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24小時內,寶媽及時做好這件事,孩子更好帶

2020-12-22 笑雪育兒思考

導語:寶寶出生24小時內,寶媽及時做好這件事,孩子更好帶

隨著一聲洪亮的啼哭,小寶寶出生在這個世界,媽媽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下了。新生兒出生後,助產士會把寶寶帶去量身高體重、擦拭身體,裹上包被等等,一切收拾好之後放在媽媽身邊,在寶寶出生後,有一件事媽媽要趁早開始,越早越好,好處多多。——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媽媽要及早做到母嬰同室這件事,好處頗多,將來孩子更好帶。

一、母嬰同室

母嬰同室,是指正常分娩的新生兒,出生後儘快送到媽媽身邊,讓嬰兒與媽媽一天24小時待在一起,也就是24小時同室,並且按需哺乳。

母嬰同室是建立親子關係的開始,是培養親子關係的良好開端,也為日後新生兒的養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母嬰同室的好處

1、有利於早開奶,促進母體排乳

嬰兒的吮吸可以促進母體垂體催乳素的分泌,因此母嬰同室可以促進早開奶早哺乳,也為日後母乳分泌奠定基礎,保障了母乳餵養的成功率,也有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

2、有利於母子感情交流

寶寶出生後,被媽媽輕輕抱在懷裡,面對面的注視和擁抱,有利於親子關係之間的交流,尤其是媽媽的體味和媽媽的心跳聲,可以在母子之間傳達心靈的溝通和感應。所以哭鬧的孩子,有時媽媽抱一抱就不哭了。

3、有利於寶寶吸收初乳的營養

母乳餵養的好處頗多,尤其是初乳,對於新生兒來說更是難得的珍貴「美食」,是任何代乳品都無法替代的。所以母嬰同室可以隨時哺乳,促進寶寶及早吸收初乳的營養。

4、避免乳房脹痛

剛開始準媽媽可能會出現乳房脹痛的問題,但是母嬰同室後,可隨時哺乳,從根本上解決了乳房脹痛的麻煩。但是準媽媽自己不要隨意丟棄初乳,也不要非得等到奶漲再哺乳,這都是不合適的做法。

5、有利於新生兒身心健康

母嬰同室,當孩子餓了、尿了、拉了等,媽媽可以隨時觀察到孩子的狀態,及時哺乳或者更換尿布,而且餵奶方便,孩子吃的多長的快,身體也更棒,不適感減少,寶寶哭鬧也少,將來也更好帶。

