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途經我的書店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王真

  類似咖啡館、書店這樣應當刻意精緻的業態,開在有的鄭州人手裡,總是「蜜少了添糖精」,多少有糊弄將就的成分。好在松社不走虛浮精緻的小資路線,是紮實又雅致的漂亮:天花板高的大書架、實木桌椅和地板、茶室陳列著各色古董瓷器……一進門,水吧主推竟然是蓋碗兒茶。

  留心的客人走一圈,大概就能從書店的風格估摸出店主的氣質。主人劉磊四十出頭的年紀,正氣的臉龐、濃重的眉毛、古銅色皮膚,展現出文化人的健談。五年前他從機關裸辭下海,沒挑大富大貴的生意做,憑中年情懷點燃少年理想,開了松社書店。

  創造書和人的約會

  我們很多人其實已經長時間遠離書本了。

  在書架前走走,手指掠過一排書,在感興趣的一本書前停下、抽出,沉甸甸地捧著,翻一下還不錯,找位置坐下、靜讀。這樣緩慢探尋的過程,在重成功與效率的電子時代被忘得差不多了,隨之失去的還有偶遇的驚喜、相識的樂趣和擁有的踏實。

  實體書店的意義,就在於保留了人們與一本好書約會的機會。而書又連接著作者、編輯、出版社、書商、書店與讀者,我們因此在書中進行豐富的交流,穿越去不同的人生。

  「松社我來講」自2013年創店以來已經舉辦了400多期。當作者從書本背後走出,來到讀者面前,就把文字變成了立體的存在,也讓書店成為了實體的社交網絡。這個欄目寫在劉磊最初的藍圖裡,至今他依然以此為傲。不在知名嘉賓和人山人海的聽眾,而在於他自喜找對了書店的定位:「現在高檔酒店會議室開新書發布會也不見得有人稀罕,但松社書店準確地吸引到了與它同頻的朋友,贏得了這座城市讀者的信任。」

  書店應由其中的藏書凝聚出自有的氣質,但如果只賣所謂的暢銷書去討好讀者,那就與噹噹、亞馬遜的倉庫無異。劉磊親自擔任松社書店的選書師,他說:「有些書即使不好賣也必須存在,因為這些書共同組成松社的意志,少了就不完整。」

  眼前這位文化人兼機關幹部畫風的大叔,意志格調極高,無數次在談話中強調書店承擔大眾文化導向的責任。他從松社出發,受邀去為不同的家庭打造家庭書房。他的書與這些家庭相遇,促使他們實現一定的自我教化與美育養成,說到這兒,他嚴肅又文藝地讓我記下:「我的心願,就是每個家庭最晚熄滅的是書房的燈光,而不是電視機的螢屏。」

  理想主義也要落地生根

  他也談起身為老闆的焦慮:「資金雄厚的大型品牌書店創新轉型、自給自足的小型書店遍地開花,年輕的松社要在二者的夾縫中突圍,必須進一步精準自己的定位。」

  劉磊中文系畢業,聊起了「系病」——理想主義,他說:「即使歷經打磨,也『久病未愈』,並慶幸擁有了許多理性因素的加持。」他仍是一介書生,卻被訓練有素,又深諳江湖規矩。

  因此,松社從一出生就沒有被陳舊的書店體系浸染,始終維持著健康的經營模式。以傳統模式經營的書店與出版社採取「先供貨、後結帳」的賒帳經營模式,這在業內是常態。劉磊笑著說:「這輩子哪敢欠過人家錢啊,我進一批結一筆,松社因此積累出良好的信譽。」憑藉優秀的經營理念和團隊建設,松社獲得了許多大型企業和文化官員的支持。「影響有影響力的人」這句話有點理想主義式的高傲,松社做到了。

  「看得見未來」

  2015年底,大陸首家誠品書店在蘇州開業,包含「誠品生活文創平臺」和房地產家居「誠品居所」在內的總建築面積達13萬平方米。時隔一周,國內第一家「MUJI BOOKS」落戶上海淮海路,由於限流,店門口的隊伍從淮海中路瑞金二路口一直排到了思南路。

