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
1、你說的完全沒道理,必須大聲頂嘴
2、嫌父母嘮叨沒完,啥都不懂,out了
3、宅,再也不愛跟著父母出門了
4、莫名其妙覺得煩躁,情緒失控
5、死要面子,面子比天大
有以上情況,說明你的孩子開始叛逆了
&34;
我是一個30多歲的母親,孩子今年初二,以前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稱職的媽媽,物質上從來沒有缺過他什麼。可自那天以後我發現我錯了。
「你別說了,我沒興趣學習,靠其他也能掙錢的,媽媽爸爸你們真虛偽,除了讓我學習,你們還會說什麼?」 「嘭「,伴隨著兒子甩門而去的聲響,我模糊了雙眼……
想想以前多麼乖巧的孩子,現在叛逆,玩手機,成績墊底,抽菸喝酒,撒謊逃課,老師看到孩子了也頭疼,我更是不知道用什麼語言表達,被他折騰得沒有辦法了。
孩子叛逆、脾氣大,家長怎麼辦?
1.變說教為身教
身教起到榜樣和示範作用。要身體力行,做給孩子看,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說給孩子聽。比如家長天天玩電腦遊戲沒節制,卻要孩子控制玩遊戲的時間,孩子當然不服氣。孩子小的時候或許會怕你,但現在會反駁你:你都天天打遊戲,我怎麼就不能打?所以不要把溫馨的家庭變成天天說教的課堂,多說不如少說多做,做給孩子看。
2.變嘮叨為關愛
其實語言的效力是有限的,身體語言與愛的行為同樣重要。比如要交給孩子一個任務時,拍拍孩子的肩,點點頭,表示信任;孩子有了好的行為時,給他一個信任的微笑,投去自豪的眼神;孩子剛到家,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晚睡前給孩子額頭一個輕吻,表示一天的告別:「孩子,晚安!」
3.變命令為商量
家長處於強勢,孩子處於弱勢,不能不聽。但青春期的時候,孩子不再懼於你的威懾,對這種帶有強制性的命令開始陽奉陰違,或公開反抗。如果換成商量的方式,用溫和的口氣和孩子說話,就不一樣了。
4.變管制為放手
在家長眼裡,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殊不知這樣的管制,反而讓孩子失去了責任感,把自己的成長交給了家長;同樣,這樣的管制使孩子的自制力無從培養。於是家長一旦不管,孩子便如脫了僵的野馬。於是家長走進了這樣一個思想誤區:看,我一旦不管,孩子會變得更糟糕!而孩子卻在管制中感到了壓迫和不自由。為了掙脫束縛,尋求自我空間,孩子就會和家長對抗。所以,家長該放手時要放手,教會孩子去為自己負責,該信任的時候要信任,給孩子鍛鍊的機會,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
教育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只有找對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希望每位父母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