的發展與人類社會整體利益之間的矛盾,事涉科技發展與人類整體生命權之間的權衡,也就是說科技發展的最終目的亦應當是服務人類社會的整體利益。第一千零八條、第一千零九條對此亦作出了約束:「為研製新藥、醫療器械或者發展新的預防和治療方法,需要進行臨床試驗的,應當依法經相關主管部門批准並經倫理委員會審查同意,向受試者或者受試者的監護人告知試驗目的、用途和可能產生的風險等詳細情況,並經其書面同意」「從事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再如:性騷擾是種敏感但又在社會生活中確實存在的侵害行為,如何規制這種侵害行為?第一千零一十條就明確規定:「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同時又規定了相關單位對此類行為的義務範圍:「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採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係等實施性騷擾」,如果相關單位未履行上述義務亦應當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

  (二)完善人格權的自我決定權能

  作為人格的靜態保護是人格權的消極權能,而人格的自我決定權則是將人格從抽象的概念賦予了明確而具體的實體化載體,從而建立一種物質化人格利益,使得人格權的主體即民事主體,特別是自然人對這種人格利益具有決定與控制權,從實質上為人格權奠定了絕對權的地位。而傳統人格權法上對自然人的自我決定權內容較為薄弱,我國民法典人格權編對人格權的自我決定權能進行了拓展。比如:第一千零六條「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無償捐獻其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這是賦予自然人對自身身體的完全支配的權利。再如:第一千零一十二條、第一千零一十三條規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姓名權、名稱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姓名,法人、非法人組織有權轉讓名稱。第一千零一十八條規定了「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有權依法製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這對自然人的姓名、肖像的自我控制的權能作了明確的法律規定。

  (三)規定了人格權的商業利用權能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科技的進步,人的某些顯著特徵通過商業活動能夠取得財產價值的可能,使得人格具有了商業使用的特定價值,使得民事主體通過讓渡部分人格利益,以獲取相應的財產價值。這種權能是人格自我決定控制權能對人格標識的商業決定與控制權能。

  在美國法上,是通過遵循先例的司法判例的方式規定公開權實現人格權的商業利用;在德國法上,則是通過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賦予權利人對其姓名、肖像進行商業利用並獲得收益的能力;在日本法上,則是在1976年通過司法判決認定姓名、肖像被用於商業活動就具有了不同於精神利益的經濟利益。這種商業利用權能不同於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使人格利益具有了相同於產權保護的經濟價值。我國民法典人格權編第九百九十三條規定了「民事主體可以將自己的姓名、名稱、肖像等許可他人使用,但是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根據其性質不得許可的除外」。該條規定為人格權的商業利用奠定了基礎,在結合侵權責任編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對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或利益賠償,從而為司法機關在具體訴訟中保護人格權的合法商業利益提供了法律依據。第一千零二十一條、第一千零二十二條規定了肖像權的使用許可合同,並在第一千零二十三條對姓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使用肖像權的有關規定。

  成熟的立法技術界定人格權範疇,平衡權利衝突

  我國民法典是21世紀的民法典,是網際網路時代的民法典,而作為將人格權獨立成編的先驅,人格權編在立法技術上比較成熟,其不僅僅對以往司法實踐中有爭議的人格權作了定義,又對人格權特別是精神性人格權的行使界限做了合理界定,更為關鍵的是其對人格權私權的行使之間進行了利益平衡。

  (一)合理定義人格權的權利範疇

  在民法典中,對於一些人們可能廣為熟知,但實際卻對其內涵並沒有把握的人格權作出了相應的定義。比如:肖像權中的肖像、名譽權中的名譽、隱私權中的隱私、個人信息的概念。第一千零一十八條:肖像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第一千零二十四條: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社會評價。第一千零三十二條: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通過定義,使得保護人格的具體界限更為明晰,特別是對侵害行為是否對權利造成損害有所明確,防止界限的模糊,造成權利保護的不周延。特別是隱私權,對侵害隱私權的行為人格權編在第一千零三十三條作了特別的列舉: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上述的五種行為列舉對何謂侵害隱私權作了明確的界定。

