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心理學】愛情不是「速食食品」----快餐戀愛文化對大學生婚戀觀和婚前性行為的調查

2021-02-17 李同歸

本文節選自北京外國語大學通選課程《愛的心理學》王一寒、屈煜哲、李秀雅的小組作業。指導教師為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李同歸老師。大多數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學生們所有。如需要轉載,請聯繫本專欄。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愛情不是「速食食品」

---快餐戀愛文化對大學生婚戀觀和婚前性行為的調查報告

王一寒   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學院

屈煜哲   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學院

李秀雅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摘要   隨著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不斷進步以及相關的各大企業如火如荼的發展,大學生談戀愛的方式以及各個大學的學生們對於男性女性之間性行為容忍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約會軟體和線上線下交友活動慢慢地成為了建立親密關係的重要媒介通道,受到大學生的廣泛青睞。當代大學生普遍處於成年的初期,根據學生人格教育發展提供的理論,大學生們正在面臨著建立親密關係的巨大困難挑戰,同時也面臨「交友難」等與親密關係有著很大聯繫的問題;而不同的性別以及每個人對於親密關係的不同態度,毫無疑問是影響研究不同個體親密關係模式的重要要素。本文採用網絡問卷調查的形式對中國當代大學生對於陌生人約會應用的使用行為進行了調查,討論了性別與線上線下交友活動與約會應用之間的隱秘關係,以及這種約會應用軟體對大學生婚戀觀是否會產生一些特定的影響。此外,也對當下發展較為火熱的陌生人交友軟體功能以及其模式進行大概分析介紹,並且結合了愛的三角形相關理論、愛的顏色革命理論等,嘗試對陌生人交友軟體的設計理念和精神內涵進行解讀。

 

關鍵詞   交友活動;交友軟體;親密關係;婚前性行為;性安全措施

1、前 言

近年來以陌生人在線交友應用與線上婚戀活動為代表的快餐戀愛文化大行其道,為那些難以在身邊接觸異性或線上線下難以溝通的孤獨人群提供了一個交友的便捷通道,防止他們成為新時代的網絡老人;同時對於沒有參加這些活動的人群來說,它們的廣告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各個年齡段的人群都產生了強大的影響。

那網絡中的線上交友軟體、線上的電視交友活動與線下的交友活動又是怎樣工作的呢?在線約會應用程式,也被稱為約會應用程式,是一種幫助應用使用者認識和了解陌生人,以娛樂、交友、尋找性伴侶和尋求戀愛關係的一種應用軟體。它相當於是網絡在線版的交友活動。向前追溯,可看到微信、QQ等軟體推出的「附近的人」、「搖一搖」的功能,這可以看作是這種在線應用程式的前身功能——尚不完善,但是已經具備了其核心功能。在網際網路經濟不發達的時代或者在網際網路技術不成熟,不如線下活動方便的時候,就衍生出電視交友節目或者線下交友活動,如非誠勿擾等大型綜藝相親節目,大學生在校園中開展學生一日cp活動等戀愛向活動。它們都具有地理上的相近性,興趣上的相似性和生活習慣上的重疊性。

隨著國內外線上約會應用平臺被迅速瓜分的如今,國內外也對其做出了許多調研,例如,體重較高的人有更大的可能透露面部信息;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有更大的可能透露其面部信息;男性用戶相比女性用戶更傾向於尋找更加隨意的性關係對象,或者說主要以娛樂和約炮為目的。

儘管有關大學生婚戀觀的研究已經很多,到目前為止卻鮮有研究對大學生這一社會群體在快餐戀愛文化影響下的行為進行系統的研究。在我們可以看來,這一話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生活意義。

首先,心理學中的人格發展理論認為,人格的發展會不斷在人的一生中持續,我們在人生每個階段都會難免遇到特定的「危機」。大學生們處於成年初期,形成親密關係是目前階段的「危機」。他們在這一時期尋求特別的關注。在以往,只有線下的交友或者偶遇為他們提供認識陌生人的途徑,而現在快餐戀愛文化的途徑為其提供了更廣泛的平臺,由此在這些年輕人群體中更具有吸引力。這是本調查的一個大背景。

