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在即,現在很多考生和家長也開始關注高考志願填報的相關事宜。考志願填報意義重大,直接關係到考生的未來,高考志願填報主要就是兩個問題:院校選擇和專業選擇。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下高考志願填報中院校選擇的四個基本原則,希望對廣大考生和幾張報考院校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
第一,報考不同層次的高校著重點應不同。
這個原則具體來說就是「一本重學校、二本重專業、三本重校名」,即報考一本院校要選擇名氣大的綜合類院校或專業領先的特色類高校,學生今後可以憑藉大學的名氣和專業影響力找到更好的工作、得到更好的發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名校效應」;報考二本院校主要突出專業,選擇的院校最好是學科和專業在業內認可度很高的院校,即大家所說的「行業黃埔」,這樣考生畢業後在對應的專業領域可以快速找到好工作;三本學校主要是指獨立學院,這時就要看主體母校的名字,主體母校越好,該獨立學院就顯得越正規,對考生畢業後的發展就越好,如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就聽起來覺得很正規,畢業生更容易得到用人單位的好感。
2.高考分數低照樣可以進好大學
大家一定要記住高校錄取是有大小年規律的,並且一所大學在不同地區的錄取分數也會有很大差距,我們只要認真研究和掌握了高校的錄取動態和規律,考生完全可以以較低分數讀一個重點大學;另外,一些重點大學除了一本,還有二本有投放的計劃,考生只要在招生目錄中,找出這樣的學校,出其不意地以第一志願報考其二本計劃,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報考重點大學的地區分校和冷門專業都是低分進入好大學的方法。
3.區分院校的層次,不能以錄取批次做標準
很多高校會在不同的批次錄取,但高校的性質、屬性、以及其地位都是不同,在不同地區差異很大。每年不少考生和家長對認識不清,以錄取批次比高低、論英雄,很容易進入了志願填報的誤區,比如說北京工商大學,這僅僅是一所二本院校,但卻因為地處北京,吸引了不少考生報考,其在很多地區的錄取線有時比重本還高,每年都會坑不少的家長和考生。
4.選擇院校千萬不要「望文生義」,光看校名
俗話說差之毫厘、謬以千裡、縱觀全國2000多所高等院校有很多相近、相似的名字,一些學校的校名甚至諧音、甚至幾乎雷同,他們不僅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就是辦學方向、辦學傳統、辦學優勢、辦學特色也相差甚遠,這就容易給考生和考生家長,造成錯覺和產生誤導;同時很多高校的名字雖然很土或很專業,但其實是綜合類大學,一定要看看高校的專業設置再做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