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F卷首語 | 計算思維及其意義

2021-03-01 中國計算機學會

計算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有了計算思維就會知道如何將一個問題抽象,變為讓計算機可「理解」即可計算模型,這個計算能夠收斂並在有限的時空內得出結果。但僅靠抽象的理論是訓練和培養不出來的,只要動手編程,情況就會大有不同。

尹寶林在本期發表了《編程實踐是培養計算思維的必由之路》一文(詳見今日微信第四條),探討編程和培養計算思維的關係,我很贊同他的觀點。早在2006年3月,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在CACM上發表了《計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一文(譯稿發表在本刊2007年第11期)。

周以真的文章發表後,引起了國內計算機教育界的高度關注,有眾多專家發表有關計算思維的看法,有的高校還在課程中增加了計算思維的內容。但據我了解,國內把這件事搞清楚的人似乎不多,問題在於:從概念出發,沒搞清計算思維的本質。

我們從初中開始學習平面幾何,就是為了訓練邏輯思維,讓學生通過公理從點線面等元素中找到關聯關係,進而證明一個結論。儘管我們現在日常工作中很少用到平面幾何的知識,但這種邏輯思維已經融入我們的腦海中,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思維。

計算思維有點類似。人們把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構造成一個模型(行話叫算法),用計算機理解的語言(通常要通過編譯)編程(描述該模型),再讓計算機執行程序,最終形成結果,這個過程就是計算思維的過程,這有點像平面幾何中的「已知、求、解」。人類的認知規律是從實踐到理論,從現象到本質,即從問題出發,通過解決問題總結出規律,再用總結出的規律解決新的問題。因此,沒有編程實踐而空談計算思維是沒有意義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高校多年進行抽象的計算思維教育而收效甚微的原因。

實際上,即使從事的不是計算機專業工作,計算思維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計算思維就會知道如何將一個問題抽象,變為讓計算機可「理解」即可計算模型,這個計算能夠收斂並在有限的時空內得出結果。有了計算思維就會了解如何把一個大的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子問題,再把一個子問題分解成為子子問題,直到不需要分解,這就是自頂向下和結構化設計的方法。有了結構化設計思想,就會簡化問題,從而「分而治之,各個擊破」。有了計算思維就會明白正確性和可行性的關係和區別,就會明白解決問題的方案不僅要在理論上正確,而且要在實際中可行。

具有計算思維就會清楚如何清晰定義一個數據類型(角色)和對其的操作,還會了解如何用最短的編碼表徵一個數據。如果規章制定者學過編程,就不會在法規中使用「一般」、「原則上」和「試行」這樣的詞彙;如果公安部門在身份證編碼中使用字母和數字,就不會把身份證編成18位,而你的生日這一重要信息也不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有了計算思維就會知道如何定義標識符,了解如何定義全局變量和局部變量及其作用域(權限),了解指針及通過函數的參數傳遞結果是多麼巧妙!當然也不會編出有goto語句使結構紊亂的程序。

計算思維作為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僅靠抽象的理論是訓練和培養不出來的,但只要動手編程,情況就會大有不同。據我十多年的計算機工程實踐,對於一個計算機專業人士,沒有寫過兩萬行代碼,大概還達不到那個境界,那程序的美感自然也體會不到。

學校應當停止那些概念式的教學方式,而應該從編程開始,在這點上,沒什麼捷徑可走!

1996年任CCF專職副秘書長。1998年創建YOCSEF,2004年4月起,任CCF秘書長。2005~2008年任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主席,2009~2015年擔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信息與通訊委員會秘書長。