其次,當今許多的大學生正面臨著「交友難」的問題。調查顯示,中國將近70%的大學生都是單身,其中近70%的單身大學生有擺脫單身的渴望。因此願意學習並接受新事物的大學生們便將他們的煩惱訴諸網絡。在快餐戀愛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陌生人約會應用軟體正在慢慢成為他們親密關係的主要戰場;而且他們在快速迭代的親密關係中,對於愛情的態度也逐漸分化,婚前性行為逐漸普遍,因此探索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尋求親密機會的行為非常重要。

 

2、訪談:對線上線下交友活動以及線上戀愛應用程式的使用情況

在採取問卷調查之前,本小組成員在在微信好友列表中隨機抽取五位來進行詳細的調查(這五位受訪者都已被囊括在問卷調查樣本中),從而獲得更加詳細的資料。採訪的問題如下:

   (1)您是否還在使用線上戀愛應用程式?為什麼?

       (2)您對線上戀愛應用程式的目標人群如何看待呢?對於線上線下的交友活動如何看待呢?

       (3)您對婚戀觀的理解如何?是否能夠容忍婚前性行為與出軌呢?

為了保證受訪者的個人隱私,受訪者以假名的形式出現。所有訪談調查對象對訪談文字信息資料在本項研究中的使用均已徵求受訪者本人的同意

受訪者一:小明,女,19歲,來自北外,主要使用線上戀愛應用程式來娛樂。

受訪者二:小麗,女,21歲,來自北師大,使用線上戀愛應用程式的主要目的是尋找性伴侶。

受訪者三:小紅,女,22歲,來自南開,使用線上戀愛應用程式與參加線下交友活動目的是尋求戀愛機會。

受訪者四:小壯,男,20歲,來自北外,參加線下交友活動,目的為交友。

受訪者五:小蘇,男,18歲,來自北理,參加線下交友活動,目的是尋找興趣相同的夥伴,同時儘可能尋找戀愛機會。 

這五位受訪者中,小明、小麗是線上戀愛應用程式的忠實使用者;小壯與小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線下交友活動中;小紅則線上線下的活動都會參加。在這五位受訪者中,兩位男性都偏向於線下的真人活動,除小紅外的兩位女性則更加偏愛線上的app。

五位同學之前都曾經希望通過線上戀愛應用程式來尋找所謂的「真愛」與「白馬王子」,但是現在小紅、小壯與小蘇這三位同學,都展現出來或多或少的由線上向線下轉變的趨勢。其中,小壯與小蘇已經完全拋棄使用線上戀愛應用程式,小紅則還在轉變的過程中。

詢問原因之後,獲悉小蘇同學在高中時期通過網際網路與某位女子網戀並奔現。但真人和照片相差極大,給小蘇帶來了沉重的精神打擊,導致小蘇同學自高中之後就不再相信線上戀愛應用程式與網上交友活動。小壯同學則認為線上線下生活要分開,之前他也曾經有過和網友見面的幾次經歷,但大多都不歡而散。他認為最好還是將線上線下生活分開,交友,尤其是想見面的朋友更需要在現實生活中一開始就通過線下結識。

接受採訪的五位同學都認為線上的交友活動,無論是類似「新相親大會」和「非誠勿擾」都難以讓人們真心相愛。出現這一點情況的原因則是通過人們隔著網絡技術難以發展進行科學有效的交流,難以實現相互之間信任,沒有安全感,導致交友app在尋求長期、穩定的戀愛關係上的效率影響並不夠高。同時,由於這些負面消息,大學生對婚戀觀念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大學畢業生在婚戀方面發展變得更為謹慎。

在對各位受訪者的使用時長和使用目的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作為線上婚戀方式的忠實用戶的同學們使用時長平均在6個月到2年之內,並且以約炮和娛樂作為主要使用目的;而以尋找戀愛機會與真心實意交到可以久處的朋友為目的的同學則更偏愛線下聚會的方式,或者使用線上的方式作為補充。