  (二)合理使用他人人格權的界限

  人格權雖然是絕對權、支配權,但是如同所有的權利均要受到限制與制約,有些人格權特別是精神性人格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的權利界限並非是無限的,在某些情況下自然會受到制約與約束。這是與公共利益的保護,公序良俗這一民法基本原則密切相關的。第九百九十九條就規定了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導、輿論監督等行為的,可以合理使用民事主體的姓名、名稱、肖像、個人信息等。如何判斷是不是合理使用的?在實踐中,爭議比較大的是涉及肖像權與名譽權。

  由於肖像權涉及肖像的經濟利益與商業價值,對於肖像權的合理使用,在第一千零二十條規定了肖像權的合理使用,在合理使用肖像權的情形下可以不經過肖像權人的允許。而合理使用的方式包括製作、使用、公開等方式。而合理使用的對象包括已經公開的肖像與未經公開的肖像。對於已經公開的肖像,為了個人學習、藝術欣賞、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在必要範圍內可使用肖像權人已經公開的肖像。對於未經公開的肖像,可以基於目的與方式進行公開使用,包括:為實施新聞報導的目的,不可避免的合理使用方式;為展示特定環境,不可避免的合理使用方式;國家機關依法履行職責的目的,必要範圍的合理使用方式;上述合理使用行為的目的終究是維護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權人的合法權益的目的。

  對於名譽權,可以從廣義上理解合理使用與名譽權的關係。因為在為公共利益而進行新聞報導、輿論監督的行為,必然會涉及個體評價,包括自然人或者企業,自然會影響他人的名譽,第一千零二十五條對這種情況下的「合理使用他人名譽」進行了免責,除非是捏造、歪曲事實,使用侮辱性言辭等貶損他人名譽。並對此情況下新聞報導、輿論監督的合理核實義務,特別是對於他人提供的嚴重失實內容作了規定。第一千零二十六條對合理核實義務的範疇作了界定,包括:內容來源的可信度、內容的時限性、內容與公序良俗的關聯性,對明顯可能引發爭議的內容是否進行了必要的調查,受害人名譽貶損的可能性,核實能力和核實成本。這既有助於當事人對自己行為的預判,也有助於人民法院對此類案件審查的範圍與深度。

  (三)個人信息保護的權利平衡

  個人信息的保護是我國民法典人格權編的一大亮點與成果,其真正反映了人格權編對當前人類社會所面臨的科技困擾作出的回應與探索,是我國法律治理體系的新探索與新成果。在當下,一個人的傳統人格權的價值,已經在這幾百年中得到了彰顯與認同,受到了法律與社會在理念上的尊重與認同,而個人信息保護,則是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時代下在近十年來才受到極度關注的。科技越發展,人類與科技的關係越是值得關注,科技與人類之間工具與目的關係越是需要強調與明確,而我國民法典人格權編為我國準確界定這種關係作了價值基調。

  首先,第一千零三十四條明確了個人信息的定義及保護範圍,對於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均被視為個人信息。這類個人信息有兩個特徵:一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二是可以單獨或者結合其他信息,用於識別特定自然人。對於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其二,第一千零三十七條賦予了自然人查閱、複製、異議、更正、刪除個人信息的權利。對於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自然人個人信息的單位,即自然人對信息處理者享有前述的五種權利。同時在第一千零三十八條反向規定了信息處理者的禁止性行為,不得洩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未經自然人同意,不得非法再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而且規定信息處理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等必要措施以保障個人信息安全,並對信息洩露事件即時採取補救措施與報告制度。第一千零三十九條則明確了國家機關履行職責過程中知悉自然人個人信息負有保密義務。

  第三,第一千零三十五條、第一千零三十六條規定信息處理單位的信息處理基本原則、條件、情形,這亦是人民法院處理該類案件的審查原則。對於處理個人信息需要遵循合法、正當、必要、不得過度處理原則。信息處理的條件包括:徵得自然人同意、公開處理規則、明示處理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不違法不違約。對於個人信息的合理使用,需要符合三個維度之一,包括合理使用行為在自然人同意範圍內、合理使用的對象是已經公開的個人信息、合理使用的目的是維護公共利益或自然人合法權益。

