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看美國怎麼反腐敗

2021-02-27 新華視點

  當合眾國走過近一百年的時候,官僚機構膨脹,職位泛濫,行政效率低下,政府公信力下降;公眾抱持對腐敗越來越寬容的腐敗泛化心理,全社會缺少誠信。合眾國走到十字路口,該何去何從?

  作者|徐華娟

  美國的「鍍金時代」,是合眾國走到十字路口的時代,這時該何去何從?此時,社會上出現了改良主義思潮並促使政府採取行動,這被歷史學家們稱為進步主義和進步主義運動。由此美國開始了「吸進新鮮氧氣,吐出毒化的廢氣」的進步時代。從鍍金時代到進步時代之間並沒有嚴格的分界線,史學家們通常把1880—1920年稱為進步時代。

  【建立文官制度】

  政黨分贓制是當時美國政治腐敗的最集中表現,然而其分贓劣行早有傳統,並有跡可循。自託馬斯·傑斐遜和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創建了政黨制度以來,關於政黨分贓的佐證便不絕於耳。有1801年卸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的「星夜任命」,有繼任總統託馬斯·傑斐遜秉持的「適當分享」原則,有1829年安德魯·傑克遜倡導的官職「輪換制」,及各界政府官員隨選舉而進退的「走馬燈」現象和政權易手時的「大換血」。當合眾國走過近一百年的時候,官僚機構膨脹,職位泛濫,從1792年到1881年政府職位從780人增加到10.7萬人;行政效率低下,政府公信力下降;渴望加入公職行列成為政府內聚力,總統身邊圍繞著眾多「跑官要官」的金主;公眾抱持對腐敗越來越寬容的腐敗泛化心理,全社會缺少誠信。

  雖然從1787年美國憲法中我們沒有找到合眾國選拔官員的規制,但是亂象不會永恆不變。一些有識之士在力圖剷除官職分贓這一政黨政治頑疾時,提出以英國經驗作為參考在合眾國實行文官制度。1880年,新一屆總統詹姆斯·加菲爾德決心改變和廢除分贓制。他說:「政黨分贓制下的政客像攔路搶劫的強盜,只不過他們掏出的不是手槍而是求職書!」雖然加菲爾德不幸被求職未遂者刺殺身亡,但此事件促使1883年國會通過了《彭德爾頓法》,即議員彭德爾頓提出的結合美國自身特點,建立以考績制選拔錄用文官並且常任的美國文官制度。《彭德爾頓法》的出臺正值美國工業革命已經完成,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空前發展之時,考績制選拔也是對社會發展的適應。以考績制選拔錄用的文官不再因執政黨的更迭而更換,它有助於專業化、高素質的人才參與競爭,有助於美國政府工作的連續性和國家政策的穩定性。隨著時代發展的需要,20世紀以來,美國又先後出臺一系列法案,改革文官制度,完成獎勵機制,形成了以考績制為核心的完善高效廉潔的文官制度。

  【制定反壟斷法】

  19世紀60年代起,美國政府順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給予鐵路建設以巨大的資金支持和政策傾斜,不僅使鐵路建設飛速發展,而且促進了西部開發、新興城市的發展和國內廣闊市場的形成。同時也產生了龐大的壟斷企業。當時盛行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想,弱肉強食、資本權力決定一切,就連憲法保障的「自由」也成為政府放任壟斷集團為所欲為的藉口。企業巨頭則通過大魚吃小魚的「託拉斯」(trust)逐步取得對美國經濟和政治的全面控制權。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洛克菲勒的石油託拉斯和摩根的聯邦鋼狄托拉斯控制了美國全部國民財富的1/3,綁架了美國的經濟和政治,成為美國兩黨政治的支柱。

  有識之士意識到壟斷的危害性,參議員謝爾曼不無擔心地指出,如果不控制壟斷,美國人最終會面對「一個控制了一切生產的託拉斯和一個決定了一切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主人」。在謝爾曼等國會議員的推動下,1890年國會制定並通過了美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反壟斷法——《謝爾曼反託拉斯法》。然而工業巨頭和鐵路大亨千方百計地迴避法律的約束,鑽法律的空子,致使《謝爾曼反託拉斯法》沒有取得反託拉斯的明顯效果。

