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雜談:拆字解「春」

2020-12-11 寒冬綠葉

拆字解「春」

漢字是中華文化血脈之源。稍加拆解,就能意義非凡。

1938年,正值日寇侵略氣焰囂張,陶行知先生從海外歸來宣傳抗日,一踏進武漢就去探望保育院的難童。演說開頭,便給小朋友們拆了一個字——「春」。先生說:「春」代表著春風奏樂,花兒跳舞,代表生機盎然,萬象更新,看見「春」也就看見了中華民族的希望。若果把「春」字分成三部分看,便是「三」「人」「日」。三者為眾,就意味著大眾聯合起來,是可以把日本帝國主義打倒的!你們看,「日」字不是在「三」「人」之下嗎?

全場振奮,齊聲眾呼:「眾人聯合,打倒日寇」。一個「春」字,拆解有道,喚起民心,團結就是力量。

相關焦點

  • 拆字對:漢字的獨特結構與文化韻味
    中國的對聯文化由來已久,既有著文化深厚的積累,又有著漢字獨特的趣味,使得無數文人墨客玩味其中。而對聯的種類多種多樣,無情對、數字對、回文對、疊字對、集句對、拆字對,等等,都是對聯,都有著漢字所包含的文學性、藝術性與趣味性。
  • 史上最幽默的拆字:不明白「蟲二」什麼意思,不算了解中國古文化
    不知有多少人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裡的經典「拆字」情節:紀曉嵐裝瘋,裝作不認識乾隆與和珅,和珅便獻計讓他測字兒,試探他是否真瘋了。乾隆大筆一揮寫下個「因」字,紀曉嵐看後大驚:「原來您是皇上呀,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這下,乾隆與和珅都疑惑不解了。
  • 教你不會讀的漢字怎麼在電腦中打出來,巧用拆字拼音法來解決
    前段時間,一首《生僻字》歌曲紅遍網絡,讓我們認識到中國漢字文化,其中就有很多我們不認識的漢字,那麼我們不認識怎麼辦呢,除了利用最原始的方法,漢字字典查詢,現在都是網際網路時代了,如何利用電腦查詢呢,這篇文章就是介紹如何解決不會讀的漢字怎麼在電腦中打出來的問題。
  • 拆字測字佔卜算卦的妙趣
    拆字也是預測的一種常見方式,但是拆字和測字算卦不一樣,因為它並不需要起卦,並不會與周易八卦直接相關,雖然解釋過程中偶爾也會用到五行八卦來輔助論斷,但更多的時候拆字是從漢字本身是從造字的角度出發,通過對漢字筆畫結構的加減取捨,來論斷吉兇。這種方法,如果用得好,往往有神驗。
  • 漢字雜談:巧用形似字
    漢字在演變過程中,出現了多特殊的類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一則關於巧用形似字的故事。有個叫陳水良的人,家貧如洗,不得已將祖上遺產住房三間賣給財主,文契是請他人執筆的。故事告訴我們,中國漢字,形似字很多,學習者務必高度重視,認清字形,明白字義,準確使用漢字。因此,家長、老師都得注意:教會孩子從平時做起,認真仔細,做一個明白之人。類文連結:
  • 史上最牛拆字對聯,「蠶為天下蟲」,下聯堪稱經典
    眾所周知,漢字本身具備無窮魅力。由於漢字本身屬於方塊字,堪稱流傳至今的象形文字,所以它本身也具備離合拆解的特徵,往往一個漢字可以拆解為兩個或更多不同的部分,非常奇妙。在上千年前,中國就誕生了一種奇特的佔卜技術,那就是「測字」,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只有漢字才能產生的佔卜術。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我們也都看到了所謂「測字」的具體流程。佔卜者可以從事先準備好的字筒中抽取一個字,或者是隨意手寫一字,術士就能從這個字中進行拆解,或重新組合,為佔卜者預測吉兇禍福,非常奇妙。
  • 拆出情趣 悟出道理—小學語文漢字課程研究
    小學語文特別是低年級語文的教學難點和重點就是識字教學,要想有效克服這個難點,準確把握這個重點,就必須深入研究漢字的學習規律,發現和創新更好的教學方法。比如拆字法,運用得當就可以創造出高效的識字教學課堂。
  • 漢字迎新春——「春」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春」字。這滿眼「春」字卻是千姿百態。這是春字較常見的寫法,大家都認識。不過遇到愛問「為什麼」的小朋友,也有人說不明白這兩個形體的關係。漢字在由篆書演變為隸書的過程中發生了「劇變」,我們舉幾個例子看一看:我們看到秦、奉和泰三字的楷書時會以為他們是叔伯兄弟呢,怎麼長這麼像呢?當看到這三人的早期照片——篆書的時候才發現,他們沒有血源關係。但同時我們又很疑惑,這三人是不是中了「面目全非腳」,怎麼前後變化這麼大啊。
  • 巧用拆字猜字謎,文雅又風趣
    中國有著浩如煙海的典籍,在這些以漢字寫就的媒介中,我們不但能領略博大精深的文化,也能看出很多因漢字本身特徵所產生的智慧。 其中,字謎可以說是對漢字構造利用最為典型的形式。在古籍中,利用拆字展現才學、創作妙文之記載屢見不鮮,如果公推最出名者,當屬東漢蔡邕題曹娥碑陰之八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刻出,數年間無人知其意。直至東漢末年,學者楊修向曹操解釋了其含義。
  • 拆字這門學問,好像很神奇的樣子
    比如拆字,又稱測字、破字等,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推測吉兇算命的方式。主要做法就是把漢字加減筆畫,拆開偏旁,打亂字體結構進行推斷。在古代拆字屬於玄學,至今有些尋找樂趣的人,也在不斷推敲嘗試。 宋朝有個叫謝石的人善拆字,有個讀書人就以『乃』字請教,謝石笑著說:「這個乃字是及字沒有寫成,恐怕君終身不能及第了。」
