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2500尾中華鱘、長江鱘「回家」

2020-12-20 央廣網

增殖放流活動在長江宜昌段舉行 付蓓蓓 攝

2020年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綜合生態補償項目增殖放流活動11月18日舉行,2500尾大大小小的中華鱘、長江鱘等順著人工通道「刺溜」滑下,回歸長江的懷抱。

中華鱘、長江鱘被移至放流池 付蓓蓓 攝

中華鱘、長江鱘即將「回家」。 付蓓蓓 攝

據了解,本次增殖放流活動共向長江投放中華鱘、長江鱘共計2500尾,胭脂魚4.25萬尾,四大家魚1.85萬公斤,對恢復珍稀魚類種群數量,改善和優化水域的水生生物群落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2500尾中華鱘、長江鱘等順著人工通道滑向長江。 付蓓蓓 攝

中華鱘、長江鱘在人們的協助下回歸長江。 付蓓蓓 攝

長江水產研究所中華鱘首席科學家危起偉表示,上世紀80年代以來,每年中華鱘都會在宜昌江段棲息、繁衍,今年宜昌率先在長江段開展「十年禁捕」,為中華鱘等長江水生生物的棲息和繁衍創造了重要的條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完)(郭曉瑩 鄭延)

相關焦點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和白鱘同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等級,中華鱘和長江鱘等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昨日,記者再次深入採訪相關部門和專家。2017年至2021年,農業農村部支持開展「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調查」專項工作,在全流域布置65個調查站位,20餘家單位參加,在2017年至2019年的野外調查工作中未發現白鱘。理論推導,則主要基於從80多篇文獻資料收集而來的、1981年至2003年間共210尾白鱘誤捕記錄,反推得出滅絕可能性。IUCN如何定義一個物種的滅絕?
  • 湖北宜昌700尾中華鱘放歸長江 部分為8到10齡體長約兩米
    從高高的滑道滑下,輕盈地擺動尾巴,便消失在江水中……13日上午在湖北宜昌舉行的「2019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中,700尾中華鱘順利放歸長江。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攝:王自宸這是中國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成立以來連續實施的第61次中華鱘放流活動,此次中華鱘放流群體為「中青幼」相結合,包括2009到2017年間的5個年份梯隊,還有30尾通過早期性別鑑定技術篩選出來的全雄性中華鱘,對豐富野生中華鱘年齡梯隊、提升野生群體遺傳多樣性、調整自然條件下中華鱘性別比例失調具有重要意義。
  • 長江鱘、長江江豚、中華鱘,我們拿什麼來保護你
    近期,有媒體對長江白鱘多年未見進行了報導。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為何衰退?如何保護這些珍稀瀕危物種?農業農村部在湖北武漢召開長江珍稀瀕危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研討會。由於受人類活動的長期影響,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水生生物資源呈現急劇衰退趨勢,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珍稀瀕危物種的自然棲息生境遭到破壞,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形勢嚴峻。
  • 2019年宜昌江段中華鱘繁殖群體估算數量為16尾
    這是首次由多部門聯合發布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重點介紹了2019年長江流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漁業資源、重要漁業物種產卵場、漁業生態環境及生態修復監測情況。 其中公報指出,葛洲壩下宜昌江段未監測到中華鱘的自然產卵活動,該江段中華鱘繁殖群體估算數量為16尾。
  • 世界地球日,觸漫聯合中華鱘研究所一起護送中華鱘「回家」
    4月22日,「2020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在湖北省宜昌市珍稀魚類放流點舉行,現場將1萬尾不同年齡梯隊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據悉,這是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舉辦的第62次中華鱘放流活動日,也是歷年放流子二代中華鱘規模最大的一次。
  • 中華鱘簡介:水中大熊貓
    在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修建前,中華鱘的產卵場位於長江上遊幹流和金沙江的下段,由於葛洲壩樞紐的阻隔,不能溯遊到上遊產卵場的中華鱘,在緊接葛洲壩下的宜昌長航船廠至萬壽橋附近約7公裡江段上,形成了新的產卵場,面積大約330公頃。
  • 237公裡120種、從2增長到17……宜昌這些數字代表什麼?
    長江流經宜昌237公裡這裡生活的魚類有120餘種宜昌長江漁業資源保護情況如何?張泉攝宜昌市長江江段漁業資源豐富長江流經宜昌237公裡,在這裡生活的魚類有中華鱘、長江鱘、江豚、胭脂魚國家一二級保護性水生野生動物,還有江團、銅魚、長薄鰍等重要珍稀魚類和「四大家魚」為代表的經濟魚類,分布有多處魚類繁殖場。
  • 拿什麼拯救中華鱘? 全人工繁殖技術+保護長江生態
    本報記者 劉 慧攝  左下圖 在放流活動中,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出對中華鱘和長江「母親河」的愛與憧憬,圖為參觀者冒雨參觀畫展。本報記者 劉 慧攝  在煙雨迷濛的長江流域,4月8日上午10時,從湖北省宜昌江段放流的500尾大規格中華鱘隨波逐流,奮力向長江下遊遊去。根據聲吶監測顯示,截至4月23日18點32分,靖江已監測到本次放流中華鱘1尾。靖江距離放流點1506.04公裡。
  • 表情包創作和知識競賽「輪番上陣」,觸漫用不一樣的方式守護中華鱘
    據三峽集團最新消息,5月6日13時30分2秒,距離湖北宜昌中華鱘放流點約1800公裡的江陰監測站點,監測到編號為4911的8齡中華鱘聲吶信號。這意味著4月22日放流的10000尾子二代中華鱘,已陸續到達長江口水域。
