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怎麼辦?父母有不同的態度,就有不一樣的結果

2020-09-05 勤哥育兒

事實上,叛逆並不是什麼大事。每個人都有反叛的時候。對於一個人自身的成長和發展來說,這只是暫時的,只有經歷了這暫時的痛苦之後,才開始慢慢成熟,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

我曾經讀過一篇名為《青春》的文章,它講述了一個剛滿17歲的孩子的故事。雖然他還是一個孩子,有一張孩子氣的臉,但他強壯的身體看起來像個成年人。

他母親的身高,只到達它的肩膀,他父親都要抬頭仰視他。反叛已經成為這小孩與父母溝通的一種方式。終於有一天,他的父親詢問他為什麼不再聽話的原因。

我已經長大,不再是你們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尋找自我……

你打算怎麼尋找呢?

一個行囊,一個指南針。我需要離開你們的遮蔽,去尋找自己的坐標……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媽媽在這裡等你的好消息。

父親給了孩子500元錢。孩子離開了家,開始去尋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這個孩子去了一個離家很遠很遠的城市。在那裡沒有老師沒有父母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同時也少了很多嘮叨。當然,更加沒有了父母的噓寒問暖。

在這個城市裡,500元的錢像一杯水一樣倒進了大海,很快就不見了蹤影。看著減少的錢包,這位少年本想放棄,但又想到回家可能會被嘲笑,所以不得不含著眼淚堅持。

這座城市很美,但是青少年很難找到它的入口。他的成長與城市無關。為了生存,這個很少在家洗衣服的青少年開始在一些小商店工作。

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就是為了吃一頓自己的熱飯和一個可以躲避風雨的避難所——,這個地方他曾經很容易進入,但卻沒有得到絲毫的珍惜。

春天去秋來,一年即將過去。少年在餐館洗碗,在一家大公司當保安,在旅館當看門人,還有在夜市清理攤位.男孩的手終於長滿了老繭。少年的心隨著日出和日落,知道父母生活的艱辛和自己以前不懂事的隨心所欲。

最後,當新年到來時,少年撥通了自己牢記的號碼。在電話的另一端,父親非常激動,而母親毫無喜悅地抽泣著。父親說,如果找到你想要的就回來吧。

就在這時,掛斷電話,少年放聲大哭。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車。在行李箱裡,多出了2套買給父母的衣服,而且包裝簡單美觀。這是一個聰明兒子。他雙手捧著送給父母的新年禮物回來了.

這個故事講到這裡,它就結束了。然而,少年的成長還需要繼續一直發展下去,因為這只是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而已。雖然這個階段是短暫的,但關鍵是從少年的心從反叛層次來到了理解層次,孩子真的長大了。

為什麼要反抗?因為孩子們渴望認同成人世界,他們渴望向世界清楚地表明,他們已經長大了,在父母眼裡不再是孩子,不再能像「棋子」一樣被輕易操縱。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的身心正在經歷巨大的變化。反叛就像一顆種子,等待發芽,在孩子的身體深處發芽。此時,父母必須用自己的成長經歷來支持、肯定和信任孩子,並以「良好的人性」態度來面對孩子。

大多數人承認,孩子的叛逆生活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就像毛毛蟲沒有突破就不可能變成美麗的蝴蝶。然而,在處理孩子的逆反心理時,大多數父母不能像對待毛毛蟲一樣寬容孩子同情孩子的掙扎,期待孩子的成長。

相反,家長們對此種叛逆感到極度苦惱和恐懼,這種叛逆不僅打破了成年人通常的權威,也打破了成人教育發展的現有秩序,因此面臨著「如何對待叛逆的孩子」的問題。

事實上,所有反抗都是有約束和限制的。孩子不僅面臨著身體和心理上的限制,還面臨著成人造成的各種限制。

過去,孩子無法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是受束縛和受限制的,即使他的意識發展了,孩子也無法抗拒。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逐漸能更清晰地看到這個社會和這個世界,一個新的自我在困惑中渴望嘗試。

然而,成長的力量不足以擺脫孩子身體、心理和智力的局限。此時,孩子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轉變 ,因此會有各種各樣的叛逆行為,目的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存在。

當我們指責我們的孩子反叛時,我們也暴露了它的根源,它已經演變成過度放縱與壓迫。正是這種看似親切溫和的克制讓成長中的孩子感到不知所措。

因此,在責備不聽話的孩子的同時,父母應該反省自己:是不是孩子的身心被束縛,是不是沒有足夠的空間和足夠的意識給到孩子。

我們應該知道,判逆不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也不是一個沒有任何問題就無法解決的難題。我們自己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而不是讓他們遠離父母和家人。

