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管理後臺時,對功能模塊的劃分和頁面的邏輯設計要求都非常高,一定不可以僅僅是簡單的模塊疊加。本文主要安利一種叫做OMS設計,來按用戶故事設計思路來設計用戶的使用場景。
B端產品是C端產品的根基,B端產品更貼近業務,只有深入了解並熟悉業務的產品經理才能做好B端產品。
本文安利一種好的設計方式,叫做OMS設計。
OMS設計是按用戶故事設計思路來設計用戶的使用場景,通常來講用戶故事,包括時間、人物、地點、事件。通俗講,管理系統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對確定的時間、確定的用戶、在確定的場景執行確定的事件,或對他們進行管理。
管理後臺類產品,核心就是解決一個問題:「某時間某人使用某物做了某事「。
如圖所示:管理後臺的核心三要素:人、物、事。
人的管理和設計,主要解決這一問題:事件對誰觸發?是對所有用戶,特定的用戶?
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就是權限管理,在講解權限管理之前,我們首先普及一個概念:
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即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是一種權限設計思想。在 RBAC 中,權限與角色相關聯,用戶通過成為適當角色的成員來獲得這些角色的權限。相較傳統的訪問控制(自主訪問、強制訪問)來說,RBAC 能更好的支持最小權限、責任分離和數據抽象等原則,極大地簡化了權限的管理。
業務流程圖:是一種描述系統內各單位、人員之間業務關係、作業順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圖表。
作用:涉及多角色之間的交互行為,以泳道圖方式梳理核心業務流程,明確不同環節節點不同角色用戶的操作及需要完成的任務。其作用是——表達清楚業務需求在產品線的各個階段中在各個功能模塊之間的流轉。
說明:待需求產生後,首先落地的流程說明。業務流程圖不是一層不變的,它隨著需求的逐步明確而逐漸調優。業務流程圖是整個項目的核心,最後將成為整個項目的標杆文件,物流是產品設計或技術框架都會以此為主要參考,所以梳理清晰業務流程對設計後臺管理系統非常重要。
當用戶在前端觸發某一操作到期望看到的結果之間,會存在很多工作在後臺完成,這裡所指的後臺通常來講就是管理系統。
以貨運行業為例:
業務流程圖在產品規劃階段完成,任務流程圖在產品設計之前完成,二者存在先後順序,通常是有了業務流程圖之後,再開始著手處理任務流程圖。
任務流程圖:用戶在業務流程中完成了某一項任務,可以通過頁面流程圖來梳理清晰此階段主要是圍繞著核心業務流程進行拓展,形成直線任務和完善細節。
梳理任務流的思路類似講一個故事,譬如:我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解決問題的流程是什麼?
有了任務流程圖之後,就可以開始產品體驗設計,將任務點一個個拆分為功能模塊,然後根據功能模塊直接的邏輯順序,組合成互動設計稿,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原型設計。
原型設計圖:原型設計階段,主要工作內容為業務流程圖設計、邏輯結構圖、功能結構圖設計、界面低保真原型設計,確認產品的界面布局、用戶用例、互動設計,同時交付需求規格說明書。《在產品經理眼裡,「最敏捷」的產品設計流程》一文中,有比較詳細的解釋,可以參考。
當我們明確了不同用戶不同權限,不同權限做可操作不同功能之後,就需要進一步回答如下的問題:你要用戶幹什麼?告知用戶某個信息後需要用戶確認知曉,還是希望用戶通過你的信息傳遞完成一個具體的動作執行?
回答以上問題的過程就是完成行為管理,設計用戶操作路徑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就可以採集到用戶的行為數據,通過行為數據我們可以分析用戶真實的操作場景,並挖掘到業務流程及任務流程中尚未找到的需求點,從而進一步的完善我們的管理系統。
如圖所示:管理後臺一般包括三大部分,頂導航、左導航、內容區域。左側導航,通常結構為1-2級,儘量不超過3級,子層級可通過下拉菜單方式展開。
一個產品的產生到用戶使用,類似我們做一道美味佳餚給客戶。後廚如同管理後臺,是一個產品最核心的業務及流程的承載,呈現給客戶的菜品如同前端產品的展示,最終經由後廚的精心製作達到色香味具全。
因此,當我們設計管理後臺的時候,業務明晰、邏輯明確是首要任務。管理後臺一般相對複雜,很多業務流程都是多線程穿插,而不是單線程的。
因此,產品經理設計管理後臺時,對功能模塊的劃分和頁面的邏輯設計要求都非常高,一定不可以僅僅是簡單的模塊疊加。
Mandy權,微信公眾號:小Q聊產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善於資訊、教育、平臺類產品設計與分析。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 ,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