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多多自從上過《爸爸去哪兒》的節目後,就一直備受囑咐,安靜嫻熟的長相,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乖乖女的性格。
前段時間因為染髮和打耳釘上熱搜,有部分網友出來說,這麼小的孩子就染頭髮不好,諸如此類的批評聲音頻繁響起。而最近多媽孫莉就出來回應了多多染髮和打耳釘的事,「你現在阻止她,她將來也會更叛逆,她嘗試過了,可能過兩天就不喜歡了。」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開明且有智慧的媽媽。孩子就是這樣,越管越叛逆,你越不讓他幹什麼,他就越好奇,被壓抑久了,叛逆起來會讓家長完全承受不住。
為啥孩子越管越叛逆?
曾有一位教師在網上分享過孩子的成長軌跡。在6歲前,孩子和家長是上下級關係,父母要多管教;6—18歲,孩子在逐步向父母平級靠近,孩子有更多自主意識,希望得到認可和尊重,更渴望被父母平等的對待;等孩子到了18歲時就徹底的長大成人了,開始闖蕩自己的人生,慢慢地父母反而更依賴起孩子。
6—18歲的孩子,自主意識逐步變強,不喜歡被約束管教。比如考試成績很差,父母嚴厲批評「你看看你比別人差多少、天天不學好盡學些沒用的、你怎麼這麼笨、以後別上學了……」。聽得多了也就破罐子破摔了,父母本意是想刺激孩子,可是打壓式的刺激傷了孩子心,怎麼可能還聽你的話?
而孩子天生帶有一種逆反心理,對某件事好奇、想博關注、又或者想反抗,都會和父母對著幹,你越是不讓他幹某件事,那某件事就越對他有致命吸引力。或許你足夠威嚴,把孩子給管住了,但體內想幹「壞事」的心思一直在蠢蠢欲動,等待了合適的時機便會加倍爆發。所以有很多犯事兒的人是父母口中的老實孩子,還有很多所謂的好學生,墮落起來比壞孩子更可怕,不少高中時過分樸素的孩子,到大學後異常時髦。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一定要管好嘴
很多人採用「魚缸法則」這種理念對待青春期的孩子。
原來魚缸裡有一條小魚,很久過去了,小魚一直沒有長大,大家以為小魚本身就是這麼大,直到魚缸破了,把小魚放到了池塘中,有了自由後,沒想到小魚很快就長大了。
這個理念運用在孩子身上就是少管教給他們足夠的自由,孩子可能會比我們想像中成長的更好。很多家長擔心不管他更加要上天,而管教孩子要趁早,6歲前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還不夠對等,很多行為習慣還未養成,此刻多管教,打下好基礎,等6歲後,就要逐步放鬆了。
擺正態度,平等交流
很多父母都沒有把孩子平等的對待過,他是我的孩子,我有權責罵他,我會愛他,但我不會感謝他。特別是在交流的時候,就是一種你坐著他站著的上下級交流態度。但這個時候的孩子,內心是特別渴望被尊重的,進他屋希望敲門,不偷看他的日記,想要和父母當朋友,不輕易被責罵和管教。
給予空間和自由
青春期的孩子對很多事情都帶有好奇心,像多多染頭髮一樣,想要去嘗試新鮮的事情。只要之前對孩子管教夠嚴,這個時期,就放他們適當地分一會吧。再放飛自我,他有曾經的家教在,不會過分到哪裡去,正如孫莉所說,她嘗試過了,可能過幾天就不喜歡了。
多溝通多商量
認識一位寶媽,兒子進入青春期後,特別不愛和父母溝通了。寶媽為了和兒子有話說,去學習和了解兒子喜歡的籃球和球星,每次都找兒子聊這些話題,慢慢地兒子越來越愛找寶媽聊天,不僅分享籃球知識,也愛分享學校和情感上的一些東西。
青春期的孩子,雖然不喜歡被嘮叨被責罵,但還是很願意和父母溫和交流的,喜歡聽父母給自己答疑解惑,比如早戀、和朋友發生爭執、成績下滑等。如果父母不責罵,還能給孩子提供一些建議,那這就是最能增加親子關係的好時機。
【話題討論:孩子不聽話時,你是怎麼管教他的?】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