因此,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父母應該做的是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然後從孩子的角度幫助他們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許多父母會感到無盡的煩惱,因為當孩子長大後,各種問題隨之而來。

這時,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再聽父母的話,有時甚至反對父母,做各種父母不能接受的事情。讓許多父母感到憤怒和憎恨。

在這個階段之前,如果父母想通過上面的「權威」強迫孩子服從,很可能會強化他們的逆反心理,因為時代在變,孩子在成長,他們的逆反心理有其根源。「關心和理解」意味著找到問題的根源。



因此,面對成長中的孩子,我們需要徹底放下「父母」的框框,回到原點,童心未泯,去面對所謂的叛逆。因為「權力」不能解決問題,也不能撫慰孩子的反叛。

我有一個學生的父母在這方面堪稱楷模。她有一個19歲的女兒,最常說的話是「我們是朋友」。

她說:「我總覺得我和女兒地位平等,互相信任,經常交流。」 我女兒會告訴我任何讓她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她會告訴我她學習的一切,她和同學的互動,甚至當一個男孩追求她她告訴我。

女兒在與他交流方面是平等的。有時候,因為意見分歧,會有爭議。如果事後她發現是自己的錯誤批評了女兒,她也會自願承認自己的錯誤,向女兒道歉。

當一個孩子提出她自己的要求時,她從不會不假思索地拒絕。即使這是一個荒謬的要求,他也會認真考慮,然後「一視同仁」地與孩子進行討論,從而找出原因,讓孩子了解我們成年人的觀點。

不僅如此,這位朋友還會拿出很多事情和孩子商量,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見很糟糕,他們也會認真聽。

即使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不會用「我希望……」或者「我建議……」等語句。至少,我們要在「形式上」給孩子留出空間,讓孩子可以獨立做出選擇,讓孩子有空間學習、思考和實現。而不是僵硬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這位母親實際上是在實施一種前衛的教育理念,將兒童視為成人,讓他們感到受到尊重,除非他們在某些情況下自願成為兒童。

這樣的父母對孩子表現出永遠的支持和肯定,尤其是在孩子犯了嚴重的錯誤後,他們會給孩子一個改正的機會,他們對改正的態度總是肯定和支持的。

我們教育孩子,必須真正以一個人的態度來對待作為另一個人的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我們的孩子。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兩個即將成年的孩子要求搬到外面去住。

一個孩子的父親說:咋啦?家裡容不下你啦,好好給我呆著。

另一個孩子的父親卻說:「好啊!需要我幫什麼忙嗎?」

然而,恰恰相反,反對這孩子搬家的父親不僅未能阻止孩子離開家庭,而且與孩子發生了深刻的衝突。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親卻讓孩子留了下來。

原因是當第一個孩子聽到他父親阻止他時,他覺得家裡沒有樂趣,所以他最好早點搬出去。

另一個孩子完全不同。當他要求自己搬出去時,父母不僅沒有挽留,還問他需要什麼,這讓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事實上,他在家裡感覺很好,所以他決定不搬家。

可以看出,一個孩子有獨立的想法,渴望擺脫對父母的依賴,這實際上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如果他事事都依賴父母,這對孩子的發展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情!

但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放開父母的角色——「傳統權威」只能暫時脫離父母的角色,從而在另一場「人」的爭論中面對「人」的態度。

也有許多家長擔心這種教育發展將是放縱,讓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情。事實上,根本沒有必要擔心。如果我們的孩子可以不受約束,就像前面例子顯示的那樣,一個真正受約束的孩子不需要權力或威嚴。

有時候,一句關心的問候和一句溫暖的話會讓孩子更加受到約束



當孩子掙扎著長大時,他們需要別人來認識他們的角色,這是自我概念的形成和思維的啟蒙階段,所以他們是最脆弱的。

不幸的是,許多父母總是想速戰速決的效果,所以他們經常使用絕對壓制,這不僅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更重要的是,我們把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拱手讓人,並利用它造成其他不利影響。

於是,那些需要我們的孩子正在遠離我們,因為他們不理解我們。

因此,在叛逆的孩子面前,最重要的是知道真相;並不是誰叛逆了誰,充其量只是一個固執的孩子,悄悄地「離開」我們。我們當然會感到痛苦,但憤怒是不必要的。如果孩子走對了方向,我們應該以生命傳遞者的心情樂觀其成;如果他誤入某個墮落的深淵,我們應該立即趕到那裡,和他一起爬上來。

