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2020-12-11 老沙侃文化

人類最早的故事往往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中國也不例外。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是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豐富多彩,集中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鬥爭精神。下面十個成語典故都與神話故事有關,代表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高峰。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就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牛郎織女

1.牛郎織女:牛郎織女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神話故事,它的流傳早於七夕節的形成。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有現存文字記載的牛郎織女天文星區對應地理地域分野最早見於漢代史籍《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今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粵分也。」今天我們用「牛郎織女」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精衛填海

2.精衛填海:出自《山海經北山經》,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今天常用它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八仙過海

3.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後來,人們把這個典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蹟的事。

開天闢地

4.開天闢地:這個成語來源於徐整《三五歷記》,「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這說的就是古時候流傳著的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後常用來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

5.天衣無縫:出自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徐視其衣並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今指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

女媧補天

6.女媧補天: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創世女神女媧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女媧摶土造人,並化生萬物 ,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媧氏,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 ,她是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樣苗條,以致有些神話學家堅稱她根本就是蛇身。今天人們用這個典故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鬥爭精神。

火眼金睛

7.火眼金睛:原指《西遊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後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銳利,能夠識別真偽。

8.夸父逐日: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故事出自於《山海經海外北經》。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夸父族其中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裏面,於是就開始逐日。他口渴的時候喝乾了黃河、渭水,準備往北邊的大湖(或大澤)去喝水,奔於大澤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為桃花園;而他的身軀化作了夸父山。後來人們用「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嫦娥奔月

9.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一說偷吃),飛到了月宮的故事。「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淮南子》等古書 。

