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法律: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

2020-12-17 法潤人心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

一,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雙方當事人在民事法律行為當中設立一定的事由為條件,以條件的成就與否,或者說是是否發生作為決定民事法律行為法律生或者解除的根據的民事法律行為。

二,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潤附條件的特點

負條件的法律行為是行為人的某種特殊需要而設立的法律行為,在此種行為當中,所附的這個條件是一種特定的法律事實,它可以是某種自然現象,也可以是人的某種行為,還可以是某種特定的事件,但是並不是說所有的現象或者任何的行為都可以做,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當中的條件,應當滿足以下特點:

1,條件具有未來性,應當是將來發生的事實。意思就是說服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當中的這個條件必須是進行民事法律行為之後所發生的。已經發生完成的事情,不能夠作為民事法律行為所附的條件。

2,條件應當具有或然性,也就是條件應當是將來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實!如果這個條件,肯定可以發生,或者說肯定不能夠發生的話,就不得作為民事法律行為的條件。其中如果肯定能夠發生的話,就會和後面的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相混同,而如果負的這個條件,確定不能夠發生的話,那麼應當認定其無效。就比如說兩個人進行民事法律活動,雙方約定,如果明天太陽從西邊升起來,那麼我將我的手機送給你,很顯然,太陽永遠都不可能從西邊出來,因此此時他們所約定的這個條件是不可能發生的,應當認定無效。

3,條件具有非法定性,也就是條件應當是由當事人選定或者雙方約定的事實。因此,法律規定的或者基於行為性質所決定的事實,不能作為民事法律行為所附的條件。

4,條件應當是合法的事實,違法的事實不能作為民事法律行為所附的條件,同樣違法的事實,如果作為條件的話,也應當認定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三,民事法律行為的條件的種類

(一)根據條件對法律行為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將條件分為延緩條件和解除條件。

1,其中延緩條件是指,民事法律行為當中所確定的民事權利,民事義務要在所附條件成就時發生法律效力。在該條件成就之前,民事法律行為已經成立,但是雙方的權利義務處於停止狀態,在條件成就時才能生效。比如說甲跟乙約定如果明天天氣好,那麼我就跟你去逛街。這裡的明天天氣好就是一個延緩條件。怎麼去理解它呢?就是。甲乙已經約定了,明天去逛街,這個民事法律行為已經成立了,但是並沒有生效,因為它們所服了一個條件。只有當這個條件成就時也就是只有明天天氣好,那麼它們之間明天去逛街,這個行為才能夠生效才能夠發生。

2,解除條件,又稱消滅條件,是指民事法律行為當中所確定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在所附條件成就時,就失去法律效力的條件,跟延緩條件不同的是解除條件在條件成就之前負解除條件的那個民事法律行為已經發生了法律效力雙方當事人已經開始享受權利承擔義務,只不過是當所附條件成就時雙方的權利義務即歸消滅。

比如說。甲將自己的房子租給乙並沒有約定租賃期限,而是雙方約定了,如果甲在國外的兒子回國的話,那麼雙方之間的租賃關係就終止。因此呢,在條件成就之前雙方的租賃合同是成立有效的。雙方享受權利履行義務,那麼如果假的兒子從國外回來了,這個條件成就時雙方之間的租賃合同就自行解除。

(二),根據條件的內容不同,可將條件分為積極條件和消極條件!

1,其中積極條件是指以某種事實的發生為其內的條件。

2,消極條件是指以某種事實的不發生為其內容的條件。

我們以之前那個案例就是甲乙約定租賃房屋,然後甲的兒子在國外以這個案例對這兩種條件來進行一個講解,如果甲乙約定,如果甲的兒子回國,那麼,雙方之間的租賃合同解除,這個就是屬於積極條件,而如果雙方約定,如果甲的兒子不回國,那麼甲就將房子賣給乙,在此中實的話,甲的兒子不回國就是一個消極條件。

注意:

無論是積極條件還是消極條件,無論是解除條件還是延緩條件,他們之間可以相互搭配,比如,消極的延緩條件或者積極的解除條件都是可以的!

