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張丹妮 湖南民生網
2020年2月25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向社會發布了16個新職業,其中包括呼吸治療師。
呼吸治療師是什麼?
在援鄂一線做什麼呢?
夏金根
呼吸治療師、中日友好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
呼吸治療師是危重症救治團隊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員,主要為呼吸功能受損的病人提供呼吸支持或者氣道管理等很重要的臨床呼吸治療工作。
此前,人才報/民生網記者有幸採訪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呼吸治療師方毅敏,讓我們通過個人故事走近這個職業。
4月17日,省人社廳、省衛健委、省中醫藥管理局發文對112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突出貢獻的衛生工作者進行表彰,來自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呼吸治療師方毅敏獲記大功獎勵。
和他個人戰疫經歷一起被關注的,還有他所從事的職業——呼吸治療。疫情發生以來,呼吸治療這一在中國發展超過20年的冷門職業,似乎突然火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為省重症病例醫療救治專家組的成員之一,方毅敏的專業為重症患者提供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支持?一呼一吸之間,他怎樣守護患者的生命?
01
「像呼吸一樣」並不簡單
人們喜歡用「像呼吸一樣」來描述一件事情的簡單平常。作為一名呼吸治療師,方毅敏不喜歡這個比喻,呼吸是跟生命有關的大事,怎麼會簡單?
3月14日,株洲市新冠肺炎定點隔離救治醫院最後一例患者病癒出院,標誌著株洲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成功清零。這不是自己參與搶救成功的第一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但站在歡送病人的隊列裡,方毅敏還是有些激動。這是全省首例ECMO 治療痊癒出院的患者,也是全國第一個ECMO清醒支持治療的案例。
患者的真名與玫瑰同音,所以醫生們都叫她「玫瑰阿姨」。1月28日,玫瑰阿姨因確診為新冠肺炎被送進株洲市新冠肺炎定點集中隔離救治醫院。入院初期,玫瑰阿姨病情不算嚴重,但因為有甲亢病史,短短幾天內,她的各項指標持續惡化,出現了紫紺、呼吸困難等症狀。2月11日,玫瑰阿姨病情再度惡化,隔天開始接受ECMO治療。
採用ECMO救治是向死神「買時間」,非常考驗醫護團隊的技術。2月14日,有著成功幫助常德6例重症患者脫險經驗的方毅敏趕到株洲,緊急馳援玫瑰阿姨的治療。
使用ECMO必須抗凝,這就有可能出現出血、栓塞等併發症。另外,上機器的時間長了,患者還可能被感染。綜合考慮之後,方毅敏提議:先拔管,再撤ECMO,做清醒ECMO(指在沒有氣管插管、清醒和能夠自主呼吸患者中應用——編者注)治療。「並不是說這個技術有多高超,而是說這個方案最適合。玫瑰阿姨除了有甲亢病史,心臟還有些問題,ECMO的使用可能會帶來一些併發症。並且當時她的肺已經恢復了80%的功能,撤掉ECMO反而能避免給她帶來與鎮靜、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相關的副作用。」
02
「豎」起來的呼吸治療法
國內首個呼吸治療專業創辦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曾給呼吸治療師下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呼吸內科醫生相當於T字母的『橫』,要求知識面廣,通過系統的醫學知識,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的診斷、檢查和治療;而呼吸治療師則相當於T字母的『豎』,要求他們針對呼吸這項單一的治療,非常深入細緻地對患者實施救治。」在湖南省新冠肺炎重症病例醫療救治專家組中,方毅敏就是為數不多的這一「豎」。1月28日,方毅敏與另外兩名同事一起前往常德,馳援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彼時,湖南全省共有4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光常德就有2例。
當時不只是他,整個醫學界對這個病毒的了解還存在許多未知,對於這個沒有特效藥的傳染性疾病,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的治療並沒有標準答案。方毅敏說自己能做的就是用各種方法為患者支撐呼吸,「多維持一口呼吸,就多一線活下去的希望」。
憑著多年呼吸治療的經驗,方毅敏很快找到了新冠肺炎與流感肺炎的共通之處。「比如俯臥位呼吸,就是我們俗話說的趴著睡,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用這個方法,氧和指數能很快改善,從100mmHg左右上升至250mmHg以上。」方毅敏介紹,重症患者的病情變化快,為了觀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壓,進而調整參數等,剛開始,他在重症監護病房經常一呆就是10個小時。
不斷優化治療經驗,加上醫護團隊的默契配合,常德危重症患者全部痊癒出院。方毅敏與團隊把這些治療經驗整理成文章《診治經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優化管理與呼吸治療的探索》,在《中華重症醫學》電子雜誌上發表。
03
「溢」出來的職業認同感
呼吸支持技術和氣道管理是新冠肺炎治療最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專攻「呼吸」的呼吸治療師可謂「一戰成名」。也是在今年2月25日,呼吸治療師被人社部列入16個新職業中,標誌著一直無法像國外一樣拿到職業認證的呼吸治療師終於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肯定。但在方毅敏看來,這並不能繼續提高他對從事這個職業的認同感。
「最大的原因是我對呼吸治療師的職業認同感已經很『滿』了,再『滿』就要『溢』出來了。」方毅敏笑著解釋。
大學填報志願時,同為醫生的父母建議他填報呼吸治療專業,本著「都可以」的心態,方毅敏去了呼吸治療發展比較完善的加拿大求學。2015年,湘雅醫院設立呼吸治療中心,也就是那一年年底,方毅敏從加拿大回國,參加面試、考核 ,隔年順利進入湘雅醫院工作。
彼時,呼吸治療在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已經有了70多年的發展歷史,相比之下,國內的呼吸治療專業發展才20多年,公眾認知度並不高。「每個人對自己的專業或多或少會有些情懷吧,對我來說,這種情懷就是不管外界了不了解我的專業,但首先我自己認可它的價值,並且工作越久,這種認同感越高。」方毅敏說。
在新冠肺炎的治療中,因為是為患者進行高流量鼻導管氧療、機械通氣治療、氣道管理、人工氣道建立等與氣道和呼吸相關的工作,這也意味著傳染的風險更高。從1月28日開始,他一直輾轉常德、株洲、婁底治療患者,即使回到長沙也要注意隔離距離,剛剛過完1歲生日的女兒甚至已經不認識自己……但方毅敏說這段時間以來,他用專業的思維做專業的事,用呼吸守護了更多人的生命,值了!
來源 | 人才報/民生網
記者 | 張丹妮
原標題:《疫情中新職業——呼吸治療師,一呼一吸 守護生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