針對「您對線上戀愛應用程式的目標人群如何看待呢?對於線上線下的交友活動如何看待呢?」這個問題,五位受訪者一致認為目標群體是那些不善於交際、但具有非常強烈交際願望的人群;平時工作生活方式比較無聊,希望自己認識到了更多一些有趣的人的;隨著我國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包容度提高以及快餐戀愛文化所造成的影響,那些尚未擁有一個穩定性伴侶、來「約炮」的人群。五位受訪者希望按目的劃分不同的聽眾,以達到方便的目的。另外,對於線下交友活動,經常使用線上app的受訪者認為它的便捷性不如線上,但是和經常參加線下活動的受訪者一樣,他們也清楚地認識到線下交友的風險遠低於線上。

有關愛的類型和觀念,目前最普遍的是斯騰伯格提出的愛的三角形理論。根據這一發展理論,愛情中有三個方面不同的元素——激情、親密和承諾。激情是一種強烈的情感體驗,是愛情中的性元素,也是一種情感魅力。親密是與對方聯繫在一起的親近而溫暖的感覺,承諾問題則是指與對方企業現在和將來我們一直生活在一起的決定。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越長,他們的激情就會急劇下降,而親密感和承諾則會保持下去。這三種文化元素可組合出一個不同的愛情類型。

至於對婚戀觀念的影響,幾位受訪者的見解略有不同。

小紅和小蘇認為安全感與美滿的家庭很重要,兩個人應該互相扶持互相關愛,不離不棄。他們期待的是一種伴侶式的愛情。小壯嚮往的愛情可以概括為喜歡式的愛,即追求在一起很舒服,但激情不必須,也不一定要廝守終生。小麗則認為學習激情是關係的一開始必須首先要有的,在確立社會關係後,互相陪伴的溫暖感覺則很重要。如果激情和親密關係不存在,她相信不需要承諾,由此可見,她期待的是一份浪漫式的愛,這種愛情崇尚過程,不在乎結果。

至於對婚前性行為的包容度,我們所獲得到的結果是五人均對此持開放態度,但堅持認為安全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但對於出軌這一問題,五位受訪者無一例外地表示不能夠接受——無論是身體上的出軌抑或是精神上的出軌,都是不可饒恕的。當我們提及「閃婚」這一快餐戀愛文化的產物時,各位受訪者紛紛表示這是對愛情和婚姻的不尊重。小麗認為,就算兩個人情投意合,也需要一個「考察期」。「萬一自己只是一見鍾情呢?其實我和他並不合適,可能還是做炮友更好」。而小蘇和小壯紛紛表示不能容忍。

從訪談實錄和問卷結果來看,不同的愛情三角形確實會影響到尋求伴侶的不同方式。那些更為專一的、穩重的,會傾向於使用線下活動來達成自己的目的,而重視親密而不是激情和承諾的用戶更有可能使用app與線上交友活動來進行娛樂和約會。

 

3、問卷調查

3.1 研究設計

研究目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而戀愛,這樣對於一件在過去是每個人都非常需要慎重態度對待的事情,在當下,隨著中國科技的腳步,它也可以衍生發展出了通過一系列的戀愛生活方式,在其中最受爭議的,無非是」快餐式戀愛」。這種愛情模式在大學校園生活中十分普遍,成為當代大學生追求時尚的一種方式。在這樣的戀愛生活方式下,可以認為對於某些大學生在進行改變戀愛方式的過程中,勢必會影響他們自己的婚戀觀。因為正確的婚戀觀可以促進和保護人們的婚姻計劃,在堅實可靠的基礎上,符合人類幸福的規律,從而成為婚姻和愛情雙方婚姻幸福的保證;而錯誤的婚戀觀往往不能理解婚姻愛情中幸福的本質,這使人們錯誤地認為海市蜃樓是真實的世界,這使人們盯著海市蜃樓夢到虛幻的幸福,而醒來時,只留下淚流滿面。因此正確了解這樣的快餐企業文化發展對於當代青年大學生婚戀觀的影響有著十分關鍵重要的作用。我們小組的成員決定調查這個問題。來分析快餐文化發展對於我們大學生婚戀觀的影響。

3.2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手段是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研究。運用問卷星平臺進行線上問卷收集。研究的流程如下:

