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草案)》徵求意見有關事項的說明
制定《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為開展中華鱘的相關保護工作提供法治保障,是落實國家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政策的必然要求,是保護中華鱘這一珍稀水生生物的客觀需要,也是完善本市野生動物保護制度體系的有益補充。
-
上海創製性立法保護古老動物中華鱘
中新網上海5月14日電 (記者 陳靜)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被稱為「長江大魚」。14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這是上海的創製性立法。據悉,保護和管理中華鱘的地方法規此前未有報導。近年來,隨著長江流域水域環境的巨大變化,包括中華鱘在內的很多水生野生動物數量大幅減少。據悉,長江上海段水域是中華鱘的重要生存區域,對其繁育產生重要影響。2017年初,上海人大啟動中華鱘立法調研。2018年,中華鱘保護被列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
-
獨家述評丨保護中華鱘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今天下午,《上海市中華鱘保護與管理條例(草案)》提交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表決。保護中華鱘,就是保護我們自己;非常措施,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就是這部地方立法的鮮明價值取向。近年來,伴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中華鱘種群數量急劇下降,2010年中華鱘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級保護物種。
-
「特寫」搶救「水中國寶」中華鱘
2020年5月14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全票通過《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下稱《條例》),這是上海第一部單一特定野生動物保護法規,也是全國首部中華鱘保護地方立法。「沒想到全國創新的物種保護立法二審就能全票通過,這是上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迫切需要,也是所有委員與社會對於中華鱘保護工作的共識。」《條例》通過當天,劉健就在現場。
-
長江鱘、長江江豚、中華鱘,我們拿什麼來保護你
由於受人類活動的長期影響,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水生生物資源呈現急劇衰退趨勢,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珍稀瀕危物種的自然棲息生境遭到破壞,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形勢嚴峻。近年來,為全面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農業農村部先後發布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多個物種的拯救行動計劃,並以這些旗艦物種為抓手,完善保護制度、推進常年禁捕、構建保護網絡、規範經營利用,取得明顯成效。
-
拿什麼拯救中華鱘? 全人工繁殖技術+保護長江生態
專家認為,如果不出意外,這條中華鱘現在應該入海了。這些放歸的中華鱘對自然種群具有十分重要的補充作用。 全人工繁殖技術: 中華鱘永續保護成可能 中華鱘是我國長江流域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生在長江,長在大海。
-
全面落實國民待遇,《上海市外商投資條例(草案)》徵求意見
8月10日,《上海市外商投資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及相關說明對外公布,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上海在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儘快出臺本市地方性法規,體現了對落實《外商投資法》的重視。」
-
我是中華鱘研究所魚類資源保護工程師,關於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
我是中華鱘研究所魚類資源保護工程師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和白鱘同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等級,中華鱘和長江鱘等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昨日,記者再次深入採訪相關部門和專家。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長江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公報》顯示,自2003年以來,已連續16年未發現白鱘活體。「作為長江旗艦物種,白鱘的滅絕,折射出整個長江生態系統的狀態。」危起偉說,白鱘是江海洄遊魚類,在長江上遊繁殖,葛洲壩的修建,阻隔了白鱘的繁殖通道。
-
1.2米長中華鱘死在長江邊
死在江邊的中華鱘。記者石一 攝1.2米長中華鱘死在長江邊本報訊(記者孔超)昨日上午,一條長約1.2米的大魚出現在長江南岸洪山白滸山水域的江邊。武漢市漁政船檢港監管理處工作人員趕來調查發現,該大魚是一條已死亡的中華鱘。該大魚出現在白滸山碼頭三號吊橋下方的淤泥和雜物間,長約1.2米,其脊背有凸起的硬鱗,左側鰓部有腐爛的痕跡。
-
提高地方立法質量《湖南省洞庭湖保護條例(草案)》專家論證會召開
本報長沙訊 1月8日,省人大法制委、常委會法工委組織召開《湖南省洞庭湖保護條例(草案)》專家論證會,助力提高地方立法質量。會議邀請了省發改委、水利廳、農業廳、自然資源廳以及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等實務界和理論界的七位專家,對條例草案有關制度設計的合理性、可行性等進行論證。會議由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曾東樓主持,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制委主任委員王剛、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吳秋菊參加會議。論證會上,法工委對條例草案的有關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
-
市人大常委會授權發布:《上海市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草案)》今起徵詢...
