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中這三個典故,看過的人都哄堂大笑,但自己卻身處其中?

2020-12-25 歷史繁星

成語故事,可以說是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對於它,我們都很熟悉。然而其中三個耳熟能詳的典故,我們知道它的意思,長大後卻怎麼也做不到。

第一個就是刻舟求劍。這刻舟求劍講的是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裡掉到水中,然而他卻只記標記,並沒有立刻搜尋的故事。當時看到這個故事,課堂上的人都笑哭了,紛紛笑話楚人蠢笨。然而長大後的我們卻又聰明在哪裡呢?在歲月這條長河中,某個節點遺失的東西自己並沒有留下記憶,卻又在之後時光中費力尋找,實在是太過可笑了吧!

第二個就是掩耳盜鈴。話說古代有一個人,他在範氏滅亡後想要順勢偷走一個鍾,然而卻不小心敲擊發出聲音。這時他以為捂住自己耳朵,就可以讓所有人都聽不見的。對於他的這種想法,世人都覺得太過荒謬,但其實生活中像他這樣的人的並不少見。在科技如發達的今天,我們都知道玩手機不利於學業進步,然而我們只會手捧手機,心中默默說道明天就不玩了。這樣的做法,不也是自欺欺人嗎?

第三個就是削足適履。對於這個成語的典故,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也會在心中默默說道,世上怎麼會有這麼蠢的人。然而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不管是交朋友或是找工作,被迫會做出曲意逢迎的事情。即使有的時候,內心非常清晰的知道,這樣直接侵害了自己權益,但卻仍然保持沉默並不做聲。

