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中華鱘午餐吃什麼?

2020-12-20 百度百科

午餐時間到!

人生終極哲理問題「今天吃什麼?」

如果想不出來,不妨跟隨「百科動物園」的直播

看看國寶中華鱘午餐吃什麼?

聽說有新鮮小魚,高級維生素片,

專家量身定做的特級營養餐!

中華鱘是一億四千萬年前留下的中國特有魚類,

和恐龍是同時期的夥伴。

個體碩大,體長能達到4米,

體重超過700公斤,壽命能達到40歲,

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由於中華鱘十分珍貴,也被稱為「水中大熊貓」。

中華鱘生於長江,長於大海,

十多年成熟後,洄遊產卵於長江。

與「心繫故土」「落葉歸根」的傳統文化不謀而合,

中華鱘也因此成為罕見的以「中華」冠名的動物。

中華鱘雖然個體龐大,

攝食只以浮遊生物、植物碎屑為主食,

偶爾吞食小魚、小蝦。

《本草綱目》記載說:

「其食也,張口接物,聽其自入,

食而不飲,蟹魚都誤食之」。

也就是說,中華鱘在進食的時候,

僅僅就是張開嘴,任由食物進入口中。

那麼中華鱘到底怎麼進食?

特級營養午餐都吃什麼?

今天,百科動物園就為你帶來

國寶中華鱘的ASMR吃播,

快來圍觀!

百度APP搜索【你好地球】公益小程序,

登錄後觀看直播,

即可獲取公益道具助力動物保護!

