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保護中華鱘 - 百度經驗

2020-12-20 百度經驗

中華鱘作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怎樣保護中華鱘對於普通人而言可能都不太熟悉。作為「活化石」的中華鱘保護工作也是我國漁業中比較重要的一項。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具體如何保護中華鱘。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首先是不可以食用的。至於海洋博物館的觀賞需求和科研需求都要經過層層審批和限制。《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發布,也為中華鱘的保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僅僅保障中華鱘的自生繁殖只是起到減少人為破壞的作用,如何提升中華鱘的繁殖能力和適應生存條件變化的能力就需要不斷的科研投入。我國已有針對中華鱘的多個科研項目並取得了一定成果。

只靠國家的力量來保護中華鱘畢竟有限,提升全社會的保護意識,集中社會的力量來保障中華鱘的繁殖也是工作的重點。經過政府的不斷倡導,社會人士們對於中華鱘的保護意識也在不斷提升。

把社會中散亂的力量整合起來建立保護協會也是比較重要的工作。我國已經有了多個針對中華鱘的保護協會。

發動社會力量,為中華鱘的保護和科研工作募捐。只有把社會的力量調動起來才能更好的進行中華鱘的保護工作。

相關焦點

  • 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草案)
    第二條(適用範圍)  在本市從事中華鱘保護以及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保護體制與原則)  本市中華鱘保護實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保護體制,以保護中華鱘為宗旨,堅持生態優先、統籌協調、多元共治、嚴格監管的原則。
  • 獨家述評丨保護中華鱘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今天下午,《上海市中華鱘保護與管理條例(草案)》提交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表決。保護中華鱘,就是保護我們自己;非常措施,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就是這部地方立法的鮮明價值取向。近年來,伴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中華鱘種群數量急劇下降,2010年中華鱘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級保護物種。
  • 上海創製性立法保護古老動物中華鱘
    中新網上海5月14日電 (記者 陳靜)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被稱為「長江大魚」。14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這是上海的創製性立法。據悉,保護和管理中華鱘的地方法規此前未有報導。近年來,隨著長江流域水域環境的巨大變化,包括中華鱘在內的很多水生野生動物數量大幅減少。據悉,長江上海段水域是中華鱘的重要生存區域,對其繁育產生重要影響。2017年初,上海人大啟動中華鱘立法調研。2018年,中華鱘保護被列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
  • 國寶中華鱘午餐吃什麼?
    中華鱘是一億四千萬年前留下的中國特有魚類,和恐龍是同時期的夥伴。個體碩大,體長能達到4米,體重超過700公斤,壽命能達到40歲,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由於中華鱘十分珍貴,也被稱為「水中大熊貓」。中華鱘生於長江,長於大海,十多年成熟後,洄遊產卵於長江。
  • 拿什麼拯救中華鱘? 全人工繁殖技術+保護長江生態
    對放流的中華鱘實行標記追蹤工作,不僅能更好地監測放流魚群的生存狀況,從而採取更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而且可以探尋長江其他珍稀魚類的重點繁殖期、關鍵影響因素、重點保護區域,從而探尋長江生態保護之道。  對於中華鱘而言,目前收集到的數據只能反映它們在長江段短暫的生活,它們到達大海以後,就脫離了人們的視線範圍與掌控。如何延伸至海洋,對中華鱘形成一種全周期的追蹤與保護?
  • 關於《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草案)》徵求意見有關事項的說明
    制定《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為開展中華鱘的相關保護工作提供法治保障,是落實國家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政策的必然要求,是保護中華鱘這一珍稀水生生物的客觀需要,也是完善本市野生動物保護制度體系的有益補充。
  • 中華鱘野外生存狀況堪憂 如何保護水中熊貓—新聞—科學網
    為拯救這一稀有瀕危物種,我國科學家多年來努力攻關,終於讓「水中大熊貓」得到有效保護   隨著透明水池的閘門拉開,一尾尾健康的中華鱘順著滑道而下,消失在長江之中……近日,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農業農村部長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
  • 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六問中華鱘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記者侯雪靜)14日500尾中華鱘在宜昌放歸長江,這是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成立以來連續實施的第60次中華鱘放流活動,也是我國中華鱘放流史上年齡梯隊最豐富的一次,對中華鱘野生資源具有系統性的補充作用。
  • 長江鱘、長江江豚、中華鱘,我們拿什麼來保護你
