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on Li. 美國華盛頓大學
本文有以下兩個主旨:1. 介紹我個人與精神分裂症戰鬥及康復的過程;2. 分析罹患此類疾病的大學生如何從最初的發作中康復,不僅重返校園,而且取得一定的成功。
我自己的故事
2015年秋天,我正式進入華盛頓大學就讀。我的第一個學季(quarter)過得還不錯,但第二個學季就出現了精神崩潰的情況,只能休學。2016年秋天,我回到了學校。與2015年類似,最開始情況不錯,但接下來的那個學季成為了我漫長艱辛的旅程的開始——我遭遇了首次精神病發作。
這個過程中,我輾轉於西雅圖形形色色的急診科之間;那個學季,我已經到了斷斷續續無家可歸的程度,又一次休學。儘管努力趕上了接下來的春季學季,我在隨後的兩年內飽受陽性、陰性及認知症狀的困擾;精神病發作的學季內,我甚至失去了閱讀和做基本算術題的能力。我曾經是個有志向的好學生,但在華盛頓大學就讀的三四年內,我在學業上感覺非常吃力。
當時那個情況下,我都感覺沒什麼希望了;如果還有些想法,比如畢業、上研究生,那也是遙不可及的。
我的康復歷程
說實話,現在我也很難說我已經從精神分裂症中「完全康復」。然而,在過去的三年間,我無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從精神科大夫和/或治療師那裡獲得幫助當然是很重要的事情,但在尋求幫助的過程中,我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體會就是,一定要給自己設立目標。對於大學生而言,這一點非常具象,因為眼前已經有各種預設好的明確目標,如考試得高分、某一門課表現良好等。然而我堅定地認為,設立目標對於所有人都很重要,不僅僅是有精神問題的人。刺激心智對於康復非常重要。有一句諺語說:「無所事事的時間是惡魔的遊樂場」,我對這句話感同身受。患病後,我們很容易沉湎於悲傷和自憐中,但這樣做終究沒什麼好處,無助於康復。
這也正是我給自己定下的規矩。即便我不在學校,我也將持續刺激大腦作為目標,包括看書,創作/演奏音樂,或者自主學習。此外,我們也不能忽視家人、朋友以及我們之間的紐帶對於康復的價值。認真看待這些東西可以作為康復的開始。
帶病取得成功
藥物管理
長期以來,堅持使用合適的藥物對我從疾病中康復至關重要。儘管藥物管理這個詞聽起來會讓人感覺,病人在很辛苦地平衡藥物的實際療效和副作用,但精神科規律複診,以及把握好自己的用藥,對於康復和回歸正常功能的確意義重大。一些年輕人,比如很多大學生,可以在美國平價醫療法案的幫助下使用父母的醫保。
學業成功
用藥無疑是對抗精神病性障礙的第一步,但對於大學生患者而言並非唯一的一步。
精神病發作後,與學校的諮詢師或類似人員取得聯繫是回歸學校的第一步。可以這樣說,學校的諮詢師能夠給患病的學生設置一個正確的方向,並針對如何回歸校園以及在校園內取得成功提供建議。整個學校可能會配置諮詢師,你所在的院系也可能會有,這是任何大學生都應該充分利用的資源。
回歸校園並取得成功的另一個重要步驟在於,進入學校針對殘疾學生的某些保障計劃並獲取幫助。據我所知,從法律角度出發,學校必須滿足殘疾學生的需要;此類服務對於患病大學生很有價值,比如考試時獲得額外的答題時間,以及其他形式的學習材料等。想獲得這些服務,學生需要在醫生處開具某些證明。
大學內的學業成功輔導(Academic success coaching)同樣是所有大學生應充分利用的資源,包括罹患精神障礙的大學生。就我個人而言,被診斷精神分裂症後,我在時間管理及學習技能方面著實遇到了很多困難;一些技能在患病前沒什麼問題,但患病之後就不行了。輔導員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也可以幫助罹患精神障礙的學生更容易地帶著必備的學習技能及回歸校園。
結語
我肯定不是唯一一個在校期間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的大學生;然而,我希望我的故事不僅能夠幫助同樣罹患此類疾病的人,還能幫到那些希望了解這些疾病以及飽受困擾的患者的人。
致謝
感謝Helen 「Trez」 Buckland醫生這些年來持續提供的指導和支持。
文獻索引:Don Li, Navigating Schizophrenia in College, Schizophrenia Bulletin, , sbaa096, https://doi.org/10.1093/schbul/sbaa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