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理論指導的機器學習發現亞表面合金化學吸附的構效關係

2021-02-08 催化計

吸附劑-表面相互作用的量化是一個多世紀以來非常活躍的研究領域,其重要性不可低估。例如,吸附理論有助於合理的催化劑設計,理解腐蝕,並且有助於了解表面的哪些特徵會影響吸附性能。然而,發展能夠將不同材料的結構和組成與其吸附性能聯繫起來的理論仍然是一個關鍵且尚未解決的挑戰。建立物理上透明且定量準確的模型,以將被吸附物和固體表面之間的化學相互作用(化學吸附強度)與吸附部位的幾何形狀相關聯,對於對催化,腐蝕和電化學的理解至關重要。
有鑑於此,密西根大學Suljo Linic、Bryan R. Goldsmith等人,開發了一種理論指導的機器學習(ML)方法,該方法使用稱為廣義可加模型(iGAM模型)的一類可解釋的ML模型,以發現可以量化和解釋吸附位點的幾何結構和化學吸附強度之間聯繫的可預測的結構-性質模型。要點1. 採用一類可解釋的機器學習模型,稱為廣義可加模型(iGAM),以解釋和量化合金誘導的對亞表面金屬合金吸附性能的變化。這些iGAM模型有助於全面了解合金局部化學環境的結構和組成變化如何影響其吸附性能。
要點2. 通過幾個案例研究來證明了這一方法,在這些案例中,分析了在不同應變和配體誘導的局部幾何結構變化下,在金屬合金亞表面上化學吸附的不同吸附物(O、OH、S和Cl)的化學吸附強度。要點3. 通過將ML衍生的化學吸附模型與先前建立的電子結構模型進行比較,闡明了控制金屬表面化學吸附過程的關鍵物理參數。Jacques A.Esterhuizen et al. Theory-Guided Machine Learning Finds Geometric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for Chemisorption on Subsurface Alloys. Chem, 2020.
DOI: 10.1016/j.chempr.2020.09.001https://doi.org/10.1016/j.chempr.2020.09.001

催化技術交流微信群

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18965840059,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熱催化學術QQ群:256363607