10.百鳥朝鳳:宋李昉等《太平御覽》九百一十五卷引《唐書》:「海州言鳳見於城上,群鳥數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成語舊時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後也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小升初」語文專項成語歸類(神話故事、寓言故事、歷史典故)
    成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謂之為成語。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今天,老師從成語的出處為切入點,為大家歸納出自神話故事、寓言故事、歷史典故的相關成語出自神話故事的成語拓展故事含沙射影:古代傳說,水中有一種叫蜮的動物,看到人的影子就含沙子噴射,被噴著的人就會得病。
  •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鳴鑼比武
    為加強成語典故文化建設,進一步擴大「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形成成語典故傳播熱潮,使「中國成語典故之城」這一國家級「金字招牌」更閃亮,12月7日,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在淮師附小山南校區舉行,來自淮南大中專院校及中學、小學3個組別的18支隊伍展開了激烈比拼。
  •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讀後感
    最近,四年級的同學馬上要學習第4單元了,這個單元都是神話傳說。我推薦班裡的孩子讀《中國古代神話故事》這本書,孩子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寫讀後感,有的同學寫了自己對好詞佳句的感受,有些同學聯繫生活實際談感想,還有些同學聯想到如何做人。神話,永久的魅力,人類童年時代飛騰的幻想,孩子們很喜歡。
  •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古人云:「以史為鑑,讀史使人明智」,中華上下五千年,有無數的文化典故流傳至今,也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內容。成語不僅是語文中的必考知識點,也是孩子寫作的絕佳素材,在古代,很多成語都源自於一些寓言故事,歷史傳奇,神話傳說。近期因為疫情的原因,學校延遲了開學,開展了網絡授課,孩子們都留守家中。
  • 小議英語典故性成語的來源與漢譯
    小議英語典故性成語的來源與漢譯[ 2006-03-12 20:33 ] 所謂典故性成語,指的是出自歷史事件、寓言、神話、傳說等一類的成語。其特點是源遠流長,富含較濃厚的民族色彩,廣為民間使用,約定俗成。如果說多以詞、詞組、句子形式出現是語言的結構特徵,那麼作為語言一分支的典故性成語多以詞組形式而很少以句子形式出現。它雖然結構簡單,但內容豐富,意義精深。
  • 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淮南:一千成語一座城
    奇妙的是,成語典故既在古代中國的學術思想中佔據重要地位,也在普通百姓的生產生活中盡情呈現;既流淌在文人墨客的篇章中,也活躍在城鄉百姓的口耳間。數量龐大的成語,凝聚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精髓,也為後世佐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見微知著鮮活如初一座歷史悠久的八公山,一座可以鮮活如初的壽州古城,一部鴻篇巨製《淮南子》,承載了厚重的文化積澱。
  • 100個成語大全及解釋,了解成語釋義,提高孩子運用成語的能力!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且博大精深,成語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豐富的內涵和意義。我們平常接觸到的成語讀起來朗朗上口,一些成語故事比較生動形象,蘊含著寶貴的知識和道理。這些成語故事多來自於一些神話故事、寓言故事和歷史事跡,不僅故事情節生動,而且包含寓意很深刻。
  • 了解開封成語典故 看這裡
    開封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退休幹部趙孝斌歷四年多時間,參考古今118部典籍,編撰了一部長達40萬字、共收錄成語典故故事295條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這部書以成語典故為主線,串聯了從先秦到清代的賢達之士滿溢聰慧謀略的詩文、品德與言行;融思想性、資料性、知識性、可讀性、趣味性為一體,讀來引人入勝。
  • 這3個成語均出自鶴壁,與殷紂王有關,你了解的成語還有哪些?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多數為4個字,但也有3個字和5個字的。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語的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繼承下來的。它們具有固定的結構和固定的術語,表示一定的含義。它在語言上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它代表一個故事或典故。它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 淮南:細品成語典故 看盡城市春秋
    在眾人努力下,以《淮南子》精髓為核心、八公山典故為重點、歷史故事為主題的系列書籍、戲劇、電視、電影、動畫等成語典故表現形態,及與淮南地方成語相關的文化產業和文藝精品也相繼出現。「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八公山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等這些成語典故一直根植於中華民族文化靈魂之中,而這些成語典故均源自具有燦爛古代文化的淮南大地。
  • 語文老師提醒:小學吃透這101個成語典故,作文一次比一次寫得好
    語文老師提醒:小學吃透這101個成語典故,作文一次比一次寫得好語文是一門非常注重基礎和積累的學科,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正是孩子打基礎的黃金時期。成語作為我們民族語言寶庫中的珍貴遺產,是現代漢語詞彙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含著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它形式精練,內容豐富,表現力強,適用於各種語體。不僅考試中的基礎模塊多有考察,就是在作文中,成語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 薦書 | 逗逗鎮的成語故事:涵蓋1000個成語、120個典故的啟蒙書
    整套書一共30本,涵蓋30個成語故事、120個成語典故、1000個成語,1700個生字。購買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通過這樣的方式, 孩子們在30個成語故事中,學到120個成語典故,接觸1000多個成語。
  • 開封成語典故故事18米書法長卷推介會舉辦
    開封成語典故故事18米書法長卷推介會舉辦厚重開封,翰墨古城。12月25日,開封成語典故故事18米書法長卷推介會在長軒書畫院成功舉辦。長軒書畫院院長王鳳立介紹,開封成語典故故事18米書法長卷從籌劃到成型,歷時三個半月,得到了眾多書畫名家的支持:韓偉業用行草題寫「開封成語典故」,李旺枝用二爨體書寫了「開卷有益」,周天寶用行草題寫了「曉風殘月」,王鳳立用隸書題寫了「青雲直上」,張宏林繪畫了插圖「杞人憂天」、「一琴一鶴」、「黃袍加身」,嶽邦俊用草書書寫了「杯酒釋兵權」,李志明勇瘦金體書寫了「笑比黃河清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成語,看完這套書你就知道了
    隨著近年來國學文化的熱潮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中國文化的美。而成語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有著深厚豐富的文化底蘊,是我們學習語言、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和目的。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從古留傳至今,是中國語言文化的縮影,它可以用簡短的文字來說明一個故事或者一個典故,將最想表達的意思直接呈現,蘊含著中國文化的智慧。
  • 【團】涵蓋120個成語典故、1000個成語的啟蒙成語書《逗逗鎮的成語故事》
    整套書一共30本,涵蓋30個成語故事、120個成語典故、1000個成語,1700個生字。這套書所有的成語故事,都發生在一個叫逗逗鎮的地方。通過這樣的方式, 孩子們在30個成語故事中,學到120個成語典故,接觸1000多個成語。
  • 邯鄲成語典故之都街頭「快閃」秀成語故事
    如果說這是一個成語的場面,無需提示,人們一定能夠脫口而出:負荊請罪!13日下午,在「成語典故之都」河北邯鄲市,30名來自河北工程大學的大學生身著古代服飾,在邯鄲市文化藝術中心廣場上演了「完璧歸趙」、「黃粱美夢」、「胡服騎射」等12組成語造型,並與現場觀眾同時揮動手機,共同高喊口號「成語邯鄲搖一搖」。這是邯鄲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碩果金秋·品讀邯鄲」系列網絡宣傳活動中「魅影邯鄲」系列快閃的第二場。
  •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名字用了3000多年,1584個成語跟這座城市有關
    在這五千多年的歷史中,滄海桑田,鬥轉星移。在我國廣闊的國土中,有許多城市換了很多名稱,但是也有一個城市,一直保持著自己原來的名稱,就是邯鄲。一提到邯鄲,我們最先想到的都是"邯鄲學步"這個成語故事:戰國時期燕國的一位少年,因為羨慕邯鄲人的走路姿勢好看,就專門來到邯鄲學習邯鄲步。
  • 了解開封成語典故 看這裡(圖)
    開封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退休幹部趙孝斌歷四年多時間,參考古今118部典籍,編撰了一部長達40萬字、共收錄成語典故故事295條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這部書以成語典故為主線,串聯了從先秦到清代的賢達之士滿溢聰慧謀略的詩文、品德與言行;融思想性、資料性、知識性、可讀性、趣味性為一體,讀來引人入勝。
  • 古代十大美女圖個頂個國色天香,圖十為成語「玉體橫陳」典故主角
    楊玉環(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唐朝時期后妃,宮廷音樂家,舞蹈家,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戈小娥,元順帝淑姬,宮中「七貴」之一,因皮膚白皙而又微微透紅,又稱「賽桃夫人」,具體出生年月不詳,十二花神之三月花,代表的就是戈小娥。南朝宋武帝之女,據考證就是「會稽公主」,世人傳說壽陽公主是梅花的精靈變成的,因此壽陽公主成為正月的花神。
  • 成語故事中這三個典故,看過的人都哄堂大笑,但自己卻身處其中?
    成語故事,可以說是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對於它,我們都很熟悉。然而其中三個耳熟能詳的典故,我們知道它的意思,長大後卻怎麼也做不到。第一個就是刻舟求劍。這刻舟求劍講的是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裡掉到水中,然而他卻只記標記,並沒有立刻搜尋的故事。當時看到這個故事,課堂上的人都笑哭了,紛紛笑話楚人蠢笨。然而長大後的我們卻又聰明在哪裡呢?在歲月這條長河中,某個節點遺失的東西自己並沒有留下記憶,卻又在之後時光中費力尋找,實在是太過可笑了吧!第二個就是掩耳盜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