  • 做人如同拆字,哪個字戳中你?
    做人如同拆字,哪個字戳中你?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它不僅記載了思想和語言, 細細品讀還能從中悟出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 漢字巧記五大技法,幫助孩子入學短時間內快速認識大量漢字
    而語文作為一門需要從小累積材料的學科,孩子從小能掌握好漢字記憶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對他入學後的適應幫助是非常大的,因為把難學難記的漢字這入門知識給破解了,那後面緊跟著的閱讀和寫作,孩子都比較容易掌握。那怎麼提高認字的數量並且能牢牢記住不混淆呢?其實需要用「漢字巧記」的五大技法,就能幫助孩子短時間內快速識別大量漢字。
  • 漢字雜談:巧用回文,魅力無窮
    據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的釋義是:「迴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迴文詩,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回還往復,正讀倒讀皆成章句的詩篇。是中華文化獨有的一朵奇葩。迴文詩在創作手法上,突出地繼承了詩反覆詠嘆的藝術特色,來達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產生強烈的迴環疊詠的藝術效果。試舉一例,讓我們共享迴文詩的無窮魅力。
  • 漢字修辭:修辭學新突破
    除了語言要素的修辭之外,像漢字等非語言要素是否也存在修辭現象,歷代的修辭學者多持否定態度。曹石珠教授經過長期的考察和潛心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漢字修辭的概念,認為漢字修辭是利用漢字的形體來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修辭現象,這無疑是修辭學研究領域的一個新的突破。在《漢字修辭研究》一書中,作者從漢字的獨特的形體特點出發,旗幟鮮明地指出漢字修辭是漢語修辭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
  • 漢字解說圖書掀起出版小高潮
    信息產品中的語言文字標準過去更強調技術性,很多字形的輸入法拆字,主要是考慮技術,與教育領域相關的語言文字傳承常常有差距,因為教育界主要講究字理,這樣就出現了學校的信息化教育與語文教學之間的不協調,老師和學生用的軟體和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文字原理出入差別很大,這樣很不利。
  • 【藍圖畫●第44期】古人六則拆字小笑話,隱藏大智慧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平仄押韻,橫豎整齊。它是如此的鮮活,充滿了生命力。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般,蘊含著如此深刻的智慧和豐富的哲理。從古至今,漢字的發展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下面六則拆字小笑話中,感受漢字中隱藏的大智慧。一個人姓卜,名字叫不詳;另一個姓冢,名字叫不消。
  • 新法輸漢字偏旁做字根 體現漢字書寫順序特點
    在昨天的介紹會上,「形音碼」和「形音數碼」發明人、現任河南大學的曾光平教授說,他研發的「形音碼」輸入法是從漢字的規範筆畫入手,用偏旁部首做字根,用漢字偏旁部首漢語拼音聲母組合而成,充分體現了漢字書寫的順序特點,重碼率低,不留「容錯鍵」。如「堡」是由「人、口、木、土」四個部首組成,因此鍵入「rkmt」「堡」字就出來了。
  • 「字根間的結構關係」和「漢字的三種字型結構」
    以前的文章和視頻都講了"漢字的字根拆分"是成為五筆高手的關鍵,不會拆字根,也就只能打幾個字而已,學會了拆字根,國家標準字集的任意漢字都掌握在手指當中。 要學會拆字根,也要知道拆字的一些基本知識,包括「字根間的結構關係、漢字的字型結構和漢字的拆分原則」,漢字的拆分原則在以前的文章已經說了,這裡只講講「字根間的結構關係和漢字的字型結構」,當你了解"字根間的結構關係"和"漢字的字型結構
  • 有趣的漢字小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幾個關於漢字的有趣小故事。(一)籌 安清初,名人徐韜給一位朋友寫信,最後的祝頌語獨出心裁地用上「籌安」一詞。這裡以「午」字寓「牛不出頭」,來嘲諷富人不肯出面迎客,拆字如此巧妙!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古人六則拆字小笑話,逗人一笑,又引人深思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平仄押韻,橫豎整齊。它是如此的鮮活,充滿了生命力。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般,蘊含著如此深刻的智慧和豐富的哲理。從古至今,漢字的發展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如此幽默的漢字中,隱藏著怎樣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