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六一出門玩耍,經常會碰到熱心朝陽群眾問:「這孩子長得真好,是吃母乳嗎?」
我點頭笑笑算是回應了,但心裡有個聲音會說:
「這位群眾,我不僅是母乳,我還是母乳親喂。」
(圖片來源於作者本人)
母乳親喂?
這是個不常聽人刻意提起的名詞。
母乳就母乳唄,怎麼還親喂?
我用奶瓶餵母乳不是一樣嗎?
只要孩子喝的是母乳不就行了嗎?
這裡的區別到底在哪呢?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很小眾的話題。
現如今實現母乳餵養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母乳親餵就像奢侈品一樣可遇不可求了。
這次我們就來聊聊「母乳親餵」跟「母乳瓶餵」到底有哪些差異吧。
寶寶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意味著離開了住慣的那個24小時無間斷供食、無縫包裹、全方位立體聲的子宮環境,要學會餓了表達出來才有食物、適應忽明忽暗安靜出奇的房間、大部分時間還要一個人獨處再沒有被緊緊抱著、之前泡在水裡晃晃悠悠如今的自己忽然靜止了……
這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叫寶寶不安又抓狂。
沒有人可以生來就學會環境角色的轉換,何況是一個新生兒。
產前準備功課足夠的爸媽,也許知道此時如何幫助初來乍到的寶寶快速適應這個世界。
那些來不急準備的新手爸媽,再加上一個超級沒有安全感、孤獨寂寞冷的寶寶,簡直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家庭戰爭即將開始。
但如果這時,你什麼都沒準備,所有育兒知識都一知半解,偏偏奶餵得一級棒,孩子餓了抱過來就吃,一邊餵奶一邊玩手機聽相聲看視頻聊微信一個不誤。
那麼恭喜,獲得一個天使寶寶的成就會在你不知不覺中慢慢達成。
(圖片來源於作者本人)
為什麼?
因為母乳親喂。
我們來算一筆帳。
母乳親餵一次30分鐘,一天吃10次,寶寶每24小時可以被媽媽抱在懷裡5個小時。
奶瓶餵養一次15分鐘,一天吃10次,寶寶每24小時可以被媽媽抱的時間為2.5小時。
一個月下來,奶瓶餵養的孩子跟媽媽親密接觸的時間要比親餵的娃少75個小時。
再說,是個奶牛都知道,前幾個月想30分鐘就結束戰鬥?那真是比登天還難。
更別說那麼一大波選擇奶瓶餵養的家庭是為了「讓媽媽休息休息餵孩子的事我來就好了」。這勢必使兩類寶寶獲得媽媽安撫的差距越來越大。
而恰恰這關鍵的「前幾個月」(通常為0-3個月),一個親餵的孩子得到了媽媽更多的擁抱,更多的眼神交流,經常聽著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媽媽的心跳」,聞著媽媽散發出來的熟悉味道,吃著人間美味,我要是寶寶我都想大喊一聲:
我勒個去!要不要這麼得意~~~
有研究表明,前3個月不分日夜接受媽媽親自哺育的孩子,在日後將擁有更健全的人格。他們將更加獨立自信,人際交往也會更加順暢。
看完上面的內容這一點理解起來就相當容易了。
演員馬伊莉曾說:「母乳餵養對媽媽心理上的滿足感,是沒有母乳餵養的媽媽們永遠體會不到的,這是我最珍貴的回憶」。
(圖片來源於作者本人)
是的,你是懷中這個小生命賴以生存下去的唯一,這個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像你一樣的人,可以如此了解這個孩子,也只有你可以用最快最有效的辦法安撫他(他)。時間證明你長達數月用母乳澆灌出來的孩子,會更懂事更容易溝通。
我已經親自哺乳六一長達四年之久了,我清楚知道她在我懷裡邊吃邊笑的感動,將是我這一輩子最珍貴的記憶。而我也會盡力來延長這一份感動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