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感受到了被「高尿酸」支配的恐懼。
高尿酸患者都知道,飲食上要特別注意,可謂是「唯嘌呤是從」,時時刻刻要關注食物的嘌呤含量。
這是因為尿酸是嘌呤類化合物在體內的最終代謝產物,嘌呤攝入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尿酸的生成量。
專家提醒:3種常見蔬菜堪稱「嘌呤大王」,高嘌呤患者要少吃
最為人熟知的高嘌呤食物是海鮮和肉類,但很多高嘌呤患者即使以素食為主,尿酸值還是高居不下。
事實上,很多蔬菜中的嘌呤含量不亞於肉類和海鮮,他們可能無意間攝入了大量的嘌呤。
1、香菇
香菇是很多人喜歡吃的食材,它營養豐富,口感獨特,備受喜歡。
高嘌呤食物的界定標準是,150mg/100g。
但每100g的香菇中含有414mg嘌呤,這個值甚至超過了很多肉類,是非常典型的高嘌呤食物。
2、豆苗菜
豆苗菜屬於苗類蔬菜,它是豌豆的嫩莖葉,也被稱為「龍鬚菜」,以滑嫩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受人喜歡。
但豆苗菜中的嘌呤含量也遠超150mg/100g,同為高嘌呤食物。
3、蘆筍
蘆筍在未出土的時候是白色的,出土之後呈現綠色,故也叫「白筍」、「綠筍」,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營養豐富。
但每百克蘆筍的嘌呤含量達到了驚人的500mg,讓很多海鮮都「望塵莫及」,高尿酸患者要尤為注意。
尿酸升高,身體會有哪些症狀?
高尿酸一般不會直接表現出症狀,但尿酸升高至一定程度(超過飽和度,420μmol/L),就會有尿酸鹽結晶析出,進而造成身體異常。
1、痛風
痛風是高尿酸很典型的症狀,又叫「痛風性關節炎」,表現為關節劇烈疼痛、紅腫變形。
這是尿酸鹽沉澱、吸附在關節處造成的異常。
經歷過痛風的患者都記憶深刻,這是一種似火燒又似蟻噬的強烈痛感。
所以很多人會以是否出現痛風為高尿酸的衡量標準,事實上,高尿酸患者中出現痛風的患者僅佔12%左右,故是否出現痛風並不能代表尿酸值是否正常。
2、排尿困難
尿酸鹽析出後,大多數要經過泌尿系統排洩出去。
在其排洩過程中,會有大量尿酸鹽沉澱在腎臟、尿道等,進而形成類似結石的沉澱物。
這會對尿液排出造成很大幹擾,少尿、無尿、排尿困難等症狀隨之產生。
值得注意的是,排尿困難出現後,尿液無法正常排出,還會被腎臟二次吸收,致使腎臟中沉澱更多的代謝毒素,加速的腎臟的損傷。
3、泡沫尿、尿液渾濁
尿酸長期居高不下,對腎臟的傷害是非常大的,泡沫尿就是腎臟損傷的明顯特徵。
尿酸鹽隨尿液排出過多還會導致尿液渾濁。
尿酸鹽沉澱在腎盂、腎小球,還會對腎臟的「過濾」功能形成幹擾,致使更多代謝毒素無法順利排出,堆積於腎臟,進而損傷腎臟。
高尿酸性腎炎、腎功能不全都是高尿酸損傷腎臟後產生的併發症,嚴重者還可能造成腎臟衰竭、尿毒症等。
降酸護腎,2個習慣請你養成
1、多喝水
蘇州市中心醫院張鵬主任:尿酸高的患者,多喝水能對尿酸濃度進行稀釋,這有助於尿酸的排出。
尿酸高,水中常泡雲臺冰菊,效果更佳。
雲臺冰菊,即懷慶府一帶盛產的懷菊亞種,它被稱為「降酸貴族」,「百菊之王」,是因含有大量的降酸護腎成分,常用於尿酸的穩定。
所含成分:
菊甙、膽鹼:可穩定嘌呤代謝、加速尿酸排洩,還能抑制內源性尿酸大量生成、減少尿酸鹽沉澱、加速尿酸鹽的溶解和排出,有效降低、穩定尿酸水平。
類黃酮:保護腎臟組織免受高尿酸的傷害,從而降低高尿酸性腎病的發生風險,呵護腎臟健康。
尿酸高,開水衝泡,睡前飯後喝上一杯,即可滿足身體需要。
2、多運動
運動降酸,好處有二:
其一、運動可以加速新陳代謝,進而促進尿酸的排洩,減少體內尿酸含量。
其二、運動可以增加脂肪消耗,降低黃嘌呤氧化還原酶受脂肪幹擾的風險,從而達到穩定嘌呤代謝、避免更多內源性尿酸生成的目的。
本身尿酸較高的人還應注意運動的選擇,儘量選擇低強度的有氧運動,避免生成大量乳酸幹擾尿酸的排洩。
小知識:
酒類雖然不是高嘌呤食物,但也是高尿酸患者應該忌口的。
酒類中嘌呤含量較低,但大量喝酒卻是幹擾嘌呤代謝的重要因素,極易造成尿酸大量生成。
此外,大量喝酒還會消耗體內水分,致使尿酸濃度進一步提高,有增加尿酸鹽析出,加重病情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高嘌呤對我們有什麼危害?》.養生雜談,2018-11-4.
[2] 《高嘌呤食物一覽表》.醫學雜誌,2015-4-7.
[3] 張怡,廖梅.為何如此「忌口」,尿酸仍居高不下?[J].醫學報表.201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