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商網雲南站報導)近年來,網際網路興起,IP已成了一種吸引特定人群的工具,IP經濟儼然成為了當前重要的經濟載體。另一方面,現在的購物中心又大都有品牌同質化嚴重,營銷活動持續性較差,主題和調性不突出,顧客粘性較差等諸多痛點。這時候,IP就自然而然成為了購物中心突圍的救命稻草。
高知名度高的IP自帶大量用戶及粉絲,而粉絲是商業體急需的客群體,同時IP的衍生品與商業體的互動,又能夠創造更多的附加值。可以說,互動體驗式IP主題展已經成為了購物中心的客流發動機。2016年上海大悅城魔獸主題展,周六超1萬人次觀展客流同比增長143.7%,銷售額同比增長15%;2016年7月16日,亞洲第一賣萌天團LINE FRIENDS 全球最大線下門店在廣州正佳廣場開業,千平米大店最高峰時更是創造了單日人流量10萬人次的紀錄。
那麼,IP能為購物中心帶來哪些多重收益?購物中心如何因地制宜選擇適合自己的熱門IP?IP主題活動如何與購物中心運營相結合?未來購物中心IP的創新發展有哪些方向?12月21日,由贏商網雲南站主辦的IP主題沙龍在昆明南亞NEW MALL三樓1911文創主題空間圓滿落幕。沙龍以「IP粉絲、品牌效應對購物中心人氣的提升」為主題,與嘉賓們共同探討了IP活動對購物中心人氣的影響。以下為小編整理的嘉賓主要觀點。
1911文創主題空間王嬌
主要觀點:
我們的IP活動做下來,我感覺在昆明這樣的城市,還需要去打通一些壁壘,很多人在文化層次的認知上還達不到。像無奈熊這樣一個IP,在很多人的文化認知裡面還比較陌生,所以我們這一次做IP就感覺好像做得有點高了。所以可能需要轉變思路,各種各樣的新型IP,新銳IP,包括所謂的大IP也好,小IP也好,怎麼樣把文化傳播出來,能夠讓別人知道才是關鍵。像米老鼠、唐老鴨等經典的迪士尼IP,如果沒有迪士尼這個傳播平臺,很快就會被淡忘。
我們為什麼要在店裡做IP呢?是想跟消費者產生情感的一些聯繫,有思想上的交流,而不是單純產品上的交流。要把整個文創的概念作為一個精神堡壘來展現,因為我們1911文創主題空間自己的品牌精神是「夢想,自由、勇敢」,所以其實我們會在這個文化調性裡面找合適我們的IP,跟合適的人來做這樣的情感交融。
南亞風情第壹城忻軼
主要觀點:
對IP普通意義上講更多是運用在美陳上,利用它本身主題形象所具有的粉絲來吸引人流,這是最簡單、直觀的想法。但是如果單純的把IP展運用在活動中間,最多只能起到一個美化作用,多餘促進銷售的作用是比較小的,而購物中心要付出的成本和代價卻很高。版權費,製作費,一個活動下來多達上百萬,活動結束之後IP的道具還必須銷毀,一次性投入成本非常高。
1911文創主題空間提出做IP的快閃空間,其實我們也非常想來嘗試這個新的合作模式。第一是通過商戶的資源帶動,可以形成循環性IP活動的替換,其實可以彌補我們購物中心去投資IP展的困境。購物中心花很多錢投資IP展,產生的效果卻很少,而且活動的連貫性不強。
我們也希望能通過IP展能實現一些IP方面產品的銷售。因為我們在上海也看到了一些無奈熊之類的展示,我們也看到他們的實際的業績銷售也非常高,但是現在還是很少有品牌能做到IP形象能促進銷售這個環節,這個過程還在摸索過程當中。
玩物造志苟昆
主要觀點:
我理解的IP就一個品牌的代言,就像玩物造志,實際上是一個全新的體驗。說到IP我們肯定會以玩物造志的心態和狀態去打造一個形象出來,讓顧客一看到我們的形象,比如說我們是一個LOGO也好,一個擺件也好,一個陳列品也好,都能立刻想到我們。實際來說做文創確實非常難去推動,但我們會堅持像這樣去推動。