  綜觀我國民法典人格權編五十一個條文,雖然曾經在人格權是否應獨立成編的問題上學術界屢有爭議,但從現有的立法內容看,它確實是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確實是符合我國立法與司法的實踐,確實是符合當前網際網路時代的人民需求的一編,是值得肯定的立法成果,相信定會對我國公民人格利益的保護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作者單位: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法院說法】人格權的保護
    【法院說法】人格權的保護 2020-09-29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利明:人格權獨立成編對保護百姓人格尊嚴意義重大
    針對我國民法典為什麼要強調人格權,單獨制定一編的問題,王利明介紹說,規定獨立的人格權編,首先就是要全面強化對人格權的保護,維護人格尊嚴,也就是落實憲法關於保障人格尊嚴的基本原則。這樣才能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人格尊嚴的強烈需求。第二是回應網際網路高科技時代對人格權保護的需要。
  •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再次審議,網絡時代如何保護隱私權和個人信息?
    近年來,保護人格權、維護人格尊嚴一直被視為我國法治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強人格權保護的呼聲和期待越來越多。然而人格權是否應當單獨成編,一直存有爭議。「關於是否設立人格權編,經研究認為,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對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權利,關係到每個人的人格尊嚴,是民事主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
  • 實錄|2020烏鎮·網際網路檢察論壇:民法典與網際網路時代個人信息保護
    」,探索新時代「四大檢察」視野下的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必將為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和國家治理提供新思路,拓展新局面。此次論壇以「民法典與網際網路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為主題,就是希望以貫徹實施民法典為契機,進一步分析個人信息保護面臨的新形勢,探索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新路徑,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法律保障。
  • 民法典抽象人格權保護制度解讀
    我國民法典中所體現的對人格權的體系性保護不僅是立法的重大創新,更是注重人的精神本性與精神追求的更深層次的人文關懷,印證了民法典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各種新型的人格利益將不斷湧現,在司法上給人格權益的保護提出了持續不斷的挑戰,這意味著儘管人格權被立法正面確權,人格權完全絕對的法定化將不利於人格利益的動態保護,仍然無法滿足處在發展中的司法需求。因此,保證人格權體系的開放性至關重要。
  • 王利明:論人格權保護的全面性和方法獨特性——以《民法典》人格權編為分析對象 | 前沿
    我國《民法典》在博採傳統大陸法系法典體系優點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將人格權作為獨立一編進行規定,克服了傳統大陸法系民法典「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絲毫不誇張地說,我國《民法典》的人格權編能為世界各國應對21世紀網際網路、高科技時代共同面對的人格權保護問題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儘管如此,仍需要進一步明晰我國《民法典中》獨立成編的人格權編的主要特色為何。
  • 民法典編纂,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格權立法?
    該分編草案將人格權作為獨立的一編加以規定,該編下設六章,共45個條文,詳細規定了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個人信息等權益,並規定了人格權保護的一般規則,開創了新時代人格權保護的新篇章,在我國民事立法史上將會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人格權獨立成編是維護人格尊嚴、實現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
  • 王利明:民法典開啟權利保護的新時代
    可以說,民法典是私權保障的宣言書,其頒布標誌著一個權利保護的嶄新時代的到來。民法典以民事權利的保障為核心,圍繞著民事權利的確認和保護而展開。可以說,民法典以民事權利的確認為經,以民事權利的保護為緯,編制了細密的民事權利保護屏障。民事權利的保護既是民法典的出發點,也是其落腳點。
  • 娛樂法-明星人格權的保護如何實現?
    近年來,隨著中國娛樂產業的迅猛發展,娛樂領域侵權案例亦呈井噴之勢日益增長,「和張藝興吃飯睡覺打豆豆」「鹿晗、關曉彤甜蜜暴擊」等事件中,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人格權等相關法律問題。那麼作為娛樂圈主體的明星,他們的人格權如何能得到充分保護,免遭不法侵害呢?
  • 觀點|王利明:民法典開啟權利保護的新時代