  1901年,年輕的西奧多·羅斯福繼任總統,他堅信總統的職責就是保護公眾利益,限制和打擊各種特殊利益集團。為此,羅斯福扮演了反託拉斯的改革者角色,首先拿摩根、洛克菲勒、希爾、哈裡曼等「強盜大亨」控制的北方證券公司開刀。羅斯福說:「在我們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體制中都存在許多重大罪惡,向它們展開堅決的戰鬥是當務之急。」在輿論界「風暴似的反託拉斯運動」的推動下,1903年美國國會通過三個法令:規定聯邦政府優先受理反壟斷案件;明確「回扣」授受雙方均屬犯罪;創立監管公司組織與運行的「商務與勞工部」。1904年,羅斯福總統責成首席檢察官對一家控股公司提起公訴,並將其解散。這些法令和舉措將美國的經濟與社會逐步引入法制軌道,將政府行為納入法律規範,壟斷公司如北方證券公司、牛肉託拉斯、美孚石油公司和美國菸草公司等相繼解散。既使羅斯福贏得了「託拉斯粉碎機」的雅號,也減少了尋租腐敗,有利於社會經濟環境的公平有序。

  【重鑄政府公信力】

  鍍金時代經濟高歌猛進的同時,逐利之風也催生了假藥劣食。「舌尖上」的安全問題一直縈繞在整個鍍金時代。

  1906年6月30日,美國國會一天之內通過了兩部裡程碑式的聯邦法律即《純淨食品與藥品法案》和《肉製品檢查法案》,並建立了以「好鬥的雄獅」化學家哈維·威利為首組成的11人委員會組成督察機構。這個機構到1927年正式命名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法案的頒布帶來了政府觀念上的轉變:政府的職責不僅僅是保護商業利益,也要保護普通民眾的利益不會受到某些商業行為的侵害。法案的頒發不僅使政府公信力得到恢復,而且使保護民眾利益、監管食品衛生也成為美國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立法解決和改善勞工工作條件】

  工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工人的生活狀況卻日益惡化:工作時間過長、工資過低、環境惡劣、女工和童工處境悲慘。社會的貧富分化已經到了危險的境地,佔全國人口1%的富人佔有全美財富的87%。如亨利·勞埃德所說,財富的高度集中使民主政治過程大大貶值,使個人自由成為虛假的東西。19世紀70年代,工人運動和工會組織廣泛發展。1886年,「美國勞工聯合會」改組建立。1900年後,美國國會通過工人補貼費、工作時間、婦女最低工資、老年退休金等議案,「工人賠償金」制度(1902年)、最低工資規定(1912年),八小時工作制(1916年)及改善工作條件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立法陸續建立起來。

  【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進步時代新聞人的輿論監督,也直接或間接地推進了國家治理和反腐敗頂層設計的進程。19世紀80年代普利茲在其報紙上撰文,主張對奢侈品、遺產、大宗收入、壟斷企業和特許公司課稅,把關稅改為財政稅,改進文官制度,懲治政治上的腐敗行為。他的競爭對手赫斯特做得更加生動和強烈,令權貴們暴跳如雷。新聞媒體對黑幕的揭露,敦促了國家治理體系中重要的部分——政治改革的完成,而政治改革的成功又帶動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20世紀20年代,美國進入相對繁榮的時期。在政治淨化、政府公信力提升、行政效率提高、市場公平有序、民生和諧安定的大前提下,開始了普遍的「美國夢」,而夢想的實現還要依賴於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備和治理能力的持續提升。

  (來源:學習時報)

  


  美國的經歷提供給大國崛起的啟示


  作者|劉永濤

  儘管中美兩國所處的歷史階段和發展環境大不相同,但19世紀後半葉美國遇到的問題和挑戰,也可資觀察中國快速發展面臨的問題。中美兩國均以驚人的速度獲得迅猛發展,城市擴張,物質財富增加,生活也是顯得緊張忙碌。美國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和技術強國。中國在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的36年裡,在全球化背景下,以空前的速度推進國家四個現代化建設,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經濟增長與物質繁榮背後所呈現的尖銳社會矛盾和衝突乃至體制缺陷,嚴重地制約著國家對實現本國綜合國力進一步發展目標的追求。因此,無論是政府還是國民,均需適應工業和城市發展所刺激起來的社會與文化的變化,須調整其法律和行政管理方法,以適應一種充滿巨變且錯綜複雜的時代。

