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陝西韓城旅遊微信 你才不是古城的過客
吾城 | 有故事的韓城 有味道的旅程
最近,央視熱播歷史古裝電視劇《大秦賦》刷爆了朋友圈,對於歷史劇愛好者來說,《大秦賦》的播出的確值得奔走相告。在這部劇裡,無論是秦兵的裝扮還是秦人的生活習性,亦或是劇中出現的地名、城池等等,都是大家非常關注的。
結合大劇,大家會想到現在的鹹陽,河北的邯鄲,山東臨淄等地。還會聯想到鄭國渠以及臨潼的驪山、兵馬俑等等,甚至找到了中小學課本裡王翦、李斯等歷史人物的影子。
的確,《大秦賦》的劇情編排有電視藝術成分,但基本上是圍繞史書,堪稱一部正史大劇。其創作始終離不開《戰國策》等史書,更離不開《史記》。也正是因為有《史記》等書的記載,這部大劇才可以根據歷史資料完整地構建整個故事邏輯及線索,為我們展現出一個事件飽滿、人物生動的故事,也呈現了一個強大王朝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水利等領域的成就。
《史記》在《秦本紀》中記錄了秦國歷史,主要講述了春秋和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秦國從興起、發展到稱霸天下、秦王嬴政統一全國之前的歷史。而這部《大秦賦》劇情幾乎都收錄在司馬遷所寫的《秦本紀》、《秦始皇本紀》、《呂不韋列傳》等當中,詳細地塑造了嬴政、呂不韋、趙姬等人物的形象,也介紹了秦國在幾代人的苦心經營下,逐漸形成了對山東六國的絕對優勢。而秦王嬴政順應時勢,奮發圖強,終於兼併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天下,結束七國爭雄的局面。可以說,《大秦賦》讓我們通過歷史素材了解到一個真實而強大的秦國。
所以說,要想深度觀看大劇《大秦賦》,一定要先補一補自己的歷史功課。《大秦賦》主要介紹了秦國和春秋戰國各諸侯國之間的歷史,而這一段歷史的記載《史記》的貢獻無疑是頗為備受關注。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餘年的歷史。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
為了完成這一史書,司馬遷也經歷了人生的劫難。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後來任太史令,掌修史、法等事。大量閱讀前任史料和漫遊為司馬遷撰寫《史記》提供了堅實基礎,但就在《史記》寫作進入第七個年頭的時候,他因李陵案被處宮刑。可以說是給他帶來無窮的災難,但是司馬遷忍辱負重,最終完成了史詩大作《史記》。
韓城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故裡。在這裡,有國家4A級景區司馬遷祠墓,每年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參觀旅遊。當然,還有司馬遷後裔徐村居住地、司馬書院、司馬遷祖墳等歷史遺蹟。近年來,先後成立了司馬遷研究會,舉辦《史記》高峰論壇、《史記》學術研討會等,這些都是對司馬遷精神和史記文化的傳承。
=最溫度、最深度,最情懷、最態度的平臺
史記韓城 · 黃河文明
清晨薄霧,古城煙波歲月藏芳容,澽水兩岸人家望鄉愁。
這是一座值得受人尊敬的城。城內朗朗書聲是「文史之鄉」的文脈綿長,是「士風醇茂」、「解狀盛區」的當代綿延。
這是一座值得被人稱讚的城。城內的亭臺樓閣、林立寺廟、青磚黛瓦、琉璃碧瓦和交錯街巷,把千百年前的文明帶到今天。
韓城的城,很老。韓城的城,很新。你若來,便是古城秋冬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