世紀金源趙磊
主要觀點:
我們想和大家討論的是應該如何利用IP這個東西,讓他為購物中心帶來業績。我們也嘗試去上海、北京找過很多IP項目,但很多時候沒有辦法,版權費就是一大筆錢。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有機會嘗試做IP活動,怎樣真正讓IP怎成為購物中心人流的發動機、取粉器?這才是我們需要坐下來探討的問題。
做一個IP活動,確實會有很多人來,怎麼把這部分的人群跟購物中心本身有的業態以及項目定位的目標客群給效結合起來,在線上線下進行整合互動,以達到銷售的目的,這才是最終目標。我不一定賣IP,但是希望通過IP,通過這樣的活動形式,來要人,要錢,要銷售。要讓整個商鋪,整個購物中心,甚至於整個圈整的銷售業績持續提升,以最後產生物業價值升值。
在我們購物中心C區三層兒童成長天地那麼大一個面積裡面,有一些商鋪也在自己店鋪內部做過一些非常小的IP活動,他們的活動能夠吸引很多兒童,兒童這個群體一來,家長就得陪著來,回去一宣傳,他的朋友也會帶著孩子來,反覆人流量的提升是非常有作用的。所以IP活動如何與商家去做更好地結合,是需要我們好好去研究的。
世家蘭鐸咖啡章磊
主要觀點:
IP的英文是智慧財產權的概念,我覺得從營銷來說,如果整個商圈要把IP經濟運營好,把這些粉絲能夠真正轉化為購買力,最重要的是和品牌和商家的互動。IP活動和商家要聯繫起來,而不是為了展覽而展覽,為了做這種噱頭而做這種噱頭。往往一些商戶在很有意思、很有創意的IP的活動中,並沒有感受到活動給自己當天的營收帶來多大的提升,甚至有時候還會影響到商戶的正常的經營,因為他會有噪音,他會有很多時間段把商戶原本應該有的客流也分流過去了。
從品牌自身來說,品牌也是註冊商標的,本身也具有智慧財產權。像我們世家蘭鐸咖啡,除了賣咖啡外還跟一級方程式的贊助行為,包括國際賽事的贊助行為,這些賽事的元素都有一些比較好的概念,或者是一些好的機遇,有機會我們品牌就可以要把這些元素引進來做IP活動。現在是有些成本太高了,引不進來沒辦法。但一些小投入的我們完全可以做,以世家蘭鐸咖啡廳作為基地,不斷的做一些延伸,用一個小點帶動一個大的點,然後把IP做起來。
中航地產王敏
主要觀點:
作為IP來說,承載著為市場洗腦,引領市場文化需求的功能。我認為做IP的關鍵詞一定是興趣,如何用興趣圈層推動商業是需要思考的問題。1911文創主題空間也好,包括玩物造志也好,這些新興品牌說來說去都沒有離開一個關鍵點「玩」,這個點怎麼突出?一定是有一個玩家,一定是能夠帶來他的粉絲和興趣小組,這個興趣小組在平行層面上看就是大家相互怎麼玩,怎麼樣玩得開心。
IP活動中,怎麼樣把興趣轉化為一種商業行為,或者是銷售呢?我認為首先在承擔市場引領和市場洗腦的功能之下,一定是要做到推廣文化,把IP推廣成一種生活方式。有很多很多愛做手工的人,喜歡把這些手工作品變成一種家居品放到家裡面。我們要讓興趣變成生活的方式,讓生活方式起到引領作用,把這些圈層,這些興趣小組變成一個社群。
品牌或者購物中心需要考慮一個問題,我這個IP活動的粉絲群大概是什麼樣?他們的特色是什麼?這樣一群人,可能大部分是能看能玩文化的人,他們就是一群有錢、有想法又有時間的人,我們怎麼去織一張網,把這群人牢牢網起來,或者說更精準的篩選出來,這個就是我們未來要共同探討的方向。
我認為IP這樣的文創類活動,其核心就是創造一種氛圍,一種氣場,不是用硬裝的東西把顧客引進來,而是用一些軟化的,本身具有氣場和氣質吸引力的東西。在這樣一個氣場和氛圍當中,再去把周邊每一個點上面的東西拿到一個同頻共振的狀態裡,這個事情就可以做好了。
