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難的就是控制自己的內心,有些事情只要糾結在心中不能放下,那麼不管成就多大,依舊不能逃出自己給自己戴上的枷鎖。範雎就一個不能擺脫內心枷鎖的人,他一生成就斐然,可就是對於恩怨看的太重,最後不得不讓自己黯然退場。
在範雎一生中,得罪過他的人他絕對會報復,而對他有恩的人他必然會報答。就是這麼一個恩怨分明的性格,死死的把他的內心給套牢了。
第一個得罪範雎的人是須賈,他曾經誣陷範雎通敵齊國。範雎化名張祿後逃到秦國,他一路高升,直至成為了秦國的相國。範雎向秦王提議遠交近攻的策略,優先進攻韓國和魏國。魏國害怕,就派遣須賈來到秦國找範雎求情,而須賈並不知道張祿的真實身份是範雎。
須賈來到秦國的消息範雎自然清楚,他喬裝打扮來到須賈的住所,假裝向須賈訴苦這些年的不幸。須賈以為範雎已死,這次見面後甚感唏噓,就拿來一件粗布衣服給他披上,以感念當年的情義。雖然因為以前的仇怨讓範雎對須賈很是記恨,但也因為這個小小的舉動,讓範雎沒有殺他。而得知張祿就是範雎的須賈,則絕望的回到了魏國。
範雎第二個仇人是魏齊,因為須賈的誣陷,魏齊險些殺死了範雎。當時魏齊命令手下用鞭子抽斷了範雎的肋骨,抽掉了範雎牙齒,讓範雎不得不裝死躲過一劫。最後逃離魏國後,範雎將自己的遭遇告訴了秦昭王,而秦昭王為範雎報了仇,並把把魏齊的頭顱交給了他。
第三個得罪範雎的是穰侯魏冉,原因是當初逃往秦國的時候險些被穰侯發現而轟走。範雎以加強王權的理由,將穰侯以及太后、涇陽君等人的權利全部奪走,不僅報了仇,還將自己的地位徹底鞏固了。
第四個得罪範雎的是白起,也就是長平之戰屠戮四十萬趙軍的那個殺神白起。白起因為功績太大而威脅了範雎的地位,因此與範雎之間出現了隔閡。不久之後,範雎在秦昭王面前陷害白起,害得白起以自殺而終。
有名有姓的得罪範雎的就這麼多人,而對範雎恩情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王稽,另一個是鄭安平。不過,最後把範雎害得最慘的也正是他這兩個大恩人。
鄭安平是當年範雎受難時救過他的人,正因為鄭安平的幫忙,範雎才有機會見到王稽,才有機會在秦國崛起。而王稽呢,則是帶著範雎逃離魏國,躲過穰侯巡邏把範雎帶到秦國的人。並且,將範雎推舉給秦王的人也是王稽。
範雎成為秦相後,開始報答當年的恩情。
範雎保薦鄭安平,讓他率領軍隊攻打趙國。結果鄭安平水平有限,他在作戰時被趙軍包圍,在情況十分危急的情況下帶領二萬人投降了趙國。依據秦國法令,舉薦了官員而被舉薦的官員犯了罪,那麼舉薦人也同樣按被舉薦官員的罪名治罪。範雎與鄭安平同罪,因此跪在草墊上請求秦昭王懲處治罪。
秦王是很看重範雎的,為了保全並安撫他,秦王直接命令全國不得提起鄭安平的事情,並且給範雎的待遇反而越來越好。但接下來王稽的反叛,讓範雎徹底心灰意冷。
在鄭安平投降趙國的兩年後,被範雎推舉為河東太守的王稽出事了。王稽因為與諸侯勾結,犯法被處死。
這次範雎覺得自己難辭其咎,再也沒有什麼在秦國為相的自信了。不久之後,有個叫做蔡澤的人來到了秦國,範雎覺得他可以勝任秦國的國相,於是便把相印交還給了秦昭王,自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