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叛逆並不是什麼大事。每個人都有反叛的時候。對於一個人自身的成長和發展來說,這只是暫時的,只有經歷了這暫時的痛苦之後,才開始慢慢成熟,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
我曾經讀過一篇名為《青春》的文章,它講述了一個剛滿17歲的孩子的故事。雖然他還是一個孩子,有一張孩子氣的臉,但他強壯的身體看起來像個成年人。
他母親的身高,只到達它的肩膀,他父親都要抬頭仰視他。反叛已經成為這小孩與父母溝通的一種方式。終於有一天,他的父親詢問他為什麼不再聽話的原因。
我已經長大,不再是你們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尋找自我……
你打算怎麼尋找呢?
一個行囊,一個指南針。我需要離開你們的遮蔽,去尋找自己的坐標……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媽媽在這裡等你的好消息。
父親給了孩子500元錢。孩子離開了家,開始去尋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這個孩子去了一個離家很遠很遠的城市。在那裡沒有老師沒有父母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同時也少了很多嘮叨。當然,更加沒有了父母的噓寒問暖。
在這個城市裡,500元的錢像一杯水一樣倒進了大海,很快就不見了蹤影。看著減少的錢包,這位少年本想放棄,但又想到回家可能會被嘲笑,所以不得不含著眼淚堅持。
這座城市很美,但是青少年很難找到它的入口。他的成長與城市無關。為了生存,這個很少在家洗衣服的青少年開始在一些小商店工作。
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就是為了吃一頓自己的熱飯和一個可以躲避風雨的避難所——,這個地方他曾經很容易進入,但卻沒有得到絲毫的珍惜。
春天去秋來,一年即將過去。少年在餐館洗碗,在一家大公司當保安,在旅館當看門人,還有在夜市清理攤位.男孩的手終於長滿了老繭。少年的心隨著日出和日落,知道父母生活的艱辛和自己以前不懂事的隨心所欲。
最後,當新年到來時,少年撥通了自己牢記的號碼。在電話的另一端,父親非常激動,而母親毫無喜悅地抽泣著。父親說,如果找到你想要的就回來吧。
就在這時,掛斷電話,少年放聲大哭。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車。在行李箱裡,多出了2套買給父母的衣服,而且包裝簡單美觀。這是一個聰明兒子。他雙手捧著送給父母的新年禮物回來了.
這個故事講到這裡,它就結束了。然而,少年的成長還需要繼續一直發展下去,因為這只是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而已。雖然這個階段是短暫的,但關鍵是從少年的心從反叛層次來到了理解層次,孩子真的長大了。
為什麼要反抗?因為孩子們渴望認同成人世界,他們渴望向世界清楚地表明,他們已經長大了,在父母眼裡不再是孩子,不再能像「棋子」一樣被輕易操縱。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的身心正在經歷巨大的變化。反叛就像一顆種子,等待發芽,在孩子的身體深處發芽。此時,父母必須用自己的成長經歷來支持、肯定和信任孩子,並以「良好的人性」態度來面對孩子。
大多數人承認,孩子的叛逆生活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就像毛毛蟲沒有突破就不可能變成美麗的蝴蝶。然而,在處理孩子的逆反心理時,大多數父母不能像對待毛毛蟲一樣寬容孩子同情孩子的掙扎,期待孩子的成長。
相反,家長們對此種叛逆感到極度苦惱和恐懼,這種叛逆不僅打破了成年人通常的權威,也打破了成人教育發展的現有秩序,因此面臨著「如何對待叛逆的孩子」的問題。
事實上,所有反抗都是有約束和限制的。孩子不僅面臨著身體和心理上的限制,還面臨著成人造成的各種限制。
過去,孩子無法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是受束縛和受限制的,即使他的意識發展了,孩子也無法抗拒。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逐漸能更清晰地看到這個社會和這個世界,一個新的自我在困惑中渴望嘗試。
然而,成長的力量不足以擺脫孩子身體、心理和智力的局限。此時,孩子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轉變 ,因此會有各種各樣的叛逆行為,目的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存在。
當我們指責我們的孩子反叛時,我們也暴露了它的根源,它已經演變成過度放縱與壓迫。正是這種看似親切溫和的克制讓成長中的孩子感到不知所措。
因此,在責備不聽話的孩子的同時,父母應該反省自己:是不是孩子的身心被束縛,是不是沒有足夠的空間和足夠的意識給到孩子。
我們應該知道,判逆不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也不是一個沒有任何問題就無法解決的難題。我們自己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而不是讓他們遠離父母和家人。