首先,本小組成員對於課題中的幾個方面比較具有重要內容進行了深度的剖析。首當其衝的是對快餐文化的理解。什麼是快餐愛文化?快餐以及戀愛,或者說已經成為中國快餐式愛情,被人進行定義為體驗式學習愛情的衍生產品品種:當滿足了對異性的好奇心,獲得了與異性之間交往的經驗,可以過把癮就死,用不著」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痛苦經歷。

另一個關鍵詞是愛情和婚姻的概念,因為有必要對愛情和婚姻的概念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簡單的解釋,婚戀觀是人們通過對於中國婚姻和戀愛的看法和態度。婚戀觀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著青少年婚戀行為的價值取向,對青少年的擇偶和婚姻生活起著指導作用,影響著青少年一生的發展和幸福。

在此研究基礎上,進行了對問題的一系列進行篩選。為什麼選擇在線問卷調查:第一,問卷加在線調查的形式可以大大提高調查的效率,而且操作簡單,節約成本;第二,採用匿名提交的形式,這種形式的問卷可以使人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使結果更加客觀。當然,這種社會調查形式也會有一定的缺陷,由於自己無法將問卷的填寫人進行有效的限制,也就是理想的針對人群是大學生,但並不能保證所收集的數據是不是由非大學生進行填寫。問卷通過微信等渠道進行發布,採用滾雪球式的方式進行廣泛傳播。同時,也對問卷的填寫日期進行了限定,為了能夠保證社會調查數據資源的不變性,在進行一定工作時間過後將問卷通道關閉。

       3.3 調查結果

       小組用「以新興的線上線下交友活動為代表的快餐戀愛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的影響」的主題調查數據分析。在這次的調查中,大部分的大學生們都覺得快餐戀愛中很難遇到真愛,而且這樣的快餐戀愛文化導致了大學生們對婚戀觀裡面很猶豫或者直接否認。他們特別希望很自然的狀態下遇見真愛而不是這樣的線上線下活動來找另一半。

       這次統計數據顯示,男生35.79%,女生64.21%參加了關於「大學生的婚戀觀」的調查,並且30.53%的大學生目前在戀愛中,55.79%的大學生為單身,還有13.68%的學生在計劃當中。

        對於各種交友方式,我們首先進行了意願調查:「希望與對象是通過什麼方式認識」,回答「線上交友APP」的人數佔3.16%,「線下交友活動」的佔4.21%,而選擇「日久生情」的人數佔66.32%,是主要的比例成分,「一見傾心」的人數佔14.74%,「其他」的佔11.58%。通過這些數據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很少人會選擇線上線下的交友活動去找另一半。更多受調查者相信真正的愛情是通過長期的相處和陪伴來增進感情的。

      關於「如果您曾經有過在線上線下的交友活動上遇見的對象,其實這個觀點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結果,大家更願意相信現實生活中身邊的人,但是也不缺乏一部分人通過網絡來認識自己的另一半。在回答」你們之間的感情大致持續了多久?」 的問題上,89%以上的大學生相處了不到一年,剩下11%的大學生們相處了1~3年。具體而言,數據顯示大學生們都以消極的看法來對待這些線上線下的交友活動。他們都抱著「不靠譜,不相信,不真心」的態度來看待這些活動,有些同學認為可以交友,但是拒絕談戀愛,理由是遇到有緣人的機率太小,有點盲目,很少人認為這些交友活動是值得推廣的。

      關於「通過線上APP或者其他交友活動上認識的伴侶,是否有與TA結婚的意思」的問題上,70%的學生選擇要是適合的話可能會跟ta結婚,20%的學生帶著「不知道,不清楚」的態度來表示自己的想法,10%的學生們選擇了「否」。

關於「您更偏好通過什麼方式來認識自己的伴侶」的問題上,85.26%的大學生表示「獨自尋找」的方式來認識另一半,17.89%的大學生們選擇了「父母介紹」,34.74%的大學生們選擇了「線下交友活動」,7.37%的大學生們選擇了「線上APP」,其他是8.42%。

