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懲罰,讓孩子懂事,讓父母放心

2020-11-06 老羅教子

現在最流行的育兒方式,不打、不罵、做到與孩子平等交流。方法是很好,實施起來卻讓父母更加衝動,恨不得把孩子抓起來更加狠狠的教育一頓。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們第一反應就是阻止。情況著急的時候還會大聲吼罵孩子,甚至給孩子兩下。但是你的教育真的能讓孩子知道並且記住嗎?

成長階段的孩子對任何問題都沒有對與錯的區分,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探索。然後才會去弄明白這件事的過程與意義。


圖片來源網絡

孩子在桌子上玩耍,桌子上只有花瓶。於是小傢伙拿起花瓶就在哪裡東弄弄,西弄弄媽媽看就後提醒要小心,別把它弄壞了。可是一會你只聽見一聲破碎聲音花瓶壞掉了,你會這麼處理。

粗暴型父母:直接上去給孩子兩下,大罵孩子都叫你別玩別玩。現在打碎了。。。。。一通大罵,孩子第一時間知道的是疼痛,以及家長的不停謾罵。甚至很多家長感覺孩子還在哪裡發呆,再去給孩子兩下,知道錯了沒有。這時的孩子馬上回答,我知道錯了。

這類家長家長明顯屬於只想讓孩子明白不能打碎東西,並認為只要打過孩子就能讓孩子記住並且不會再犯

溺愛型父母:看見孩子打碎後,一遍心疼直接的花瓶。一邊看自己一旁發呆的孩子,看見小傢伙六神無主的樣子。馬上過去安慰孩子,這時的孩子會馬上哭啼。家長還一邊安慰一邊怪罪花瓶或者他人。

這類孩子一般都是由長輩帶的,他們的目的都是一切以孩子為主。只有沒有傷到孩子那麼一切都好,但是孩子卻會更加肆無忌憚後面也會不停犯錯。

那麼最正確的處理方式應該是這麼樣的呢?

首先花瓶打碎需要與孩子一起復盤,回憶是過程是這麼弄壞的。然後告訴孩子花瓶的本身價值,花瓶在家裡的作用,以及花瓶在父母心中的地位。讓孩子清楚地知道這件事情他需要承擔什麼樣的後果,即把花瓶弄壞了,讓家庭損失了一件物品,讓父母跟著一起生氣傷心,同時還得把地板收拾乾淨,平且得通過做家務賠償花瓶。

通過一個花瓶打碎會讓孩子學習到承擔責任,懂得做事的後果。那麼以後孩子還會犯相同的錯誤嗎?同時還能夠讓孩子更早得體會到自我,也能讓孩子理解體會他人得情緒。


不過也有很多孩子在用這種方法時會不管用,孩子根本不聽父母的話。花瓶打碎就打碎,依然我行我素。家長們遇見這種情況就必須拿出態度,孩子從兩歲開始就擁有自我的意識了。他們會懂得只是家長沒有發現,這時可以採用罰坐、關小房間、等方式進行懲罰。如果還願意家長就得採取強制措施,一般在進行兩到三次後,孩子明白家長態度後就會安靜的聽家長說和反思自己錯誤了。

本文由老羅教子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將會為您持續帶來更多精彩育兒文章。您的關注轉發每一個點讚都是我的動力。同時也請你在下方留下您寶貴的看法。謝謝!