所以,成語中的傻事沒人願意去做,然而其中的傻子,卻真實存在於生活中。你們認為呢

相關焦點

  • 聽故事 學成語 | 哄堂大笑:把你的笑話拿來分享
    聽故事 學成語
  • 薦書 | 逗逗鎮的成語故事:涵蓋1000個成語、120個典故的啟蒙書
    也可以把每個字朝上,媽媽拿出一個字,讓孩子拿出剩下三個字組成成語。而逗逗鎮這套書卻不一樣,他十分懂得孩子的語言、心理特點和感知能力,用貼近兒童的語言來表述,讓孩子聽懂成語,還能運用成語。比如我們都很熟悉的成語《一毛不拔》,故事的發生背景放在了逗逗鎮,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摳摳員外。摳摳員外有多小氣呢?為了不讓客人吃飯,他把所有的碗筷都收起來,只留下自己的。
  • 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人類最早的故事往往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中國也不例外。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是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豐富多彩,集中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鬥爭精神。下面十個成語典故都與神話故事有關,代表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高峰。
  • 【團】涵蓋120個成語典故、1000個成語的啟蒙成語書《逗逗鎮的成語故事》
    整套書一共30本,涵蓋30個成語故事、120個成語典故、1000個成語,1700個生字。這套書所有的成語故事,都發生在一個叫逗逗鎮的地方。而逗逗鎮這套書卻不一樣,他十分懂得孩子的語言、心理特點和感知能力,用貼近兒童的語言來表述,讓孩子聽懂成語,還能運用成語。比如我們都很熟悉的成語《一毛不發》,故事的發生背景放在了逗逗鎮,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摳摳員外。摳摳員外有多小氣呢?為了不讓客人吃飯,他把所有的碗筷都收起來,只留下自己的。▼
  • 這50個成語典故,蘊含50個名人故事!讓孩子貼牆背,定能出口成章
    這50個成語典故,蘊含50個名人故事!讓孩子貼牆背,定能出口成章語文是我們從小到大必須要學習接觸的一門科目,不管是在初高中還是在小學,語文都是考試必考的科目之一,所以學好語文是至關重要的。可是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多的時候是需要同學們不斷的積累課外知識,尤其是在小學階段一些生字生詞、成語等相關知識的積累更是能為以後語文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特別是成語相關的知識點,不僅是考試當中必考的題型,而且將其背熟掌握對於以後的學習幫助也是非常大的。
  • 邯鄲成語典故之都街頭「快閃」秀成語故事
    如果說這是一個成語的場面,無需提示,人們一定能夠脫口而出:負荊請罪!13日下午,在「成語典故之都」河北邯鄲市,30名來自河北工程大學的大學生身著古代服飾,在邯鄲市文化藝術中心廣場上演了「完璧歸趙」、「黃粱美夢」、「胡服騎射」等12組成語造型,並與現場觀眾同時揮動手機,共同高喊口號「成語邯鄲搖一搖」。這是邯鄲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碩果金秋·品讀邯鄲」系列網絡宣傳活動中「魅影邯鄲」系列快閃的第二場。
  • 《論語》中的10個成語典故,我能說出三個,你呢?
    在《論語》中,不僅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的教育理念,而其中的成語也一直被我們所津津樂道。那麼大家知道《論語》中的成語有哪些典故呢?出自哪裡呢?不妨來了解下! 1、巧言令色解釋:說話說得很好聽,臉色也裝得是很和善,但是卻一點都不誠懇。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成語典故與寶都街道
    寶都街道作為「古城新街道,昌樂核心區」,不僅環境優美、產業發達、宜居宜業,而且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請看成語典故與寶都街道:  「危在旦夕」   「危在旦夕」是一句發生在咱們昌樂縣寶都街道,且和孔融有關的成語。說到孔融,大家會很自然的想到「孔融讓梨」的故事。
  • 歷史故事的成語:有關戰爭的成語故事和典故
    於是陳勝和吳廣就帶著幾個心腹首先把那兩個差官砍死,然後提著他們的頭,向大家講明了不起義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這幾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願豁出性命跟著陳勝、吳廣一塊兒幹。大夥砍伐樹木為兵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將項燕報仇。大家還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一下子就把大澤鄉佔領了。
  • 三個成語,三個故事,看透人情冷暖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世界上最複雜,最難以用語言來形容和概括的東西。雖然每個人從出生到長大,內心都有著對美好的人際關係的嚮往和期待,但世界往往並不是我們所期待的樣子。除了我們最親近的親人愛人,和真正能夠引為知己的朋友之外,這世上的世故人情,實際上都逃不過人情冷暖這四個字。
  • 開封成語典故故事18米書法長卷推介會舉辦
    開封成語典故故事18米書法長卷推介會舉辦厚重開封,翰墨古城。12月25日,開封成語典故故事18米書法長卷推介會在長軒書畫院成功舉辦。長軒書畫院院長王鳳立介紹,開封成語典故故事18米書法長卷從籌劃到成型,歷時三個半月,得到了眾多書畫名家的支持:韓偉業用行草題寫「開封成語典故」,李旺枝用二爨體書寫了「開卷有益」,周天寶用行草題寫了「曉風殘月」,王鳳立用隸書題寫了「青雲直上」,張宏林繪畫了插圖「杞人憂天」、「一琴一鶴」、「黃袍加身」,嶽邦俊用草書書寫了「杯酒釋兵權」,李志明勇瘦金體書寫了「笑比黃河清
  • 成語典故與昌樂寶都街道
    請看成語典故與寶都街道:「危在旦夕」「危在旦夕」是一句發生在咱們昌樂縣寶都街道,且和孔融有關的成語。說到孔融,大家會很自然的想到「孔融讓梨」的故事。《三字經》中的「融四歲,能讓梨」,即出處於此。那麼,「危在旦夕」這句成語如何發生在寶都街道?
  • 崔永元加盟河南衛視《成語英雄》 講解成語典故
    節目形式:畫畫猜成語  據介紹,《漢字英雄》的姊妹篇《成語英雄》是一檔大型文化節目,節目形式為演播室成語競猜,以畫畫猜成語為核心,並在其中融入成語故事及選手間的情感故事。此外,節目的選手都是以組合形式參賽的,他們有親情組合、友情組合、愛情組合等,以這種形式參賽對他們的默契和溝通能力是極大的考驗,在答題的同時向觀眾展現豐富的情感故事。
  • 《逗逗鎮的成語故事》30冊書+成語卡片+簡筆畫教程,涵蓋120個成語故事,包含1000個成語
    整套書一共30本,涵蓋30個成語故事、120個成語典故、1000個成語,1700個生字這套書所有的成語故事,都發生在一個叫逗逗鎮的地方。每本書都是一個成語故事,在每個故事後,還會附上每個成語的解釋及真正的出處介紹,以及意思相近的成語。
  •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名字用了3000多年,1584個成語跟這座城市有關
    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直存在的國家。我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在這五千多年的歷史中,滄海桑田,鬥轉星移。在我國廣闊的國土中,有許多城市換了很多名稱,但是也有一個城市,一直保持著自己原來的名稱,就是邯鄲。
  • 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淮南:一千成語一座城
    淮南成語眾多、典故豐富,首先讓人記起的典籍便是《淮南子》。目前,《漢語成語詞典》收成語約1.02萬條,《古今漢語成語詞典》收成語1.5萬條。而僅這兩部詞典從《淮南子》一書中摘錄的成語就達122條。「絕代奇書」《淮南子》(亦稱《淮南鴻烈》)在中國古代文化典籍中有著極其獨特的地位,是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一座豐碑,更是中國成語典故的寶庫。
  • 邯鄲之戰引出四個成語典故,戰場背後的故事同樣精彩
    關於邯鄲之戰趙國如何打敗秦國的細節,今天就不談了,這裡主要說說因為邯鄲之戰引出了四個成語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是哪幾個成語典故,又是怎麼引出來的?被稱為戰國時期的四君子,也有叫四公子的分別是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魏國的信陵君無忌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
  • 這三個成語,經常在生活中出現,往往容易讓大家理解錯誤
    這三個成語,經常在生活中出現,往往容易讓大家理解錯誤。中國的成語博大精深,淵源流傳,已經成為我們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語多為四個字,也有三個字,五個字,乃至於七個字以上。這些成語大都是凝結著古代人的智慧,它們分別可能代表是一個故事,也可能代表是一個典故。這些成語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如果加以運用,不僅能提升自己的才華,而且還能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但是有時候,我們經常也對一些成語望文生義,用了之後,錯誤百出,同時讓人貽笑大方。
  • 河北邯鄲真不愧為成語典故之都,邯鄲學步的典故起源於此
    邯鄲位於河北省南部,與山東省和河南省相鄰,這是河北省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同時還是我國的成語典故之都。據考證,直接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多達200餘條。這些成語典故,也是邯鄲歷史文化的標誌之一。在邯鄲老城區,有一座橋,叫做學步橋,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邯鄲學步」這個成語,實際上這也是邯鄲學步這個故事的發生地。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燕國壽陵有個少年,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特別優美,於是不顧路途遙遠,來到邯鄲學習當地人走路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