快來參與吧~

相關焦點

  • 「特寫」搶救「水中國寶」中華鱘
    5月25日劉健對界面新聞記者介紹道,除了種群數量極度稀少外,中華鱘種群比例也非常不平衡。中華鱘是一種大型溯河洄遊性魚類, 為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曾與恐龍同期生活,在地球上存活了上億年,素有「活化石」之稱,也被稱為「水中國寶」。中華鱘生在長江,長在大海。
  • 如何恢復中華鱘的自然繁殖?河海大學大禹學院長江流域科考團暑期關注「水中國寶」
    揚子晚報8月18日訊(通訊員 沈詩豪 記者 於丹丹)中華鱘被譽為「水中國寶」,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社會對其的關注不僅僅體現在對其名字的熟悉,更在於每個關於中華鱘的報導都能牽動廣大群眾的心。
  • 漁具店門前售賣中華鱘 漁政部門將調查(圖)
    店前待售的中華鱘。讀者汪先生供圖  昨天中午,市民汪先生發現,將軍一路農業銀行旁的一家漁具店門前擺著兩條魚正在售賣,疑似中華鱘。他立即給本報新聞熱線82333333打來電話反映:這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堪比國寶,怎能當街叫賣。  昨天下午2點30分前後,武漢晚報記者來到現場發現,兩條中華鱘已經不見了。記者以購買中華鱘為由,詢問店家。店家表示,中午確實在賣中華鱘,不過因為這次只採購了兩條,所以很快就賣完了。通過汪先生提供的照片可以看到,這兩條中華鱘個頭有20到40斤重。
  • 中華鱘與羋月橋,孰輕孰重
    中華鱘與羋月橋,孰輕孰重湖北荊州市紀南文旅區羋月橋施工「震死」36尾極珍貴中華鱘事件最近有進展。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近日就中華鱘人工保種群體保護問題,約談了湖北省荊州市政府,要求立案查處。
  • 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六問中華鱘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記者侯雪靜)14日500尾中華鱘在宜昌放歸長江,這是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成立以來連續實施的第60次中華鱘放流活動,也是我國中華鱘放流史上年齡梯隊最豐富的一次,對中華鱘野生資源具有系統性的補充作用。
  • 湖北漁民捕獲長3.3米重700斤中華鱘(圖)
    漁民夫妻長江誤捕「國寶」  昨天上午11點,記者來到新洲雙柳牧鵝洲岸邊,雙柳漁業隊的漁民張錦夫婦講述了誤捕「大魚」的經過。他說中華鱘是與大熊貓一樣的瀕危動物,屬於國家一級保護魚類,所以撈到它時根本不敢去繼續收網,害怕操作不當傷到這個寶貝。這條中華鱘儘管掙扎了數小時,但被1米多深的流網纏得死死的。張錦說,他們當時沒辦法解開漁網放生它。
  • 上海寶楊碼頭1512尾中華鱘昨成功實現人工放流
    這不僅是歷年來上海市誤捕受傷中華鱘放流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全國首次將野生的和人工繁殖的中華鱘幼魚集中進行放流。   據了解,這次放流的中華鱘包括了經搶救的漁民誤捕受傷中華鱘150尾,人工繁殖子I代幼鱘1350尾,5齡(5歲大)中華鱘12尾。
  • 漁民從甌江捕獲中華鱘?專家:這是一條人工養殖鱘魚
    經專家鑑定,這是一條人工養殖的鱘魚,可能來自四川宜賓的中華鱘養殖基地。  甌江裡捕撈上中華鱘?  老林說,他在甌江打了30多年的魚,這還是第一次撈到這麼奇怪的魚。他說,當天中午起網時,感覺漁網很沉,將漁網拉出水面後,發現網裡有一條嘴巴尖尖、跟鯊魚有點像的怪魚。
  • 「光明時評」「極珍貴」的中華鱘為何棲息於商業養殖場
    作者:於平被稱為「活化石」的中華鱘,是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它和大熊貓一樣,被譽為我國的國寶。野生中華鱘目前已瀕臨滅絕,而人工飼養的中華鱘,命運同樣岌岌可危。據報導,全國僅餘不足1000尾人工飼養的子一代中華鱘親魚,其中有567尾「棲身」於湖北省荊州市文旅區湖北恆升實業有限公司的中華鱘養殖基地內。但因荊州市文旅區開建羋月橋等項目,該養殖場遭遇徵遷,全場165畝已被徵85畝。加上施工等影響,中華鱘接連死亡。其中,最為珍貴、遺傳多樣性更豐富的子一代中華鱘,死亡達36條,子二代中華鱘,死亡達6000條。
  • 重慶發現野生中華鱘成魚,重達100斤
    9月24日,長航公安忠縣派出所與忠縣漁政部門在忠縣大揚碼頭共同放生一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可喜的是,這是30多年來長江上遊首次發現中華鱘野生成魚。該中華鱘長約1.8米重達100多斤,系忠縣順溪一楊姓漁民在漁業捕撈作業中誤捕。
  • 27歲「魚爸爸」守護中華鱘引熱議,關於瀕危鱘魚你了解多少
    眾所周知,中華鱘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又被稱為「水中大熊貓」,但是目前它們的生存現狀卻不容樂觀,在天然水域更是難覓蹤影。其實,瀕臨滅絕的鱘魚遠遠不止中華鱘一種,關於它們,你又了解多少呢?而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仍處於「極危」等級。這當然都是自然環境改變、水工設施修建和過度捕撈造成的,如何能不讓人痛心。
  • 中華鱘怎麼去魚鱗 這個妙招免費送給你 附帶美味中華鱘吃法哦
    最近網上突然掀起了一陣「中華鱘怎麼去魚鱗」的問題,我想,大概是天氣真的是變冷了,大家都想吃一些熱氣騰騰的食物,好讓自己暖暖和和的,而中華鱘味道鮮美無比,清蒸起來肉質更加細嫩美味,所以大家都選擇吃清蒸中華鱘,但是卻碰上「去魚鱗」這個難題。
  • 中華鱘食用及禁忌
    肉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食用以後,對人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而且中華鱘的魚肉沒有很多的魚刺,魚骨也是可以直接食用了,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對鈣物質的吸收利用,特別適合小孩、老年人以及孕婦產婦食用,具有很好的強身健體的功效。那麼中華鱘有哪些比較常見的食用方法呢?
  • 人為捕撈和過往船舶是中華鱘瀕危的原因嗎?專家:三峽大壩也是
    我國的中華鱘是該科魚類中分布最南部的一種。據記載,除了長江外,其他大江大河諸如珠江、閩江、錢塘江、黃河等也都有分布。古時候它可沿黃河上溯抵達西安附近,成為周朝祭祖的主要魚類。百多年來僅在黃河濟南河段捕到4~5尾,現今已鮮見蹤影。
  • 中華鱘簡介:水中大熊貓
    中華鱘保護工作急需解決的幾個的問題  第一,葛洲壩截流後出生和放流的中華鱘洄遊產卵繁殖的數量極少。  第二,目前中華鱘放流的規模和規格過小,中華鱘增殖放流實際效果不明顯。  第三,一旦三峽大壩截流,葛洲壩下的產卵場水位將降低,可能給中華鱘造成致命的威脅。
  • 世界地球日,觸漫聯合中華鱘研究所一起護送中華鱘「回家」
    4月22日,「2020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在湖北省宜昌市珍稀魚類放流點舉行,現場將1萬尾不同年齡梯隊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據悉,這是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舉辦的第62次中華鱘放流活動日,也是歷年放流子二代中華鱘規模最大的一次。
  • 午餐吃什麼好 午餐有哪些原則
    午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很多人都不知道午餐到底吃什麼好。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午餐吃什麼好、吃午餐的注意事項有哪些以及午餐的飲食原則有哪些。一起了解一下吧。午餐吃什麼好1、西蘭花西蘭花富含抗氧化物質維生素C及胡蘿蔔素。
  • 拿什麼拯救中華鱘? 全人工繁殖技術+保護長江生態
    此次前來參與放流的志願者聚集在放流池邊,用不同的方式與中華鱘作著告別,有的用手撫摸著中華鱘,有的抱著中華鱘合影,有的甚至與中華鱘來個親吻。  一位工作人員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為了保護中華鱘,中華鱘研究所自1984年開始放流活動,至今已累計放流59次,累計向長江放流多種規格的中華鱘500多萬尾。
  • 午餐飲食有規則,若想健康,午餐吃什麼好
    正所謂「食色性也」,飲食在每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家需要做到「早吃飽午吃好晚吃少」,午餐作為一天中承上啟下的環節,吃什麼比較好呢?相信這也是眾多都市白領每天中午最為糾結的一個問題。經過了一上午的勞累,午餐應該補充能量來應對下午的工作,所以應該多吃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
  • 怎樣保護中華鱘 - 百度經驗
    中華鱘作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怎樣保護中華鱘對於普通人而言可能都不太熟悉。作為「活化石」的中華鱘保護工作也是我國漁業中比較重要的一項。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具體如何保護中華鱘。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首先是不可以食用的。至於海洋博物館的觀賞需求和科研需求都要經過層層審批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