因此,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父母應該做的是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然後從孩子的角度幫助他們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許多父母會感到無盡的煩惱,因為當孩子長大後,各種問題隨之而來。
這時,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再聽父母的話,有時甚至反對父母,做各種父母不能接受的事情。讓許多父母感到憤怒和憎恨。
在這個階段之前,如果父母想通過上面的「權威」強迫孩子服從,很可能會強化他們的逆反心理,因為時代在變,孩子在成長,他們的逆反心理有其根源。「關心和理解」意味著找到問題的根源。
因此,面對成長中的孩子,我們需要徹底放下「父母」的框框,回到原點,童心未泯,去面對所謂的叛逆。因為「權力」不能解決問題,也不能撫慰孩子的反叛。
我有一個學生的父母在這方面堪稱楷模。她有一個19歲的女兒,最常說的話是「我們是朋友」。
她說:「我總覺得我和女兒地位平等,互相信任,經常交流。」 我女兒會告訴我任何讓她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她會告訴我她學習的一切,她和同學的互動,甚至當一個男孩追求她她告訴我。
女兒在與他交流方面是平等的。有時候,因為意見分歧,會有爭議。如果事後她發現是自己的錯誤批評了女兒,她也會自願承認自己的錯誤,向女兒道歉。
當一個孩子提出她自己的要求時,她從不會不假思索地拒絕。即使這是一個荒謬的要求,他也會認真考慮,然後「一視同仁」地與孩子進行討論,從而找出原因,讓孩子了解我們成年人的觀點。
不僅如此,這位朋友還會拿出很多事情和孩子商量,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見很糟糕,他們也會認真聽。
即使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不會用「我希望……」或者「我建議……」等語句。至少,我們要在「形式上」給孩子留出空間,讓孩子可以獨立做出選擇,讓孩子有空間學習、思考和實現。而不是僵硬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這位母親實際上是在實施一種前衛的教育理念,將兒童視為成人,讓他們感到受到尊重,除非他們在某些情況下自願成為兒童。
這樣的父母對孩子表現出永遠的支持和肯定,尤其是在孩子犯了嚴重的錯誤後,他們會給孩子一個改正的機會,他們對改正的態度總是肯定和支持的。
我們教育孩子,必須真正以一個人的態度來對待作為另一個人的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我們的孩子。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兩個即將成年的孩子要求搬到外面去住。
一個孩子的父親說:咋啦?家裡容不下你啦,好好給我呆著。
另一個孩子的父親卻說:「好啊!需要我幫什麼忙嗎?」
然而,恰恰相反,反對這孩子搬家的父親不僅未能阻止孩子離開家庭,而且與孩子發生了深刻的衝突。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親卻讓孩子留了下來。
原因是當第一個孩子聽到他父親阻止他時,他覺得家裡沒有樂趣,所以他最好早點搬出去。
另一個孩子完全不同。當他要求自己搬出去時,父母不僅沒有挽留,還問他需要什麼,這讓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事實上,他在家裡感覺很好,所以他決定不搬家。
可以看出,一個孩子有獨立的想法,渴望擺脫對父母的依賴,這實際上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如果他事事都依賴父母,這對孩子的發展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情!
但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放開父母的角色——「傳統權威」只能暫時脫離父母的角色,從而在另一場「人」的爭論中面對「人」的態度。
也有許多家長擔心這種教育發展將是放縱,讓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情。事實上,根本沒有必要擔心。如果我們的孩子可以不受約束,就像前面例子顯示的那樣,一個真正受約束的孩子不需要權力或威嚴。
有時候,一句關心的問候和一句溫暖的話會讓孩子更加受到約束
當孩子掙扎著長大時,他們需要別人來認識他們的角色,這是自我概念的形成和思維的啟蒙階段,所以他們是最脆弱的。
不幸的是,許多父母總是想速戰速決的效果,所以他們經常使用絕對壓制,這不僅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更重要的是,我們把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拱手讓人,並利用它造成其他不利影響。
於是,那些需要我們的孩子正在遠離我們,因為他們不理解我們。
因此,在叛逆的孩子面前,最重要的是知道真相;並不是誰叛逆了誰,充其量只是一個固執的孩子,悄悄地「離開」我們。我們當然會感到痛苦,但憤怒是不必要的。如果孩子走對了方向,我們應該以生命傳遞者的心情樂觀其成;如果他誤入某個墮落的深淵,我們應該立即趕到那裡,和他一起爬上來。
親愛的友友們,你們是怎麼樣對待叛逆時期的孩子的。歡迎評論區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