相關焦點

  • 【經驗交流】論各國父母懲罰孩子的方式
    如果正好碰上兒子鬧著要跟爸爸玩,Bernny就會藉機對兒子施行教育:「你看看,你把石頭扔進水池了,現在我要去撿石頭,沒有時間陪你玩。」這時候,兒子會體驗到他不良行為的後果。於是,他會明白,他真的不能把石頭扔進水池。  Bernny認為,孩子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點而已,因此,Bernny主張父母把孩子當成人看,從孩子小的時候起就教他學會承擔責任,學著約束自己。
  • 不要讓父母的懲罰,變成孩子逃避問題的理由
    家長的教育有的時候並沒有讓孩子形成直面問題的習慣,他們第一時間並不是想如何解決問題,而是如何逃避父母的懲罰,對於他們來說父母對自己的教育超過了問題本身,他們所意識到的最嚴重的後果是家長的指責和批評。父母的諷刺和批評會讓孩子覺得自我價值感降低,是被嫌棄甚至有可能被拋棄的。
  • 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表揚和懲罰是播種
    ,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有所出息。不管是表揚還是懲罰孩子,初衷都是希望孩子能從中獲得進步和成長。可是,在施教的過程中,父母的表揚和懲罰方式有時候會出現偏差,反而讓孩子受到不同程度地傷害。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免遭傷害,又能快速成長呢?
  • 管教≠懲罰,用愛管教,孩子自律,父母放心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習慣用懲罰來建立和孩子之間的界限,甚至動用「竹筍炒肉絲」和「男女雙打」。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管教和懲罰背後的真正含義——愛!管教和懲罰的不同就在於,後者是通過對孩子造成身心傷害來達到控制的目的,沒有愛的管教和懲罰只會讓孩子感到仇恨、抗拒、冷漠、孤立、甚至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 懂事的孩子背後卻都是心酸
    過早的懂事會讓孩子變得壓抑,不僅阻礙情緒的正確釋放,也會影響自身的發展道路。作為孩子的保護者,家長要警惕孩子的這種懂事行為,及時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表達自己。孩子就應該無憂無慮,而不是過早地承擔本不屬於自己的壓力和重擔。一、孩子為什麼會這麼「懂事」?
  • 知乎高贊問答:懂事的孩子快樂嗎?答案令很多人意想不到
    懂事、乖巧、聽話,幾乎是每個父母的口頭禪。這也幾乎是大部分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個標準。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懂事的孩子快樂嗎?這篇瀏覽量達500多萬,回答者將近6000多條,但絕大多數人回答的都是:不快樂。
  • 孩子犯錯,最有效的懲罰方法是什麼?
    我的朋友東東媽是一個聰明的家長,她有懲罰孩子的秘訣。她家孩子東東從嬰兒到讀書時期犯下的種種錯誤,都被她「懲罰」掉了,而且讓母子關係更加親密了。東東媽總結了懲罰孩子的4個秘訣,爸媽們趕緊學起來吧。1、冷處理其實有時候孩子故意犯錯,是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或者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時候,父母如果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故意不上當,孩子自然就沒有辦法了。比如,在超市裡,孩子吵著要買玩具,媽媽不同意,孩子又哭又鬧,甚至在地上打滾。
  • 懂事的孩子
    孩子的童年是和成人(父母、照顧者)緊密聯結在一起的,孩子認識到的自己,往往是由父母鏡映的樣子:父母覺得你是可愛的,你就認為自己是招人喜歡的;父母覺得你是聰明的,你就認為自己是優秀出色的;父母覺得你是勇敢的,你就認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父母覺得你是愚鈍的,你就認為自己是蠢笨無用的……
  • 面對孩子犯錯,不提倡打罵孩子,六個有效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
    在過去,人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更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出息。時代不同教育思想也不同,如今人們更提倡「不打不罵」的教育。不管是表揚還是懲罰,初衷都是希望孩子能從中獲得進步和成長。​每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都有不一樣的原則,可在施教的過程中,父母的表揚和懲罰方式都會出現偏差,孩子的身心發展沒有成熟
  • 懂事的孩子背後,是父母的道德綁架
    這句話說得很對,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孩子招人疼。別人家的孩子,實際上只是個傀儡罷了以前聽到過這樣一個祝福:祝福每一位媽媽的兒女都乖巧順從、懂事聽話!可是,這樣的「祝福」,你真的接受嗎?的確,這樣的孩子不會讓父母很操心,不用讓父母勞神費力,他們會主動學習,主動寫作業,不需要父母大呼小叫地輔導;他們會主動幫忙承擔起一部分家務,因為擔心父母上班太累;他們總是站在父母的角度為他們著想,不管自己多麼委屈。
