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教室建設的首要問題是定位問題,也可以說是方向性問題。本次資源教室的建設規劃,秉承「支持性資源教室」的理念,從資源教室的定位和服務對象需求出發,綜合分析資源教室的運作機制和功能,將資源教室的定位具體落實到資源教室的設計思想、建設規劃和管理運作等每一個環節,打造專業的支持性資源教室。
為規範資源教室建設,特此提出「四個固定」基本原則,具體說明如下:
人員——落實相關教師編制
一個資源教室須設1—3名資源教師;資源教師須具備良好的教育素養;資源教師須進行上崗培訓;資源教師人選須相對穩定,如無重大問題和嚴重不勝任工作者外,一般不予更換,確保專業經驗的積累,形成基本的專業能力。
場地——確保物理環境適當
資源教室必須確保專用場地,面積大小依據學生人數、服務對象和需要提供的功能設定。可根據學校實際,將原來的教室或其它現有房屋改建為資源教室,整合資源。同時,確保選用教室達到安全、無障礙、清潔衛生等基本要求,不得與會議室、多功能教室、專用教室、圖書館、閱覽室等共用。場地一經確定,不得輕易更換。房間牆面、地面、門窗、通風、採光、換氣設施等均須達到特殊教育學校教室的建設標準,並配置專門的辦公及教學設施、設備。
資源——提供專業支持保障
資源教室的建設中,須留有充足的資金購置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及康復訓練資源。同時著力組織有經驗的教師、特教工作者,動手搜集、整理、研製各類教育資源。一方面要確保資源的數量,能夠滿足需要,一方面還要注重質量,保證資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資源可分為紙質資源和線上電子資源,前者包括特教相關書籍、期刊雜誌、學生教學及康復的相關文檔材料等,後者包括教學及康復的音視頻、電子課件、相關教育軟體等。
機制——促進合理規範運作
資源教室一旦建成,即需要充分為本校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提供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如:制定資源教室運作方案、制定工作計劃、安排好時間表等,要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內容,避免隨意性、臨時性。
內容來自於七維教育發展中心學術主管陳姣姣(華東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所撰寫的資源教室工作方案一文。
關注七維教育,了解專業資源教室建設方案。
備註:文章來源於七維教育發展中心資源教室工作方案一文。
詳細了解資源教室的設計、建設、運營、專業方案等,可以搜索如下文章:
隨班就讀及資源教室的概念
資源教室的功能
資源教室的建設原則
資源教室的功能分區及布局說明
資源教室的運行與管理
資源教室工作人員的培訓
文章由七維教育學術團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