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母乳餵養 母乳親餵好還是瓶餵優!

2020-12-19 知媽官

母乳哺育的觀念已逐漸成為新世代媽咪育兒的普世價值。然而另一方面在進行母乳餵哺所發生的挑戰及困難,卻仍是許多媽咪在育兒時的夢魘及壓力。因此這個月育兒特別邀請國際認證資深泌乳顧問黃資裡進行訪談,期許更多媽咪們都能輕鬆又快樂地走在母乳之路上。

為什麼要母乳餵養

1.顏色、濃度皆不同,營養價值不打折

研究證實母乳除了內含豐富的水分、蛋白質、乳糖、維生素、礦物質外,更含有能夠帶給寶寶保護力的免疫球蛋白,以及促進幼兒腦細胞發育的重要物質。產後母體頭幾天所分泌的乳汁,又可稱作初乳,其顏色大多偏黃色,由於成分中的脂肪含量較高,因此整體而言較為濃稠,含有相當豐富的營養及抗體,是寶寶剛出生時絕佳的營養來源。

產後7~10天左右,母體奶水會從初乳轉變為成熟乳,而成熟乳又可分成前奶及後奶,前奶看起來偏灰、水分含量較高;後奶則看起來較白、脂肪含量比較多,此外兩者濃稠度比起初乳相對較稀水。

千萬可別以濃稠度判斷母乳的營養價值,對於孩子來說不論什麼階段的母乳其營養成分,絕對都符合嬰兒的生長所需,此外寶寶都夠在喝母乳的過程中,吸收並獲得來自於母體的抗體,增強體內的抵抗力。

喝母奶比較省錢?

市面上配方奶價格居高不下,喝母奶真有比較省錢嗎?有些家庭,為了讓孩子能夠在完善的環境中進行母乳哺育,因而選擇投入經費採購相關用品及器具,而這些花費及開銷也確實相對可觀,因此喝母乳有沒有比較省,這可能就要看每個家庭的價值觀及選擇而定。不過喝母乳應該是最自然、輕鬆的一件事,只要方法得宜,其實無需使用太多的配備。

2.來自母體100%安全的寶寶餐點

凡是能夠吃下肚的,總是特別令人關注及重視其生產製作過程,尤以提供給新生兒的食品(如:配方奶粉)而言,更是需要進行嚴格管控及把關。

食安問題可說是無所不在、防不勝防,我們更可觀察到許多新聞事件中,許多食安問題總是在經過食用一段時間後,才宣告食品在製作的環節中遭受汙染,但此時有毒食品對於人體所累積的傷害,恐怕已不是食品全數銷毀或下架就能夠弭平(如:2008年中國制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中,對於嬰兒日後成長的健康影響甚廣)。建議爸媽與其讓孩子陷於食安的高風險處境中,倒不如讓他們從出生就選擇以母乳來作為其主要營養來源。原因在於母乳中特殊的營養成分(如:免疫球蛋白、促進腦細胞發育物質),並非是一般嬰兒食品、配方奶能夠替代,母體在進行母乳分泌的過程中,更可說是完全零汙染的最高質量,無須如食品製作時一般,考察及顧慮不同的汙染風險(如:化學物質添加、水源問題等),因此在提供給寶寶食用時,母乳除了具有高營養價值,也同時具備了高安全性的特質。

3.最適合新生兒腸胃道吸收&消化

新生兒的腸胃道發展並不完全,必須隨著出生後的成長變化,逐漸發育才得已成熟完整。因此在寶寶的腸胃系統尚未成熟前,任何食物都很有可能造成寶寶腸胃不適,甚至引起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而唯獨母乳不會引起寶寶發生這些問題。表示由於母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為乳糖,較容易分解為葡萄糖,除了對於鈣吸收有輔助效果外,對寶寶而言更不容易引起腸胃道過敏反應,同時也較好消化及吸收。