但是呢,在實踐當中經常會發生這種情況,如果當事人之間約定了以一定條件的發生,然後給付一定的財產,或者說如果一定條件的發生或者不發生,會給一方當事人帶來財產上的損失,或者給一方當事人帶來財產上的權益的增加的話,那麼另一方當事人就很有可能惡意的促成條件發生,或者惡意的促成條件不發生!在此種情況下,惡意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惡意阻礙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

相關法條:

《民法總則》第158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但是按照其性質不得附條件的除外,附生效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是生肖佛解除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民法總則》第160條:「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的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相關焦點

  • 跟我學法律: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一,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和特徵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跟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都是因為欠缺有效條件,但是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當事人有權依照法律規定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這種民事法律行為並不是當然無效,而是必須由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請求裁定之後才是情況而定
  • 法律概念科普第七彈:附條件的法律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五十八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但是按照其性質不得附條件的除外。附生效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失效」。民事法律行為附條件,是在意思表示當中附有決定該行為效力發生或者消滅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所附條件,既可以是自然現象、事件,也可以是人的行為。但它應當具備以下條件:必須是將來發生的事實;必須是將來不確定的事實。
  • 法官說法:借條背後附條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之爭
    法院認為,「黃某動遷一次性付清」的約定應視為借款合同所附履行期限,原被告之間的債權債務關係是確定的,不存在將房屋動遷事宜作為還款的前提條件,與附條件的合同定義明顯不符,應認為是借款合同履行期限的約定,由於原、被告對履行期限的約定明顯不明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二條「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的規定,原告可以隨時向被告主張權利
  • 跟我學法律: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為
    一,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法律行為成立後,是否能夠發生效力尚不能確定,也就是說它到底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行為,但是不能夠確定的,待享有形成權的第三人,作出追人或者拒絕的意思表示有效還是無效的法律行為。
  • 民法典法條分析第0158~0159條「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一百五十八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但是根據其性質不得附條件的除外。附生效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第一百五十九條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經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先說例外,比如說票據背書不得附條件,那麼附的條件是無效的。
  • 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
    行為人有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及公序良俗,>則民事法律行為有效。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 【高陵檢察 微課堂《民法典》15】第一編 第六章 第四節:民事法律行為的附條件和附期限
    第一編 總 則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為第四節 民事法律行為的附條件和附期限第一百五十八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但是根據其性質不得附條件的除外。附生效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第一百五十九條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經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第一百六十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據其性質不得附期限的除外。
  • 【民法典】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
    行為人有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及公序良俗,則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相關條款: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 公務員考試吧|常識積累:民事法律行為
    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法律常識:民事法律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   一、核心內容  ■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的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三節  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 民法知識點有效民事法律行為
    (1)合同當事人之間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 甲、乙的意思表示真實 (3)合同的內容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反公序良俗 特殊:實踐合同需要把合同標的物交到對方才能夠生效(保管合同、定金合同、借用合同、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
  • 【普法宣傳】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
    行為人有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及公序良俗,則民事法律行為有效。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
  • 跟專家學法律知識,為您講解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
    歡迎購買本專欄,購買專欄後您可以完整地學習、深入地學習;本專欄「乾貨」很多、用處很大,不僅可以隨查隨用,還值得反覆學習、時常複習,「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每學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穫)。】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民事主體能夠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具有權利能力也就是具有義務能力,因此也可稱為權義能力。權利能力和權利這兩個概念是不相同的。
  • 法律: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
    1、 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與特徵無論是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還是無效民事法律行為,都是由於缺乏有效條件所致,但是,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的當事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這種民事法律行為當然不是無效的,而是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申請裁定是否為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 每日一「典」: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
    行為人有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及公序良俗,則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 【每日一「典」】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
    行為人有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及公序良俗,則民事法律行為有效。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
  • 【民法典小知識】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
    行為人有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及公序良俗,則民事法律行為有效。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
  • 無效民事行為的法律後果探析
    仍以優先購買權為例,依照法律規定,物的所有人即先賣義務人出賣標的物,未將與第三人達成的買賣條件及時通知先買權人並為之保留購買時間的,出賣人即使與第三人達成了買賣協議且交付了標的物,先買權人仍有權請求法院宣告該買賣行為無效。然從先買權的行使條件看,只有先買權人提起訴訟且同意按出賣人與第三人達成的價格條件買受標的物,才會導致出賣人與第三人之間的買賣行為無效。
  • 9/7 每日一「典」: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
    9/7 每日一「典」: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 惠州市惠城區人民法院 惠州市惠城區人民法院微信號 hcqfydyh 功能介紹 惠州市惠城區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 收錄於話題《行為人有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及公序良俗,則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 民事法律行為之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可撤銷法律行為在被撤銷前為有效法律行為,且在撤銷權人行使撤銷權之前,該效力持續存在。可撤銷法律行為的撤銷,需要有撤銷權的相應主體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下面的情形為可撤銷法律行為第一種,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法律行為,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起3個月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第二種,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這種情況下
  • 【普法課堂】每日一「典」: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
    行為人有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及公序良俗,則民事法律行為有效。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