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大基於點貓KITTEN計算思維課程開發》結題

2021-01-07 浙江都市網

本網1月5日訊 逢年末,回顧以往成果,明確未來新方向。2020年12月29號,「教育部協同育人項目:華東師範大學—基於點貓KITTEN計算思維課程開發」(項目編號:201802283002)項目合作結題報告會在元旦到來之際以雲端視頻會面的形式順利召開,以此為契機加深加固貓廠與華東師範大學友好合作的夥伴關係,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發展的合作共贏。

出席結題報告會的有華東師範大學周宏老師(助理研究員、項目負責人)、姜冰倩老師(華東師範大學工程師)、馮翔老師(華東師範大學副研究員)、秦曾昌(編程貓首席科學家)、戴啟明(編程貓高校合作發展部負責人)、邵雪竹(編程貓高校合作發展部經理)和李嘉(編程貓高校合作發展部專員)。

周宏老師負責的項目團隊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條件,充分發揮內部師範生教師資源及其教學實踐課程的優勢,在堅持「誠實守信、平等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實現雙贏」原則的基礎上,成立「華東師範大學—編程貓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計算思維培養課程開發工作室」,合作完成教育技術學專業師範生計算思維培養與提升課程,激發了學習者的創新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習者更好地面對未知的挑戰。

項目結題匯報階段,周宏老師主要從合作項目亮點、參與人員及分工、原定計劃與實際成果、經費預算及實際使用情況、結論和體會以及項目期間的外延貢獻等六個方面展開匯報總結。

華東師範大學作為985、211高校的綜合性師範大學,擁有上海智能教育研究、上海市數位化教育裝備工程中心等。該校地處上海市,以教師教育、教育研究為優勢和特色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發揮辦學特色優勢,推動科學前沿發展,主動服務國家戰略,一直是華東師大的初心和使命。周老師介紹,自華東師範學與編程貓企業合作以來,雙方按照協議制定了建設方案,並在課程設計與開發、教育教學等方面展開了全面豐富的合作。

項目實施期間,項目團隊完成了《基於點貓KITTEN計算思維培養課程開發》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項目,產出相關研究成果:包括基於點貓KITTEN圖形化編程工具和Python代碼編程工具開發課程體系方案、課程內容設置、教學資源開發、教學視頻、實踐實驗學時安排、習題等。

基於以上開發的計算思維編程貓課程,項目組選取上海市某中學作為教學實踐單位。該校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整體生源較好,且計算機基礎知識紮實。學生的年齡都在十一歲到十三歲之間。教學實踐表明,使用基於計算思維培養的任務驅動式教學設計能顯著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水平,尤其是批判思維和問題解決這兩個維度。

周老師在匯報結尾指出,該課程以「快樂」和「創作」為兩條指導性原則,帶領學生了解更多編程相關的背景知識,領略編程的發展歷程和在未來工業化4.0背景下編程所能完成的事情,感受編程的魅力。

隨後,華東師範大學馮翔老師對本項目成果表示肯定,提出基於計算思維編程貓課程立足於計算思維培養,目標明確,在理論和實踐上探索出一條利用圖形化編程工具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的新路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同時,華東師範大學姜冰倩老師表示,作為項目組的成員之一,在課程設計與開發、基於計算思維編程貓課程教學實踐中,收穫了許多。在教學實踐中,通過發現教學實際問題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同時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獲得了學校和教師的一致肯定。

專家評審階段,秦曾昌教授對華東師大參與教育部協同育人編程貓項目表示感謝,同時教授肯定了該項目成果,表示希望在新一輪的教育部協同育人(2020年第二批)項目徵集活動中華東師大老師能積極申請並進行更深入的合作。結合華東師大的教師教育、教育研究優勢與編程貓的企業特色,繼續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傳遞給基層的老師,可以做出更好的編程教育工作,培養出更多創新型人才。

戴啟明負責人對周宏老師圍繞此項目課題,面向貓廠員工開展《課程設計開發思路及實踐教學》的線上分享會所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謝。為了實現產學研合作成果能夠共建共享,高校合作發展部將項目成果的課程教學視頻放置貓廠雲課堂,方便員工學習,助力貓廠學習型組織的打造;同時,也將合作成果放置貓廠「未來教室」雲平臺,讓更多和貓廠有課程合作的高校老師和同學能夠學習與借鑑。雖然項目結題,但是貓廠與華東師大的產學研合作將會不斷地繼續和深入。

