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廣州」的名頭可不是蓋的!
廣東人作為資深吃貨
與生俱來就有各種創造美食的能力!
小羊最近打開了一部美食記錄片
《老廣的味道》
瞬間被饞得不行!
這部由廣東衛視製作播出的大型美食紀錄片
講述了老廣記憶深處的廣東粵菜
紀錄片介紹的都是小時候記憶中的美食
雖然看似簡單
卻包含了滿滿的匠心
瞬間虜獲所有吃貨的口水~
今天小羊先帶大家
找回記憶中的廣府味道!
點心、宵夜、小炒……
準備好就一起看看咯~
蛋撻
老廣最熟悉的就是傳統點心——蛋撻!蛋撻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誕生於廣州,流轉到香港後揚名海外。
蛋撻皮分為牛油皮和酥皮,傳統的酥皮是由水皮和油皮,重複交錯翻疊而起酥的。
麵粉和油攪拌均勻,然後放進冰箱裡冷藏到結實後,再和水皮摺疊。
5毫米的酥皮摺疊108層,再把酥皮放進圓形餅模,拇指沿模邊柔和地擠壓,再加入由砂糖及雞蛋混合而成的蛋液,一個完美的蛋撻就出爐啦~
酥脆掉渣的塔皮,包著滾燙柔嫩的內餡,甜度不過火,一口下去,就被蛋奶的香氣充滿感官!炒雞贊!
菠蘿包
一個菠蘿包,配一杯奶茶,就是老廣們最愜意的下午時光了!外層的菠蘿皮金黃誘人又酥脆,底層的面要鬆軟,一口下去豐富的口感,太滿足啦!
菠蘿包的靈魂,在於表面的酥皮。砂糖、雞蛋、麵粉與豬油混合而成的「黃金片」,被平鋪在圓滑的白麵皮上,就成了酥皮~
幹炒牛河
午餐時間去到食肆,經常聽到有人喊:「老細,來份牛河!」牛河是老廣的叫法,就是牛肉、芽菜炒新鮮的米粉。
牛河分為溼炒和幹炒兩種。溼炒是炒牛肉的時候要勾芡,炒出來的河粉有汁。幹炒不勾芡,講究肉嫩芽爽米粉焦香。
幹炒牛河是測試粵菜師傅手藝的試金石。要想做好幹炒牛河,極為關鍵的一步是手撕河粉,因為下鍋炒的河粉不能是一塊塊的。
猛火快炒,鑊氣夠重,粉不粘鍋不折斷,香而不膩~一定要用筷子來炒,這樣河粉才不會斷,而且炒得均勻。
厲害的師傅還會加上一道自創的工序:用高度米酒明火燃燒粉的表面,燒完之後就會有濃濃的米香和牛肉香啦~
叉燒包
地道老廣們精緻的一天,幾乎都是從點心開始的~一盅香茶,兩件點心,悠哉悠哉嘆個早茶。
叉燒包幾乎是人人都吃過,這個粵式點心界「四大天王」之母,雖然常見但其實最考驗師傅的功力!
叉燒需要新鮮的豬肉,醃製45分鐘,然後在一個烘爐裡烘40分鐘。而最好吃的叉燒包,應該是一掰開的時候,就有汁流出來~流汁才是叉燒包的靈魂!
好的叉燒包包型要松,大肚爆口微微露餡兒,麵皮香軟不粘牙,餡料的肥瘦要搭配適宜。
蝦餃
點心之王蝦餃,更是老廣們最熟悉的味道。以細褶捏成扇形,手工活過硬的師傅,一隻蝦餃上捏的褶子要不少於12道!
餃子皮講究皮色白且薄,呈半透明狀,略略透出點蝦色。
蝦的品種、新鮮程度,直接決定了蝦餃的口感。一隻小小的蝦餃,濃縮的是食材與手藝高到極致的精華。
姜撞奶
一碗正宗的雙皮奶,奶必須是清晨擠的最新鮮的水牛奶,雞蛋是當地新鮮的土雞蛋,加上火候控制得當,雙皮奶才會有絲滑的口感。
把牛奶蒸出奶皮,除牛奶的香甜之外,另一層滑爽厚道就靠奶皮啦。這樣做出來的雙皮奶入口香滑,口感細膩~
而一碗香氣濃鬱的姜撞奶,秘密在於「撞」。奶和姜各味協調,平衡得恰到好處,撞的過程要一氣呵成,防止空氣進入!
最好的姜撞奶,就是你把勺子拿開,底下是不會粘勺子的!
濃濃的姜味,帶著姜特有的辛辣感,吃進嘴裡回味無窮,甜度剛好,奶夠滑夠香,讓人吃了還想再吃一碗!
豬雜粥
宵夜是一座城市的靈魂~說起宵夜,豬雜粥一定是老廣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美食之一!而番禺標記美食的豬雜粥十分出名~
凌晨12點新鮮豬雜開賣,顧客都洶湧上前排隊,走慢一點,好的部位都會被挑走了。
豬雜粥是每桌必點的。粥底也很講究,選用粘性較高的東北大米,提前熬製超過三個小時,直至米粒開花,富有油脂。
每天下午三點半老闆開始洗米,把米洗乾淨後,加一點點油,口感會更滑一些,一直煮到5點半。
廣東人最喜歡的老火粥很簡單:一碗豬雜粥,粥裡有肉味,肉裡有粥味。
蔥油雞
老廣的餐桌一定不能缺的就是雞!做白切雞、蔥油雞最好的雞就是清遠雞。將雞宰殺後,整隻放入滾燙的開水中,鮮味可以在湯與食材之間循環。
清遠雞自帶清香,調味不能重,防止雞味流失。雞斬塊後放入蔥段爆香,這樣的雞肉纖維細緻緊實,淡淡的蔥油味,混合了雞鮮中帶甜的味道。
清遠雞的肉質,比其他雞要柔軟一點,纖維緊實之餘,帶點彈牙感,肉熟骨不熟。咬下去時,加在肉層之間的汁水微微爆出,真是銷魂~
編到這裡
小羊已經被饞得不行了
老廣好吃的美食實在是太多了!
裡面有傳承、有堅持
滿滿都是小時候的味道
羊粉們最喜歡老廣的哪道美食?
歡迎分享哦~
*本文綜合自紀錄片《老廣的味道》
也饞了的羊粉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