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黃金」24小時,做好這6件事,身體才更好

2020-10-14 核桃兒麻麻

文 / 核桃兒麻麻(碩士媽媽的母嬰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生下孩子是一個新的開始,並不意味孕媽媽的挑戰就此結束了。剛剛分娩的產婦,身體都比較虛弱,需要好好調理。

特別是這6件事情,要在產後24小時內去做,身體才能更好!不及時發現,身體很容易出現狀況,一定要重視!

1、餵初乳

初乳是有點粘稠、略帶黃色 ,有些新媽媽不懂,覺得髒,把初乳給擠掉了。其實初乳裡面富含豐富的蛋白質,比如免疫球蛋白、生長因子等,都是可以增強寶寶抵抗力、促進發育的。

在產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可以開奶了,初乳是寶寶出生後非常重要的第一口!為了寶寶更好的體質,不要浪費初乳。

2、產後飲食

順產:產後觀察一兩個小時,沒有什麼問題,就可以進食了,要喝流質食品,比如粥、蘿蔔湯等。

剖腹產:需要等排氣後方可進食,時間會略久些。排氣後飲食同樣以流質為主,蘿蔔湯有助於消化,防止脹氣,促進排氣,是產後首選飲食之一。

3、觀察出血量

有些產婦會出現大出血情況,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失血過多後果會很嚴重!

若2小時內出血量≥400ML,視為產後出血;或24小時內出血量≥500ML,屬於產後出血。一旦發現這種情況,要及時聯繫醫生止血,以免引起休克。

4、嘗試排尿

順產的可在產後4小時內嘗試排尿,避免膀胱過度充盈,以免影響到子宮收縮,引發產後大出血。

剖腹產一般會產後24-48小時,待麻藥過後會拔下導尿管,這時候就可以嘗試自行排尿了,及時排尿可以避免引起尿路感染。

如果感覺尿意不大,或則尿不出,多喝些水,以及聽聽水流聲,可以促進排尿有助子宮收縮。

5、測量體溫

產後體溫會比正常體溫略高,但一般都不超過38度,也會慢慢趨於正常。如果發現體溫過高或持續不退,有酸疼感,要及時告知醫生,有可能是傷口感染而引發發熱。

6、適當運動

順產的孕媽媽,半天左右就可以下床適當走動了,具體因人而異,恢復快的一兩小時就可以,根據自身感受,能坐著就不要躺著,能走著就不要坐著,讓體力儘快恢復。

剖腹產的孕媽媽,前12個小時不宜動,12小時後可以試著翻身、舒展手臂等局部動作。

產後不是躺著休息就是好的,適當的動一動,有助於腸胃消化,預防腸道問題,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有益傷口癒合!

產後第一天很重要,打好基礎,身體才能恢復地更好噢!