親愛的友友們,你們是怎麼樣對待叛逆時期的孩子的。歡迎評論區留言告訴我。

相關焦點

  • 14歲孩子叛逆不上學,父母應該怎麼辦?
    最近有一位家長向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諮詢說:「自己的孩子14歲了,非常叛逆,什麼事情都和我對著幹,現在孩子不想上學了,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怎麼辦呢?」14歲的孩子其實已經進入到了青春期,我們有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叛逆,不好管。
  • 孩子很叛逆,不愛學習,怎麼辦?
    孩子很叛逆,不愛學習,怎麼辦?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孩子叛逆,不愛學習的根源在哪裡?根源在我們家長。家長是孩子的源頭!我們的孩子是在娘肚子裡就叛逆,就不愛學習的嗎?一出生就叛逆,就不愛學習的嗎?顯然不是,而是我們家長瞎教教出來的。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沒有做到「上行下效」。
  • 孩子叛逆怎麼辦?父母要信任和認同孩子,把握好溝通的話題和態度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父母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叛逆,無論父母說什麼,他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歪理」,振振有詞地進行反駁。面對父母的苦口婆心,甚至個別孩子到了「風吹不透、水潑不進」的狀況,直把父母氣得直呼無可奈何。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甚至辱罵父母怎麼辦?
    有家長向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反映說:「自己家的孩子叛逆甚至還說髒話,一回家就進入自己的房間不出來,自己特別無奈,應該怎麼辦呢?」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獨立意識越來越強,開始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一方面孩子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孩子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叛逆期。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還把他們當作小孩來看待,不停地嘮叨、批評、指責,孩子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青春期的孩子,儘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是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
  • 孩子叛逆了該怎麼辦?
    叛逆我是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種是孩子不管理解大人還是沒有理解大人,他是不高興了。孩子不高興不是一個壞事兒,就說明他有很強的自我。而成年人一是希望孩子乖、聽話、順從,另外一個是希望孩子開心,這是兩種不同的這種心理。
  • 孩子叛逆全是他們的錯嗎?父母應該怎樣與叛逆的孩子相處?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相處的話題。1.孩子的叛逆行為與哪些因素有關?我們說,促使和引發孩子叛逆的因素有很多,諸如父母對孩子的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兄弟姐妹之間的衝突;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同伴壓力;孩子對自身形象不佳的焦慮等等,都可以是促使和引發孩子叛逆行為的相關因素。
  • 孩子「叛逆」家長怎麼辦?
    深圳市康寧醫院兒少精神科趙梓屹醫師結合自己9年的臨床經驗,向廣大市民講述了孩子「叛逆」怎麼辦的問題。趙梓屹是深圳市康寧醫院兒少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她從事心理諮詢與治療工作9年,其中涉及兒童青少年及大學生心理治療工作6年。
  • 孩子任性、不聽話怎麼辦?3個方法幫你搞定孩子叛逆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沃夫博士指出:每個人都有兩種自我,一種是嬰兒自我,一種是成熟自我。在日常生活中,忠於自己的嬰兒自我與配合他人的成熟自我,就像兩個大腦司令一樣,根據情景和需求的不同,輪番上陣指揮操控我們的行為。
  • 孩子叛逆其實是最好的開始,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我經歷過上千個關於孩子「叛逆」的個案,有自己的心得和總結。最近,一篇描寫少年尋找自己的文章讓我深受感動。其實,孩子叛逆本身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每個人的內在都會有叛逆的傾向。反而覺得萬分苦惱,深怕這種叛逆,不只是打破成人慣有的權威,更能打破成人世界既有的秩序。於是,就有了「面對叛逆的孩子怎麼辦」的問題。其實,所有的叛逆,都來自對束縛和限制的反抗。孩子所面對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與心理的束縛外,還有周圍成人所刻意營建的各種限制。
