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本篇文章來源於一位讀者,某一天當他看到邦老師推送的這篇文章後,對我發出了直擊靈魂的疑問:180千瓦時是啥?為啥用它形容電池?這算厲害還是不厲害?國內廠商都是什麼水平……
好吧,看來很多朋友都對這些電池的參數所知甚少,那麼邦老師就來給大家做個簡單的科普吧。
■ 「180千瓦時」是什麼?
本文所提到的180千瓦時指的是電池容量,其實千瓦時是一個生活中常用又不常用的單位,因為我們一般用他的另一個名字——度,就是你家一個月用幾度電那個「度」。
看到這裡很多朋友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手機或者電腦一般喜歡用「Ah(安時)」或者「mAh(毫安時)」來表示電池容量呢?比如說iPhone XS電池容量是2658mAh(2.658安時),單看這個數字好像比汽車那些幾十幾百的要大似的。
其實是這樣的,「Ah(安時)」或者「mh(毫安時)」只能表示電池容量的多少,不能表示這個電池在不同的狀態(電壓)下能幹多少活,舉個例子,你的身體條件不變,睡覺能睡8個小時還不嫌累,要是跑步你試試,肯定2個小時就躺下了。
對於不同電壓的電池,我們就不能單純的用安時來代表容量,比如一塊12伏 20安時的電池,一塊15伏 20安時的電池,哪怕都是20安時,供給相同功率的電器,設備都能正常工作,但持續時間是不一樣的,所以標準容量應該以功為單位,也就是我們開篇見到的「千瓦時」。
另外,手機,電腦等使用的電池叫「容量型」電池,汽車和電動車等使用的叫「動力型」電池,二者的差距非常大,再加上動力型電池的使用工況比容量型要嚴苛的多,所以容量低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
■ 如何增大電池容量
從上面的敘述我們知道,電池容量越大,車子就能幹活幹的更久,續航裡程就越高,那麼提升電池容量的方法有哪些呢?
首先有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因為汽車並不是像手機那樣只帶一個電池,是由很多個小電池串聯起來的,增加串聯的電池數量自然就能增加電池容量。但是增加電池的數目意味著重量和體積的增加,後面會發生什麼相信也不用我多說,大家都懂。
特斯拉Model 3使用的21700電池
另外電池容量和電芯本身的性質和使用環境有關,比如活性物質的數量、陰陽極材料、極板的尺寸、環境溫度、放電電流和電壓等,所以也可以從提高電芯本身能力做起。有很多科學家開發千奇百怪的「黑科技」提升電池容量,比如荷蘭的一家公司,採用純矽陽極,取代了鋰離子電池傳統上所使用的石墨陽極,從而使鋰離子電池的組件儲存容量增加了10倍,整個電池的儲存容量則提升了50%。
然而,採用矽晶後電池充電時會隨之膨脹,使得組件的尺寸增加三倍,可能使矽層變脆,並導致電池材料碎裂……
■ 180千瓦時是個什麼水平?
還是回到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這輛車的「180千瓦時」會被邦老師拿出來當標題呢?180千瓦到底是什麼水平呢?不如跟邦老師一起看看下面幾個表:
微型車陣營裡,電池容量冠軍是江淮IEV6E運動版,同時它的續航裡程也是第一名,但「最能跑」(平均每度電行駛的距離最遠)的卻是眾泰E200,一輛名為200續航卻超300的謙虛小車。
緊湊級的容量之王被低調但不奢華的比亞迪e5拿下,60.48的數據傲視群雄,但續航最長的是秦Pro EV,度電行駛最長的是軒逸·純電,只用38千瓦時的容量就能做到338的續航,不得不說日產還是有點東西的。
特斯拉的電池容量和續航裡程遙遙領先所有轎車,但是它也只有100千瓦時,所以大家明白上面那個180千瓦時有多可怕了吧。
接下來看看SUV們:
小型SUV領先的是傳祺GE3,但是它的價格也略高於同級產品;哪吒N01雖然度電行駛裡程最高,但其車身尺寸更接近微型車。
緊湊級SUV中宋EV 500的電池容量最大,但新勢力威馬在續航裡程上表現最好。
這個級別續航和電池容量似乎沒有動力、做工和豪華感來的重要了,但蔚來ES6 84千瓦時的電池容量依舊領先所有國產及合資品牌。
只要有特斯拉存在的榜單,那麼它肯定能佔據第一名……
這麼一路看下來,目前主流合資和自主品牌的車型搭載的電池,容量一般在30-60千瓦時左右,大多集中在40-50這個範圍,個別突出的比如蔚來,能達到80千瓦時以上,100千瓦時只有特斯拉一家。
所以這個180千瓦時什麼水平大家理解了吧,一個車頂倆特斯拉真是棒棒的,但是這輛車的車重達到3470千克(比 Model X 100D重了將近40%),而105千瓦時版本的車重則是2670千克,同樣比Model X 100D重了175千克。即使考慮到5075毫米的車長,這兩個重量也已經足夠可怕了。
■ 邦點評
好的,這回大家了解了電池容量的概念,也知道了表示電池容量的常用單位,以及目前主流電動車的電池容量水平,其實衡量電池的能力還有一個更關鍵的參數——能量密度。是不是也很熟悉這個單詞,但具體不知道什麼概念?沒關係,邦老師在明天準時為你解答,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