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們扔掉的牡蠣殼其實是寶貝 既能「吃」又能用
1月8日下午,記者跟隨「乳山牡蠣體驗之旅」記者團走進了山東溫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現我們視為廢品的牡蠣殼其實既可以作肥料改善土壤,又可以作為飲料餵海參,真是名副其實的「寶貝」。 乳山市牡蠣養殖面積達8萬畝,年產量30萬噸。為人們奉上美味的同時,大量牡蠣殼的處理也成為一大難題。
-
外來娃巧手變廢為寶牡蠣殼變身精美藝術品
原標題:外來娃巧手變廢為寶牡蠣殼變身精美藝術品寧海縣西店鎮位於象山港縱深處,這裡島嶼羅列、港叉縱橫,形成了許多風平浪靜的海灣。每逢冬季牡蠣正當時,灘涂上灰白的牡蠣殼堆成一座座小小的「山坡」,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西店鎮樟樹小學三(1)班的吳蕊是個來自四川雅安的外來娃,在這之前,她從沒見過西店的灘涂美景,可如今,她的小手已創作出不少蠣殼作品,連當地人見到也豎拇指稱奇。和小蕊一樣,400多名在樟樹小學上課的孩子們,全部是來甬打工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陌生又新奇的牡蠣,讓他們在第二故鄉找到了興趣點。
-
牡蠣殼變廢為寶,「拯救」飽受風暴侵蝕的美國紐約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財經《天下財經》)牡蠣是海鮮愛好者普遍喜愛的美食,但牡蠣殼的處理很讓人頭疼。美國紐約被稱為「牡蠣之都」,上世紀初,過度捕撈和相關的汙染摧毀了紐約市沿海水域的牡蠣礁。但近日,一個新的環保項目讓牡蠣殼變廢為寶,派上了新用場。在美國紐約市的曼哈頓區,遍布著許多以牡蠣為招牌菜的餐廳。比如一家名為扎迪牡蠣的餐廳,在這裡,食客們每周能吃下3000隻牡蠣。
-
生活:牡蠣殼回收利用可以拯救紐約港
【生活:牡蠣殼回收利用可以拯救紐約港】導語:牡蠣是一種鹹味和甜味的美味(如果你咀嚼它們)。但是在你完成了啜飲之後,你對貝殼做了什麼?重新使用牡蠣殼的想法是在2014年與Billion Oyster項目一起出現的。該計劃的目標是恢復紐約港的牡蠣礁,這些珊瑚礁曾經是海洋生物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過度捕撈和汙染而倒塌。在1972年清潔水法案開始清理海港之前,牡蠣根本無法生存。現在他們可以儘自己的力量幫助港口茁壯成長。
-
集美大學科研團隊用小牡蠣殼做大文章
牡蠣是我們常見常吃的海鮮你知道牡蠣殼還有大用處嗎?牡蠣殼經保護性煅燒加工能夠成為理想的土壤改良劑有效改良酸性土壤和重金屬汙染土壤首創「蠔殼惠民」項目由集美大學副校長曹敏傑帶隊經過7年研究利用牡蠣殼改良酸化土地實現了變廢為寶、扶貧助農、保護土壤的目標「蠔殼惠民」團隊深入閩西南開展田野調查曹敏傑把他的研究團隊命名為「蠔殼惠民」。
-
古稀老人回收牡蠣殼 手巧簡單加工成禮品(圖)
古稀老人回收牡蠣殼 手巧簡單加工成禮品(圖) qz.fjsen.com 2013-06-20 09:16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餘老伯把牡蠣殼做成了精美的工藝品核心提示
-
G7532次列車首發 開出「三門縣」站,駛向「魔都」
7月1日早上7點45分,G7532次列車滿載著乘客開出「三門縣」站,駛向「魔都」上海。「鮮甜三門號」列車正式在三門首發,化身三門的一張「流動名片」,而三門縣站也隨之成為全市除台州站外首個開行始發動車的站點。此次鮮甜三門與「魔都」上海的接軌,讓上海若比鄰,讓世界更鮮美,開始譜寫火車頭帶動的新經濟、新活力、新三門。
-
今天你吃牡蠣了嗎?
牡蠣,又稱蠔(粵語地區)、蚵仔(閩南語地區),別稱海蠣子、蠣黃、蠔白、青蚵、牡蛤、蠣蛤、硴等,泛指所有屬於牡蠣目牡蠣總科的雙殼綱軟體動物。在中醫藥方中的「牡蠣」,指的是牡蠣殼。 牡蠣產於海水或鹹淡水交界處,以食浮遊生物為生。中國漢朝就有「插竹養蠣」。
-
牡蠣產業迎來新生機——大連獐子島三倍體牡蠣引領牡蠣產業健康可...