4.母奶哺餵增強0~1歲寶寶的安全感

喝母奶不僅對寶寶身體健康有益,對於他們的心理及情感需求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及幫助。黃資裡顧問指出,滿足孩子的安全感需求,對寶寶而言十分重要。由於寶寶在媽咪孕期的280天內,都以蜷縮身體的方式生活在媽咪的肚子裡,而肚皮中除了是個無光的世界外,在寶寶身體周圍還布滿了羊水,以及外層的羊膜、肚皮保護著,因此寶寶對於肚皮外世界的聲音、光線等感受,可說是沒有那麼直接。

但當媽咪進入分娩狀態,並透過子宮的收縮擠壓作用將胎兒從體內產出,就在那一瞬間寶寶原本必須蜷縮的身體得已生長,同時周遭充斥著在肚皮世界裡從未感受到的聲響及亮光,這對於寶寶而言絕對是無比驚恐,毫無安全感的一個過程。因此我們在寶寶出生後,應當儘可能滿足寶寶的需求。0~1歲階段的寶寶,最主要的依附及安全感來源,一個是所謂的吸吮;另一個則是擁抱。

當媽咪依據寶寶的需求,將他們擁入懷中進行母乳哺育時,孩子便能夠在充滿母愛的懷抱中,透過吸吮媽咪的乳房得到最強烈的依附及安全感。

5.喝母奶的寶寶有自信且較不易哭鬧

醫學臨床研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將剛出生約1.5小時的新生兒,放在媽咪身上約90分鐘進行觀察,結果這名新生兒在這實驗的過程中,幾乎沒有任何哭鬧情況發生。另外90分鐘將新生兒轉放在嬰兒床上時,便發現孩子在實驗的過程中,出現斷斷續續的哭鬧現象。此外研究人員也嘗試另一種實驗,時間仍以90分鐘為限,新生兒要分別在媽咪身上以及嬰兒床上各待45分鐘,而這次的實驗結果仍與第一次相同。由此便可以斷定,透過母乳哺育的方式除了能夠滿足寶寶的生理需求外,更可讓他們處於相對穩定的情緒狀態中。此外更有統計指出親餵的寶寶長大後,他們總是比一般的孩子來得較有自信,這則是與嬰幼兒階段的口欲期發展有無被滿足有較大關係。

母乳親餵好還是瓶餵好

在開始進行母乳哺育前,媽咪可能會處於親餵與瓶餵間的拔河拉鋸,猶豫不定到底哪一種方法才是進行母乳哺育最好的方式。其實親餵與瓶餵之間無所謂的優劣,由於每個媽咪的家庭及環境因素皆不同,但只要是經過全方面的考察,並且在兩者間找到最適合自己及家庭的方式,即是進行母乳哺育時最好的方式。

母乳親餵

適合人群

在產後選擇保職停薪,或是請育嬰假在家陪伴孩子成長的全職媽咪,就可以親餵的方式哺育寶寶。由於此類型的媽咪,除了是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外,與寶寶相處的時間也比非全職媽咪多,因此選擇親餵確實在育兒上是比較便利的方式。

準備工作

決定以親餵寶寶的方式哺育後,媽咪最重要的就是替自己在哺育前做足心理準備。因為媽咪很有可能在剛開始的7~14天中,為了配合寶寶的日常生活作息,而歷經一連串睡不飽、身心疲憊等生理狀態。如同超人般的哺育生活並非是寶寶天性難伺候,而是由於他們在剛出生的7~14天間的生理作息並無邏輯及規律可言,有可能在親餵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總是不停要奶但吸吮沒多久就又睡著,甚至清醒與睡眠時間的比例落差懸殊,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正在嘗試調節。建議媽咪別執著在一定要按照時間讓寶寶進食與睡眠,此外在進行親餵哺育的過程中,請給予寶寶多一些時間累積及調節,讓寶寶找到與世界最舒適的相處方式,如此更有助於建立起屬於他們的作息規律。

怎麼看寶寶是否吃飽

從新生兒的生心理層面來看

以剛出生的新生兒來說,他們的生心理尚未處於穩定的狀態,因此很有可能發生一個小時前吃飽喝足入睡後,半個小時卻突然清醒哭鬧的狀況,但這一切並非是他們沒有吃飽,而是寶寶在找尋及調節世界的方式。像是被媽咪抱在身上,還是要聽到媽咪的聲音?或是透過吸吮的方式等,尋求一個舒適的感覺或是得到安全感。

親餵怎抓量?透過算尿布數即可!