zidedu@ccf.org.cn

點擊「閱讀原文」,點擊了解並加入CCF。

相關焦點

  • CCCF譯文 | 從計算思維到計算行動*
    在這篇觀點文章中,我們勾勒了計算行動的兩個關鍵維度:計算身份和數字賦能,而且進一步提出通過專注計算行動以及計算思維,我們可以使計算機教育對年輕的學習者更具包容性、激勵性和賦能作用。關鍵詞:計算行動 計算思維計算行動(computational action),一個新的計算機教育框架,提出在學習計算機的同時,年輕人也應該有機會利用計算機來創造對他們的生活和社區有直接影響的事務。
  • 李德順:價值思維的主體性原則及其意義
    李德順:價值思維的主體性原則及其意義 2020年05月11日 16:52 來源:《湖北大學學報》 作者:李德順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計算思維模型及其知識體系(草稿)
    這些概念、實踐和觀念便是 Scratch 能夠承載的計算思維培養目標,但是就內容和發展水平來看,它們與計算機科學家和工程師所掌握的專家思維還相去甚遠。所以說,Scratch 可以培養計算思維,但這時候的計算思維尚處於萌芽階段。Scratch 首先是一個創作工具和交流社區,其次它才是一門兒童程式語言。
  • CCCF專欄 | 如何以計算的視角來思考
    我對計算思維持如下立場:我強烈支持其目標,並相信每個人都應該對計算技術如何運作,以及它對科學、商業、管理、教育和社會等諸多領域所產生的影響有所了解。同時,我非常擔心關於計算思維的任何計劃都會被那些害怕計算在教育中佔據一席之地的人所領導。「一月底的某一天,我於下午六點離開北京前往華盛頓,並於我啟程前的十五分鐘抵達華盛頓。」
  • CCCF專欄 | 李航:智能與計算
    心智的計算理論(computationaltheory of mind)認為,人的思考是計算,人腦或心智是計算系統。這裡說的計算不是比喻,而是實質上的[4]。計算系統馬爾提出了計算的層次概念,認為無論是計算機還是心智都是計算系統,需要從三個不同且相關的層次理解,包括計算層、表徵層、實現層。計算層決定系統的輸入與輸出,對應計算的功能;表徵層決定系統內部的表徵與算法,對應計算的軟體;實現層決定系統的物理實現,對應計算的硬體。
  • 計算思維與計算文化
    去年3月剛讀過卡內基梅隆大學(CMU)Wing教授的《計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時,一絲共鳴在腦中閃過,但沒引起太多的思索。年初去西交大軟體學院商談教學工作時,認為應引入一門面向新生的計算與軟體的通識課。討論中我突然想起「計算思維」,故建議設計一門講座課,就叫《計算思維與計算文化》。
  • 計算思維
    Wing)教授,為了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機器智能的不解之謎,發表了題為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T) 的文章,提出了一種建立在計算機處理能力及其局限性基礎之上的思維方式——計算思維。
  • 走向計算思維2.0
    在梳理計算思維發展過程的基礎上,討論了近年來計算思維在理論和應用方面的新進展,闡述了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推動下,計算思維所賦予的新的內涵和形式,進一步深化了計算思維在科學及社會經濟領域的意義和作用。探討了這些新內容以及在教學中應該關注的新動向和新模式。並與傳統的計算思維(即計算思維1.0)做了分析對比,這些新的內容稱為計算思維2.0。
  • 創意十足又有愛,期末試卷開頭加了這段卷首語
    語文開考前,監考老師與學生們分享了試卷開頭一段約500字的卷首語,這讓很多老師和學生都很是驚喜。「突遇疫情,教學工作存在很大困難,這半年,學生經歷了停課、長期上網課、復學等幾個階段,現在要期末 考試了,有些學生會有心理波動。雖然考試準備時間緊張,但心理指導是很必要的,所以我們商討決定以這種方式來為學生解惑、鼓勵,用人文關懷給予學生信心和鼓勵。」
  • 怎樣寫退休紀念冊卷首語?一篇簡單的退休紀念冊卷首語分享
    分享一篇簡單的退休紀念冊卷首語。設計和製作過數不清的退休紀念冊,百鉑設計一直秉承原創的設計守則,力求為客戶帶來獨一無二的設計服務,今天小編幾來給大家分享一篇退休紀念冊上的卷首語吧,想製作退休紀念冊的朋友可以做參考。
  • 計算思維:編程教育的價值追求
    有個聲音不早不晚地出現:因為通過編程,可以讓孩子們擁有與讀、寫、算同等重要的認知能力——計算思維! 是的,計算思維是我們俯下身子和計算機對話的入口,也是編程學習漫漫歷程中對編程學科本質的一種洞見。 計算思維的提出,最早可回溯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西蒙·帕佩特(Seymour Papert)教授。
  • 「計算的解釋鴻溝」的新證據及其哲學反思