隨著社會的進步,如今的大學生對於婚前性行為的態度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通過了我們的調查統計,73.68%的大學生們選擇了「能」接受婚前性行為,26.32%的大學生們選擇了「不能」接受婚前性行為。在20年前,根據有效的數據統計,這一比例在男生和女生之中,僅有4.8%和0.9%.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對於性行為的開放程度正在這個不斷發展的社會中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因此我們也對大家的性開放程度進行了有效的調查統計。關於這個問題,進行了模糊的提問:「您對性開放的態度如何」,53.68%的學生們選擇了「我比較保守」,46.32%的大學生們選擇了「我是開放派」。根據上海社科院發布的《上海社會發展報告(2019)》藍皮書顯示,初中生有過接吻體驗的比例是8.7%,高中生的比例為24.9%,大學生的比例為40.6%。而有過性行為體驗的高中生是8.3%,大學生則為13.7%由此可以看出,性行為的平均發生年齡正在不斷地降低,與此同時,大家的開放程度也在以一個無法想像的速度變化,這樣的數據放在20年前,一定是令人震驚的。

除此之外,還進行了一些其他有關問題的調查,例如「您會使用安全措施嗎?」,在這個調查中,「無論什麼時候,都需要有安全措施」的選擇人數佔85.26%,「只要兩個人你情我願,就可以不用」的選擇人數佔10.53%,「安全不在乎,看自己的意願」的人數佔4.21%。這問題上大部分大學生認為安全措施很重要。還有關於問題「您能接受出軌嗎?」,回答「完全不能接受」的人數佔83.37%,「有點不能接受」的人數佔9.47%,「可以接受,不在乎」的人數佔3.16%。

     以上數據顯示,大學生們對線上APP或者是當代快餐戀愛文化覺得都不靠譜,甚至有些大學生覺得對這樣的交友活動特別的反感。

4、結論

      本次調研結果表明目前線上線下的交友方式對當今大學生的婚戀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必須承認這種影響不一定完全是負面的。雖然調查對象中,能夠通過長期相處的情侶並不多,但是這並沒有使大家喪失自己對於學生戀愛的願望和憧憬。在情感方面,大多數大學生仍然認為人際關係是從生活中培養出來的,而不是從軟體或活動中立即產生的,而且大多數人對婚姻的看法傾向於喜歡適合,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對婚姻的理性態度。關於性生活的態度,可以明顯看出隨著經濟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能夠通過接受婚前性行為,這與我國許多老一輩的人的觀點是截然相反的。我們不把這歸類為消極方面,因為根據大學生對安全措施的調查,大部分大學生在性愛時仍然有安全意識,但也有部分大學生認為如果雙方認可,就不需要採用安全措施。這也是目前快速約會風格的一個缺點。有些大學生認為兩個人的性行為只是兩個人適當的性發洩,將來不會再有交流,所以他們不必為彼此負責,所以,目前的交友方式仍然會對一些個別大學生的婚姻責任產生不良影響。

       在能否可以接受性開放這個問題上,結果有點出人意料,這可能是現代年輕人見面和約會的方式,對戀愛觀產生的最大影響之一。開放的性不是一個錯誤,但在未來的婚姻中有很大的安全風險和不可避免的影響。總的來說,雖然可以根據調查,發現並沒有這麼多大學生通過使用軟體和參加社會活動來進行伴侶的選擇,但是對於這樣不僅能夠快捷找到對象目標的方式,在如今的時代下,已經在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不能否認,這樣的快餐愛情文化對大學生的婚戀觀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也不能完全禁止這種文化,因為有了這種交友的多樣性,大學生更容易接觸到更多的人,選擇更合適的伴侶。

5、參考文獻

1、李同歸. 愛的心理學課程PPT. 北京外國語大學課程資料

2、https://www.doc88.com/p-2951688575937。html

3.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_org.html?app=smds-iflow&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zzd_from=smds-iflow&sm_article_id=6078394677592296203&dl_type=2&cid=0&activity=1&activity2=1&from_sm=kkframenew#!wm_cid=321687524558771200!!wm_id=5de773e0f5fd4ff099d86919a4ad73ff!!recoid=c0434fec54cb85e0f444c860857dce3d