試想一下一出生才幾千公克重的寶寶,他們一餐能夠吃下多少分量呢?新生兒的胃容量頂多5c.c至10c.c的奶量就足夠,因此我們無須煩惱孩子一餐間到底需要吸吮多少母乳,只要寶寶想喝就給他們喝即可。此外若媽咪還是很擔心寶寶的進食狀況,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方式,即透過寶寶一天內所換的尿布重量數進行判斷,因為母乳帶有豐富的水分,因此只要寶寶有進食身體內便有消化,自然就會透過尿液及排便的方式排洩。

親餵乳頭破皮流血怎麼辦

諮詢國際泌乳顧問改變寶寶含乳方式

親餵媽咪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乳頭破皮的狀況,乳頭破皮的原因,與寶寶含乳姿勢正確與否有很大關係,建議媽咪可尋求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進行諮詢,以便調整寶寶含乳姿勢改善。

母乳具有消炎療效可塗抹至破皮部位

母乳具有消炎療效,建議可將所分泌的乳汁塗抹至乳頭破皮處及乳暈範圍,等到塗抹周圍風乾後再將胸罩穿上即可。

乳頭破皮還是能持續哺育

許多媽咪擔心有傷口在乳頭上,是否會導致出來的母乳遭受細菌汙染呢?表示媽咪的母乳及血液都是無菌的,因此若破皮狀況沒有非常嚴重,還是能夠進行母乳哺育,即使奶水有些粉紅也都還是健康無虞的母乳。

改善寶寶含乳問題

改善寶寶含乳問題

1.舒服、無痛是哺育首要原則

媽咪無論是什麼樣的含乳姿勢,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媽咪在讓寶寶進行含乳或吸吮的那一刻,自己一定要覺得是舒服且無痛的狀態。寶寶含乳吸吮的過程,媽咪是不會感覺到任何疼痛或不適的,且在進行哺育時母體內的褪黑激素會自動分泌,因此時常會發生一邊哺餵一邊打盹的狀況,若是媽咪在母乳哺育的過程中,感覺不適或疼痛,那就表示寶寶含乳的姿勢不正確喔。

2.寶寶含乳範圍從乳頭擴及乳暈

當寶寶的含乳範圍不夠廣,有些寶寶只含住乳頭部位時,自然在吸吮過程中媽咪就容易感覺不適,久了就有可能發生乳頭破皮等狀況。如此的含乳姿勢不但會使媽咪乳頭受傷、疼痛,乳房所分泌的乳汁更無法在吸吮過程中產出,寶寶正確含乳的範圍應是從乳頭擴及至乳暈,如此一來便能夠避免因含乳不正確而造成乳頭疼痛、破皮的問題發生。

3.哺育過程由寶寶主導而非媽咪!

在進行母乳哺育時含乳的主導權主要是落於寶寶身上而非媽咪,提醒媽咪別企圖將乳頭硬塞入寶寶口中嘗試,或是選擇在寶寶哭鬧時進行哺喂。媽咪其實無須擔心寶寶是否不會含乳,因為女性乳暈周圍散布著一些像粉刺般的小顆粒(媽咪千萬別以為這些顆粒是痘痘而企圖摳掉它!),其實它們是一種皮脂腺,除了分泌油脂、保護乳頭及乳暈外,還會分泌特殊的氣味,而這便是能夠提供寶寶找到含乳方式的重要提示。

母乳瓶餵

適合人群

雙薪家庭比例日漸增高的現代社會,許多媽咪總是在寶寶順利從肚子中卸貨後,不到60天內就立即回到原有的工作崗位。由於工作關係而無法長時間陪伴在寶寶身旁給予親餵哺育,因此許多媽咪心中難免冒出:「是否要放棄全母乳哺育?」的念頭。母乳哺育並非一定要透過親餵才算,透過瓶餵的方式仍是很棒的選擇,不但能讓寶寶在全母乳的狀態中成長,也能夠吸收到最完整豐富的營養。