而且,新生兒也有一定的視聽及感知能力,出生後能夠頻繁地與媽媽母親接觸、說話等也有助於新生兒智力開發。

6、減少疾病流行

有關科學資料表明,母嬰同室的新生兒發病率明顯低於其他寶寶,只不過也要注意房間裡通風換氣,注意衛生即可。

寶媽們,你們都是產後多久開始有母乳的呢?歡迎討論。

(文/笑雪育兒思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生完寶寶後的24小時內,這4件事全部做到位,寶媽坐月子事半功倍
    在傳統觀念中,老輩人認為「月子」大過天,但其實生完寶寶後,這四件事可是要比坐月子還重要。寶媽們成功地將肚子裡的貨卸了下來,取得了第一步的勝利,但戰鬥遠遠還沒有結束,因為還有產後24小時大關、月子大關、帶娃大關等等各種難以對付的關卡。
  • 生完寶寶後24小時內,這4件事全部做到位,寶媽坐月子事半功倍
    其中產後24小時這關,就是生完寶寶,寶媽們要面對的第一大關,如果將下面這4件事全部做到位的話,在產後的24小時內,都會經歷讓人聞風喪膽的壓肚子,真的是太疼了,寶媽們一定要挺住啊!,寶媽們必須要經歷排尿這件事。
  • 寶寶出生100天內,寶媽及時做好3件事,能給顏值加分
    文 | 幸孕姐每位父母都希望有一個顏值過人、氣質出眾的寶寶,如果在寶寶百天內,寶媽們做到這3件事,恭喜你,可能會如願以償了。一、經常拉伸腿部如果腿型不直會影響以後的美觀,但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的空間有限,長期保持雙腿交叉蜷曲、臀部和膝蓋拉伸的姿勢,導致出生後腿部彎曲。此時,如果寶媽們在百天以內就開始每天幫寶寶做一些健身操,按摩拉伸寶寶的腿部,既能促進腿部血液循環,又能幫助寶寶糾正腿型。
  • 產後「黃金」24小時,做好這6件事,身體才更好
    文 / 核桃兒麻麻(碩士媽媽的母嬰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懷胎十月,一朝分娩,生下孩子是一個新的開始,並不意味孕媽媽的挑戰就此結束了。剛剛分娩的產婦,身體都比較虛弱,需要好好調理。特別是這6件事情,要在產後24小時內去做,身體才能更好!不及時發現,身體很容易出現狀況,一定要重視!
  • 產後12小時內,寶媽若能做好這幾件事,月子就算坐好一半了
    尤其是一些生產困難的產婦,生個孩子差點要了命,簡直九死一生。所以,產後有一個月的時間來休整和調理身心,很有必要。不過,生完孩子的恢復關鍵期不僅僅在坐月子期間,其實在產後12小時內,寶媽若能做好以下這幾件事,月子就算坐好一半了。
  • 寶寶出生24小時內,媽媽需要儘早完成幾件事,幫助身體快速恢復
    寶寶出生後,爸媽各有一件事要忙 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母親終於完成了「卸貨」,可以喘一口氣了。這一刻,父母千萬要控制好情緒,尤其是母親保持平穩的情緒,還可以可以減少失血。 媽媽:給孩子餵第一口母乳 在醫務人員給孩子做後續清理工作後,母親要記得讓孩子儘早吸吮第一口奶,在生產完成後半小時就可以進行了。
  • 寶寶出生24小時內,媽媽需要儘早完成幾件事,幫助身體快速恢復
    這一刻,父母千萬要控制好情緒,尤其是母親保持平穩的情緒,還可以可以減少失血。媽媽:給孩子餵第一口母乳在醫務人員給孩子做後續清理工作後,母親要記得讓孩子儘早吸吮第一口奶,在生產完成後半小時就可以進行了。他在女兒出生半個月後發現她右腳後跟有一塊粉紅色的斑塊,因此不清楚這個斑塊是從胎裡帶出來的胎記,還是遺傳而來。如果是前者則不需要怎麼處理;如果是後者,則需要經過治療,以免影響孩子的美觀。
  • 產後24小時:及時完成這5件事,讓月子病遠離你
    在傳統觀念中,老輩人認為「月子」大過天,但其實生完寶寶後,這四件事可是要比坐月子還重要。  寶媽們成功地將肚子裡的貨卸了下來,取得了第一步的勝利,但戰鬥遠遠還沒有結束,因為還有產後24小時大關、月子大關、帶娃大關等等各種難以對付的關卡。
  • 產後24小時內及時完成三件事,即使不坐月子,往往也不易落病根
    執筆:邵菲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坐月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女性在生完孩子後都會通過這一方式來促進產後修復,但是不少寶媽發現,自己明明已經規規矩矩的坐了42天月子,但是產後恢復卻不太理想,對此,醫生表示,可能是產後24小時內沒有及時做好三件事
  • 產後24小時內,產婦再疼也要做好這些事,脫胎換骨,坐月子不遭罪
    產後第一天會產婦恢復很重要,4件事再疼也要做1、觀察出血量產婦在生完孩子的2個小時裡,一般要留在產房裡觀察產婦的狀態,主要是謹防產後出血——是指胎兒分娩後的24小時內失血量超過500ml,剖宮產時超過1000ml,80%發生在產後
