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個來自重慶的朋友問我,「為什麼你們廣東人這麼喜歡喝糖水?糖加水有什麼好喝的?」我愣住了幾秒,然後語重心長的跟他解釋,此「糖水」非彼「糖水」。之後,我帶他吃了一次正宗廣式糖水,然後他就立刻臣服於廣東美食的魅力之下。每次出夜街,最後如果不食個糖水再回家,總會覺得人生都不是完整的。吃糖水,對於所有廣東人來說,是「是日甜蜜」。糖水,遠不止白糖加水那麼簡單,小小一碗糖水,裡面卻包含著廣東人對飲食的愛意。它,可以是親情的愛意。每次疲憊下班回到家中,媽媽總是「精心炮製」出一鍋番薯糖水,然後每人拿著一碗糖水邊吃邊煲劇。即使沒圍坐在桌前,也能感受到那份甜意,「一家人最緊要齊齊整整一起吃碗糖水」。
廣東人口中所說的糖水,並不是糖+水,它可視為各種中式甜品,其形態以羹、湯、糊為主,在質地上除了液體還有固體和半固體。兩廣、香港、澳門人通常稱之為「糖水」;外省人統稱它做「甜品」;而潮州則呼之為「甜湯」。因此粵語一般稱「食糖水」,而不會稱「飲糖水」。在廣東,除了按照形態將糖水以外,更高深的分類手法則是按照時令與功效來劃分。與煲湯相似,不同的時令,吃的糖水也有不同的講究,這就是廣東所講究的「不時不食」。
番薯糖水。你需要準備番薯500g、冰糖150g、生薑一大片拍松 。首先是將番薯去掉皮,洗乾淨後切成厚塊或者比較好看一點的角狀,用甘甜可口的清水浸半小時左右的時間,浸時要記得時常換水。接著把大水3杯及生薑放入鍋內用適當的火候燒開,然後放入番薯,用慢火煮酥,約需20分鐘,要視番薯厚薄而定,再放冰糖煮溶並再將其燒開,你就可以吃到一碗味道極品的番薯糖水了。個人覺得可以將糖水冰鎮一小段時間,在廣東酷暑的夏天,簡直是身心味覺上的享受。番薯糖水的主角「番薯」也就是紅薯,可是一頂一的好東西呢!中醫認為它味甘性平微涼,有潤肺滑腸、補腎益胃的功效,老少皆宜。
講到廣式糖水,好多人脫口而出都系楊枝甘露。不可否認,以楊枝甘露為代表的新派糖水是非常偉大的一款創新。首先把西米放進煮開的水裡,大火煮1分鐘後加蓋悶至透明。芒果一個個把肉挖起來,用攪拌機打成漿,要切小塊,攪拌器才好打哦。另一個起肉切成1cm見方狀備用。將冰糖放進水裡煮溶,倒進西米煮開約2分鐘降溫。當西米降到40度以下時,先加入三花淡奶,份量以湯色泛起牛奶色為準;再加入椰汁或者椰奶。然後加入芒果汁,如果覺得不夠甜的話,可加入適量的幼砂糖調和一下。最後加入一些其他新鮮水果的guo肉粒,然後把它放入冰櫃冷凍適當時間就可以食用。金香軟滑的甘露瓊漿,吃起來軟滑如綢。勺勺果肉,香、甜、酸俱全,清新怡人。
還有一款養生又入口的糖水就是芝麻糊。很多人吃了一堆補藥,功效還不如這一把芝麻。所以,芝麻的這些好處,千萬要看看,很少有人知道!首先準備好200克的黑芝麻、白米1湯匙、適量的冰糖和清水。將黑芝麻和米洗淨,浸2小時左右的時間。接著將黑芝麻、米及4碗水放入攪拌機內,大概攪上5分鐘,將芝麻及米攪至全爛。將芝麻米漿倒在魚袋布內,隔渣,令芝麻糊更滑。還可以用茶隔,不過需隔2小時以上。最後把4碗水及冰糖放入煲內煮溶,再放芝麻米漿,用慢火一邊煮,一邊攪動,煮至糊狀即成一碗香味四溢的芝麻糊。但長期吃黑芝麻真的對頭髮有些好處,而且對於女生來說有補氣的價值。各位男同學,黑芝麻補腎。
在廣東,特別是夏天,齊齊踢著拖鞋到樓下熟悉的糖水店點上一碗最愛的糖水,聊一聊人生,憶一憶從前;或者約上喜歡的人,與ta吃一碗甜甜蜜蜜的糖水。糖水,不僅甜蜜了無數人寂寥的胃,也將那濃濃的人情味送達了人心。但是呢在這個追求經濟效益的年代,街上糖水鋪基本上主推新派糖水,就算系賣傳統糖水,多數都系以粉漿衝制,慢工出細活的糖水鋪已經是越來越少。
老廣們一如既往地愛吃,不過發現,秋天一到,糖水鋪裡的人是更多了。秋天乾燥易上火,這迷倒國人的廣式糖水,以真材實料入鍋,細火慢燉,用時間熬出一味好喝的甜。而且老廣們總講究季節食材,是以糖水總能「夏秋去暑燥,冬春防寒涼」。雖然涼茶也有同樣功效,但怎麼能及從唇齒到腸胃的溫熱甜蜜,一碗下肚,柔滑軟甜布滿舌尖,通體舒爽滋潤。越深入接觸糖水,越發現它食材考究,做法又符合中國胃。但始終沒有走向全國,大概是因為口味上的水土不服,畢竟廣東人嗜甜可不是說說的!一碗糖水雖說比不上其他的美味佳餚,但是足夠讓你品嘗到生活中一時的小確幸也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