  • 25.7萬尾長江珍稀特有魚類放歸金沙江
    其中放流4萬尾大規格子二代長江鱘,放流規模為國內最大,意味著長江鱘的全人工繁育技術已日臻成熟。攝影:朱靜霞另據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副所長李志遠介紹,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鱘,是本次放流的重點對象之一。長江鱘,又稱達氏鱘,主要分布於長江上遊幹流及各大支流。受人類活動影響,目前,長江鱘自然種群資源規模不斷縮小,已無法自我維持,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為極危級保護物種,成為長江魚類資源保護的旗艦物種。
  • 萬餘條「中華鱘」被毒死?專家:魚塘養殖均為雜交鱘
    作為國家一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養魚戶可以自由養殖中華鱘?野生的中華鱘目前生存狀況如何?「不可能是中華鱘,國家一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是不允許私人自由養殖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劉煥章研究員看了此新聞報導後,肯定地回復科技日報記者。
  • 農業農村部與三峽集團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
    11月28日,農業農村部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在湖北宜昌聯合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大規格子二代中華鱘150尾。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三峽集團董事長雷鳴山出席活動。農業農村部會同沿江各省市全力以赴打響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發布實施中華鱘、長江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拯救行動計劃,持續組織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每年在長江流域放流各種魚類超過50億尾,有效促進了長江水域生態功能修復。明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實施歷史性的「十年禁漁」。
  • 宜昌中華鱘魚園
    中華鱘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名錄,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是魚類共同的祖先古棘魚的後裔,距今已有1億4000多萬年的歷史,有活化石之稱,是淡水魚類中最大最長壽的魚。成年中華鱘長達四米多,體重超過千斤。     由於舉世聞名的長江葛洲壩工程的興建,攔斷了中華鱘產卵洄遊通道。
  • 洪水中大量鱘魚靠岸,各地頻繁有人釣獲,是中華鱘嗎?
    養殖的雜交鱘當然,這些細微特徵,除非是水產人士,普通釣魚愛好者、漁民,應該說很難區分清楚並以此判斷鱘魚的種類。另外一個較為容易辨認的特徵,就是魚頭部長度:中華鱘頭部較鈍而短,雜交鱘一般頭部尖長,幾乎佔到身長的1/5。
  • 漁民從甌江捕獲中華鱘?專家:這是一條人工養殖鱘魚
    他趕緊把這條怪魚帶回家,附近的鄰居得知紛紛前來觀看,很多人說這可能是國寶——中華鱘。  老林讓兒子在網上搜索中華鱘的信息,發現怪魚的確與中華鱘很相似,如果真是中華鱘,那它就屬於國家保護動物。老林頓時心慌起來,立即報警。  下午1時許,龍灣公安分局狀元派出所民警夏克楚迅速趕到現場。
  • 見證首批全人工繁殖中華鱘誕生
    10月1日上午,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深入現場考察子二代中華鱘培育情況。  本報記者 孫榮剛 黃華 特約通訊員 何燕強 攝影報導  10月4日14時58分,史上第一尾全人工繁殖的中華鱘在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華鱘研究所三峽壩區基地破殼而出,15小時後,10月5日凌晨最後一尾中華鱘寶寶掙脫了卵殼的束縛,成功降生,至此,約2萬尾全人工繁殖的中華鱘魚苗誕生,標誌著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研究取得圓滿成功。
  • 達氏鱘與中華鱘,材料選擇及鑑定方法
    導語:達氏鱘與中華鱘,材料選擇及鑑定方法達氏鱘骨板間皮膚的粗糙度也隨發育階段的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在較小的幼魚(體長在6-7cm以下),手摸其皮膚感覺光滑,隨著體長的增長,手摸其皮膚就逐漸有細砂狀感覺,粗糙面細密且分布均勻。
  • 地球上每小時有3種生物滅絕,長江鱘步上後塵,科學家害怕了
    在我國境內,最為知名的鱘魚應該是這兩種:長江鱘和中華鱘。不過讓人感到傷悲的是,長江鱘如今已經銷聲匿跡,瀕臨滅絕,國家將它們列為業生動物基金會的十大瀕危動物之一。長江鱘是一種非常具備歷史研究價值的生物,是一種自遠古時代存活下來的生物。相傳,長江鱘魚與恐龍是同時代的生物,至少具備1.5億年歷史。據記載,最大的長江鱘魚體重約為50KG,體長接近2米,這種體型可想而知。
  • 申城多家飯店售賣"中華鱘"? 幾乎都是雜交品種食用合法
    近日,多位市民向本報熱線打來電話,稱滬上部分海鮮餐館內提供「中華鱘」食用。市農委對此明確表示,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絕對禁止食用。而部分餐廳所謂的「中華鱘」,其實不過是部分雜交鱘魚,其中又以俄羅斯鱘為主,這些食用是合法的。  餐館真有「中華鱘」?  「108元一斤,差不多一條就是百來元。」
  • 把黑手伸向「長江鱘」,重慶這幾個「錨魚人」玩大了!
    長江鱘又稱達氏鱘,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下遊以及長江上遊,是長江中的一種大型淡水魚類,體長最長可以達到1米多,重達數十千克,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經證實,這正是一條「長江鱘」!這幾個人真是膽大包天,竟然用黑科技——可視錨魚裝置來釣「長江鱘」,這分明是明知故犯,事情敗露後又急於「毀屍滅跡」,這絕不是普通的釣魚人,分明是一起有預謀的非法捕撈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