山茶坊塗勇
主要觀點:
和傳統商業相比,今天的商業發生了很多變化,因為競爭和發展的壓力,僅僅擁有品牌已經不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所以我們需要主題商業,需要IP活動。
不同的IP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所以我認為在做IP主題活動的時候,更要貼合自身項目的定位,要看自身的定位於IP的氣質和屬性是否匹配。同時,你入駐的商家,入駐的品牌如何與這個活動結合也是很重要的一塊。我們南強街在做一個市集,一個月做一次,我們的目的實際上也是讓商家和我們引入來的這些實體活動一起,共同打造這個街區的氛圍,吸引粉絲,也取得了比較良好的效果。
剛才也有嘉賓說到做大牌的IP活動要花大量的錢購買智慧財產權,對商家或者商業綜合體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所以我認為我們可以多自主創新,自己創造這樣的一些品牌和文化活動,可以省掉很多錢。比如我們通過自己項目上商家的一些資源來做,不用花太多錢,也可以體現出非常好的一些粉絲效應和所謂的達人效應。
馬地產陸南丁
主要觀點:
我們項目的售樓部開放用的就是傳統的舞獅,我覺得某種意義上這也是IP活動,很多人都知道舞獅,大家也是喜聞樂見的,所以不需要我們去通知多少客戶到場,一聽到我們敲鑼打鼓,獅子從兩條街上過來,很多人就自然而然的過來了,也可以吸引到很多人的關注。
說到IP活動,他是一個特定的,有標誌性的,有專門屬性的一個活動。但是IP活動的確會存在活動成本高,並且可能會好不叫做的情況,畢竟商家做什麼活動,其實他的目的是要製造人氣,帶來利潤。但是我覺得就算是單純來圍觀的客戶,只要他是奔著這個活動去的,他對這個商業,對這個品牌也會有了解,活動也會有效果,只不過是這個效果和投入之間的回報是否成正比的問題。
昊龍集團王愷
主要觀點:
談到IP主題的活動,這個概念真正被大範圍運用也是這兩年才剛剛興起的事情,IP活動對商業而言的價值和作用顯而易見,比如說客流的拉動,或者是增強賣場的新鮮感,諸如此類,有很多的優點。
我個人的想法IP是不可複製的,但是我們利用IP做展覽這種行為其實很容易被複製,各個購物中心都可以做這種形式,每一個購物中心呈現的內容和主題其實就是你用叮噹貓,我用變形金剛的區別。做IP活動,需要考慮目標、方法和成果,如果這種方法在付出巨大成本的前提下,還會有一些延伸的問題,除了剛才說的成本以外,比如很容易就被複製,那我們是否還會選擇這樣的模式呢?
如果我們把IP這個概念作一個放大或者是延伸,放到整個項目,或者一個購物中心的層面,就是如何做以IP為主題的商業項目,這才是真正的運營者對IP的打造。不管是一個購物中心,還是我們的運營者,我認為都應該從自身出發,持之以恆的去做。不能通過一兩場可被複製的活動達到運營目的。
我認為IP也就是一個方法,一個工具,他對我們自身的運營能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但他絕對不會是一個救人於水火之中的救命稻草。對於項目來說,還是要通過苦練內功打造自己真正的核心價值。IP無非就是一個事物或一種行為經過長期積累、沉澱以後呈現的一個必然結果。作為商業項目來說,為什麼不能把自己的購物中心做成一個IP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