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創製性立法保護古老動物中華鱘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5月14日電 (記者 陳靜)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被稱為「長江大魚」。14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

這是上海的創製性立法。據悉,保護和管理中華鱘的地方法規此前未有報導。

近年來,隨著長江流域水域環境的巨大變化,包括中華鱘在內的很多水生野生動物數量大幅減少。據悉,長江上海段水域是中華鱘的重要生存區域,對其繁育產生重要影響。

2017年初,上海人大啟動中華鱘立法調研。2018年,中華鱘保護被列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2020年3月,《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草案)》提交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一審;5月13日,《上海市中華鱘保護與管理條例(草案)》提交二審。

《條例》禁止生產、出售、收購、運輸、食用中華鱘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禁止捕捉、殺害中華鱘。根據《條例》,上海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或者協調開展中華鱘人工繁育工作,制定中華鱘人工繁育工作規範,建設人工繁育基地,留存中華鱘繁殖群體和活體基因,增加人工繁育資源和遺傳多樣性。

據悉,上海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將建立健全中華鱘收容救護體系,對執法機關罰沒的中華鱘,以及野外發現的誤捕、受傷、擱淺、受困的中華鱘開展收容救護工作。《條例》指出,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中華鱘生存環境汙染、破壞的行為,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立即採取控制汙染、停止作業等相應措施,並及時向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調查處理。

《條例》還規定了區域協作,並指出,上海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與長江流域其他地區相關部門建立 。中華鱘保護與管理區域協作機制,協同推動中華鱘保護與管理,包括執法合作、科研合作、救助合作以及多樣性保護等。(完)

