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其實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並非固定一種教育模式就是好,或者跟隨育兒大師的節奏去走,也不一定對每一個孩子都有用。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改進,才能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有時候家長的教育契機,其實來源於親子之間的相處,比如日常的對話交流,或者相處之間的小細節。
有遠見的父母會善於發現教育契機,反傳統的教育方式可能還會達到一種驚喜的效果。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怎樣的影響?
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些家長對孩子總是採取一種激進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犯錯他們只會向孩子發脾氣。
罵他們能力不足才解決不了問題,這樣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自尊受損,從而變成一個自卑懦弱的小孩。
教育小孩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在他們犯錯之後,應該給予包容的心去對待孩子,鼓勵孩子以後只要努力定會成功。
作為父母不能強加望子成才的心,去嚴格要求孩子零犯錯零失敗。
影響孩子的思維能力
家長應該傳達給孩子更多的正能量,孩子才會更有自信去實現自己所想,去努力經營自己的人生,對於未來的現狀更有能力去攻破。
如果迷茫的時候,也會對自己要求反思,在能力上努力去提升,從而達到期望的目標。
如果給孩子傳達的是消極的思想,孩子不僅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還會不斷地埋怨人生懷疑自己。
對現狀不滿一昧地責怪他人,希望他人可以幫到自己得到想要的,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
影響孩子的行為舉止
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無形中被孩子模仿,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對自己嚴格要求,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的角色。
比如遇到問題不能依賴別人,而是靠自己去思考一步一步去解決。
在犯錯的時候要及時跟別人道歉,這些做人做事應該保持的優點,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從而去模仿的。
當孩子處理問題的時候,家長應該放手給孩子嘗試解決,這樣更能用行動去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也能形成孩子的一份擔當感。
影響孩子的言語修養
家長不要認為自己是長輩,孩子幫助自己之後不需要說謝謝,或者對孩子造成傷害,為了面子和自尊也不需要說對不起,這些都不是正確的。
在孩子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為這是自己孩子,就省略了做人該有的修養。
無論孩子做得好不好,都要時常去誇誇孩子,給予孩子鼓勵,讓他們從家長的認可中獲得自信。
如果家長只會一昧地批評孩子,他們在以後做事情上會缺乏自信,還會因為家長的這份不在乎,影響孩子以後的言語表達能力。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經常對孩子說這些話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愛你,你也要全力地愛自己
做人一定要保持自信,才能吸引到同頻的人,無論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人愛自己,自己都要好好地愛自己,不能把自己的地位放得太低,為了成全別人而委屈了自己。
無論是獨立前行還是有同伴相陪,父母都在身後
沒有人會一直陪伴著自己的,有些時候還是需要自己前行,無論有沒有人相伴左右,都要自強不息地勇往直前,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都會在身後百分百地支持。
父母不需要你來養,但做人要保持一份感恩的心
除了父母的愛才是不求回報的付出,其他人對自己好都會帶有目的性的,如果遇到真心對自己好的人,要懷有感恩的心和學會知恩圖報。
做人要保持善良的本性,但遇到傷害也要去反抗
善良要有度,善良對三觀正的人那是值得,對待虛偽的人善良則會受到傷害,善良不是對任何人都妥協,而是要選擇性地對別人善良,前提必須要先保護好自己。
身體是努力的資本,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先愛惜身體
不能為了達到目的就枉顧自己的身體健康,做事要把握好身份的分寸,在努力的時候也要守住革命的本錢,才能後顧無憂仍能奮身努力。
不要怕吃苦,吃得苦中苦才能得到最終想要的東西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做事不要怕辛苦,要堅持不懈地克服困難,只有堅持下去才可以看到彩虹,半途而廢只會讓之前的努力白費。
育兒問題萱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萱媽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