保存時間

奶水豐沛對寶寶而言是種幸福,但是當母乳連自家冰箱都存放不下時,母乳的保存問題則變成是種噩夢,因此到底要擠多少存多少才最合適呢?母乳的最佳安全庫存量建議為一周,若以平均滿足月孩子的奶量來計算,一天約可吃下720 c.c的奶量,因此一周量則約5000 c.c至6000 c.c。若媽咪發現家中冰箱冷凍庫的總奶量,已經超過孩子一周可能會吃下的奶量時,建議媽咪可開始進行減量囉,原因在於超量儲存的母乳新鮮度會日漸降低之外,儲備母乳所使用的耗材(母乳保存袋),不僅價錢可觀外也不經濟實惠,此外存放的空間(家中冰箱)是否充裕也是另一大問題。

加熱母乳的水溫溫度

溫熱母乳時請留意水溫別太高,由於高溫可能破壞母乳成分中的免疫球蛋白,如此一來母乳變失去其寶貴价值。因此溫熱母乳時運用50度至60度之間的水溫,將冷藏至4度C的母乳放進馬克杯(或鐵杯)中進行隔水加熱(約3~5分鐘),待母乳溫度升高至25度C至27度C即是最剛好的溫度。

相關焦點

  • 母乳親餵好,還是瓶餵好呢?
    親餵就是母嬰之間的愛的形式。(2)關於「乳頭混淆」,既然同樣是喝母乳,如果產生乳頭混淆,我就一直吸出來瓶餵不就可以了嗎?畢竟最終寶寶都是要喝奶瓶的。這裡就要解釋一下瓶餵可能產生的問題:A.寶寶很可能被過度餵養。很多人瓶餵奶瓶的方式並不正確,不是寶寶自主進食,而是接近於灌寶寶吃奶瓶。
  • 都是母乳餵養效果也大不相同,親餵和瓶餵的差別在這裡!
    母乳是這個世界上最適合嬰兒的食物,能夠堅持母乳餵養的媽媽不論是親餵還是用奶瓶餵養,都是值得鼓勵的,但是母乳親餵和奶瓶餵養還是存在著一些差異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一、母乳親餵1、好處母乳親餵更有利於媽媽與寶寶的親子關係。在餵養的過程中,也是媽媽和寶寶情感交流的時刻,寶寶在媽媽的懷裡吃奶,可以聽到媽媽的心跳,感受到媽媽的溫度,所以對於寶寶來說,是培養其安全感的好方法。
  • 無法親餵寶寶?不妨試試母乳瓶餵
    寫在前面母乳親餵應該是每個寶媽都希望的哺乳方式。這種方式可以更好,更快的建立寶寶與媽媽的情感聯繫。然而親餵帶來的RT疼痛,對很多媽媽來說,是無法忍受的。這種痛有時候甚至比生寶寶還要痛上不知多少倍。小野媽媽曾天真的認為親餵這件事非常簡單,現實卻各種打臉。後來經歷各種疼痛,掙扎,思想鬥爭以及家人開導,最終選擇母乳瓶喂。
  • 母乳餵養還是瓶餵配方奶?兩難境地的抉擇
    母乳餵養還是瓶餵配方奶?很多這是很多母親都在考慮的問題。對於母乳餵養,一些媽媽會願意的,而一些媽媽則有些糾結或不願意。在母乳餵養與瓶餵配方奶之間做出抉擇是一個情感上的難題。一方面你想給寶寶最好的照顧,而母乳餵養已得到廣泛認可,是最佳選擇;但另一方面你也許會有顧慮,或者嘗試之後發現並不適合你。
  • 淺談母乳親餵
    我點頭笑笑算是回應了,但心裡有個聲音會說:「這位群眾,我不僅是母乳,我還是母乳親喂。」(圖片來源於作者本人)母乳親喂?這是個不常聽人刻意提起的名詞。母乳就母乳唄,怎麼還親喂?我用奶瓶餵母乳不是一樣嗎?只要孩子喝的是母乳不就行了嗎?這裡的區別到底在哪呢?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很小眾的話題。現如今實現母乳餵養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母乳親餵就像奢侈品一樣可遇不可求了。這次我們就來聊聊「母乳親餵」跟「母乳瓶餵」到底有哪些差異吧。