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姚麗萍)今天起,《上海市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草案)》開始徵詢公眾意見。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及相關說明將在解放日報、上海法治報、東方網(www.eastday.com)、新民網(www.xinmin.cn)、上海人大網、「上海人大」微信公眾號上全文公布,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以便進一步研究修改,再提請以後的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
-
中華鱘野外生存狀況堪憂 如何保護水中熊貓—新聞—科學網
為拯救這一稀有瀕危物種,我國科學家多年來努力攻關,終於讓「水中大熊貓」得到有效保護 隨著透明水池的閘門拉開,一尾尾健康的中華鱘順著滑道而下,消失在長江之中……近日,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農業農村部長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
-
湖北宜昌:2500尾中華鱘、長江鱘「回家」
增殖放流活動在長江宜昌段舉行 付蓓蓓 攝2020年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綜合生態補償項目增殖放流活動11月18日舉行,2500尾大大小小的中華鱘、長江鱘等順著人工通道「刺溜」滑下,回歸長江的懷抱。
-
《上海市外商投資條例(草案)》徵求意見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上海人大網站8月10日消息,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對《上海市外商投資條例(草案)》進行了審議。為進一步發揚立法民主,現將法規草案徵求意見稿及相關說明全文公布,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以便進一步研究修改,再提請以後的常委會會議審議。
-
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六問中華鱘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記者侯雪靜)14日500尾中華鱘在宜昌放歸長江,這是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成立以來連續實施的第60次中華鱘放流活動,也是我國中華鱘放流史上年齡梯隊最豐富的一次,對中華鱘野生資源具有系統性的補充作用。
-
申城多家飯店售賣"中華鱘"? 幾乎都是雜交品種食用合法
近日,多位市民向本報熱線打來電話,稱滬上部分海鮮餐館內提供「中華鱘」食用。市農委對此明確表示,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絕對禁止食用。而部分餐廳所謂的「中華鱘」,其實不過是部分雜交鱘魚,其中又以俄羅斯鱘為主,這些食用是合法的。 餐館真有「中華鱘」? 「108元一斤,差不多一條就是百來元。」
-
如何恢復中華鱘的自然繁殖?河海大學大禹學院長江流域科考團暑期關注「水中國寶」
經廖小林介紹,世界鱘魚共有27種和5亞種,而我國分布有8種鱘魚,在長江流域發現的三種鱘魚種類中華鱘、白鱘、達氏鱘目前均已處於極度瀕危或瀕臨滅絕的艱難處境,其中中華鱘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具有河海洄遊、秋季繁殖、大個體、長壽命、首次繁殖年齡大等特點。
-
中華鱘簡介:水中大熊貓
【中華鱘的保護現狀及其保護意義】 最大個體重達550公斤,幼年生活在我國東部沿海,性成熟後洄遊入江河繁殖,產卵場主要分布在長江,另在珠江也發現有少數中華鱘產卵。 但三峽工程在每年10月份開始蓄水,將使下洩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減少,這就有可能干擾中華鱘在葛洲壩工程下遊的棲息和產卵活動。造成長江中中華鱘的數量急劇下降,導致中華鱘已成為瀕危物種。中華鱘有一億多年的悠久歷史,如此古老魚類已經不多。如不採取堅決果斷的保護措施。不出50年,中華鱘將有可能滅絕。 中華鱘的險惡生存處境引起了中國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
世界地球日,觸漫聯合中華鱘研究所一起護送中華鱘「回家」
4月22日,「2020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在湖北省宜昌市珍稀魚類放流點舉行,現場將1萬尾不同年齡梯隊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據悉,這是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舉辦的第62次中華鱘放流活動日,也是歷年放流子二代中華鱘規模最大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