相關焦點

  • 寶寶出生24小時內,寶媽及時做好這件事,孩子更好帶
    導語:寶寶出生24小時內,寶媽及時做好這件事,孩子更好帶隨著一聲洪亮的啼哭,小寶寶出生在這個世界,媽媽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下了。新生兒出生後,助產士會把寶寶帶去量身高體重、擦拭身體,裹上包被等等,一切收拾好之後放在媽媽身邊,在寶寶出生後,有一件事媽媽要趁早開始,越早越好,好處多多。——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媽媽要及早做到母嬰同室這件事,好處頗多,將來孩子更好帶。
  • 產後要堅持做好的5件事
    在產後做好哪幾件事才能讓子宮快速恢復?一、及時排尿一般順產的女性在產後6小時就能自主排尿,所以在產後6小時要觀察是否有尿液排出,也要積極讓自己排尿,因為過度充盈的膀胱會導致子宮收縮影響恢復,在產後要多喝水促進排便。
  • 產後堅持做好這5件事,子宮恢復如初不是難事
    在產後做好哪幾件事才能讓子宮快速恢復?一、及時排尿一般順產的女性在產後6小時就能自主排尿,所以在產後6小時要觀察是否有尿液排出,也要積極讓自己排尿,因為過度充盈的膀胱會導致子宮收縮影響恢復,在產後要多喝水促進排便。
  • 產後24小時做好這3件事,孕媽就算不坐月子,也不會輕易留病根
    但其實最應該注意的地方,就是產後24小時的的護理。因為她的這些做法非常符合產後護理的要求,一系列活動結束後,連醫生都驚訝地問小李是不是專業的護人員。其實小李只是一個普通的公司職員,但是因為平時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非常關注,在產前查閱了大量相關的資料,所以做出了這一系列正確的決定。同時醫生告訴小李,在生產後24小時內做好這些事情能夠減少很多後期坐月子的煩惱,對以後身體的恢復也有幫助。
  • 產後24小時黃金期,這幾件事情一定要做好,否則月子很難熬
    導讀:醫生說產後24小時是黃金期,有幾件事兒一定要做好,否則月子很難熬,具體是哪幾件事兒?順產和剖腹產都一樣嗎?生過孩子的媽媽都知道,產後還有很多事兒要做,順產的要趕緊餵奶,要下地走動,還得及時大小便,而剖腹產更麻煩,需要壓肚子,還得排氣禁食…總而言之,產後24小時是關鍵期,不僅產婦跟家屬多加注意,醫生跟護士也會多次過來檢查詢問的,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才行!
  • 產後24小時:及時完成這5件事,讓月子病遠離你
    在傳統觀念中,老輩人認為「月子」大過天,但其實生完寶寶後,這四件事可是要比坐月子還重要。  寶媽們成功地將肚子裡的貨卸了下來,取得了第一步的勝利,但戰鬥遠遠還沒有結束,因為還有產後24小時大關、月子大關、帶娃大關等等各種難以對付的關卡。
  • 產後24小時內,產婦再疼也要做好這些事,脫胎換骨,坐月子不遭罪
    產後第一天會產婦恢復很重要,4件事再疼也要做1、觀察出血量產婦在生完孩子的2個小時裡,一般要留在產房裡觀察產婦的狀態,主要是謹防產後出血——是指胎兒分娩後的24小時內失血量超過500ml,剖宮產時超過1000ml,80%發生在產後
  • 產後24小時恢復黃金期,4件事寶媽必須做對,關乎身體恢復狀態
    動過手術的人都知道,術後二十四小時是一個關鍵期。越是嚴重的患者,越要關注這二十四小時內身體的變化情況。同理,孕媽們生孩子的過程,也相當於動了一次「小手術」。因此,在產後的二十四小時內,也是寶媽們非常關鍵的一個時期。那麼,產後的二十四小時,究竟重要在哪裡呢?
  • 產後「黃金24小時」,媽媽和寶寶都經歷了什麼?科普產後冷知識
    媽媽生完寶寶身體都很虛弱,恢復的時間也由媽媽的身體狀況決定,有的媽媽不到半年身體恢復的棒棒的,有的媽媽沒做好月子,一輩子都帶著「月子病」。產後不止坐月子那一個月恢復身體,產後第一天對於媽媽和寶寶來說是真正的「黃金24小時」。
  • 產後「黃金24小時」,媽媽和寶寶都經歷了什麼?科普產後冷知識
    中醫講:產後百節空虛,正氣不足,稍有不慎,極易致病。媽媽生完寶寶身體都很虛弱,恢復的時間也由媽媽的身體狀況決定,有的媽媽不到半年身體恢復的棒棒的,有的媽媽沒做好月子,一輩子都帶著「月子病」。產後不止坐月子那一個月恢復身體,產後第一天對於媽媽和寶寶來說是真正的「黃金24小時」。
  • 剖腹產不用怕,產後做好這幾件事,傷口恢復又快又好
