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早的故事往往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中國也不例外。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是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豐富多彩,集中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鬥爭精神。下面十個成語典故都與神話故事有關,代表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高峰。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就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1.牛郎織女:牛郎織女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神話故事,它的流傳早於七夕節的形成。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有現存文字記載的牛郎織女天文星區對應地理地域分野最早見於漢代史籍《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今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粵分也。」今天我們用「牛郎織女」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2.精衛填海:出自《山海經北山經》,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今天常用它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3.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後來,人們把這個典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蹟的事。
4.開天闢地:這個成語來源於徐整《三五歷記》,「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這說的就是古時候流傳著的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後常用來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
5.天衣無縫:出自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徐視其衣並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今指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
6.女媧補天: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創世女神女媧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女媧摶土造人,並化生萬物 ,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媧氏,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 ,她是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樣苗條,以致有些神話學家堅稱她根本就是蛇身。今天人們用這個典故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鬥爭精神。
7.火眼金睛:原指《西遊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後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銳利,能夠識別真偽。
8.夸父逐日: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故事出自於《山海經海外北經》。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夸父族其中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裏面,於是就開始逐日。他口渴的時候喝乾了黃河、渭水,準備往北邊的大湖(或大澤)去喝水,奔於大澤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為桃花園;而他的身軀化作了夸父山。後來人們用「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9.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一說偷吃),飛到了月宮的故事。「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淮南子》等古書 。
10.百鳥朝鳳:宋李昉等《太平御覽》九百一十五卷引《唐書》:「海州言鳳見於城上,群鳥數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成語舊時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後也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