  賣書的誠品開始賣家居甚至賣房子,而賣家居的MUJI開了書店。都收穫了可觀的市場。如何看待這樣的「不務正業」?劉磊說:「勢不可擋」。

  書的實物匹配功能十分靈活,幾乎在任何環境中都具備普適性,加之內涵豐富,書店經營的任何多邊跨界似乎都不會顯得突兀。

  正在規劃的廈門松社擬採取「書店+酒店」的經營模式。書店可以吸引氣質相投的文化群體,為酒店過濾出高質量的客人,他們在住店期間有機會再次形成交流圈,從而無限拓展「一本書」的有形文化價值。

  近兩個月,松社幾乎所有人都在為新店開張而輪流奔波在兩座城市。幾乎每個深夜工作群中都討論聲鼎沸,為一個策劃或是一篇文案,他們走得辛苦卻堅定。「看得見未來」是松社最初的座右銘,道出了每一位實體書店人在使命深處埋藏的灼灼信心。關於這句話含義何在,他的回答是:「我堅信對全民閱讀推廣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的原生動力,堅信讀書在任何時代都能夠讓人看得見未來。」

相關焦點

  • 我愛逛書店
    博爾赫斯是誰,是什麼模樣,我這個讀書沒那麼廣闊的人是絲毫不知道的,但是這句話,我確是耳熟能詳,且時常在腦海裡浮現。但凡是愛書愛讀之人,沒有不喜歡圖書館的,我每天下班途經市少兒圖書館,總不免要張望一下,心裡想到這句「天堂是圖書館的模樣」;愛讀書之人,也沒有不喜歡書店的,雖然書買回家是要錢的,書店裡有塵世的「買賣、交易」算不上是天堂,但是,書店至少也是個十分美好的地方。
  • 暖心文案|你是途經我生命的流火
    你是途經我生命的流火,你是途經我歲月的浮光You are through the fire of my life, you are through the floating light of my years事實上,有一天早晨,我想到,從夢中醒來後,為你哭泣
  • 我的新華書店情結
    20年前剛來北京的時候,我最愛去的地方之一是王府井書店。去王府井大街逛街的時候,大約有一半以上時間是泡在王府井書店的。在王府井書店,最愛去的樓層是四層,因為這層擺放的多是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類圖書。那時候沉迷於王府井書店,一個理由是這家店的營業面積太大了,1970年二次改建的時候營業面積有3600平方米,當時已算「亞洲最大的書城」,2000年的再次擴建,營業面積擴展到上萬平方米,我對於「書的海洋」這個形容的想像,就是通過王府井書店落地的。
  • 我喜歡在書店裡流浪
    我就像巡視領土的公雞,昂首闊步,沉醉在自我的驕傲之中。鍾書閣不錯,名字不錯,地方也不錯。在鬧市中有一席之地,書籍分類很細,空間也各自隔絕,當你捧起一本書閱讀時,就像是在自己家中一樣自在,而周邊的書,可以讓你輕鬆完成主題閱讀。
  • 我是個年輕人,我只想開書店
    看到你書店在上海開起來了,真替你開心。那天剛好我正在家裡讀肖恩白塞爾的《書店日 記》,他整整記錄了自己一年開書店的生活,包括喝大酒第二天只能歇業,他也會用一句話概括,365天的日記放在一起搞得跟行為藝術一樣:養一隻貓,每天賺了多少錢,來了幾個客人,找到幾本書,有的沒的碎碎念。讀著讀著,我就想到了你,在這個閱讀越來越衰退的時代,你還勇敢從北京 舉家遷移到上海,就為了開一家二手書書店,令人敬佩。
  • 逐漸消失的書店,這還是我認識的新華書店麼?
    說到書店,最讓人難忘的還是這一抹大紅色那讓你肆意讀書的角落還有那無時無刻堆滿書的>活動現場還布置了很多有特色的的文創產品看上去非常小清新新華書店這次改革是希望讓書店變得個性化以後不同地區的新華書店按照各地的歷史、風俗和文化