4、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KfKVy

5、https://mini.eastday.com/a/180605170141496.html?qid=02263&vqid=qid02650


相關焦點

  • 中日大學生戀愛關係中的性文化情節比較
    中日大學生戀愛關係中的性文化情節比較索格飛 上海外國語大學劉雅格 日本上智大學土屋晴香 美國社會研究新學院孫忠欣 復旦大學中國青年研究 2008年第1期 摘要:本文結合Kenneth Burke的「擬劇法」以及Gagnon和Simon的「性腳本」理論研究中日大學生婚前性行為的文化情節
  • 大學生戀愛該不該發生性行為?失戀後怎麼辦?
    2020年8月22日晚上19:30,來自福建師範大學的江劍平副教授在七夕來臨之際,受中國性學會邀請開展講座,從愛情出發,談論大學生如何應對性與愛。上一期的筆記中,我們一起從理論角度了解了愛情的複雜性與信念類型,以下是講座的後半部分——大學生的性與愛的筆記,在此做分享。
  • 大學生戀愛的特點
    大學生戀愛的特點戀愛比例大,自主性強調查顯示,大學生戀愛現象在當今校園中普遍存在。由於生理和心理的逐漸成熟,一些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對愛情充滿了嚮往。進入大學後,愛情已經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受大四學生的影響,大學生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如果大學生活不完整,他們就不會墜入愛河。
  • 調查顯示大學生性行為戴保險套率不足四成
    省人口計劃委、省性學會等幾個單位的課題組在廣州大學城內選擇近1000名在校大學生展開調查,發現隨著性生理成熟的提前,大學生性觀念和性心理相應發展。然而在性安全上仍有明顯不足,在校大學生性行為戴套率不足四成。  調查數據和分析  你贊成戀人間發生婚前性行為嗎?
  • 近9成大學生支持學校開戀愛課 網友:建議學校發對象
    2020年10月12日上午,「近9成大學生支持學校開戀愛課」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一項調查顯示,88.23%的大學生支持開設戀愛課。大學生在戀愛中出現的問題集中在表白、相處,及異地戀三方面。網友對「近9成大學生支持學校開戀愛課」展開熱議,大部分網友表示支持學校開戀愛課,可以給大家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 「戀愛課」第一堂講法律
    南京大學「校園戀愛公開課」,前後共5講內容,包括戀愛問卷大調查、名家點評戀愛故事等;西南政法大學「戀愛選修課」,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學分,老師還會教你咋談「戀愛」,甚至提供一些表白、搭訕的小妙招,就連有時布置的作業也是寫情書;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教師陳果在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時,對「關於愛情」「孤獨和寂寞」等內容精彩開講,視頻一經上網,人氣迅速爆棚
  • 學校到底該不該教戀愛課?這項調查讓網友們吵翻了
    戀愛課到底教些啥?學校開戀愛課會不會淪為「練愛場」?……近來,微博上一個關於「近9成大學生支持學校開戀愛課」的熱門話題引發網友們熱議。不久前,中青校媒就 「大學生是否支持開設戀愛課」面向全國1028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8.23%的大學生支持大學開設戀愛課。
  • 透視:婚前性行為7種錯誤想法
    導語:根據近年來大量調查資料分析,女性在婚前性行為的心理動機方面,存在著許多偏激的觀念和想法。筆者從性心理學、性社會學的角度將之概括為以下7個誤區。
  • 大學生戀愛心理及正確戀愛觀樹立
    你同人及自然的每一種關係必須是你真正的個人生活的一種特定的、符合你的意志對象的體現,如果你在愛別人,但卻沒喚起他人的愛,也就是你的愛作為一種愛情並不能使對方產生愛情,如果作為一個正在愛的人你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被人愛的人,那麼你的愛情是軟弱無力的,是一種不幸。」2大學生戀愛心理1)好奇心理。
  • 復旦大學調查女生性行為結果令人大跌眼鏡
    一名被調查女生的觀念:婚前性行為也是可以接受的吧。我覺得性是愛情的一個組成部分,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可缺少,在被問及是否有墮胎經歷時,99%被調查者表示「沒有」,1%被調查表示有過1次。
  • 大學生婚前性行為 影響婚後生活幸福度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婚前性行為對大學生的危害?一、婚前性關係容易使男女兩人在結婚前分手。「性能夠使你盲目」,某些少女也許相信她已找到真正的愛,事實上使她和男友結合在一起的力量是性而不是愛。七、有婚前性行為的女孩,婚後的性生活常常比較不滿意。結婚對沒有性經驗的女性,婚後性生活顯得比較美滿。理由之一是,有婚前性行為的妻子常常會懷念她以前的性經驗。回憶美化往事,她總覺得今天的丈夫比不上她舊日的情人。