純度100%三倍體牡蠣研製成功 2016年,獐子島集團與青島亞特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美國大西洋海角漁業有限公司合資成立青島前沿海洋種業公司。三倍體牡蠣的優勢包括:個頭大、生長快,可以比二倍體增產30%-100%;肉質好,由於不繁殖,三倍體牡蠣可以在繁殖後期保持高糖原和優良肉質,保證全年上市;抗逆性強,三倍體牡蠣不會像二倍體產卵後體質變弱而容易死亡;利於環保,養殖不繁殖的三倍體牡蠣不會和野生群體雜交影響生物多樣性,可以防止牡蠣苗大量汙附鮑魚和扇貝養殖籠,三倍體可以用來控制外來養殖物種的過度繁殖。
-
江蘇印發《關於在蘇南部分縣(市、區)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
中共江蘇省委辦公廳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在蘇南部分縣(市、區)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設區市黨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關於在蘇南部分縣
-
牡蠣
【英文名】CONCHA OSTREAE【別名】左牡蠣、海蠣子殼、左殼【來源】本品為牡蠣科動物長牡蠣Ostrea gigas Thunberg、大連灣牡蠣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 或近江牡蠣Ostrea
-
蚵仔、海蠣、生蠔、牡蠣都是同一種食材嗎?看來這麼多年白吃了
蚵仔 、海蠣 、生蠔、牡蠣是同一種食材嗎?以前總是以為不同,誰知道,這只是不同地區的叫法不同而已,它們是同一種食材,看來這麼多年也是白吃了。牡蠣是這種食材的真正的生物學科名,但是平時生活中,我們為什麼都不叫它牡蠣呢?
-
曾經沿海最窮的縣,靠圍墾20多萬畝海塘,成浙江第一海產養殖大縣
三門縣,位於浙江東南沿海地區,早年因地理環境是「東邊靠海、四面有山」,交通阻塞,經濟發展較為落後。上世紀70年代,亭旁6個公社、47個生產大隊、3000多位農民趕赴蛇蟠,開啟了一部轟轟烈烈長達20餘年的圍墾奮鬥史,終於「一條扁擔兩頭彎,畚箕挑出金銀灘」。
-
臺灣王功:一顆廢棄牡蠣殼的再生,改變了這個沿海漁村
圖片來源:黃淑芬攝影木頭上駕著一排排的釣魚線,線上綁著一個個空殼,而空殼中則孕育著牡蠣,等待著被收成。而且這些牡蠣可不是普通的牡蠣,它們是牡蠣中著名的「王功蚵」。在建設王者之弓橋時,由於各種原因的影響,橋的建設與當地的信仰文化存在衝突,引起過不小的爭議,但當時社區發展協會極力爭取,說服了當地的民眾,才使得橋最後能順利建成。王者之弓橋建好之後,成功吸引了眾多的遊客來這裡欣賞日落。
-
中國唯一用「牡蠣殼」建築的房子:建於清朝時期,至今保存完好!
中國唯一用「牡蠣殼」建築的房子:建於清朝時期,至今保存完好!廣州的景點,真的會讓你毫不猶豫喜歡上,與眾不同的是,我更喜歡的方式就是到古鎮古宅,去追尋時代的氣息,可在廣州這座一線城市中,我偶然機會下找到了這樣的千年古村,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裡有一座用牡蠣殼建造的房子,建於清朝時期,至今保存完好。
-
牡蠣是什麼 牡蠣的功效與作用
牡蠣其實是一種常見的海產品,我們應該都是吃過牡蠣的,現在的牡蠣已經是餐桌上的常見食物了,尤其是靠近海邊的,可能更常吃到牡蠣。那麼牡蠣是什麼呢?牡蠣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牡蠣我們是不是都吃過呢?雖然牡蠣能吃到,但是內陸地區見的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我們需要具體了解一下吃牡蠣有什麼功效呢?牡蠣的吃法很多,我們需要了解。
-
蓴湖牡蠣豐收季!這幾道牡蠣做的菜,鮮掉眉毛!
入冬後是牡蠣最肥、味道最鮮美的時候。昨天下午,記者來到蓴湖街道塘頭村的碼頭邊,看到岸邊牡蠣殼已經堆成了一座座白花花的小山,在邊上的牡蠣工作房裡養殖戶們正在進行撬肉加工。塘頭村一帶養殖牡蠣遠近聞名,已有300多年歷史。撬牡蠣的工作量大,在牡蠣上市高峰期,一個熟練工從早到晚挖10多個小時,最多能挖10多公斤的牡蠣肉。
-
三門「討小海」再登央視
魚市場裡「鋪滿」鮮甜三門小海鮮最大的特點就是鮮、甜,「鮮甜三門」這四個字現在也成了這座城市最好的宣傳詞。望潮、蟶子不過是三門小海鮮中最普通的兩種,其實三門的小海鮮多達一百多種,要想集中看一看,一定要找個當地人,帶我們去魚市場轉一下。
-
九月牡蠣季節到!肥美的牡蠣你怎麼吃?部長來教你幾種烹飪方法
牡蠣和生蠔同屬於一種海產品,之所以有兩種不同的稱呼,僅僅是因為不同地區的叫法差異,在南方更習慣於叫生蠔,北方地區則叫牡蠣。今天,部長要跟你們聊一聊牡蠣這種美味!牡蠣的吃法多種多樣,你可以選擇:生牡蠣配上檸檬汁,讓人食指大動;帶殼碳烤的豪爽吃法,讓海的味道撲面而來;蔬菜煎炒牡蠣,激發出牡蠣的鮮美等等,這些烹飪方法為美味的牡蠣注入活力!
-
「普大喜奔」福建詔安縣通過「中國生態牡蠣之鄉」專家評審!
近些年,梅嶺鎮林厝村、臘洲村等地的養殖戶大膽探索,聘請水產專家和技術人員擔任養殖場技術顧問,將傳統的條石放養改為廢牡蠣殼附苗新技術吊養,獲得成功。目前,該鎮已有多家廢牡蠣殼附苗場,為當地養殖戶提供優良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