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哺育的觀念已逐漸成為新世代媽咪育兒的普世價值。然而另一方面在進行母乳餵哺所發生的挑戰及困難,卻仍是許多媽咪在育兒時的夢魘及壓力。因此這個月育兒特別邀請國際認證資深泌乳顧問黃資裡進行訪談,期許更多媽咪們都能輕鬆又快樂地走在母乳之路上。
為什麼要母乳餵養
1.顏色、濃度皆不同,營養價值不打折
研究證實母乳除了內含豐富的水分、蛋白質、乳糖、維生素、礦物質外,更含有能夠帶給寶寶保護力的免疫球蛋白,以及促進幼兒腦細胞發育的重要物質。產後母體頭幾天所分泌的乳汁,又可稱作初乳,其顏色大多偏黃色,由於成分中的脂肪含量較高,因此整體而言較為濃稠,含有相當豐富的營養及抗體,是寶寶剛出生時絕佳的營養來源。
產後7~10天左右,母體奶水會從初乳轉變為成熟乳,而成熟乳又可分成前奶及後奶,前奶看起來偏灰、水分含量較高;後奶則看起來較白、脂肪含量比較多,此外兩者濃稠度比起初乳相對較稀水。
千萬可別以濃稠度判斷母乳的營養價值,對於孩子來說不論什麼階段的母乳其營養成分,絕對都符合嬰兒的生長所需,此外寶寶都夠在喝母乳的過程中,吸收並獲得來自於母體的抗體,增強體內的抵抗力。
喝母奶比較省錢?
市面上配方奶價格居高不下,喝母奶真有比較省錢嗎?有些家庭,為了讓孩子能夠在完善的環境中進行母乳哺育,因而選擇投入經費採購相關用品及器具,而這些花費及開銷也確實相對可觀,因此喝母乳有沒有比較省,這可能就要看每個家庭的價值觀及選擇而定。不過喝母乳應該是最自然、輕鬆的一件事,只要方法得宜,其實無需使用太多的配備。
2.來自母體100%安全的寶寶餐點
凡是能夠吃下肚的,總是特別令人關注及重視其生產製作過程,尤以提供給新生兒的食品(如:配方奶粉)而言,更是需要進行嚴格管控及把關。
食安問題可說是無所不在、防不勝防,我們更可觀察到許多新聞事件中,許多食安問題總是在經過食用一段時間後,才宣告食品在製作的環節中遭受汙染,但此時有毒食品對於人體所累積的傷害,恐怕已不是食品全數銷毀或下架就能夠弭平(如:2008年中國制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中,對於嬰兒日後成長的健康影響甚廣)。建議爸媽與其讓孩子陷於食安的高風險處境中,倒不如讓他們從出生就選擇以母乳來作為其主要營養來源。原因在於母乳中特殊的營養成分(如:免疫球蛋白、促進腦細胞發育物質),並非是一般嬰兒食品、配方奶能夠替代,母體在進行母乳分泌的過程中,更可說是完全零汙染的最高質量,無須如食品製作時一般,考察及顧慮不同的汙染風險(如:化學物質添加、水源問題等),因此在提供給寶寶食用時,母乳除了具有高營養價值,也同時具備了高安全性的特質。
3.最適合新生兒腸胃道吸收&消化
新生兒的腸胃道發展並不完全,必須隨著出生後的成長變化,逐漸發育才得已成熟完整。因此在寶寶的腸胃系統尚未成熟前,任何食物都很有可能造成寶寶腸胃不適,甚至引起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而唯獨母乳不會引起寶寶發生這些問題。表示由於母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為乳糖,較容易分解為葡萄糖,除了對於鈣吸收有輔助效果外,對寶寶而言更不容易引起腸胃道過敏反應,同時也較好消化及吸收。
4.母奶哺餵增強0~1歲寶寶的安全感
喝母奶不僅對寶寶身體健康有益,對於他們的心理及情感需求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及幫助。黃資裡顧問指出,滿足孩子的安全感需求,對寶寶而言十分重要。由於寶寶在媽咪孕期的280天內,都以蜷縮身體的方式生活在媽咪的肚子裡,而肚皮中除了是個無光的世界外,在寶寶身體周圍還布滿了羊水,以及外層的羊膜、肚皮保護著,因此寶寶對於肚皮外世界的聲音、光線等感受,可說是沒有那麼直接。
