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詩人罷官之後,回歸田園之時所作的詩

2021-01-16 秋深詩意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南宋·辛棄疾

【原文】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譯文】

天邊的月亮升起來,將棲息於枝頭的喜鵲驚飛了;夜風清涼,好像將遠處的蟬鳴聲吹了過來。人們在稻花香味中談論著豐收的景象,耳邊聽到青蛙的陣陣叫聲,似乎在為豐收而喜悅。天空有幾顆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瀝的小雨。過去的茅店還坐落在土地廟邊的樹林中,轉過山路便看到溪流小橋突然出現在眼前了。

【創作賞析】

辛棄疾的作品題材非常廣泛,在早期他寫過很多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之詞,但因為當朝的政治混亂,他壯志難酬,所以漸漸在詞中多出了悲憤之情。除了愛國詞之外,田園詞風也是辛棄疾的特色之一,因為他在晚年時受到其他官員的排擠,最終失去了官位,所以退隱于田園,自然其犀利、沉鬱之風格又變得豪邁而不失細膩起來。

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正是辛棄疾被罷官之後,回歸田園之時所作的詩。當時他經過江西上饒的黃沙嶺,此地距他所去的上饒縣有四十裡路,嶺勢極高,而且深而寬敞,嶺下有兩個泉,能對周邊的田地進行澆灌。如此風景優美又有利於耕種的地方,對辛棄疾來說是上好的歸隱居所。所以,他居於上饒十多年,多次到這裡來觀景、遊覽。而這首詞便作於此段時間之內,當然其間辛棄疾還作出了其他《生查子》《浣溪沙》《鷓鴣天》等詞,都是表達自己對此處風景喜愛,對田園生活嚮往的作品。

此詞雖只是對日常風、月、鵲、蛙等平常之物的記敘,但因為自然而常見的緣故,更加突出田園之樂、之美。尤其是那句「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不但帶有撲面而來的田園之風,更有從田野轉向空間的聯想,將作者內心與人民同歡的情緒表達得恰到好處。

相關焦點

  • 今日詩詞賞析: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181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回到上饒帶湖家居,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過著投閒置散的退隱生活。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在此期間留下了不少詞作。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即是其中一首,也是辛詞中難得的閒逸之作。
  •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三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 品讀釋疑
    學習《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時,上闋抓住「明月」「清風」「鳴蟬」「蛙聲」等詞語推測詞人描寫的時間和表現的意境。下闋抓住對偶句,體會驟雨初來時的景象,抓住「忽見」一詞,體會詞人喜出望外的心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詩人在黃沙嶺道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描寫黃沙嶺夜裡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的情景,想到了農田的大豐收。2.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突出了詩人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 胡維平草書作品 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 譯文對照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胡維平草書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胡維平草書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胡維平草書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胡維平草書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胡維平:九三學社社員,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碩士生導師,CAID研究所所長。藝術國際平臺負責人,昆明現代美術館館長。
  •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豪放派的溫柔,上頭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如果不說作者是誰,你能想像到這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寫的嗎?有著豪邁之氣的詞人竟寫得如此「婉約」,也讓我們看到他溫柔的一面。這是他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應該是他被貶之後,退隱山林時寫的一首詞。
  • 看文武雙全辛棄疾的《夜行黃沙道中》,感受田園風光聽取蛙聲一片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回到上饒帶湖家居,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過著投閒置散的退隱生活。在此期間,留下了不少詞作。我們今天講的就是他是宋代詞人辛棄疾貶官閒居江西時創作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知識點詳解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知識點詳解,一起學習。《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知識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它通過自己夜行黃沙道中的具體感受,描繪出農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動逼真,感受親切細膩,筆觸輕快活潑,使人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這首詞反映了辛詞風格的多樣性。
  • 人教版六下《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良師試講模板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過程與方法:反覆誦讀,感悟詞中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1.重點:藉助語言文字,充分展開想像,感悟詞中靜。
  • 蘇軾與辛棄疾的詩詞大戰:半夜無眠各寫《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兩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雖然兩人都屬於豪放派,但是在詞風方面上還是有所差異的,今天就來說兩首詞,這兩首詞都名為《西江月》,都是二人在人生艱難時期所作: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到家鄉。《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蘇軾蘇軾在被貶黃州的第二年的中秋,身處異鄉把盞賞月之時,北望遙遠的汴京,想起自己在朝堂中屢次遭受污衊與排擠,頓時孤寂與愁緒湧上心頭。
  • 十首詩詞,寫出了農村生活的美好和勞動的樂趣,令人渴望回歸田園
    在今天的人們厭倦了鋼筋水泥的桎梏和城市的喧囂後,那種「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美好畫面就會瘋狂地在頭腦中滋生,回歸自然,回歸田園,成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時候,這些想法只能在夢中實現。那麼,就讓我們在這些詩詞中去感受那夢中的桃花源吧。
  • 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睡不著各寫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都是在人生艱難時所作,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到家鄉;都是半夜睡不著時所作,一個是秋意涼涼,一個是夏雨點點。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兩位宋詞巔峰男人平生絕美之作。先看蘇軾之作:《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北宋.蘇軾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 蘇軾失眠寫下絕美之作,多年後辛棄疾寫一首同名詞,水平高下立判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二人的《西江月》,都是在人生艱難時所作,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家鄉:都是半夜睡不著所作,一個秋意涼涼,一個夏雨點點,都可以堪稱千古名作,兩人難分伯仲。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兩位詩人的絕美之作,先來看蘇軾的: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 七首唯美田園詩詞,於悠然天地間,潤物細無聲處撫平我們的焦躁
    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個田園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常最重要的問題不過「一簞食,一瓢飲」。可以與愛的人一屋兩人三餐四季,在山水田園詩描繪的好風光裡享受人生。1.《歸園田居·其三》——魏晉·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六年級第3課古詩詞三首《宿建德江》《西江月》等課前預習筆記
    解析: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原野空曠遼闊,放眼望去,遠處天地相連,天似乎比樹低;江水清澈,人在船上,月映在水中,月光返照,似乎離人很近。詩中,以工整的對偶句寫景:「野曠」「天低」「江清」「月近」一句寫遠眺,一句寫近觀,抓住建德江畔景色的特點,寫出了它的自然之美,並以清新之景襯託羈旅之愁,使情感物化。
  • 夏雨清風來:看古代詩人如何度過下雨天
    今天,小編帶你穿越千年,看看古代詩人如何度過下雨天,品味一場藏在古詩中的雨。 1、辛棄疾《西江月 · 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 孩子讀完《西江月》,卻問下雨天哪來的星星,多少家長都被問懵了
    只可惜,辛棄疾的政治主張,並不能被當權者所採納,反而一再遭到了同僚和最高統治者的打壓,被排擠罷官的辛棄疾,在江西上饒隱居了十五年。以寫田園風光著稱的《西江月》,就是辛棄疾在上饒歸隱時所作。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南宋 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