光催化學術QQ群:927909706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

均相催化與酶催化QQ群:871976131


相關焦點

  • 【科技前沿】Materials Today:納米酶的構效關係
    【科技前沿】Materials Today:納米酶的構效關係 2020-10-2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區分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
    根據吸附質分子和吸附劑固體表面分子之間鍵的性質,吸附可分為物理吸附及化學吸附。物理吸附:由Van der Waals引力產生的吸附為物理吸附。吸附質分子和吸附劑表面分子之間的吸附機理,類似於氣體的液化和蒸汽的冷凝,並沒有發生電子轉移、原子重排或化學鍵的破壞與生成等現象,當溫度降低到氣體正常冷凝溫度時,吸附能力會大大增加。
  • 安發國際「三功三效」理論,為科研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其中以國際著名科學家高益槐教授為首,凝聚了各領域專家的安發國際科研團隊,已成功推出「三功」理論及「三效關係」理論,實現了傳統醫學和西方醫學的兼容和匯合。安發國際科研團隊已經在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的層面揭開了分子結構、組合、劑量與療效的「三效關係」理論,即構效關係、組效關係和量效關係,安發國際 應用「三效關係」理論,對終端產品主要成分的分子結構活性成分的保持和療效進行相關性研究,同時根據傳統醫學藥物成分的「加乘」、「互補」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則,在構效關係以及分子層面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複方配比,讓組合達到「最優
  • ACS編輯|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在化學化工健康與安全領域的應用
    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算法可以基於訓練數據構建數學模型以進行預測或決策,從而極大地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也是目前化學化工健康與安全領域的研究熱點。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在化學化工健康與安全研究中的應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一些研究在毒性預測研究中應用了機器學習算法。儘管化學化工健康與安全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但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在這一領域中的應用卻始終處於落後狀態。
  • 4天學完6個月VASP計算課程,快速搞定DFT理論計算
    為了幫大家提高VASP學習效率、快速搞定DFT理論計算,避免走彎路跳坑。華算科技技術部授課能力最強、經驗最豐富的朱老師,將教大家學習用VASP計算晶體缺陷、晶體表面與二維材料性質。本次課程會贈送價值699元量子化學理論入門寶典《計算量子化學入門必備線上課程》,幫助大家深入學習量子化學計算理論。介紹VASP的技術特點、運行流程圖、輸入輸出文件。了解VASP的運行流程、明確研究不同性質所需要的計算步驟、掌握輸入文件中各項參數的意義、理解輸出結果的意義。
  • 氫氧化反應雙功能機理中吸附羥基中間體的光譜驗證
    氫氧化反應雙功能機理中吸附羥基中間體的光譜驗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5:30:11 廈門大學李劍鋒團隊實現氫氧化反應雙功能機理中吸附羥基中間體的光譜驗證。
  • VASP表面吸附計算實例分析
    本文主要為了記錄在學習Vasp計算過程中如何設置INCAR中的一些參數,並不著重講解其含義,詳見可自行到vasp官網查閱。Project網址:https://materialsproject.org/(強烈推薦,郵箱註冊即可使用) 2、CCDC網址:https://www.ccdc.cam.ac.uk/ 3、ISCD:http://www2.fiz-karlsruhe.de/icsd_home.html 一、表面吸附計算
  • 廣闊天地,大有所為之納米催化與其表面配體
    這裡根據我個人的理解,依次將這些有趣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帶給大家一些啟發。1. 納米催化介於多相催化與均相催化之間,可以借鑑兩者的一些特點。比如金屬配合物均相催化劑可以採用配體來調節金屬位點的電子結構與空間環境,而這一特點也可以應用於納米催化中。通過表面修飾劑可以調控納米顆粒的表面電子結構和空間環境,進而調控其活性與選擇性。
  • 基於不同分析方法研究磷酸根在礦物表面吸附機制的進展