    本文將通過梳理瑞傑等人關於「計算的解釋鴻溝」的三個新證據,追溯「計算」的概念內涵,揭示「計算的解釋鴻溝」蘊含的「內部問題」,分析「計算的解釋鴻溝」的產生原因及其可能的消解路徑。因此,對「計算」的不同層次理解應該成為判斷心靈、意識、思維是否是計算的重要立場和方法。  三、對「計算的解釋鴻溝」的辨正  根據對「計算」及其當代人工計算系統的「內部解析」,我們基本可以明確什麼是計算,明確人工計算系統的「計算功能」是由不同層次的「計算要件」來實現的。瑞傑等人所說的「計算的解釋鴻溝」也沒有否認這種觀點。
  • 計算思維與如何提升中小學生計算思維能力?
    本文將從如何培養中小學生計算思維角度去對中小學編程一些問題進行分析。計算思維四大組成計算思維是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而產生並不斷完善的一種思維形式。從信息化革命開始到現在,計算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計算機是一種生產力工具、是一種娛樂工具,也是一種信息檢索工具。因此今天我們的中小學生面對的是一個計算機的世界、信息的世界,計算思維的作用更顯重要。
  • 解析計算思維與少兒編程的關係
    其實,少兒編程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已經出現並得到推廣(《》),而且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少兒階段培養目標並不是學習編程,而是利用編程促進計算思維的培養。學習少兒編程是不是就等於培養計算思維呢?二者之間是什麼樣的內在聯繫呢?什麼是計算思維?要了解少兒編程與計算思維的關係,先要了解什麼是計算思維。
  • 國際計算思維挑戰賽:計算思維將成基本思維智慧
    國際計算思維挑戰賽:計算思維將成基本思維智慧 2017-06-21  根據組委會發布的日程安排,2017國際計算思維挑戰賽中國賽區(簡稱「百博思」中國挑戰賽)將於7月份在北京進行小規模試運行,進而逐步探索和完善賽事規則。7月17-20日,大賽組委會將與北京教育學院合作開展首批計算思維挑戰賽教師教練員集訓營,為今後大規模開展賽事培養教練隊伍。
  • 國內外計算思維研究與發展綜述
    2006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的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為了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機器智能的不解之謎,發表了題為Computational Thinking的文章,提出了一種建立在計算機處理能力及其局限性基礎之上的思維方式一一計算思維。
  • 國外計算思維教育研究進展
    計算思維有算法思維和程序思維兩種起源說;從算法思維、程序思維到計算思維正式提出再到實踐中的計算思維,其內涵呈現多角度、交叉重疊且越來越精細的特徵;計算思維的本質是抽象。計算思維教育內容主要涉及計算思維的過程階段要素及其基本概念和能力,教育內容具有多樣性。教育活動形式主要有基於屏幕的編程、製作和控制數字有形物及通用方法三種。
  • 計算思維 2.0 與新工科
    計算思維既作為基本的科學對象,同時又具有學科的橫向價值;在當前面向資訊時代的新工科建設中,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數學和物理學的思維能力一樣,在人才培養中都具有中心的價值。2006年,周以真教授在美國ACM通訊上發表文章[1],提出計算思維的概念,激發和推進了學術界和社會對於計算思維的普遍關心和熱烈探討。
  • Stephen Wolfram:如何訓練孩子們的計算思維( IV)
    Stephen Wolfram:如何訓練孩子們的計算思維(I)Stephen Wolfram:如何訓練孩子們的計算思維(II)Stephen Wolfram:如何訓練孩子們的計算思維(III)近幾年來,很多人都在談「寫代碼」教學。當然,「寫代碼」跟計算思維不同。這有點像手寫或鍵入一篇文章與寫作的關係。
  • 《華東師大基於點貓KITTEN計算思維課程開發》結題
    周宏老師負責的項目團隊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條件,充分發揮內部師範生教師資源及其教學實踐課程的優勢,在堅持「誠實守信、平等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實現雙贏」原則的基礎上,成立「華東師範大學—編程貓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計算思維培養課程開發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