  • 「婚前性行為」怎麼說
    「婚前性行為」怎麼說[ 2007-06-08 11:03 ]近年來,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了。以前被視為禁忌的婚前性行為也在被更多的人所接受。那麼,「婚前性行為」用英語怎麼表達?報導中說,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發布的《中國人的性行為與性關係:歷史發展2000-2006》調查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6000多人中,有2/3的人接受婚前性行為。這裡的「premarital sex」指的就是「婚前性行為」。
  • 「近9成大學生支持開設戀愛課」 廣西高校師生怎麼看
    比如南寧師範大學開設了《婚姻家庭繼承法》、《家庭教育學》、《婚姻與家庭治療》等專業或選修課程,裡面有涉及婚戀的內容;桂林理工大學面向大一學生開設的《大學生心理學》課程中,有涉及大學生戀愛心理和性心理的內容,涉及4個學時;與其情形差不多的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裡面有三個章節涉及「戀愛與性 」……尚未開設專門的戀愛課程,有些高校是受師資的限制,有些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意識
  • 重慶居民婚戀家庭觀調查 90後女性貞操觀回歸
    據悉,1500名參與調查的重慶市民年齡均在15歲以上,分布在各行業,還包括學生代表,各年齡階段參與調查者人數相當,男女人數基本各佔一半,已婚人士有757名。  昨日,市社科院心理學專家、社會學專家孫元明對這份報告進行了解讀。
  • 九成大學生支持開設戀愛課,導致大學生對戀愛如此上心的原因在這
    每天更新優質心理學科普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國1028名在校大學生發起一項「你是否支持學校開設戀愛課」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8.23%的大學生對此提議表示支持。在參與調查的學生中,正處於跟戀人交往狀態的佔總數的28.89%,曾有過戀愛經歷,現保持單身的佔37.55%,從未有戀愛經歷的佔28.99%,暗戀或者正追求他人的狀態佔據4.57%。
  • 九成大學生支持學校開設戀愛課,大學生對戀愛如此上心的根本原因是...
    每天更新優質心理學科普 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國1028名在校大學生發起一項「你是否支持學校開設戀愛課」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8.23%的大學生對此提議表示支持。
  • 大學生戀愛心理調查研究——以新疆南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為例
    大學生戀愛心理調查研究——以新疆南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為例胡 蝶摘 要:大學不僅是知識的殿堂,通常也孕育著愛情的萌芽。在新疆南疆這個區域,大學生們更是擁有自己鮮明的戀愛特色。多數人認為戀愛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好奇與憧憬。
  • 大學生性安全意識調查:大學生性觀念開放 性知識滯後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性話題及性行為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據剛出爐的「大學生性安全意識的調查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接受或發生婚前性行為,他們的性觀念和性心理相應發展,但對性知識的認識仍存在不少誤區。在性知識的獲取渠道上,男生主要通過網絡及AV(成人電影)獲取,女生主要從影視、宿舍臥談及網絡中獲取。
  • 高校「戀愛課」被無數大學生所期待!對此,你是支持還是反對?
    據調查,有近9成的大學生支持開設「戀愛課」,對於這個十分前衛又讓人有些羞澀的課題,你支持嗎?大家想像一下,當大學生看到校園課程表上赫然出現「戀愛課」三個大字時,是應該憧憬還是迴避呢?是滿心期待還是嗤之以鼻呢?據調查,近年來已經有多家高校開設「戀愛課」,甚至有的被指定為必修課,但效果也截然不同。
  • 今天,你學習戀愛了嗎?近九成大學生支持學校開設戀愛課
    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國1028名大學生發起關於高校開設戀愛課的意向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8.23%的大學生支持大學開設戀愛課。中青校媒調查結果且據中青校媒調查發現,中青校媒調查發現,在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有55.54%認為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是戀愛課最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