  • 王桂玲 | 讀書與書店——我的情結
    從小被老師告知的就是,沒事別亂跑,逛一下書店,陶冶一下情操,補充一點知識。我從小就喜歡讀書,那時候書少啊,我家很多書,都是老爸當年上學時和教學後買的,最早看到三字經的時候,還記得上面給畫了紅叉叉,印象很深。我還記得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個同學家裡是開書店的,我們那是村辦小學,村裡也不富裕,但一直有個雜貨店,順道賣一些書,同學帶到學校了,就借來看,還記得那時候看《嶽飛傳》《隋唐演義》之類的。
  • 我的倫敦書店生活日記
    2019 年 9 月 5 日上午 8 點 30 分,單向君準時推送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我出錢,你請假,跟我去英國開店吧!》。這一次是單向君和英國旅遊局再次合作#玩出我的英倫「輕核」旅行#,為那些整天嚷嚷著自己開個書店的讀者們圓夢,帶他們去英國,去倫敦,體驗倫敦書店生活。
  • 想開書店?或許這家獨立書店的經營模式能給你一些啟發
    廖宇:並不是開家書店的啟動資金就一定比咖啡館要高,而是個人覺得開家咖啡館比開家書店更容易經營下去,更容易活下來。畢竟做一行就要懂一行,做咖啡館,你突擊一個月肯定就對咖啡門兒清了。但是你做書店,可能你花一年時間也未必懂點書。
  • 萬聖老闆娘美國書店遊記之二:獨立書店是一個地方文明的標誌
    出門後美國朋友說,肯定是個左派啦,你想呀!2016年1月21日(四)杜勒斯國際機場(IAD)CA818 15:35,和蘇裡一同回京。新書發布會政治和散文書店的LOGO匆匆地在寒冷的街道上疾走,找另一家書店。在Dupont Circle,是華盛頓非常繁華的一個地區,很多年輕人住在那裡。值得一提的是途經一家同性戀商店,布置得非常吸引眼球,進進出出的人還不少,最怪的是有一對男女挽著也進去了。
  • 傳統書店VS網紅書店,你更愛哪一款?
    進門,只有一句話形容:好看,甚至好看得完全不像是一家書店!因為這和我印象中傳統的新華書店差距真不是一節半點的!整個鐘書閣有1000平米,室內的天花板都鋪上了鏡子,讓人覺得伸出一系列對稱和變幻中,充滿魔幻色彩。整體空間被劃分成4個區域,其中兩個較小的區域童書區和環形閱讀室是人流量最多的地方。
  • 山西高平火車站途經公交車路線乘坐點及其運行時間
    山西高平火車站途山西高平火車站途經公交車路線:高平3路;高平4路山西高平火車站九龍大酒店站→郵政局站→高平四中站→火車站→外貿城站→教育局站→工商銀行站→農商銀行東城支行站→新榮小區南口站→三館三中心站→職工文體中心站→復明眼科醫院站→客運中心站山西高平火車站4路公交車路線:06:20-18:30:客運中心站→*院→長平建材市場→復明眼科醫院→高平六中站→職工文體中心→人民銀行→人民醫院→供銷超市→體育場→新華書店
  • 聽歌:許嵩《深夜書店》,我就想知道有多少人聽完,去書店撩妹的
    深夜書店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種情況發生吧?路上偶遇喜歡的陌生人,卻沒有勇氣搭訕,最後錯過,所以聽著這首歌,你會不會想起某天你在地鐵裡遇見的那個美好的姑娘呢?我一直覺得書店是一個偶遇小清新的好地方,深夜的書店,偶然的邂逅,這首歌聽了有一種想讓人談戀愛的感覺。或許,你刻意的裝扮時不會遇見那個他,愛情就是在你不經意間遇到,觸目又驚心。看似平白的話裡卻不經意間敘述了整件事情,升華時的旋律又把所有的情感放出來。古風的也好,白話的也罷,許嵩的詞,總有他自己的韻味。