  • 親餵、瓶餵和母乳瓶喂,區別在哪裡?到底哪個好?
    親喂,是指母乳足夠的媽媽,直接用RF哺乳寶寶。瓶喂,指母乳不夠或者其他原因不能親餵寶寶的,用奶瓶兌奶粉餵寶寶。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叫做母乳瓶喂,就是將母乳用吸奶器吸出來,倒進奶瓶裡再餵寶寶。這種情況一般在上班族媽媽需要背奶時常見。
  • 吸出母乳瓶餵,與親餵區別在哪裡?
    「白天和夜裡還好,一到傍晚奶就不夠,吃完還鬧著要吃,所以平時只能吸出來存著,一次給她瓶餵夠了才能安靜下來」。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有些情況下真的有必要吸出來瓶餵嗎? 首先我不推薦媽媽們這樣做! 為什麼?
  • 吸出母乳瓶喂,與親餵區別在哪裡?
    「白天和夜裡還好,一到傍晚奶就不夠,吃完還鬧著要吃,所以平時只能吸出來存著,一次給她瓶餵夠了才能安靜下來」。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有些情況下真的有必要吸出來瓶餵嗎?首先我不推薦媽媽們這樣做!為什麼?一、因為親餵的時候,寶寶不但吃到乳汁,還有媽媽乳房表面以及乳腺管當中正常存在的細菌。
  • 母乳親餵和瓶餵的優缺點
    親餵是親自餵養簡稱,瓶餵是奶瓶餵養簡稱。 很多新手母乳餵養媽媽不了解親餵和瓶餵的優缺點,不知道如何選擇,我來總結下兩者的優缺點,至於怎麼選擇根據媽媽的實際情況吧。 親餵對寶寶的好處 1.可以自己控制速度,累了可以歇歇。母乳中有飽腹因子,寶寶飽了自己會吐乳頭,不會過度餵養。
  • 母乳餵養不想親餵,可以用奶瓶餵寶寶嗎?看過區別,答案顯而易見
    文|凝媽 母乳餵養的宣傳力度很大,媽媽們都知道母乳好,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很多媽媽不想親喂,想用奶瓶吸出來,給寶寶吃,這樣的想法靠譜嗎?
  • 如何正確母乳瓶喂,避免過度餵養(親餵和瓶餵的區別)
    很多媽媽因為母嬰分離、母親乳頭條件不好、寶寶的吮吸能力有限等情況,無法實現親喂,就會藉助吸奶器,採用母乳瓶餵的方式,讓寶寶獲得全母乳餵養的可能性。但很多寶寶一開始沒法接受奶瓶,或是一吃奶瓶就吃很多,奶量控制不住!!!導致餵進超出寶寶的實際胃容量的奶。這會給寶寶的消化系統帶來負擔,甚至傷害。
  • 只餵母乳兩周,卻成為了母乳餵養諮詢師?
    現在的我不僅是一對雙胞胎兒子的母親,還是目前上海唯一的一位從「馬蕾孕哺工作室」畢業的母乳餵養指導師和ASQ兒童發育諮詢師。我跟很多已育女性母乳餵養指導師有個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我幾乎沒有給自己的寶寶母乳親餵過。我自己的寶寶們吃母乳的時間只有2周。一定會有人好奇,為什麼一個幾乎全人工餵養的媽媽,會選擇了母乳餵養指導師這個職業?
  • 母乳餵養不想親餵,可以用奶瓶餵孩子嗎?看過區別,答案一目了然
    如今很多媽媽都會堅持母乳餵養,畢竟母乳餵養的好處眾所周知。但有時候媽媽們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比如有時她們自己都不確定奶水量有多少,或者餵奶時媽媽總是被寶寶咬到,又或者覺得直接餵養很髒等,這些直接導致了她們想要用奶瓶代替親喂。