    不過孕媽也不要以為剖腹產就很輕鬆,剖腹產雖然分娩的時候不是很受罪,但是產後,傷口恢復要比順產的媽媽難熬多了。不過剖腹產後做好這3件事,傷口恢復的會更好更快。1.產後6小時剖腹產的時候用了大量的麻藥,手術結束後麻醉藥還有一定的藥效,所以術後6個小時內產婦不能睡覺,最好採用半平躺的姿勢,這樣既能減小腹部傷口的張力,還能防止誤吸嘔吐物。術後6個小時之後,就能用枕頭,換其他的姿勢了。
  • 剖腹產媽媽產後24小時,這件事雖然有點尷尬,但越早經歷越好
    導讀:剖腹產媽媽產後24小時,這件事雖然有點尷尬,但越早經歷越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剖腹產媽媽產後24小時,這件事雖然有點尷尬,但越早經歷越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產後24小時有3件事,比坐好月子更重要,別因為馬虎落下病根
    如果寶媽在產後24小時內,沒有做好這3件事,即使之後月子坐的再好,恐怕也是徒勞。 特別對於剖腹產的媽媽來說,在排氣前是不能吃東西的,尤其在產後的6小時內,即使是水也不可以喝。
  • 產後24小時有3件事,比坐好月子更重要,別因為馬虎落下病根
    如果寶媽在產後24小時內,沒有做好這3件事,即使之後月子坐的再好,恐怕也是徒勞。特別對於剖腹產的媽媽來說,在排氣前是不能吃東西的,尤其在產後的6小時內,即使是水也不可以喝。如果產婦超過8小時還沒有排氣,那麼可以給產婦喝一些幫助排氣的湯,如蘿蔔湯、青菜湯等。一般情況下,剖腹產產婦會在產後24小時之內排氣。
  • 產後恢復24小時,剖腹產媽媽多做7件事,坐月子恢復會更好
    說起生孩子,很多孕媽更多地是關心胎兒健康和分娩過程,唯獨缺少對產後自己的關心。產後恢復尤其是產後24小時的護理,直接關係著產婦的身體健康和嬰兒健康發育。如果產後24小時內,產婦能夠得到專業的護理,不僅母乳來得比較早,還可以緩解產後焦慮和不安,讓新媽媽有足夠的信心和體力去照顧寶寶。雖說都是生孩子,剖腹產媽媽的護理還是有一點特殊的。
  • 產後恢復24小時,剖腹產媽媽多做7件事,坐月子恢復會更好
    說起生孩子,很多孕媽更多地是關心胎兒健康和分娩過程,唯獨缺少對產後自己的關心。產後恢復尤其是產後24小時的護理,直接關係著產婦的身體健康和嬰兒健康發育。老人常說女人坐月子一定要注意,否則就會留下月子病,其實產後24小時的護理才是重中之重。剖腹產後的24小時,我們應該如何護理。1、不要隨意喝生化湯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後的24小時下體常常會有類似月經的惡露排出。
  • 為了自己和寶寶的健康,產後這三件事要做好
    產後身體恢復很重要,為了寶寶和產婦的健康,產後這三件事忍著疼痛也要做好。1、按壓腹部排惡露產後按壓腹部排惡露是非常痛苦的環節。特別是對於剖腹產寶媽而言,腹部傷口還沒恢復好,醫生就通過按壓肚子排惡露。雖然痛苦,但這件事要配合醫生。
  • 產後24小時內及時完成三件事,即使不坐月子,往往也不易落病根
    執筆:邵菲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坐月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女性在生完孩子後都會通過這一方式來促進產後修復,但是不少寶媽發現,自己明明已經規規矩矩的坐了42天月子,但是產後恢復卻不太理想,對此,醫生表示,可能是產後24小時內沒有及時做好三件事
  • 產後月子是關鍵,24小時做好這幾件,寶媽輕鬆恢復
    古往今來,在咱們傳統的思維認知裡,女人生孩子是件特別重要和偉大的事情,尤其是當孩子分娩的那一刻,就像是完成了一件偉大的使命。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當孕媽媽生完孩子以後,所面臨的不僅是對孩子的照顧,自己的心理、生理各方面都要面臨巨大的考驗。那麼,產後月子有多關鍵呢,做好這幾樣,才能輕鬆坐個好月子。
  • 產後24小時內,產婦率先完成三件事,坐月子時基本不會落下病根
    在老一輩的觀念裡,月子一事大過天,但其實,產後有三件事比坐月子更重要。執筆:邵菲編輯:壹拾貳定稿:蘇子後產後「坐月子」這一習俗,在我國有上千年的歷史。但其實,在產後24小時以內,產婦率先做好了三件事,坐月子怎麼「作」基本也不會落下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