最後,在線上會議評審專家的商議後,一致通過此項目驗收,順利結題。

校企合作新徵程已經開啟,新一輪的教育部協同育人(2020年第二批)項目開局即將邁出堅定第一步,校企之間必須適應新時代發展,推動編程教育高質量發展,把握全球發展動態,培養新技術創造者,齊心協力,響應教育部號召,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深化產教研融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浙江都市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基於STEM理念的初中開源硬體課程開發與應用研究》省級課題順利結題
    暢園學校信息技術組開發的省級課題《基於STEM理念的初中開源硬體課程開發與應用研究》於2019年11月15日順利結題。
  • 圖形化的人工智慧編程課程的設計與開發項目結題
    原標題:圖形化的人工智慧編程課程的設計與開發項目結題 近日,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圖形化的人工智慧編程課程的設計與開發項目結題評審會在深圳大學師範學院國際會議廳召開。
  • 編程貓與深圳大學合作《圖形化的人工智慧編程課程的設計與開發...
    2020年10月26日上午,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圖形化的人工智慧編程課程的設計與開發(項目編號:201802283001)項目結題評審會在深圳大學師範學院國際會議廳順利召開。在國家大力推進中小學人工智慧課程的大環境下,深圳大學與編程貓進行合作,利用雙方各自的優勢,設計並開發基於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人工智慧編程課程。該課程面向高校中的師範生,以期為中小學培養更加適應人工智慧大環境信息技術老師。結題報告會上,李冰老師從項目概況、研究背景、研究內容、研究成果等方面對項目做了全面詳盡匯報。
  • 基於計算思維與創新能力培養的計算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計算理論課程是從本質上介紹計算機科學的課程,是計算機學科發展的基石。為了計算機學科更好地發展,將計算理論作為一門必修課,作為培養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計算思維和創新思維的重要一環是非常必要的,這是開設此門課程的現實選擇,也是必然選擇。
  • 重慶濱江實驗學校VEX機器人設計校本課程開發課題優秀結題
    (原標題:重慶濱江實驗學校VEX機器人設計校本課程開發課題優秀結題)
  • 新聞:北京大學學習科學實驗室指導開發的融入遊戲化學習理念的計算思維編程教育課程發布
    )教育事業部、博雅瑞特(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設計開發,是融入遊戲化學習理念的、以計算思維培養為核心的智慧機器人編程課程。課程同時是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基於學習科學視角的遊戲化學習研究」的成果。課程的設計和實施得到了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教育遊戲專業委員會的大力支持,邀請了各方專家對課程提出了良好的建議,在以北京市順義區西辛小學教育集團、楊鎮中心小學等在內十多所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實驗校實施應用。
  • 合肥市張文業名師工作室省級課題以優秀等次結題
    日前,安徽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平臺網站公告欄,公布2020年度安徽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結題鑑定結果,優秀課題16項,合格課題82項。合肥市張文業名師工作室申報結題的《基於新媒體新技術實施精準複習的案例研究》(AH2017012)被評定為優秀課題,順利結題。該課題的研究過程是張文業名師工作室教學主張——「理性思政,智慧教學」的詮釋和驗證。
  • 華東師範大學周宏老師授課編程貓小夥伴 ——開展《基於點...
    作為貓廠高校合作發展部首次主辦的「編程課程開發思路」線上授課,華東師範大學周宏老師於2020年12月15號開展《基於點貓KITTEN計算思維課程開發》線上交流研討會,帶領貓廠小夥伴感受編程的魅力,以此響應教育部號召,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校企合作。
  • 2016年區一般課題結題鑑定會在奉賢中學順利舉行
    「四校聯盟」區級一般課題結題鑑定活動在奉賢中學順利舉行,共12項區一般課題參加了結題鑑定。結題鑑定會上,首先由課題負責人介紹課題研究過程、研究成果,鑑定專家查看過程性資料、與課題負責人互動,全面深入了解課題研究情況;然後評委專家進行提問,課題負責人答辯,專家進行指導,提出修改意見;最後,鑑定組專家根據課題研究質量,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打分、排序。
  • 基於知識地圖的MOOC課程開發
    基於MOOC的課程知識地圖可以直觀反映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科體系、層次關係和關聯關係,不僅能幫助教師組織教學知識,而且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有利於提高MOOC的教學效果。根據如圖1「知識點和課程設計」的具體開發過程可知,目前MOOC知識點主要是按照教學大綱羅列顯示。課程開發的主要工作局限於按照教學大綱,劃分知識點,然後進行拍攝和後期製作,最後根據課程規劃逐步上線。整個開發過程,沒有考慮到在線學習者的學習形式和個性化學習特點。如果沒有一個聯繫型、建構的課程開發模式,這種純粹按照線性教學大綱引導學習過程的形式是不可能成功的[6]。