    對磷酸根在礦物表面吸附反應機制的深入認識,有助於了解其在陸地和水環境中的形態、遷移、轉化和生物有效性。論文總結了磷酸根在常見(土壤)礦物表面吸附機制的研究進展。各種分析技術或方法,如OH-釋放量分析、Zeta電位分析(電泳遷移率測試)、等溫滴定量熱法、原子力顯微鏡、X射線光電子能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波譜、X射線吸收光譜、表面絡合模型、量子化學計算等,均以不同方式揭示磷酸根在不同礦物體系的吸附機制。磷酸根的吸附量與OH-釋放量之間的化學計量關係可用來揭示吸附過程。
  • 技術貼// 化學鎳配方分析技術
    目前以次亞磷酸鹽為還原劑的化學鍍鎳的自催化沉積反應,已經提出的理論有羥基-鎳離子配位理論、氫化物理論、電化學理論和原子氫態理論等,其中以原子氫態理論得到最為廣泛的認同。該理論認為還原鎳的物質實質上就是原子氫。
  • 【表徵】物理吸附法or BET法? 淺析實驗方法的命名
    氣體吸附技術作為對固體材料的比表面積、孔徑分布、孔隙度、表面性質等參數的分析的必備手段,在物理、化學、材料、生物、環境等學科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BET法作為一種多分子層吸附理論,常用來計算固體材料的比表面積。本文介紹了物理吸附法和BET法的相關理論及應用,力圖規範確定固體材料的比表面積、孔徑分布等孔參數的實驗方法的名稱為物理吸附法。
  • 謝毅院士&孫永福教授團隊Chem. Soc. Rev.綜述超薄二維光催化劑在...
    光還原CO2的全轉化效率可以被表示為ηtotal = ηabs × ηcs × ηredox,其中ηabs,ηcs,ηredox分別為光吸收效率、載流子分離效率和表面氧化還原效率。經過多年的發展,雖然許多常規的納米催化劑已應用於光還原CO2的中,但是它們通常包含豐富的微結構,這會導致催化過程中真正的活性位點被掩蓋,因此不利於建立清晰的構效關係。
  • 中國科大揭示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反應微觀機理
    比較而言,銳鈦礦相的TiO2穩定性低,直覺判斷其化學活性應該比晶紅石相高,有許多理論計算也支持這一觀念。特別是理論預言銳鈦礦TiO2(001)表面是所有晶面中活性最高的。近幾年,有大量的材料學家投入到合成富含(001)面的銳鈦礦TiO2納米晶,並研究其光催化性質,但實驗得到的光催化效率與理論預言存在很大的差異。
  • 論文專題推薦·化學鍍15篇丨連續化學鍍、化學鍍鎳、鎳−磷合金、化學鍍銅、釹鐵硼永磁體、鎳−錫−磷合金化學鍍
    合金和Ni–B合金的鍍液性能,以及鍍層的附著力、表面形貌、耐蝕性和焊料流淌性。化學鍍Ni–P合金的鍍液成本低、鍍速高,但對加熱設備的要求更高。厚度相同時,兩種化學鍍層的表面形貌相差不大。與Ni–B合金鍍層相比,Ni–P合金鍍層的粗糙度略低,附著力和耐蝕性較好,但焊料流淌性較差。鍍層厚度增大後,兩種鍍層的附著力都減小,耐蝕性增強,可焊性卻無明顯變化。
  • 計算名人堂—理論催化領域大牛William A. Goddard III
    其在理論化學和多尺度模擬方面的研究工作獲得了國際廣泛認可,榮獲了包括費曼納米技術理論獎、美國化學會理論化學獎和國際催化協會傑出科學貢獻獎等。Goddard院士已在Nature、Science、PNAS、J. Am. Chem. Soc.、Adv.
  • 用機器學習,可以發現新的元素周期排列方式
    現在,科學家們利用機器學習,重新挖掘元素間的關係,探索元素周期表的新形式以及材料的新可能。元素周期表,進化!洛桑聯邦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就使用機器學習的方式,探索了元素周期表在高維表達的可能形式。這些新的元素關係人類無法眼見為實,所以利用機器學習可以探索更多可能。他們根據密度泛函理論導入了近11000種四元素化合物(形式為ABCx2Dx6)的結構作為數據集。這些化合物的結構通過原子間的位置排布和化學性質,可以被劃定為不同的特徵向量。
  • 化學概念理論的高效學習方法
    如盧瑟福發現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科學家發現了原子光譜,玻爾提出原子能量的量子化理論。也就說對於化學概念開理論,一定要了解其引入概念或建立理論的背景、原因,才能真正的掌握理論或概念。比如:為何引入原子軌道的雜化理論?
  • 工藝技術│化學鎳配方分析技術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化學鍍鎳也叫做無電解鍍鎳,是在含有特定金屬鹽和還原劑的溶液中進行自催化反應,析出金屬並在基材表面沉積形成表面金屬鍍層的一種優良的成膜技術。    3.化學鍍鎳原理     目前以次亞磷酸鹽為還原劑的化學鍍鎳的自催化沉積反應,已經提出的理論有羥基-鎳離子配位理論、氫化物理論、電化學理論和原子氫態理論等,其中以原子氫態理論得到最為廣泛的認同
  • 火星表面覆蓋致命化學物質!外媒稱發現生命體可能性大減
    參考消息網7月8日報導英國《衛報》網站7月6日發表題為《研究顯示,火星表面覆蓋著能夠消滅生物的有毒化學物質》的報導稱,近來有研究發現,火星這顆紅色星球的表面包含著一種由化學物質組成的「有毒混合物」,能夠徹底殺死生物,這令在火星發現生命體的可能性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