但當媽咪進入分娩狀態,並透過子宮的收縮擠壓作用將胎兒從體內產出,就在那一瞬間寶寶原本必須蜷縮的身體得已生長,同時周遭充斥著在肚皮世界裡從未感受到的聲響及亮光,這對於寶寶而言絕對是無比驚恐,毫無安全感的一個過程。因此我們在寶寶出生後,應當儘可能滿足寶寶的需求。0~1歲階段的寶寶,最主要的依附及安全感來源,一個是所謂的吸吮;另一個則是擁抱。
當媽咪依據寶寶的需求,將他們擁入懷中進行母乳哺育時,孩子便能夠在充滿母愛的懷抱中,透過吸吮媽咪的乳房得到最強烈的依附及安全感。
5.喝母奶的寶寶有自信且較不易哭鬧
醫學臨床研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將剛出生約1.5小時的新生兒,放在媽咪身上約90分鐘進行觀察,結果這名新生兒在這實驗的過程中,幾乎沒有任何哭鬧情況發生。另外90分鐘將新生兒轉放在嬰兒床上時,便發現孩子在實驗的過程中,出現斷斷續續的哭鬧現象。此外研究人員也嘗試另一種實驗,時間仍以90分鐘為限,新生兒要分別在媽咪身上以及嬰兒床上各待45分鐘,而這次的實驗結果仍與第一次相同。由此便可以斷定,透過母乳哺育的方式除了能夠滿足寶寶的生理需求外,更可讓他們處於相對穩定的情緒狀態中。此外更有統計指出親餵的寶寶長大後,他們總是比一般的孩子來得較有自信,這則是與嬰幼兒階段的口欲期發展有無被滿足有較大關係。
母乳親餵好還是瓶餵好
在開始進行母乳哺育前,媽咪可能會處於親餵與瓶餵間的拔河拉鋸,猶豫不定到底哪一種方法才是進行母乳哺育最好的方式。其實親餵與瓶餵之間無所謂的優劣,由於每個媽咪的家庭及環境因素皆不同,但只要是經過全方面的考察,並且在兩者間找到最適合自己及家庭的方式,即是進行母乳哺育時最好的方式。
母乳親餵
適合人群
在產後選擇保職停薪,或是請育嬰假在家陪伴孩子成長的全職媽咪,就可以親餵的方式哺育寶寶。由於此類型的媽咪,除了是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外,與寶寶相處的時間也比非全職媽咪多,因此選擇親餵確實在育兒上是比較便利的方式。
準備工作
決定以親餵寶寶的方式哺育後,媽咪最重要的就是替自己在哺育前做足心理準備。因為媽咪很有可能在剛開始的7~14天中,為了配合寶寶的日常生活作息,而歷經一連串睡不飽、身心疲憊等生理狀態。如同超人般的哺育生活並非是寶寶天性難伺候,而是由於他們在剛出生的7~14天間的生理作息並無邏輯及規律可言,有可能在親餵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總是不停要奶但吸吮沒多久就又睡著,甚至清醒與睡眠時間的比例落差懸殊,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正在嘗試調節。建議媽咪別執著在一定要按照時間讓寶寶進食與睡眠,此外在進行親餵哺育的過程中,請給予寶寶多一些時間累積及調節,讓寶寶找到與世界最舒適的相處方式,如此更有助於建立起屬於他們的作息規律。
怎麼看寶寶是否吃飽
從新生兒的生心理層面來看
以剛出生的新生兒來說,他們的生心理尚未處於穩定的狀態,因此很有可能發生一個小時前吃飽喝足入睡後,半個小時卻突然清醒哭鬧的狀況,但這一切並非是他們沒有吃飽,而是寶寶在找尋及調節世界的方式。像是被媽咪抱在身上,還是要聽到媽咪的聲音?或是透過吸吮的方式等,尋求一個舒適的感覺或是得到安全感。
親餵怎抓量?透過算尿布數即可!