  • 寶寶剛出生,寶媽寶爸首先應該做好的4件事
    也許你會覺得這件事還不容易,直接讓寶寶吃奶不就好了嗎? 首先我們來說說4種比較正常的情況,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大便大多是黑色的,還會很粘稠,這是胎便,在媽媽子宮裡就已經形成了。等寶寶出生之後開始吃東西,胎便就會逐漸地排出來,拉得越早、越多,對身體越好,最好在72小時之內排便,能夠完全的排掉。如果寶寶出生7天後,還拉出了黑色的便,就可能是出血的一個表現了,需要帶寶寶去醫院。
  • 寶寶出生後要及時做4件事,等到滿月再做就晚了
    抱著剛剛出生的寶寶,小晴此時的心情可真是應了那句「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這是小晴第一次當媽媽,所以有很多不明白的事情還需要請教醫生,醫生告訴她:「新生寶寶其實是非常乖的,除了吃奶睡覺沒有其他的要求,只是在寶寶出院到滿月前,你要記得做好這4件事,如果忘記了可能會給寶寶帶來危險
  • 孩子出生以後,寶媽經常做這3件事,會讓夫妻感情更好
    ,老公覺得莉莉整天忙著帶孩子,自己跟她說話時她總是在忙。其實,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當寶寶出生後,為了夫妻感情會更好,應該怎麼做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吧。雙方共同照顧孩子有的寶媽在生完寶寶之後,就會全身心的把精力都放在娃的身上,而對方也一天到晚忙工作,很少關心妻子跟寶寶,時間久了矛盾自然也就出現了,夫妻雙方都覺得對方自私,其實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儘量在寶寶出生前就商量好,等娃出生以後不要只讓一個人照顧,最好是雙方共同照顧,這樣既能增進夫妻之間的感情,還能讓丈夫見證寶寶的成長
  • 寶寶皮膚褶皺、全身通紅?一年內做好2件事,寶寶顏值不用擔心
    每位準媽媽在懷孕時,一想到孩子長什麼樣就十分好奇。終於盼到寶寶出生後,看到他的樣子,皮膚皺褶全身通紅、瘦小、沒有頭髮等,新手媽媽們就會非常心疼。同時,也擔心寶寶以後長得不好看。其實新手媽媽們大可以放心,隨著寶寶慢慢長大,模樣也會發生變化。
  • 新生兒出生後,這4件事要及時問醫生,關乎寶寶健康和安全
    新生兒出生後,需要立即向醫生詢問哪幾件事呢? 1、寶寶的手環是否帶好? 一般新生兒出生後,醫院會為寶寶佩戴好手環(腳環),這是證明新生兒身份的標誌。
  • 1歲寶寶還不能「睡整覺」?跟娃沒有關係,是寶媽沒做好這4件事
    對於新手寶媽們來說,最需要的就是充足的睡眠,因為只有足夠的睡眠,身體才能快速的恢復,體力也能隨之恢復,但是剛出生的小寶寶24小時都需要人照顧,只要娃睡覺了,才能讓寶媽休息片刻,如果寶寶是個「小睡渣」那對於寶媽來說絕對是最痛苦的折磨。
  • 順產後24小時內做對這五件事,相當於月子恢復了一大半
    如果按時間順序來排序的話,順產後24小時內有這麼五件事。順產後24小時內最重要的5件事產後30分鐘內讓寶寶吮吸當年我自己生完孩子,護士收拾完之後直接把孩子放到我身邊,我自己並不知道產後30分鐘內需要吮吸,錯過了最佳的吮吸時間。
  • 產後24小時內,產婦率先完成三件事,坐月子時基本不會落下病根
    在老一輩的觀念裡,月子一事大過天,但其實,產後有三件事比坐月子更重要。執筆:邵菲編輯:壹拾貳定稿:蘇子後產後「坐月子」這一習俗,在我國有上千年的歷史。但其實,在產後24小時以內,產婦率先做好了三件事,坐月子怎麼「作」基本也不會落下病根——
  • 寶寶出生24小時內,平安熬過「五個坎」,說明他身體發育得不錯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無關第一個坎:出生後及時「哭」出來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都會「啼哭」,但他們並不是要哭,只是發出了類似哭泣的聲音。因為剛剛出生的孩子,在冷空氣的刺激下,鼻子和嘴巴會開始呼吸,讓外界的空氣進入肺部。
  • 寶寶出生24小時內,平安熬過「五個坎」,說明他身體發育得不錯
    比如剛出生的寶寶全身發紅、心跳在每分鐘100次,彈他足底的時候會哭泣、四肢可以活動、呼吸正常有規律,那麼這就是一個10分的寶寶。因為胎脂可以幫孩子隔絕外界的髒汙,還可能使寶寶的皮膚的更潤滑,於是現在的一些醫院,只會幫寶寶清乾淨皮膚上的髒汙,不再洗去胎脂。而且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寶寶最好在出生24小時後再洗澡,寶媽在生孩子前可以與護士做溝通,為孩子保留胎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