    可以說,民法典是私權保障的宣言書,其頒布標誌著一個權利保護的嶄新時代的到來。民法典以民事權利的保障為核心,圍繞著民事權利的確認和保護而展開。可以說,民法典以民事權利的確認為經,以民事權利的保護為緯,編制了細密的民事權利保護屏障。民事權利的保護既是民法典的出發點,也是其落腳點。民法典總則編提綱挈領,通過抽象民事領域的共通性規範,構建了民事權利體系,並為各分編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 【觀點】王利明:民法典開啟權利保護的新時代
    可以說,民法典是私權保障的宣言書,其頒布標誌著一個權利保護的嶄新時代的到來。民法典以民事權利的保障為核心,圍繞著民事權利的確認和保護而展開。可以說,民法典以民事權利的確認為經,以民事權利的保護為緯,編制了細密的民事權利保護屏障。民事權利的保護既是民法典的出發點,也是其落腳點。民法典總則編提綱挈領,通過抽象民事領域的共通性規範,構建了民事權利體系,並為各分編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 人格權編究竟給「人」帶來了什麼?
    (二)彰顯人文關懷之價值命題 無論是社會關注的持續增長還是司法審判中人格權糾紛的日益增多,都彰顯著與時代相伴而生的人格權的勃興,這意味著在民事法律中不能再只強調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忽視人的存在中的精神性的一面,而是迫切需要在民法中體現人文關懷,從而推動司法機關在司法實踐中更好地保護民事主體人格權益
  • 委員導讀|中國民法典最大的亮點:人格權獨立成編
    一、人格權獨立成編是中國民法典最大的亮點民法典將人格權獨立成編,在世界民法典中絕無僅有,開創世界民事立法之先河,彰顯了現代化的人格權保護模式。人格權獨立成編蘊含著對人民權利充分尊重和保護的價值理念,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引領民事立法的重要標誌之一。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我國保護人身權法律制度不斷發展演進的結果。
  • [人民網]民法典草案規定侵害人格權的禁令制度 及時制止侵害 有效...
    禁令制度強化對人格權的保護現代社會,網際網路對損害後果具有一種無限放大效應,相關的侵權信息一旦在網上發布,即可在瞬間實現全球範圍內傳播,損害將如覆水難收,受害人的權利很難恢復原狀,因而,在人格權侵權中,預防比救濟更為重要。
  • 「一般人格權」到底是什麼?
    這一規定作為規定「一般人格權」的規範,不僅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具有重要的價值,而且在比較法上也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是一條特別重要的人格權法的規範。  我國1986年《民法通則》並沒有規定「一般人格權」,只是規定了生命健康權和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這樣的立法,不能保證隨著時代發展而發展的人格權及人格利益保護的需要。
  • 人格權編守護我們的人格尊嚴
    一是人格權編突出了以人為本和制度創新的理念,凸顯了民法典以權利為主線的邏輯構造,彌補了傳統大陸法系「重物輕人」型法典體系的缺陷,預留了人格權制度的發展空間。二是人格權在民法典中獨立成編,體現了對人格權這一基本民事權利的高度重視和全面保護,立足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科學判斷,順應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民法典解讀四 | 人格權編
    小編繼續為網友推送第四篇人格權編的實質性修改。解讀01「隨著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湖南聞勝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凱表示,隱私權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和保護,而此次頒布的民法典明確規定,除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簡訊、電話、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把人格權獨立成編,規定每一位自然人隱私權、肖像權、生命權、名譽權等合法權利的保護規則,強化了對人格的全面保護。」
  • 杜前 倪德鋒 曾憲未 | 網上侵害人格權案件司法大數據分析——基於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及中國裁判文書網數據
    筆者通過對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兩年來審理的利用網際網路侵害人格權的584件案件(不含其它案由涉及人格權情況),以及中國裁判文書網收錄的涉及網絡的14760件人格權糾紛案件進行研究發現,近10年網上侵害人格權案件不斷攀升,當事人分布廣泛,商事主體涉訴較多,值得關注,年輕被告佔比較大,影視明星、網絡大V涉訴較多
  • 王利明:民法典開啟權利保護的新時代(附民法典草案全文))
    可以說,民法典是私權保障的宣言書,其頒布標誌著一個權利保護的嶄新時代的到來。民法典以民事權利的保障為核心,圍繞著民事權利的確認和保護而展開。可以說,民法典以民事權利的確認為經,以民事權利的保護為緯,編制了細密的民事權利保護屏障。民事權利的保護既是民法典的出發點,也是其落腳點。民法典總則編提綱挈領,通過抽象民事領域的共通性規範,構建了民事權利體系,並為各分編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 民法典「拍了拍」你 人格權編重大亮點解讀
    來源:上海虹口法院即將到來的民法典時代,我們有哪些人格自由,人格尊嚴可以受到法律保護?高科技、網際網路帶來的AI換臉、惡搞他人聲音、網絡暴力傷害了我,我可以尋求法律救濟嗎?騷擾簡訊、午夜來電、個人信息洩露、遭到了性騷擾,我該怎麼辦?想給娃取個詩情畫意或者世界名人的姓名需要注意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