試想一下一出生才幾千公克重的寶寶,他們一餐能夠吃下多少分量呢?新生兒的胃容量頂多5c.c至10c.c的奶量就足夠,因此我們無須煩惱孩子一餐間到底需要吸吮多少母乳,只要寶寶想喝就給他們喝即可。此外若媽咪還是很擔心寶寶的進食狀況,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方式,即透過寶寶一天內所換的尿布重量數進行判斷,因為母乳帶有豐富的水分,因此只要寶寶有進食身體內便有消化,自然就會透過尿液及排便的方式排洩。
親餵乳頭破皮流血怎麼辦
諮詢國際泌乳顧問改變寶寶含乳方式
親餵媽咪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乳頭破皮的狀況,乳頭破皮的原因,與寶寶含乳姿勢正確與否有很大關係,建議媽咪可尋求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進行諮詢,以便調整寶寶含乳姿勢改善。
母乳具有消炎療效可塗抹至破皮部位
母乳具有消炎療效,建議可將所分泌的乳汁塗抹至乳頭破皮處及乳暈範圍,等到塗抹周圍風乾後再將胸罩穿上即可。
乳頭破皮還是能持續哺育
許多媽咪擔心有傷口在乳頭上,是否會導致出來的母乳遭受細菌汙染呢?表示媽咪的母乳及血液都是無菌的,因此若破皮狀況沒有非常嚴重,還是能夠進行母乳哺育,即使奶水有些粉紅也都還是健康無虞的母乳。
改善寶寶含乳問題
改善寶寶含乳問題
1.舒服、無痛是哺育首要原則
媽咪無論是什麼樣的含乳姿勢,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媽咪在讓寶寶進行含乳或吸吮的那一刻,自己一定要覺得是舒服且無痛的狀態。寶寶含乳吸吮的過程,媽咪是不會感覺到任何疼痛或不適的,且在進行哺育時母體內的褪黑激素會自動分泌,因此時常會發生一邊哺餵一邊打盹的狀況,若是媽咪在母乳哺育的過程中,感覺不適或疼痛,那就表示寶寶含乳的姿勢不正確喔。
2.寶寶含乳範圍從乳頭擴及乳暈
當寶寶的含乳範圍不夠廣,有些寶寶只含住乳頭部位時,自然在吸吮過程中媽咪就容易感覺不適,久了就有可能發生乳頭破皮等狀況。如此的含乳姿勢不但會使媽咪乳頭受傷、疼痛,乳房所分泌的乳汁更無法在吸吮過程中產出,寶寶正確含乳的範圍應是從乳頭擴及至乳暈,如此一來便能夠避免因含乳不正確而造成乳頭疼痛、破皮的問題發生。
3.哺育過程由寶寶主導而非媽咪!
在進行母乳哺育時含乳的主導權主要是落於寶寶身上而非媽咪,提醒媽咪別企圖將乳頭硬塞入寶寶口中嘗試,或是選擇在寶寶哭鬧時進行哺喂。媽咪其實無須擔心寶寶是否不會含乳,因為女性乳暈周圍散布著一些像粉刺般的小顆粒(媽咪千萬別以為這些顆粒是痘痘而企圖摳掉它!),其實它們是一種皮脂腺,除了分泌油脂、保護乳頭及乳暈外,還會分泌特殊的氣味,而這便是能夠提供寶寶找到含乳方式的重要提示。
母乳瓶餵
適合人群
雙薪家庭比例日漸增高的現代社會,許多媽咪總是在寶寶順利從肚子中卸貨後,不到60天內就立即回到原有的工作崗位。由於工作關係而無法長時間陪伴在寶寶身旁給予親餵哺育,因此許多媽咪心中難免冒出:「是否要放棄全母乳哺育?」的念頭。母乳哺育並非一定要透過親餵才算,透過瓶餵的方式仍是很棒的選擇,不但能讓寶寶在全母乳的狀態中成長,也能夠吸收到最完整豐富的營養。
保存時間
奶水豐沛對寶寶而言是種幸福,但是當母乳連自家冰箱都存放不下時,母乳的保存問題則變成是種噩夢,因此到底要擠多少存多少才最合適呢?母乳的最佳安全庫存量建議為一周,若以平均滿足月孩子的奶量來計算,一天約可吃下720 c.c的奶量,因此一周量則約5000 c.c至6000 c.c。若媽咪發現家中冰箱冷凍庫的總奶量,已經超過孩子一周可能會吃下的奶量時,建議媽咪可開始進行減量囉,原因在於超量儲存的母乳新鮮度會日漸降低之外,儲備母乳所使用的耗材(母乳保存袋),不僅價錢可觀外也不經濟實惠,此外存放的空間(家中冰箱)是否充裕也是另一大問題。
加熱母乳的水溫溫度
溫熱母乳時請留意水溫別太高,由於高溫可能破壞母乳成分中的免疫球蛋白,如此一來母乳變失去其寶貴价值。因此溫熱母乳時運用50度至60度之間的水溫,將冷藏至4度C的母乳放進馬克杯(或鐵杯)中進行隔水加熱(約3~5分鐘),待母乳溫度升高至25度C至27度C即是最剛好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