相關焦點

  • 獨家述評丨保護中華鱘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中華鱘知道。一億四千萬年來,地球經歷了什麼?中華鱘知道。中華鱘,蔚藍星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生物進化、地質地貌、海浸和地球變遷,問誰?研究者最愛對話中華鱘。中華鱘的科研價值、生態和社會價值,自然難以估量。
  • 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草案)
    關於《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草案)》的說明  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主任張國坤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託,就《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作如下說明:  一、立法的必要性  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研究生物進化、地質、地貌、海侵
  • 「特寫」搶救「水中國寶」中華鱘
    由於自然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目前,中華鱘處於極度瀕危狀態。1988年,中國首次公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華鱘被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10年,中華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升級為「極危級」保護物種。
  • 創製性立法「量身定製」解決山西問題
    原標題:【山西立法進行時】創製性立法「量身定製」解決山西問題過去需要政府審批的14個事項改為政府統一服務,政府審批的8個事項變為企業承諾……2019年5月30日,省人大常委會首次自主起草的經濟類創製性法規——《山西省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規定》表決通過
  • 江西財經大學陳幸歡:野生動物保護地方立法家長主義與趨同性省思
    加強野生動物保護成為全民共識,野生動物保護地方立法無疑是野生動物保護法制保障的重要一環,那麼對已有的野生動物保護地方性法規進行文本檢視,梳理其疏漏,並提出完善建議和優化路徑,無疑對後續的野生動物保護國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的制定或修訂,具有積極意義。
  • 怎樣保護中華鱘 - 百度經驗
    中華鱘作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怎樣保護中華鱘對於普通人而言可能都不太熟悉。作為「活化石」的中華鱘保護工作也是我國漁業中比較重要的一項。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具體如何保護中華鱘。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首先是不可以食用的。至於海洋博物館的觀賞需求和科研需求都要經過層層審批和限制。
  • 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六問中華鱘
    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中華鱘會像白鱀豚一樣滅絕嗎?既然物競天擇,為什麼要保護它?記者帶你走近中華鱘。一問: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首先,中華鱘是一條「古老」的魚。中華鱘是鱘魚的一種,鱘魚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動物,在距今約1.4億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堊紀就已經出現了,曾經是恐龍們的小夥伴。我國先民很早就認識並命名了中華鱘,據文獻記載,在周代,中國人就已經把中華鱘稱為王鮪魚。
  • 中華鱘野外生存狀況堪憂 如何保護水中熊貓—新聞—科學網
    中華鱘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距今有1.4億年的歷史,其身上保留著許多生物進化的痕跡,具有重要科學價值,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在湖北宜昌市舉辦——這是中華鱘研究所成立以來連續實施的第61次中華鱘放流活動,共有700尾不同年齡的大規格中華鱘放歸長江,「水中大熊貓」得到了有效保護。
  • 中華鱘,野生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如今養殖鱘已入尋常百姓餐桌
    這種動物叫中華鱘,生活在長江和海洋裡,鹹淡兩水都可以生活。野生的中華鱘與大熊貓一樣,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養殖的則可以拿到市場上進行買賣,不少進入了尋常百姓的餐桌。這就是小編在海鮮市場發現的鮮活的中華鱘,當然是養殖的,一條重約4斤左右,攤販要價25塊錢一斤,百元左右一條。
  • 中華鱘簡介:水中大熊貓
    中華鱘,又稱鰉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於軟骨硬鱗魚類,身體長梭形,吻部犁狀,基部寬厚,吻端尖,略向上翹。口下位,成一橫列,口的前方長有短鬚。口小無牙,身體呈橢圓筒形。口前有四條觸鬚,用來搜尋水底的無脊椎動物、小魚和其他食物。眼細小,眼後頭部兩側,各有一個新月形噴水孔,全身披有稜形骨板五行。尾鰭歪形,上葉特別發達。  中華鱘有一億多年的悠久歷史,如此古老魚類已經不多。
  • 關於《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草案)》徵求意見有關事項的說明
    一、起草背景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上海段)水域是中華鱘的重要棲息地,對中華鱘的生存有著重要影響。制定《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為開展中華鱘的相關保護工作提供法治保障,是落實國家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政策的必然要求,是保護中華鱘這一珍稀水生生物的客觀需要,也是完善本市野生動物保護制度體系的有益補充。
  • 拿什麼拯救中華鱘? 全人工繁殖技術+保護長江生態
    專家認為,如果不出意外,這條中華鱘現在應該入海了。這些放歸的中華鱘對自然種群具有十分重要的補充作用。  全人工繁殖技術:  中華鱘永續保護成可能  中華鱘是我國長江流域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生在長江,長在大海。
  • 志願者王成毅:倡導「領養代替購買」推動動物保護立法
    鄭州領養日誌願者王成毅說,與動物和諧相處是生態平衡中最重要的一環,合理安排流浪動物的歸宿是造福人類自身的,不但可以避免社會上流浪動物傷人,改善我們的生活生態環境,還能構建更美好的文明社會,「希望我們未來有更大的聲量去呼籲動物保護並幫助更多的流浪動物找到溫暖的家」。
  • 世界地球日,觸漫聯合中華鱘研究所一起護送中華鱘「回家」
    4月22日,「2020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在湖北省宜昌市珍稀魚類放流點舉行,現場將1萬尾不同年齡梯隊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據悉,這是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舉辦的第62次中華鱘放流活動日,也是歷年放流子二代中華鱘規模最大的一次。
  • 人工養殖中華鱘的方法和管理事項
    本文章由生活中的未來陽光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中華鱘是一種古老的魚類,最早出現在三疊紀,在我國可以成為水中大熊貓,活著的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而且隨之我國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華鱘也被端上了飯桌,作為一種大型魚類,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早在《本草綱目》中就有對中華鱘的介紹,中華鱘蛋白質含量豐富,富含多種胺基酸。對於高血脂高血壓高膽固醇等都有預防作用。野生的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作為一種有很高營養已經經濟效益的魚類,有很多人開始人工養殖中華鱘,從而獲得高收益。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養殖它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華鱘的養殖方法。
  • 長江鱘、長江江豚、中華鱘,我們拿什麼來保護你
    如何保護這些珍稀瀕危物種?農業農村部在湖北武漢召開長江珍稀瀕危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研討會。針對近期社會關注的白鱘多年未見的問題,與會專家表示,白鱘是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級保護物種。1983年以來,國家採取禁止商業捕撈利用、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一系列保護措施來試圖挽救該物種。遺憾的是,2003年以後長江流域沒有再發現白鱘。
  • 每年花100元 做中華鱘等6種珍稀動物的「養父母」
    花100元認養珍稀水生寶寶  每年花上100元,就有機會成為「水中熊貓」———中華鱘的「養父母」,除了可在第一時間了解「孩子」的「戀愛」、「結婚」等成長情況之外,「寶寶」一旦生病,還可以為它送去營養餐。
  • 香港海洋公園1隻中華鱘細菌感染健康狀況惡化 被實行「安樂死」
    據中新網今日(10月12日)報導,香港海洋公園11日中午為一條中華鱘安排「安樂死」,令至今在園內死亡的中華鱘增至7條。中華鱘(資料圖)11日安樂死的一條,為今年2月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贈的15條中華鱘之一,而同該批3條中華鱘早前亦先後因細菌感染離世
  • 國寶中華鱘午餐吃什麼?
    中華鱘是一億四千萬年前留下的中國特有魚類,和恐龍是同時期的夥伴。個體碩大,體長能達到4米,體重超過700公斤,壽命能達到40歲,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由於中華鱘十分珍貴,也被稱為「水中大熊貓」。中華鱘生於長江,長於大海,十多年成熟後,洄遊產卵於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