  • 重慶推出「你閱讀我買單」活動 憑證在書店免費借書
    重慶推出「你閱讀我買單」活動,市民憑圖書館借書證可在新華書店免費借書。        人民網重慶9月30日電(陳琦)「沒想到從新華書店也能借書看,真是太好了。」凡是持有重慶圖書館讀者卡的市民,均可在解放碑重慶書城借閱新書,享受「你閱讀,我買單」服務。   喜歡看書的讀者只要在重慶書城任意挑選文學、社科或生活類書籍不超過3本,且總價不超過100元,就能憑重慶市圖書館讀者證,在書店專櫃辦理借閱手續,把書免費借回家。等到30天借閱期滿,讀者把書再直接歸還到圖書館,重慶圖書館就會買下這些書作為新館藏。
  • 轉角遇到你—西西弗書店
    一個休息日,我在武昌街道口銀泰創意城的負一樓閒逛,突然聞到一股咖香,然後一抬眼,就看到轉角處的書店:歐式風格的櫥窗,沒有硬朗的直線設計,而是豐富的圓弧型,簡明大氣明亮的LOGO,上面寫著「西西弗書店」的中英文字樣。深綠、深紅、黑色三種色調是書店的主色調,讓人頓時耳目一新。
  • 「你讀書、我買單」 太原讀者可到書店免費借書
    新華社記者 王菲菲 攝   新華社太原12月1日電(記者王菲菲)在書店選中心儀的圖書,可直接把書借回家,不用花一分錢!這是由太原市文化局主辦的「你讀書、我買單」免費借書活動。活動將從1日持續到10日,每天上午九點到十一點,在太原書城和山西圖書大廈同步開展。
  • 我為書店狂,南京、臺北、蘇州、杭州……記那些年去過的一些書店
    來自日本的最大連鎖書店——蔦屋書店這些年,從南到北去過不少城市,逛過幾個有特色的書店。今天一起來回顧一下,看有沒有你也曾去過或喜歡的。先從最近的南京說起吧:南京是六朝古都,文化底蘊深厚,所以書店也是林林總總。比如,萬象書坊、先鋒書店、二樓南書坊、古籍書店等等。我去過兩家先鋒書店,分別是五臺山店和頤和路店。
  • 在二手書店 你會撈到什麼魚
    當然,最重要的,書店依然開著。這就挺好。翻閱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都在想,為什麼人們都夢想開一家書店?書店怎麼會能夠成為人們疲憊的日常生活的終極夢想呢?我總覺得那些夢想開書店的人都把經營一家書店想簡單了,借用奧威爾在《書店憶舊》所說,你很可能把開書店想像成天堂,年老而和善的紳士,徜徉在小牛皮封面和大開本書籍之間,但實際上,「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真正愛書人之罕見」。
  • 我們是乘風破浪的「小店長」——新華書店婁底圖書城「我是書店小...
    (獲獎「小店長」們合影留念)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路)8月28日,新華書店婁底圖書城2020年暑假「我是書店小店長」頒獎典禮成功舉行,現場表彰了35名表現突出的「小店長」。婁底城區各大中小學校的百餘名「小店長」及家長參加了次活動。
  • 漂洋過海來看你——臺北獨立書店之旅
    學人君深知實體書店生存之不易,尤其是獨立書店,除了彰顯理想主義情懷外,更要有靈活求生和積極主動的智慧。在交流過程中,學人君儼然成為一名「訓誡人」,頻繁「拷問」友人做書店的意願和思路。「希望你冷靜下來好好想想,並鄭重告誡你:如果你『固執己見』,繼續進行書店開立活動,你將會遇到許多挑戰,你明白了嗎?」顯然這位友人已經做好了面對的準備,希望他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