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協視聽節目傳播智庫報告》發布 現實題材影視劇進入東協...

2020-12-11 中國西藏網

  央廣網桂林11月25日消息(記者鄧君洋)11月24日,在廣西桂林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東協電視周系列活動之一——中國—東協電視周視聽傳播峰會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明品發布了《中國—東協視聽節目傳播智庫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以詳實數據透視了東協國家影視節目在中國傳播情況和中國節目在東協國家傳播情況,分析市場特點和用戶需求,總結中國—東協國家視聽節目合作合拍成果,展望中國與東協國家視聽節目交流發展新趨勢。

  東協國家視聽節目在中國傳播日益廣泛。《報告》分析指出,近年來,中國廣播電視媒體通過大型主題報導、聯合製作播出形式傳播東協國家視聽內容;引進節目內容品質優良,播出平臺以地面頻道和地方電視媒體為主,有線電視點播平臺(VOD)和IPTV成為東協國家節目新興播出平臺,中國與東協國家節目交流互播日益增多。

  中國視聽新媒體平臺成為東協國家節目傳播的新力量。《報告》分析發現,中國視聽新媒體平臺引進東協國家內容日益增多。從內容上看,以電影、電視劇居多,愛情題材受歡迎。引進的東協國家公益廣告題材豐富,特色明顯。此外,東協國家綜藝節目逐步進入中國,旅遊類、美食類較多。

  中國節目在東協國家傳播內容題材渠道多樣化。《報告》分析指出,中國節目在東協十國實現全覆蓋,合作傳播實現常態化,固定欄目、固定時段成為主要方式,當地華語頻道是中國節目重要播出渠道。越來越多現實題材影視劇進入東協各國。紀錄片和文化節目呈現定製化、聯合制播特徵,科教類節目傳播熱度提升,中國原創節目模式出口東協國家,當地版本節目收視率較高。特別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背景下,中國抗疫題材節目在東協國家廣受歡迎。

