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有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尤其是在緊要關頭,我們恨不得想盡辦法得到他人的幫助,這樣才能順利渡過眼前的難關。那麼,如何才能順利得到對方的幫助呢?如果不好好想一想這個問題,在提出請求之後被拒絕,無疑是讓人尷尬的。既然好不容易張開一次口,就應該努力求得好的結果,這才是盡人力知天命。其實,求人幫忙是需要技巧的,是需要掌握社交攻心術的。那麼,在求人幫忙時,如何讓對方心甘情願幫你到底?小編為大家提供4種技巧。
第一,適當示弱,讓你得到貴人相助
在請求得到他人幫助時,最不該的就是頤指氣使,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因而,你的請求很有可能被拒絕,這應該是在求人之前就做好心理準備的。由於人的本性就是同情弱者,因而我們在請求得到他人的幫助時,首先應該學會示弱。面對那些趾高氣昂的人,相信沒有人願意給予他們慷慨的幫助。當你表現出自己的弱勢,告訴他人你的確暫時處於困難之中,需要幫助,他人才會心甘情願地幫助你。
所以,求人辦事,一定要低頭,否則難道還讓那個幫你忙的人低頭嗎?低頭示弱,不但可以贏得他人的同情,也是表示對他人的尊重的方式。你把自己的困境說得越是艱難,對方就更加感覺到自己是在雪中送炭,是在救人於水火,因而也更有成就感。當然,有感情在,求助會變得更加容易些,畢竟人是感情動物,每個人都需要以感情為支撐度過漫長的一生。如果沒有感情在,示弱也能夠讓你激起他人的同情心,從而順利得到他人心甘悄願的幫助。
第二,由小及大,以閒談切入正題
求他人幫助,如果關係夠鐵,可以直截了當,開門見山。如果關係不夠鐵,最好還是不要直奔主題,這樣會讓對方沒有心理緩衝的時間,因而打心眼裡難以接受。就像跳高運動員在起跳之前一定要有足夠的助跑距離一樣,我們在向他們提出請求時,也要進行適度的熱身運動。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你與一個朋友很久沒有見面了,彼此感到有些生疏,你會和他提出請求嗎?即使你真的提出了,也是個不情之請。因而,我們千萬不要等到需要用到朋友時,才想起來和朋友聯繫,而應該在平常的日子裡,就經常和朋友保持聯絡,維護感情,提前預熱。
所以,在請求得到他人幫助之前,別忘記閒談。因為大多數人在閒談的時候,心情都是比較放鬆的,因而對他人沒有那麼戒備。雖然這些閒談看似沒有意義,但是卻能夠對人們的心理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拉近你們彼此之問的距離,甚至把你們從不那麼熟悉的人,變成熟人。這種情況下,如果彼此之間相談甚歡,那麼當你提出小小的請求時,對方根本不好意思拒絕。至於怎麼閒聊,只要你是有心人,總能想出辦法與他人搭訕、攀談,甚至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熟悉起來。
第三,轉移話題重點,讓他人無法拒絕你
通常情況下,人們在求助於他人辦事時,都覺得自己應該態度誠懇,好話說盡,甚至還要苦苦哀求,才能得到他人的幫助,其實不然。在求人辦事時,如果費盡口舌也沒有良好的效果,不如改變策略,轉換說話的方式和話題重點,反而能夠得到意外的收穫。尤其是對於那些眾所周知的難題,只採用常規辦法並不能如願以償,反而出其不意,才能攻其不備,從而使事情得到圓滿白解決。
在說到難題時,如果一味地強調難題的重點,則會讓人望而生畏。這也是很多人在求助於他人時,一旦把困難誇張,就很難得到幫助的原因。明智的人在尋求他人幫助時,不會過分誇大困難,而是適度地降低困難的程度,以免被求助者產生畏難心理。此外,轉移話題還有一種形式,就是把目的改變一種方式說出來。在這種情況下,被求助者就不會糾纏於難題本身的難度,而是會更加關注結果。如此一來,求助的難度自然會降低很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轉移話題重點的方法,是一種心理上的溝通和較量。
第四,得寸進尺,才能讓你得到最大滿足
生活中的很多時候,得寸進尺都是帶有些許貶義的詞語,似乎總是與索求無度相聯繫。實際上,如果能夠在求人辦事時很好地利用得寸進尺的策略,則不但能夠順利得到他人的幫助,甚至還能讓你一步一步地得到最大的滿足。這是因為人們從心理上來說,都是能接受小小的付出,而排斥一下子付出太多。以「得寸進尺」的方式逐步提出要求,恰恰滿足了被求助者的這種心態,讓被求助者更加容易滿足求助者提出的小要求,再漸漸滿足求助者提出的大要求。
所謂飯要一口一口地吃,求人幫忙也千萬不要因為急於一步到位,一下子把自己最大的請求說出來。這樣非但不能幫助你如願以償,反而會導致事與願違,甚至把被求助者嚇得將你拒之門外。如此一來,就連些許的機會都沒有了。聰明的求助者,總是先以小要求給被求助者進行心理鋪墊,等到被求助者漸漸接受你提出的小要求時,再逐漸增加要求的分量。在請求幫忙的過程中,假如我們能夠靈活巧妙地使用「得寸進尺」法,循序漸進,一定更有可能得到他人的幫助。
人與人之間的任何交往,都離不開心理的支撐,我們唯有更加深入地把握心理的規律,才能順利地打開他人的心扉,最終如願以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的,在向他人尋求幫助的時候,我們非但要找對方法,更要採取合適的表達方式,才能成功地打動他人的心,使其心甘情願地幫助我們。怎麼樣,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