  20世紀初美國開啟的進步時代,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和治理,為後來美國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乃至稱雄世界提供了可能。有三位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威廉·塔夫脫和伍德羅·威爾遜——任職於這個時代,他們的施政理念和政策實踐可以給人們提供一定的啟示。

  第一,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倡導旨在保護消費者利益、制約大企業壟斷的「公平施政」理念。羅斯福把總統稱為「人民的管家」,並使自己成一個強勢總統。他上任後,便著手弄清楚當時存在的重大的全國性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並爭取獲得選民和國會的支持和同意。在他看來,「政府是否有能力控制託拉斯」是一個重大問題。必須樹立聯邦行政部門的權威,利用反託拉斯法去對付企業壟斷或商業不公正行為,譬如政府對美國菸草公司、杜邦公司、紐哈芬鐵路公司和美孚石油公司進行起訴。不過,他也意識到,工業發展是必然的,大企業為國家贏得了世界的工業領導地位,因此對託拉斯實施打擊但不是破壞它。美國需要大企業,但要求有一個強大的政府去監督它們。

  需要提及的是,正是在羅斯福執政時期,隨著馬漢的「海權論」問世、美西戰爭的經驗以及對德國和日本日益膨脹野心和勢力的認識,美國開始建立一支旨在確保自身利益、放眼全球的強大現代化海軍力量。

  第二,通過立法途徑治理國家。威爾遜認為只要國家對競爭加以保護和鼓勵,經濟上的自由放任原則將會發揮作用,但憎恨政治上和商業上的腐敗現象。他主張以立法形式去規範政治及商業競爭行為。1913年通過的關稅法使許多特權得以被取消。聯邦儲備法是威爾遜任內最重要的法令之一,它糾正了美國銀行業和通貨中幾乎所有的弊端。在稍早的1906年,美國國會更是通過了《衛生食品和藥品條例》和《肉類檢驗條例》。

  第三,在基本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之後,著手對社會進行改良。一方面,社會知識界、新聞界和文藝界對社會弊端及醜惡悲慘現象給予無情的揭露和尖銳批評。「醜事揭發者」們利用他們以事實為基礎的生動作品(這個時代造就了小說家德萊塞、傑克·倫敦,以及小說《鱆魚》的作者諾裡斯,還有現實主義畫派和「垃圾箱畫派」等),喚起美國社會道德及良知的重新覺醒,剷除愚昧和無知,促使社會發生新變革。另一方面,政治及知識精英們系統地提出實施社會改革賴以採取的科學態度和方法,倡導對社會難題和危機實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他們既提出對呆板拘謹的思想體系抱懷疑和批評態度,又認為以條理嚴謹、冷靜而科學的方法作為改造社會的根本原則。美國實用主義哲學以及經驗實證方法,成為當時用於改造美國社會的一劑良方。

(來源:學習時報)