  • 母乳餵養丨母乳親餵和「擠」出來餵是一回事麼?
    母乳親餵是個親密、省事、環保、健康的人際關係。回答題目:絕對不是一回事兒。1. 母乳本身千千萬萬的好雖然有成分裡獨立的優勢,但更多的好處是與親餵這種狀態黏附在一起密不可分的。2.一旦脫離了親餵之狀態,採用奶瓶或奶嘴,過度餵養就成為了趨勢。你想呀,打有了奶瓶這個刻度標記起,街坊鄰居之間聊的天裡就有了眼睜睜的比較,別人餵150ml你只餵下了60ml,家人能四平八穩地放過你麼?!就算是同樣的60ml母乳,從乳房上悉悉索索墨跡個大半個鐘和奶瓶咕咚咕咚10分鐘不到,身體接收的速率也不同。
  • 只餵母乳兩周,卻成為了母乳餵養諮詢師?
    聽一聽諮詢師的故事大家好,我是兒童發育諮詢師和母乳餵養指導師韋江綠,定居上海浦東,喜歡看書和自由行式旅遊。在這篇文章裡面我想跟大家聊一聊我為什麼選擇成為一名母乳餵養指導師。我自己的寶寶們吃母乳的時間只有2周。一定會有人好奇,為什麼一個幾乎全人工餵養的媽媽,會選擇了母乳餵養指導師這個職業?
  • 母乳餵養好還是奶粉好?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覺得母乳餵養不如奶粉有營養,各大奶粉廣告滿天飛,各種讓孩子成為天才的元素被誇大,讓大家一度以為奶粉比母乳要好。可是,有些的奶粉有問題,又令很多的媽媽們擔心害怕。母乳好還是奶粉好的問題,其實很簡單,牛奶是最適合牛的,母乳也是最適合我們人類的,這是自然規律啊。
  • 母乳親餵和奶瓶餵養,有什麼區別?
    母乳親餵和奶瓶餵養區別很大,母乳親餵比奶瓶餵養要好很多。分享一下我的案例:我兒子剛出生的時候也是用奶瓶餵養的。因為孩子太小,吃奶對他來說太費勁了,經常是吸了幾分鐘沒吃飽就睡著了,然後睡了大概半個小時又餓了。
  • 哺乳好累,媽媽們親餵還是瓶餵?
    第一次當媽媽沒有經驗,每每聽到身邊朋友討論親餵好還是瓶餵好時心裡都糾結不已,母乳餵養到底是親餵好還是瓶餵好?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先明白親餵和瓶餵的優點和弊端。
  • 媽媽想要母乳瓶餵,決定之前,請先了解瓶餵的5個不足和2個風險
    有個媽媽提出了這樣一個疑惑:可不可以把乳汁吸出來拿奶瓶餵給寶寶,這也算母乳餵養吧?寶寶的餵養方式有純母乳親餵、純母乳瓶餵、純母乳親餵瓶餵混合、奶粉餵養、奶粉母乳混合餵養,不論是哪種餵養方式,媽媽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具體選擇,這是無可厚非的。
  • 我為何選擇母乳瓶喂?(感受篇)
    為什麼呢?順產側切的痛,讓我如坐針氈,除了靜臥以外的其他動作都讓我覺得痛苦不堪。而最讓我痛徹心扉,差點陷入抑鬱的絕對是母乳親餵了。接下來在醫院度過的一晚,我都是隨餓隨喂。RT有輕度疼痛的感覺,但是在可承受的範圍內。因為生產前也做了很多母乳餵養的功課,天真的我以為,親餵這件事很簡單,往後肯定會越來越好的......從醫院回家後有產後護士到家裡照顧我和寶寶,母乳成為了重點幫助的課題。可是,即便有最專業的指導,親餵的痛還是要自己慢慢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