  • 華東師大成立數據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寇思 攝    在26日舉行的華東師大數據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成立暨籤約儀式上,華東師大與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美商天睿信息系統公司、交通銀行軟體開發中心、西北工業大學、平安科技有限公司、新加坡管理大學、高德軟體有限公司等企業與高校就大數據技術研發、推廣應用以及人才培養等籤訂合作協議。 陳靜 攝。
  • 華東師大科學家編織分子結,駕馭高難度拓撲構型!
    ▲ 英國皇家科學院和歐洲科學院院士、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特聘教授李大為(David Leigh)「結」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是工具、材料、建築中廣泛使用的基本元素。在分子水平上,「結」不僅存在於環狀DNA和大約1%的蛋白質中,也能在聚合物鏈中自發形成。目前,用於合成分子結的最常用方法是基於環狀螺旋配合物的策略,但這種策略不能用於複雜分子結的製備。
  • 國外計算思維教育研究進展
    目前,各國正積極籌劃並實施計算思維教育,探討如何在各學段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英國2014年9月開始應用新的計算必修課程,旨在培養5-16歲學生的計算能力;美國2014年開發了面向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高中計算機科學原理課程框架(Yadav et al.,2017)。我國2016年新修訂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明確將計算思維作為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素養之一。
  • 國內外計算思維研究與發展綜述
    李廉認為,計算思維是以可行和構造為特徵,以有限性、確定性和機械性為標誌[20],可解釋證明和關聯世界,不僅是計算思維的兩個基本特質,也是將計算思維區別於實證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界石[21];陳國良等人指出,計算思維是一種同時包含數學思維、工程思維和科學思維的綜合性思維,其核心概念是抽象和自動化,計算思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一種思維習慣,一種像計算機科學家思考問題那樣的習慣[22];唐培和等人認為,計算思維是一種普適性的存在,
  • 國家級拔尖基地,華東師大再入4席!
    在2019年度名單中,華東師大有2個基地入選這是繼教育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教育部「強基計劃」之後,華東師大拿到的第三項國家級「認證」~可喜可賀!把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作為重要培養目標。把傳統的計算能力的培養,調整為算法思維,大數據思維,智能數學思維等的培養,以適應新時代對數學拔尖人才的新要求。通過推動數學教育信息化、數學學習智能化,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學拔尖人才培養的師大模式。
  • 華東師大教育學科新生試行「三三制」課程體系
    今年考進華東師大教育學大類的2020級新生,會驚喜地發現一個全新的學習制度——從這級新生開始,將可以實現完全專業自主選擇、完全學分制。為了保障專業完全自主可選擇,華東師大教育學部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舉措,其中起著基礎性的舉措是構建了「三三制」課程結構。
  • 華東師大教育學科新生試行「三三制」課程體系
    這些探索和實踐都為大類課程改革奠定了基礎。去年11月,新一輪教育學本科大類課程改革正式實施。根據新方案,從2020級新生開始,華東師大教育學大類新生將實現完全專業自主選擇、完全學分制。根據已制定完成的6個本科專業2020級培養方案,學生的課程選擇空間前所未有的大,僅學部就提供了大約360門左右的高質量課程,構建出了豐富的課程體系。與此同時,基於預設的各種風險評估,初步制定了12個配套的實施方案,以保障改革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 計算思維
    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專業能力構成與培養》,明確將計算思維列入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四大專業基本能力之一(計算思維能力,算法設計與分析能力,程序設計與實現能力,系統能力)。計算思維能力的核心是基於計算機考慮問題求解。
  • 參加首屆基於App Inventor的移動教育與計算思維教育國際研討會有感
    「6月15日上午,由廣州市教育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華南理工大學聯合主辦,廣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廣州市電化教育館)承辦的首屆基於App Inventor的移動教育與計算思維教育國際研討會在廣州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