相關焦點

  • 【思客】鄭永年:反腐敗與制度建設
    這裡有兩層含義:首先,腐敗是現存制度運作的結果,包括經濟、行政和政治體制在內的很多制度,在其運作過程中,必然會產生腐敗;其次,反腐敗的制度不作為,不能有效遏止腐敗,更不用說是根除腐敗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所有國家都會從制度入手來懲治腐敗和預防腐敗,確立清廉政府。  但是,對反腐敗的制度建設的考量不能過於簡單。從中國的情形看,改革開放以來,並非沒有制度建設。
  • 思客丨鄭永年:反腐敗不能「左手反右手」
    從中國的情形看,改革開放以來,並非沒有制度建設。論反腐敗制度的規模和數量,中國可能比任何國家都要大、要多。每一代領導人、每一屆政府都會增加一些這方面的制度和機制。這裡就需要人們比較現實地理解反腐敗運動和制度建設之間的關係,而不是簡單地企求制度來解決所有腐敗的問題。  採取先治標、後治本的反腐策略,是有很大的政治理性的。
  • 碧翰烽:一位局長面對反腐敗的三重迷茫
    所有人的話匣子都離不開當下的時政,兩個事:一個是反腐敗,還有一個是公務員工資改革。當然看起來是兩個事,實質上是一個事,就是當下的反腐敗,因為公務員工資改革的問題,也是當前反腐敗形勢所引發的熱議。  還有,現在的體制,仍然是不少項目資金掌握在上級部門或領導手裡,要不要去跑,如果要跑,又怎麼跑?如果不跑,項目資金又可能「泡湯」,沒有政績無法交待,也是個矛盾。  二、反腐敗最終的盡頭是什麼?如果是制度,有沒有一個確定的目標方向?他說,眼下自上而下,反腐敗是如火如荼。
  • 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政治鬥爭
    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就要深刻理解黨中央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局之年,突出強調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鬥爭的政治內涵,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首先要從政治上看,充分認識腐敗和反腐敗鬥爭長期存在,稍有鬆懈就可能前功盡棄,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政治鬥爭。
  • 專家學者澄清和駁斥8種反腐敗錯誤思想認識
    從我國實際看,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我省實際看,新一屆省委提出實現「六大發展」,「廉潔發展」是「六大發展」之首,也是實現各方面發展的前提。我們要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保持反腐敗鬥爭的強大力度,為深化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正能量」。 只有嚴肅查處大案要案嚴懲腐敗才能順應黨心民心。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
  • 中央蘇區反腐敗鬥爭中的典型案例
    在執掌蘇維埃政府伊始,中共就在中央蘇區開展了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反腐敗鬥爭。在鬥爭中,黨領導各級蘇維埃政府,發動蘇區廣大人民群眾,查處了一系列貪汙腐敗案件。這不僅純潔了黨的隊伍,保障了革命事業的順利發展,而且為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全面執政時期的黨建工作留下了寶貴經驗。
  • 習近平論反腐敗精選:段段精彩 易學管用
    再一個就是這些論述很精闢,思想深刻,理論性強,有些是新的實踐經驗的總結,有些是對黨的執政規律、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總結,這些都是對黨的建設理論的最新發展。可以說,經過實踐探索和理論總結,我們正在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道路。
  • 反腐敗帶來的正能量更加凸顯
    黨員幹部更多關注幹事創業  截至2017年7月,中央巡視共開展12輪,對277個地方、單位黨組織進行了巡視,對16個省區市開展「回頭看」,對4個單位進行「機動式巡視」,實現黨的歷史上首次一屆任期內中央巡視全覆蓋。各省區市黨委也完成8362個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全面巡視任務。  巡視利劍鋒芒愈顯。
  • 反腐敗沒有選擇 必須知難而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強調,腐蝕和反腐蝕鬥爭長期存在,稍有鬆懈就可能前功盡棄,反腐敗沒有選擇,必須知難而進。與會同志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新任務,指出腐敗這個黨執政的最大風險仍然存在,存量還未清底,增量仍有發生,強調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傳統腐敗和新型腐敗交織、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交織等問題,警示我們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 中東歐國家的腐敗與反腐敗_澎湃研究所_澎湃新聞-The Paper
    經過多年努力,中東歐國家打擊腐敗的法律框架從表面看已經基本到位,但由於經常性的變化以及缺乏相關機構的統一指導,很多反腐敗的法律、政策只是停留在紙面上。例如,信息公開是反腐敗的關鍵因素,保加利亞雖然已經存在相關立法,但是實踐操作中仍受到各種限制。保加利亞沒有獨立的監督機制確保「公共信息獲取法」得到統一和正確的實行。制度只有在被執行時才會影響人們的行為。
  • 習近平關於反腐敗鬥爭重要論述的關鍵詞搜索及解讀
    其實,獲得讚譽的絕不僅僅是語言本身的魅力,更主要的是它所代表的黨中央反腐敗的堅決態度和「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反腐敗力度,以及其中飽含著的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深沉的使命憂患感和頑強的意志品質。   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談及反腐敗;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談及反腐敗。履職3天內,習近平總書記就兩次談到反腐敗問題。