  • 上天真的會懲罰,那些用打罵、訓斥等粗暴方式教育孩子的父母們!
    因在教室玩撲克牌被請家長,孩子母親在五樓走廊當同學面扇自己兒子兩耳光,結果孩子乘人不備跳樓不治身亡。我們父母只有學會換位思考,把自己的想法用自己孩子能懂的方式說出來才會真正幫到孩子。只期待孩子懂事,自己不懂事其實真的很自私。很多事情走向極端都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有這樣過激的想法也許積怨已久,無知的父母遇事只是責怪,沒有好好說話,沒有給出孩子正確的引導。
  • 懲罰熊孩子最有效的辦法:只需幾招,比打罵效果要好100倍
    因為他從小就教育她的孩子,在玩耍的時候不能跑到馬路中間去。所以當他看到這個場景的時候,他非常生氣。他覺得他的孩子太不懂事了,根本就不聽她的話。但是每一次把孩子罵了之後,他們還是不長教訓。這件事情讓他非常的煩惱。我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身為家長平時應該怎麼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呢?一、懲罰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 孩子懂事就好嗎?不一定,也有可能限制了他的高度
    我想沒有媽媽會不喜歡懂事的乖孩子,乖孩子不惹事,也更好教育。雖然乖孩子好,但是各位寶媽可千萬不要把懂事的孩子和「太懂事」的「乖孩子」搞混了,太懂事的乖孩子未來發展可不想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好。這個時候,家長離孩子遠了,也沒辦法理解年輕人的生活圈,所以沒辦法給孩子合理的建議。2,在生活中更加順從乖孩子在小的時候會聽父母的話,不需要自己思考,長大了之後就會變的沒主見,而且容易沒有安全感。這個時候,雖然父母不會再管著自己,但是長大後的乖孩子,仍然沒有自己的思想,對他人的建議會不自覺的順從。
  • 李玫瑾:懲罰孩子等於保護孩子,父母要教會孩子"敬"和"畏"
    其實,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熊,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的教育不正確,才會導致孩子的觀念偏差做出這些行為。以前的浩浩十分懂事,在家裡可是父母認可的乖孩子。可是,有一次在學校跟小同伴發生矛盾,浩浩最後竟然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回到家中浩浩的父母對浩浩一頓教訓,第二天還帶著浩浩一起向同學的家長賠禮道歉。
  • 為什麼父母習慣性懲罰孩子?懲罰後,孩子依然屢教不改怎麼辦
    有可能是因為生氣,也有可能是我們無能為力,懲罰已經是我們最後的殺手鐧,亦或者覺得只有懲罰孩子,才能讓孩子記住教訓,可實際上真的如此嗎?不能絕對的說不能,但這種懲罰往往來自於自然導致的後果,而不是父母施加給孩子的懲罰。我們以文章開頭孩子寫字不端正為例,他為何在被父母批評後,依然我行我素呢?因為他不滿你批評他的方式,但不一定是覺得你批評得不對,他自己或許知道這樣寫字的姿勢確實不好。
  • 鄭爽說太早懂事的孩子不快樂:懂事孩子背後,都站著不懂事的父母
    等到吃飯了,孩子還不肯坐下來,一直給大家夾菜。面對孩子這樣的做法,孩子媽媽就一直在說:「我兒子一直都這麼懂事兒,懂得照顧人,從來不讓我操心。」生活中,我們總是能看見這種特別懂事的孩子,他們身上沒有其他孩子身上的那種天真爛漫,那種童真童趣,從小就活得像個「大人」一樣。很多家長都說這樣懂事兒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但是,這種懂事兒對於孩子來說講,就未必是好事兒了。
  • 孩子打不得?那是因為沒有掌握方法,有效懲罰的方法家長要掌握
    面對孩子的強,一些不耐煩的父母會通過打兩次或踢來採取懲罰性措施,但許多父母也會發現,在這種懲罰和教育下,他們的孩子變得越來越面頰,他們不再採取認真對待父母。實際上,有懲罰孩子的方法。也就是說,只有有效的懲罰才能發揮紀律作用,幫助孩子擺脫不良問題。但是,許多父母使用錯誤的方法。他們認為這種懲罰實際上是一種無效的懲罰。
  • 別讓懂事成為孩子的偽裝
    當談論到孩子時,「孩子懂不懂事、是否乖巧聽話」之類的話題總是熱點,所以本期也想跟大家討論一下相關內容。前不久拿到豆瓣評分9.0分的國產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引起了一些熱議。看過的朋友應該對朱朝陽這個名字很熟悉。他,出身於單親家庭,父母離婚後跟隨母親生活。
  • 孩子太懂事總讓人心疼,愛孩子要讓他學會「不懂事」,父母注意了
    毋庸置疑,大家一般都喜歡聽話懂事的孩子,覺得父母能教育出來這樣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俗話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父母,所以大家看到懂事的孩子,除了誇讚孩子,更佩服能帶出這樣優秀孩子的家長。但也有人會感到疑惑,孩子太懂事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 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
    導讀: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