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最流行的育兒方式,不打、不罵、做到與孩子平等交流。方法是很好,實施起來卻讓父母更加衝動,恨不得把孩子抓起來更加狠狠的教育一頓。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們第一反應就是阻止。情況著急的時候還會大聲吼罵孩子,甚至給孩子兩下。但是你的教育真的能讓孩子知道並且記住嗎?
成長階段的孩子對任何問題都沒有對與錯的區分,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探索。然後才會去弄明白這件事的過程與意義。
圖片來源網絡
孩子在桌子上玩耍,桌子上只有花瓶。於是小傢伙拿起花瓶就在哪裡東弄弄,西弄弄媽媽看就後提醒要小心,別把它弄壞了。可是一會你只聽見一聲破碎聲音花瓶壞掉了,你會這麼處理。
粗暴型父母:直接上去給孩子兩下,大罵孩子都叫你別玩別玩。現在打碎了。。。。。一通大罵,孩子第一時間知道的是疼痛,以及家長的不停謾罵。甚至很多家長感覺孩子還在哪裡發呆,再去給孩子兩下,知道錯了沒有。這時的孩子馬上回答,我知道錯了。
這類家長家長明顯屬於只想讓孩子明白不能打碎東西,並認為只要打過孩子就能讓孩子記住並且不會再犯
溺愛型父母:看見孩子打碎後,一遍心疼直接的花瓶。一邊看自己一旁發呆的孩子,看見小傢伙六神無主的樣子。馬上過去安慰孩子,這時的孩子會馬上哭啼。家長還一邊安慰一邊怪罪花瓶或者他人。
這類孩子一般都是由長輩帶的,他們的目的都是一切以孩子為主。只有沒有傷到孩子那麼一切都好,但是孩子卻會更加肆無忌憚後面也會不停犯錯。
那麼最正確的處理方式應該是這麼樣的呢?
首先花瓶打碎需要與孩子一起復盤,回憶是過程是這麼弄壞的。然後告訴孩子花瓶的本身價值,花瓶在家裡的作用,以及花瓶在父母心中的地位。讓孩子清楚地知道這件事情他需要承擔什麼樣的後果,即把花瓶弄壞了,讓家庭損失了一件物品,讓父母跟著一起生氣傷心,同時還得把地板收拾乾淨,平且得通過做家務賠償花瓶。
通過一個花瓶打碎會讓孩子學習到承擔責任,懂得做事的後果。那麼以後孩子還會犯相同的錯誤嗎?同時還能夠讓孩子更早得體會到自我,也能讓孩子理解體會他人得情緒。
不過也有很多孩子在用這種方法時會不管用,孩子根本不聽父母的話。花瓶打碎就打碎,依然我行我素。家長們遇見這種情況就必須拿出態度,孩子從兩歲開始就擁有自我的意識了。他們會懂得只是家長沒有發現,這時可以採用罰坐、關小房間、等方式進行懲罰。如果還願意家長就得採取強制措施,一般在進行兩到三次後,孩子明白家長態度後就會安靜的聽家長說和反思自己錯誤了。
本文由老羅教子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將會為您持續帶來更多精彩育兒文章。您的關注轉發每一個點讚都是我的動力。同時也請你在下方留下您寶貴的看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