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個雙十一,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可謂「使出渾身解數」爭奪人們的注意力,那麼今年的購物狂歡節,這幾家電商平臺又交出了什麼樣的成績呢?
圖源:圖蟲創意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1月11日凌晨0點02分05秒時,2018天貓雙十一全球狂歡節成交額突破100億元人民幣;今天凌晨1點47分26秒,天貓雙十一今年的成交總額突破1000億元,這比去年快了7個多小時。
京東則是從11月1日開始至11月10日晚10點56分,下單金額超過1000億元。
猶記十年前,第一個雙十一購物狂歡節,阿里淘寶成交額為5200萬元人民幣。十年過去,這個數字已經飛躍到了一個普通人無法想像的高度。
在天貓雙十一媒體中心的大屏上可以看到,交易數字不停跳動,數據更新的速度跑在去年同金額的前面。比如21秒破10億,比去年快7秒;2分05秒破100億,比去年用時快了近一分鐘;前1小時成交額比去年多了約100億元;用時1小時16分37秒,成交總額突破912億元,超過2015年雙十一全天成交額。
在公布數據的同時,天貓還用一種幽默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數據的滿意。比如曬出一張手寫的數據統計圖,然後調侃說用戶下單速度太快,工作人員做數據圖的速度跟不上。
天貓、京東「雙線鏖戰」
今年,除線上平臺之外,商家們還打出了線上線下聯動的牌,如阿里新零售、京東無界零售、蘇寧智慧零售、國美共享零售等。
天貓「雙十一合伙人」集能量的渠道包括阿里旗下的線上APP(天貓、飛豬、優酷、餓了麼和淘票票等),以及阿里生態內的線下新零售場景,包括盒馬、口碑、蘇寧、銀泰商場、居然之家和大潤發等線下消費場景。
根據天貓方面目前公布的數據,開場後的9分02秒,餓了麼「專星送」騎手將今年天貓雙十一的第一杯某品牌咖啡送到了一位上海消費者手中。
今天0點08分,青島一名消費者也收到了天貓直送快遞員送上門的天貓超市包裹,據了解,是一箱礦泉水。
0點12分,上海普陀區的劉先生收到一個大件——他搶購的一臺酒櫃。
阿里巴巴方面介紹說,今年,菜鳥網絡將協同物流行業超過300萬人員來保障物流運轉。這個雙十一,全國有400座城市加入其數字經濟體線上線下大狂歡,能夠進行「分鐘級配送」。
天貓雙十一將其公司的從電子商務,到外賣,再到旅遊、影視等業務都融入到雙十一活動中,涵蓋了眾多人們日常消費的場景。
在10日晚上的天貓雙十一媒體中心,不少記者為了熬夜能熬住,也嘗試用某咖啡品牌新近開通的線下送貨服務,點了咖啡送到媒體中心。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這類本地生活服務在雙十一之前就已經開啟。此次他們將本地生活服務加入天貓雙十一,也是其商業作業系統賦能品牌商家、走向數位化的嘗試。天貓總裁靖捷把這稱作是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的雙十一,它涉及所有的業務單元——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同時,它也是全面新零售規模化運營的雙十一,會讓消費者在12座新零售的理想之城感受到天貓雙十一帶來的線上線下融通的購物體驗。
而京東則是「雙十一」推出「社交+健身+門店科技」三位一體的「計步大換購」活動,利用小程序打通微信運動,接入微信的10億用戶池,聯合近20萬線下門店,通過計步獲得京東平臺和線下門店的津貼,以期實現線上流量與線下場景的聯動。
京東在11月11日正式到來前就開啟了其「全球好物節」,聯合超過60萬家線下企業一起參與,如超市、家居店等。
京東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劉暉介紹,消費者可能路過一家超市、走進一家家居店,都能感受到雙十一的氛圍。不光是氛圍,他們會真正享受到線上給這些線下店的物流配送、供應鏈商品備貨、用戶體驗上的優勢,從而買得更舒心、放心。
公開數據顯示,近年來,天貓「雙十一」的交易額雖然不斷增長,但除了2017年有小幅回升,增速總體呈放緩趨勢。2017年,也是多數品牌商、線下商超企業首次開啟「雙十一」線上線下聯動。
據媒體報導稱,京東「雙十一」2017年累計下單額為1271億元,2016年交易額同比增長60%,2015年交易額同比增長140%,2014年下單交易額為去年的2倍多,2013年交易額為25億元。
天貓、京東一個「戀舊」,一個「喜新」?
今年從兩大電商巨頭天貓、京東的雙十一玩法可以看出,天貓更傾向於深挖存量用戶的價值,利用自身生態的雙線協同效應,相互導流,增加用戶粘性。
今年,天貓首次推出「雙十一合伙人」計劃——集能量、兌紅包。「合伙人」通過組隊PK人氣獲取更多能量,以及支付寶推出的「碼上雙十一」通過邀請好友、完成森林莊園任務來攢碼的做法,再次顯示出阿里仍在摸索社交電商。
相比阿里,京東「雙十一」的津貼手法,更集中在獲取增量用戶。
京東今年雙十一上線的「一元拼團」,只需要邀請一個新用戶就可以參與。支持該活動的,包括京東移動端的全渠道拼購頻道和京東拼購的小程序。
今年京東「雙十一」的津貼共有「頭號京貼」和「京東官福利」兩個活動,都需要邀請好友助力,參與助力的好友數量,與能夠獲得的津貼數額成正比。「京東官福利」邀請新用戶還會有額外的補貼。
包括拼團在內,砍價、邀新、推薦等舉措,與拼多多相似,都可依託其股東騰訊的流量優勢,進行裂變式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