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瑰寶,流傳於祖國各地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練好武術必需紮實的基本功,而練好腿功則是當務之急,壓腿是第一、踢腿是第二,欲先壓腿後踢腿,如踢腿之後再壓腿,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壓腿的基礎上進行踢腿,可以提高腿部的韌性,使得韌帶不斷得到張弛,久而久之,就顯示出腿部訓練的功效。
何為踢腿?顧名思義就是將腿部用力向上踢起,踢腿有多種不同的訓練方法。怎樣訓練踢腿?踢腿主要可分為兩大類:直擺性踢腿和伸屈性踢腿。直擺性踢腿包含正踢、側踢、裡合、外擺、斜踢、後撩等。伸屈性踢腿包含彈踢、蹬腿、踹腿等。我認為踢腿既能鍛鍊身體又很有趣味,現根據自己的訓練體會談談怎樣踢腿並與武林同事商榷。
正踢腿:腿部從人的正面踢起的動作就叫正踢腿。動作過程如下:人體直立,兩手向左右以立掌撐開,再做踢腿的動作。正踢腿可有以下幾種方法:
1、走一步踢一次,左右腿交叉進行;
2、走三步踢一次,左右腿交叉進行;
3、單腿踢,走一步踢一次,連續不斷,之後再換另一腿進行。
當正踢腿練習到一定階段後,可以增加訓練難度,並使其有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方法是變化正踢的方向。即為踢上、踢中、踢下、斜踢左右。
踢上:將腳尖踢向前額。
踢中:將腳尖踢向鼻尖。
踢下:將腳尖踢向下顎。注意,胯部收起,腳尖要勾起。
斜踢腿:左腳踢向右耳根,或右腳踢向左耳根。
側踢腿:所謂側踢腿就是將腿從側面踢向耳旁,它分左側踢、右側踢。
左側踢腿:人側身右手上舉架掌於頭頂,左手立掌於右腋下,右腳向前一小步,左腳迅速向頭後部踢起,當腿自然落地後,右腳再向前一步,左腿再迅速向頭後部踢起,當腿自然落地後往返剛才的動作做多次。
右側踢腿:動作與左側踢腿完全相反。
左右側踢腿:做一個左側踢腿再做一個右側踢腿動作,左右循環做。左側踢腿後立即轉身做右側踢踢,注意兩手架掌的搭配和協調。
裡合腿:裡合腿動作的必備條件胯部要松,壓腿的各種動作要到位,這樣做裡合腿動作就容易多了。
裡合腿動作的過程如下:兩掌撐開,右腿從右部迅速抬起經過面部向左邊下方掄去,在空中形成一個圓弧形,動作完右腿迅速撤回原地,再向前半步為下一個動作做準備。左腿做同上相反的動作,依次循環。
做裡合腿動作時,可以擊響,即左掌擊右腳、右掌擊左腳,響亮的擊聲可鼓舞士氣。訓練時可以一步一動作,也可以走三步作一個動作,不一而定,根據每個人的體力、習慣量力而行。
外擺腿:外擺腿動作與裡合腿相反,外擺腿動作分右外擺、左外擺。如做右外擺動作時,雙手立掌撐開,右腿必須從左方經過面部向右方掄起,腿越向外部越好,同時右掌擊響右腳的鞋面。左擺腿動作與右擺腿動作相反。做好如上動作還可以:
連續做擺腿動作時,左腳上一步右擺腿、右腳上一步左擺腿,輪番進行。
左腳起步上三步右擺腿、右腳起步上三步左擺腿,連續不斷。
注意擺腿時也可手掌同時進行配合,增加聲響,如右擺腿同時雙掌擊響右腳面,左擺腿時同時雙掌擊響左腳面。
後撩腿:後撩腿要有腰部柔軟的基礎,腰和胯部要鬆弛,否則不易做好動作,這個動作也有「倒踢紫金冠」之稱。
動作要領:人直立下蹲後迅速人站起頭後仰,雙手朝天向後伸起,左腿同時向後踢。左腿下落後,再做如上動作換右腿進行。兩腿輪番進行後撩腿訓練,每個腿可以做十次後稍作休息。
以上是原地訓練動作,還可以增加動作難度和力度,可以在做一個裡合腿動作之後再做後撩腿動作,即:裡合腿後迅速轉體下蹲,再做後撩腿,這個動作藉助於慣性一氣呵成,對訓練有好處,不斷進行左右裡合腿接後撩腿的訓練,能較快提高後撩腿的水平。
彈腿:所謂彈腿就是腳面繃直,腿部屈膝上提後迅速將腳尖彈出,要有一定的爆發力。訓練時可以與衝拳一併進行,衝右拳踢左腳,衝左拳踢右腿,彈腿動作可以配合踢沙袋,增加彈踢的力量,有實戰的作用。
另一種訓練方法:兩人對練,即一人將手平放、掌面朝下,另一人踢對方的手掌,兩腿輪番進行,持掌者要用力下壓。之後,兩人交換進行訓練,增加訓練的趣味。
蹬腿:就是腳尖勾起用腳後跟踢出,蹬腿的力來至於全身,所以力量比較大,訓練時可以雙手叉腰,走一步蹬一腳,兩腳輪番進行。訓練也可以以木樁為目標,進行一步一蹬,將力量使到木樁上,使木樁發顫。天長日久的訓練,腿部的發力必然大漲,注意,千萬不能與人隨意試試。
踹腿:與蹬腿差不多,不過出擊的部位不同,訓練時腳尖要勾起,方法與蹬腿訓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