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到底適不適合讀博士,應該支持還是反對?類似的討論在網上很多,但多數人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會考慮性別的因素,比如女性需要生育和照顧家庭的、女性在職場上需要付出更多等等。但實際上,近年來,女博士越來越多。一方面,是為就業考慮,另一方面,由於婚育需求延後,很多女性更希望能在自己的青春時光裡成就一番事業,實現自己的學術理想。這兩個原因中,前者是外部驅動,而後者才是內在驅動。
在選擇是否讀博士的問題上,女生和男生並無區別,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一個,那就是個人的學術理想。
所謂學術理想,就是指一個人到底喜不喜歡做學術研究。做學術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要閱讀大量文獻,要做大量的實驗,還要有大量的文字輸出;當研究遇到問題時,需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專注和執著,甚至為了追蹤那一點點靈感,必須廢寢忘食,才有可能發現科學問題,發現解決問題的思路。做學術還是一個有風險的活動,因為學術研究都具有長期性,很有可能幾年做下來發現方向錯了,這幾年的工作就都白費了。
所以一個人如果沒有學術理想,他很難熬下來,他看文獻會覺得頭疼,做實驗會覺得煩心,寫論文更是要命,遇到問題就想放棄,這樣的人,千萬不要讀博士。
而一個人如果對學術研究有濃厚的興趣,能把從文獻中尋找靈感,把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作為人生最大的快樂,這樣的人就適合繼續攻讀博士;如果她既有讀博士的願望,又有一定的科研基礎和比較好的研究方向,有信心取得科研成果,那我認為,應該堅決支持她們去讀博士,沒有比這類人更適合讀博士的了。
——讀博士不代表沒有自己的生活。不僅僅是博士,就算是到了教授這個層次,她們也會有很多業餘愛好和生活情趣。比如學術女神顏寧,就喜歡打球健身刷微博聊八卦。
——讀博士不代表沒有家庭。很多博士在畢業前就結婚了,有的甚至有了孩子。在實驗室裡,只要女博士性格不算差,眼光不太挑剔,也是很容易找到男朋友的。
——讀博士也不代表就一定壓力山大。不是每個人都焦慮得掉頭髮,享受科研的人往往過得很快樂,即便是加班熬夜也精神煥發。博士期間的修煉,對未來的職場也有很大的幫助。
——讀博士也不代表就清貧。在一些高校,發一篇SCI一區論文可能獎勵上萬,此外還有博士補貼,有獎學金,有導師額外給的補貼,有的人讀博士都可以養家餬口。
就業問題也無需擔心。在中國,絕大多數博士是沒有就業障礙的,除非自己有特殊的要求。女生可以優先去高校,這樣生活自由度更高一些。
如果不考慮婚戀和家庭問題,能去985、211,就去985、211試試,打拼幾年看看能不能留下;如果去不了,省會城市的省屬高校也是不錯選擇;再不濟,到其他省屬本科、公辦專科高校去當個教學為主的老師,生活也一樣有保障。還有研究院、公務員、大國企等,也是女生可以選擇的。
總的來說,是否考博士,必須遵從內心的選擇。經過一段時間學術訓練的人,通常有自己成熟和理性的考慮。讀博,對喜歡科研的人,是個絕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