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觀念中,老輩人認為「月子」大過天,但其實生完寶寶後,這四件事可是要比坐月子還重要。
寶媽們成功地將肚子裡的貨卸了下來,取得了第一步的勝利,但戰鬥遠遠還沒有結束,因為還有產後24小時大關、月子大關、帶娃大關等等各種難以對付的關卡。
其中產後24小時這關,就是生完寶寶,寶媽們要面對的第一大關,如果將下面這5件事全部做到位的話,那對於寶媽坐月子大關,將會是事半功倍哦~
1、保證充足休息
經歷了分娩的疲憊,產婦此刻最需要的就是好好放鬆身體和精神,最好能睡上一覺。進入月子期的寶媽雖然也是寶,但做了母親,未來要為寶寶操心的地方還多著呢,趁寶寶還在護士那裡,抓緊時間打個盹兒吧。
順產媽媽的傷口隱隱作痛,可能會影響休息,寶爸不妨幫產婦做做身體按摩,一方面可以減壓,另一方面能夠轉移「痛點」。對寶爸來說,以後看孩子的時間多得是,照顧好媳婦兒、孩子他媽才是第一要務。
2、儘快排氣
現在,選擇剖腹產的產婦比例一再上升,而對於這一類產婦而言,在產後一定要及時排氣,才能正常進食。主要是因為,剖腹產的手術會刺激到腸道,造成腸道功能受損,使其蠕動變得緩慢,易產生氣體,輕則引起便秘,重則造成腸粘連。只有及時地將氣體排出了,才能恢復腸功能。
此外,像產婦術中血液流失較多、術後頻繁說話等情況,也會造成脹氣的情況。
3、產後開奶
通常,順產的產婦,在生完孩子後,會先被推到一個休息觀察室,在這一個小時的時間裡,護士會把寶寶抱到媽媽身邊吮吸乳頭,幫助開奶。
對於產婦而言,儘早開奶,可以促進子宮的收縮,減緩產後出血的情況。而對於寶寶而言,可以喝到媽媽的初乳,裡面富含最完備的營養物質和預防新生兒感染的抗體,可以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
4、別懼下床走動
產後應儘快下床活動。但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些順產的女漢子,剛生完就能忍痛下床,有些弱女子卻分分鐘會疼暈過去。一般,在出血量正常情況下,順產6小時後(剖腹產24小時後)產婦可以起來活動,每次站立或行走時間不要過長,可以分多次活動。
適當的走動可以幫助排尿、排便、加速新陳代謝,有利於產婦身體恢復。但時間過長、過於勞累可能會造成子宮、膀胱脫垂,產婦不要聽說「活動一下更好」就把洪荒之力都用在走動上,要注意把握好度。行走時動作要緩,避免拉扯傷口,導致再次出血等。
5、及時補水排尿
產後6-8小時,是排尿關鍵期,尤其對順產的產婦來說,需要克服疼痛,「勇敢」排尿。分娩時,寶媽的膀胱被擠壓,很難有排尿感覺,加上失血多、攝入水分少、順產傷口疼,諸多因素都讓寶媽在產後尿不出來或尿不乾淨。剖腹產媽媽拔掉尿管後,想「恢復」排尿也需要個過程。
想排尿順暢,保證攝入是第一位的。所以產婦分娩後應少量多次補充水分(當然要喝溫開水,沒人會傻到給產婦喝冰水吧),有尿意後不要因為怕疼就忍著,如果尿不出,可以把各種「偏方」都用上,聽水聲、吹尿哨、熱敷下腹、撓屁屁……總之,「尿得出、尿得淨」才能避免細菌找上尿路,保證產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