  • 孩子不聽話很頭疼?如果你有孫莉這種態度,他將來很難叛逆
    前段時間因為染髮和打耳釘上熱搜,有部分網友出來說,這麼小的孩子就染頭髮不好,諸如此類的批評聲音頻繁響起。而最近多媽孫莉就出來回應了多多染髮和打耳釘的事,「你現在阻止她,她將來也會更叛逆,她嘗試過了,可能過兩天就不喜歡了。」
  • 叛逆其實是好的開始,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其實,孩子叛逆本身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每個人的內在都會有叛逆的傾向。在那裡再也沒有老師和父母煩心的嘮叨。當然,也沒有了父母片刻不離的噓寒問暖。在那個光怪陸離的都市,500元錢像一杯水倒進沙漠裡一樣,很快就滲透沒了。
  • 孩子一生有三次叛逆期,不同時期就該用不同的方法,父母別忽視
    在成長過程中,兒童叛逆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教育問題,每個父母都無法避免。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叛逆也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標誌。如果父母真正了解孩子叛逆背後的需求,對幫助孩子是有很好的效果。我們應該知道,孩子一生中有三個叛逆時期。如果父母在每個叛逆時期都能找到原因,用對方法,那麼教育孩子就不會那麼困難了。
  • 孩子叛逆、不聽話怎麼辦?方法很簡單,但大多數父母不懂
    經常聽到一些家長說自己很苦惱,家裡的孩子很叛逆,兩人根本談不到一起去,那麼究竟有沒有方法可以讓孩子不叛逆呢?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叛逆?其實叛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只有站在父母的角度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叛逆。假如你站在孩子的角度,他是不會覺得自己叛逆的,他只會覺得父母管我管的太多了。為什麼父母會覺得孩子叛逆呢?主要是因為小時候孩子完全依賴父母,父母叫他怎麼樣,他就會怎麼樣,不聽話打一頓就可以了。
  • 叛逆的孩子這麼教,99%的父母都不知道
    你的狀態會變得更好,你能夠放鬆,孩子的叛逆才會減輕。你的孩子需要你幫助他克服叛逆行為。父母對一個孩子的行為、態度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最大。所以,關照好你自己,才是對孩子負責的方式。其次,學會給孩子選擇權。就算你對孩子的控制成功了,也是在讓你的孩子與你越來越疏遠。告訴孩子不同選擇的結果,冷靜堅定的提出具體的要求,而不是權力爭奪。
  • 學會應對孩子叛逆,是父母自我提升的必修課
    據調查數據顯示:報告說40%的青少年,和父母相處過程中,一周內至少會和父母有一次衝突。孩子長大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對孩子個體幹涉越多,孩子對父母的心理就會出現叛逆行為。並且長期的影響下,很有可能以後會做出和父母一樣的行為。同事和我說起她的故事:從小就被父母管得嚴格,吃飯在家吃,晚上九點前必須回家,周末出去逛街必須要先匯報和誰出去才可以。
  • 孩子的「叛逆」真的一定是有問題的嗎?
    面對這些「叛逆」的青春期孩子,很多父母都頗感頭疼,在感到不滿甚至憤怒的同時卻又好像無能為力,跟孩子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差。不過孩子的「叛逆」真的一定是有問題的嗎?有些家長對孩子「叛逆」的評價就像是在進行一直繞圈子的循環論證一樣:什麼是叛逆?
  • 睿智燈塔-孩子叛逆怎麼辦,如何跟叛逆期的孩子相處
    孩子叛逆怎麼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不管家長說什麼,他們都會有各種歪理,振振有詞地反駁,這讓許多家長非常頭疼。那麼,作為家長如何跟叛逆期的孩子相處呢?實際上,叛逆就是反叛的思想和行為,尤其是那些違背正常規律、現實狀況、人們認知的思想和行為。一般情況下,孩子叛逆的表現主要為與父母觀點不一致,反對家長的言論,他們希望通過另類的言行,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根據調查顯示,十到十五歲的孩子叛逆率最高。
  • 叛逆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悲?
    可結果呢?往往是越打罵孩子,他們越不服管教,只會變本加厲地不聽話。主要是因為,父母直接去硬碰硬,只會讓孩子表面上被迫聽話了,可實際上內心儘是不滿、委屈,繼而更想再次叛逆任性。想要打破惡性循環,就要先從了解孩子的叛逆開始。
  • 孩子叛逆、發脾氣、不聽父母話怎麼辦?看看這篇文章
    如果你的孩子1、你說的完全沒道理,必須大聲頂嘴2、嫌父母嘮叨沒完,啥都不懂,out了3、宅,再也不愛跟著父母出門了4、莫名其妙覺得煩躁,情緒失控5、死要面子,面子比天大有以上情況,說明你的孩子開始叛逆了&34;我是一個30多歲的母親,孩子今年初二,以前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稱職的媽媽,物質上從來沒有缺過他什麼。
  • 孩子叛逆其實是好的開始,家長看懂這篇文章,孩子就有救了
    其實,孩子叛逆本身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每個人的內在都會有叛逆的傾向。在那裡再也沒有老師和父母煩心的嘮叨。當然,也沒有了父母片刻不離的噓寒問暖。在那個光怪陸離的都市,500元錢像一杯水倒進沙漠裡一樣,很快就滲透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