  《報告》展望了中國—東協節目交流合作發展趨勢,認為:多層次文化交流對話機制正日趨完善,視聽新媒體成為文化交流合作日益重要的角色,講述新時代中國故事的現實題材影視劇、紀錄片、動畫片、短視頻在東協國家市場具有廣闊空間和巨大潛力,聯合製作成為雙方內容傳播的重要形式,中國—東協視聽節目交流合作將成為講好中國—東協故事、推進中國-東協文化交流合作和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支點。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東協交流」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渠道平臺並重,推動優秀節目服務...
    為配合這次電視周活動,「國家廣電智庫」特別推出「東協交流」專題,陸續報導近年來中國—東協媒體交流合作的典型做法、經驗和重要成果。現編發第十三篇:《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渠道和平臺並重,推動優秀節目服務東協各國》。
  • 《東協文化發展報告(2020)》在第五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智庫...
    中國—東協人文交流論壇暨《東協文化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發布會與會人員合影。(主辦方供圖)12月12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中聯部「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指導,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五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智庫論壇(2020)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舉行。本屆論壇下設多個平行論壇,《東協文化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在「中國—東協人文交流」 論壇上發布。
  • 《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發布:應堅持以現實題材為主
    針對網絡視聽節目的監管力度顯著增強了。據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官方網站消息,6月30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在京召開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是在2012年協會根據《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的精神制定發布的《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基礎上修訂完善而成,旨在進一步指導各網絡視聽節目機構開展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工作。
  • 廣西民族大學東協學院:創新教育培養人才
    來自全國29家主流網絡媒體的記者走進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大學、廣西民族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廣西科技大學、廣西師範學院、賀州學院7所在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方面成績突出的廣西代表性高校,聚焦廣西高校創新創業亮點成果,利用網際網路傳播創新創業動人故事,將廣西高校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做法推向全國。廣西新聞網 全媒體報導組     在廣西民族大學東協學院棕紅色大樓裡。
  • 外交部發布「中國—東協合作:1991-2011(全文)」
    會議通過《中國-東協教育部長圓桌會議貴陽聲明》,一致同意將繼續創新中國-東協人文交流合作機制,建立高層磋商機制,積極落實2020年東協來華留學生和中國到東協留學生均達到10萬人的「雙十萬計劃」。中國-東協教育部長圓桌會議是近年來中國與東協在教育領域舉辦的最高級別國際會議,標誌著中國-東協教育合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 廣西日報社厚植東協元素 用「三大定位」校準國際傳播經緯度
    這是廣西日報社加大中國—東協博覽會及峰會在東協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介力度的創新之舉。此舉拓展了報導範圍、提升了對外傳播力度,在傳播渠道和傳播形式上取得了新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賦予「三大定位」,即構建面向東協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 中國報導社參加中國東協媒體合作成果展
    9月20日-24日,首屆中國-東協電視周系列活動之一的中國-東協媒體合作成果展在廣西新媒體中心展出。2019年是「中國—東協媒體交流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東協媒體交流年」開幕式的賀信中肯定了舉辦中國—東協媒體交流年是深化雙方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舉措,希望雙方媒體為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作出重大貢獻。
  • 《中國東協報導》(英文)創刊 多媒體實現東協全覆蓋
    楊陳 攝   中新網南寧1月15日電(記者 楊陳)由中國外文局主管、中國報導雜誌社主辦的國家級英文月刊——《中國東協報導》(英文名:ChinaReportASEAN)15日在廣西南寧舉行創刊發布會。該刊致力於打造成多媒體多終端中國財經資訊媒體平臺,實現對東協國家的全覆蓋。
  • 2020中國—東協職業教育發展論壇在中國南寧舉行
    原標題:2020中國—東協職業教育發展論壇在中國南寧舉行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剛剛落下帷幕之際,12月10-12日,由中國-東協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舉辦的「2020中國-東協職業教育發展論壇」在中國南寧召開。
  • 中國—東協金融信息服務平臺(英文版)正式發布
    新華財經南寧11月28日電(關志薇)28日,在廣西南寧舉辦的第12屆中國—東協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上,作為中國—東協信息港的重點項目,中國—東協金融信息服務平臺(英文版)正式啟動上線。2018年12月,經國務院批覆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等13個部委聯合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面向東協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廣西建設面向東協的金融開放門戶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據了解,按照中國—東協信息港建設任務,新華社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共同負責建設中國—東協金融信息服務平臺。
  • 開創中國—東協媒體合作發展的新未來
    正如在2018年5月的首屆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上穆赫坦演講開場引用的中國先賢的話——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國外文局副總編輯、中國報導社社長陳實說,從首屆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舉辦以來,中國與東協媒體之間的交流精彩紛呈,相互啟迪、合作共進,「僅我所在的中國外文局,中國報導社與東協的合作夥伴們開展了系列報導和交流活動,從汶萊斯裡巴加灣舉辦『絲路華章』文化展到泰國曼谷舉辦《中國關鍵詞:『一帶一路』篇》泰文版首發式暨中泰高端智庫對話會;從菲律賓馬尼拉、柬埔寨西哈努克港中國圖書中心落成
  • 廣西民族大學東協學院擬建成國家級東協研究基地
    東協學院將建成服務中國—東協關係發展的高級人才培養和國家級重點研究基地。  定位為學術研究型政府培育學院的廣西民族大學東協學院,於2009年10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組建,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總投資1億元人民幣。原中國外交部長,全國人大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李肇星受聘為東協學院名譽院長。
  • 第16屆中國-東協禮儀大賽再度揚帆起航
    該院創建於1984年的南寧職業大學,是由南寧市人民政府舉辦,是廣西唯一一個成功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的高等職業院校,師資雄厚,在傳播優秀禮儀文化方面學校不甘人後,在校園開展第16屆中國–東協禮儀大賽,進一步弘揚禮學文化,旨在讓大學生們知禮,懂禮,守禮。
  • 中國—東協媒體論壇奏響文明交流互鑑新樂章
    、東協秘書處在雅加達聯合舉辦中國—東協媒體合作高級別會議和中國—東協媒體高峰論壇。23日晚,中國駐東協使團為各國來賓舉辦了隆重熱烈的歡迎晚宴。中國駐東協大使黃溪連在晚宴致辭中表示,多年來,中國和東協國家媒體在促進民心相通、相知相交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一個個生動感人的友好合作故事通過媒體廣泛傳播,弘揚了中國—東協傳統友誼,夯實了睦鄰友好的社會基礎,促進了文明和文化的交流互鑑。當前,中國—東協關係已進入全方位發展的新階段。
  • 2020中國-東協奧爾夫音樂教育論壇正式開幕
    11月29日,2020年中國—東協奧爾夫音樂教育論壇在廣西南寧開幕。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世界著名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起源於德國,它致力於對非音樂專業的其他學生和大眾進行音樂教育,普惠於民。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進入中國後,對本土的音樂教育改革和民族文化傳承產生了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 亮點前瞻 | 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 《2020年度中國-東協...
    2021年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將於12月15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屆時將在大數據反詐與網絡安全分論壇發布《2020年度中國-東協網絡安全合作與發展報告》,就當前中國-東協網絡安全發展現狀、雙方網絡安全領域合作中存在的困難和挑戰,以及下一步發展重點方向進行探討。一、報告主要觀點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問題頻發。
  • 廣西打通東協海產品進入中國北方市場鐵路通道
    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公司13日提供的信息顯示,自2016年2月首列東協海鮮冷鏈貨櫃專列開行以來,從廣西防城港市發往中國北方的東協海鮮1209箱,共3.1萬噸。
  • 求同存異 東方智慧開啟中國東協關係新時局
    而在與東協國家交往中,以鄰為伴、講信修睦、合作共贏的政策主張則很好詮釋了中國的外交理念。    今年是中國和東協建立戰略夥伴關係10周年。在承前啟後的歷史節點上,中國領導層近期接連出訪東協國家,提出新目標、新倡議和新思維,推動雙邊關係躍上新臺階。
  • ...東協國家特色的藝術教育平臺——走進成都大學中國—東協藝術學院
    國際部學生活動留影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張憲、吳俁、李峰):成都大學中國-東協藝術學院2018年9月正式開課,共有700餘名中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176名來自馬來西亞、泰國、寮國、印尼、菲律賓等3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在此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