  • 為反腐敗國際合作注入中國力量——寫在第17個國際反腐敗日之際
    12月8日,在第17個國際反腐敗日前夕,國家監委召開「一帶一路」合作夥伴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廉潔建設研討會。會上,中方堅持開放包容、互利共贏,呼籲加強疫情防控領域反腐敗合作,贏得與會代表的普遍讚譽。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全球努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中國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採取有力舉措懲治腐敗,積極參與全球反腐敗治理,為反腐敗國際合作持續注入中國力量。
  • FBI 啟動對畢馬威和麥肯錫反腐敗調查_資訊頻道_中國會計視野網_為...
    這個事件現在還在持續發酵,據媒體報導,美國FBI 已經啟動介入調查,而且媒體報導指出,FBI 確信這些歐美公司存在違反美國海外反腐敗法案的可能性。什麼是美國海外反腐敗法海外反腐敗法(英語: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縮寫為FCPA,又被翻譯稱為反海外賄賂法),是一部美國聯邦法律,其主要條款有兩個:反賄賂條款和會計帳目條款。
  • 重溫鄧小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重要論述
    歷史證明,我們黨內部搞好了,就能迎難而上,事業就會興旺發達;一旦內部出了問題,事業發展就會受到掣肘,甚至遭受嚴重挫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大刀闊斧地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成效顯著,振奮人心。另一方面,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形勢依然複雜嚴峻。
  • 新加坡學者:反腐敗對中國是全方位的社會工程
    新加坡學者:反腐敗對中國是全方位的社會工程 2017-01-03 11:11: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法國反腐敗局指導你做企業反腐敗合規審查
    這些承諾是如何實現的(包括反腐敗體系的正式批准、行為準則的序言和籤署、關於理事機構承諾的說明)?C.2. 治理機構和董事會(或同等機構)在多大程度上參與了反腐敗體系?這種參與是如何實現的(包括通過一個或多個與反腐敗政策有關的委員會的成員資格、指標的傳遞、控制和審計報告)?C.3. 為建立、監測和控制反腐敗體系專門部署了哪些資源?整個反腐體系的預算是多少?
  • 法治模式下反腐敗追逃追贓國際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
    最高人民法院網2020年11月7日北京消息(文:最高人民法院網記者唐亞南,圖:王國亮)11 月6日,由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主辦,全國廉政研修(廣東)基地協辦的「法治模式下的反腐敗追逃追贓國際合作論壇
  • 市委反腐敗協調小組召開工作會議
    12月10日下午,市委反腐敗協調小組召開工作會議。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市委反腐敗協調小組組長祝榮亮主持會議並講話,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紀熙全,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寶懷,市政府副市長、公安局局長王錫章,市法院院長姚麗青,市檢察院檢察長陳瑜等出席會議。會議傳達了第十屆省委反腐敗協調小組第四次會議精神,回顧總結今年以來反腐敗工作,結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對工作進行再謀劃、再部署、再推進。
  • 反腐敗壓倒性勝利是正義力量的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反腐敗鬥爭形勢的判斷經歷了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從「腐敗和反腐敗兩軍對壘,呈膠著狀態」,到「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從「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再到「取得壓倒性勝利」。形勢判斷的變化,體現了黨中央對反腐敗鬥爭認識的不斷深化,體現了反腐敗鬥爭從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的飛躍,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發展觀。
  • 法治模式下的反腐敗追逃追贓國際合作論壇舉行
    11月6日,由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主辦,全國廉政研修(廣東)基地協辦的「法治模式下的反腐敗追逃追贓國際合作論壇」在京舉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姜偉出席會議並致辭。美國東北大學刑事司法學院、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英國密德薩斯大學法學院、義大利卡梅力諾大學、西班牙坎特大學法學院、英國倫敦大學高等研究院以及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等相關代表出席會議。會議分線上、線下兩部分同時進行。會議開幕式由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王秀梅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