    由於受人類活動的長期影響,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水生生物資源呈現急劇衰退趨勢,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珍稀瀕危物種的自然棲息生境遭到破壞,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形勢嚴峻。近年來,為全面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農業農村部先後發布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多個物種的拯救行動計劃,並以這些旗艦物種為抓手,完善保護制度、推進常年禁捕、構建保護網絡、規範經營利用,取得明顯成效。
  • 中華鱘簡介:水中大熊貓
    中華鱘有一億多年的悠久歷史,如此古老魚類已經不多。如不採取堅決果斷的保護措施。不出50年,中華鱘將有可能滅絕。  中華鱘的險惡生存處境引起了中國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目前,長江的中華鱘已被列入國家級保護動物,在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被列為I級保護動物;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中被列為易危種。
  • 世界地球日,觸漫聯合中華鱘研究所一起護送中華鱘「回家」
    4月22日,「2020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在湖北省宜昌市珍稀魚類放流點舉行,現場將1萬尾不同年齡梯隊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據悉,這是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舉辦的第62次中華鱘放流活動日,也是歷年放流子二代中華鱘規模最大的一次。
  • 中華鱘,野生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如今養殖鱘已入尋常百姓餐桌
    這種動物叫中華鱘,生活在長江和海洋裡,鹹淡兩水都可以生活。野生的中華鱘與大熊貓一樣,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養殖的則可以拿到市場上進行買賣,不少進入了尋常百姓的餐桌。這就是小編在海鮮市場發現的鮮活的中華鱘,當然是養殖的,一條重約4斤左右,攤販要價25塊錢一斤,百元左右一條。
  • 「特寫」搶救「水中國寶」中華鱘
    由於自然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目前,中華鱘處於極度瀕危狀態。1988年,中國首次公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華鱘被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10年,中華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升級為「極危級」保護物種。
  • 中華鱘與羋月橋,孰輕孰重
    中華鱘與羋月橋,孰輕孰重湖北荊州市紀南文旅區羋月橋施工「震死」36尾極珍貴中華鱘事件最近有進展。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近日就中華鱘人工保種群體保護問題,約談了湖北省荊州市政府,要求立案查處。
  • 香港海洋公園再有一條國寶級中華鱘死亡(組圖)
    中新網1月3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香港海洋公園行政總裁苗樂文三日公布,海洋公園內再有一條中華鱘死亡。今次已是海洋公園內第三次發生中華鱘死亡事件。  苗樂文聯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教授危起偉,一同召開記者會,公布中華鱘的死訊,對此他感到難過。
  • 見證首批全人工繁殖中華鱘誕生
    本報記者 孫榮剛 黃華 特約通訊員 何燕強 攝影報導  10月4日14時58分,史上第一尾全人工繁殖的中華鱘在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華鱘研究所三峽壩區基地破殼而出,15小時後,10月5日凌晨最後一尾中華鱘寶寶掙脫了卵殼的束縛,成功降生,至此,約2萬尾全人工繁殖的中華鱘魚苗誕生,標誌著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研究取得圓滿成功。
  • 我是中華鱘研究所魚類資源保護工程師,關於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
    我是中華鱘研究所魚類資源保護工程師
  • 中華鱘怎麼去魚鱗 這個妙招免費送給你 附帶美味中華鱘吃法哦
    最近網上突然掀起了一陣「中華鱘怎麼去魚鱗」的問題,我想,大概是天氣真的是變冷了,大家都想吃一些熱氣騰騰的食物,好讓自己暖暖和和的,而中華鱘味道鮮美無比,清蒸起來肉質更加細嫩美味,所以大家都選擇吃清蒸中華鱘,但是卻碰上「去魚鱗」這個難題。
  • 湖北漁民捕獲長3.3米重700斤中華鱘(圖)
    中華鱘放進從荊州帶來的特殊水體中。  昨天,新洲一對漁民夫妻誤捕了一條長3.3米,重700多斤的巨型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漸漸地夫妻倆能看到大魚身上的花紋,憑藉多年打魚的經驗,他們驚奇地發現,這是一條巨大的長江中華鱘。兩人立即放下網,掏出電話向新洲區漁政部門匯報。很快,消息傳到湖北省和武漢市的漁政部門,他們立即出動趕到現場,在漁民的幫助下,將巨型中華鱘慢慢轉移到岸邊水域,等待長江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到現場。  張錦今年33歲,在長江上捕魚已有16年。
  • 中華鱘食用及禁忌
    肉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食用以後,對人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而且中華鱘的魚肉沒有很多的魚刺,魚骨也是可以直接食用了,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對鈣物質的吸收利用,特別適合小孩、老年人以及孕婦產婦食用,具有很好的強身健體的功效。那麼中華鱘有哪些比較常見的食用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