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長必備:管教學齡前孩子的7個正確方式

2020-09-18 babystar育兒號

對學齡前兒童來說,什麼樣的懲罰是適合兒童成長且有效的?以下是如何用適合孩子年齡的方式管教孩子的方法。



你在雜貨店時,看到你三歲的孩子正在窺探成箱的糖果。你拒絕了她要果凍豆的要求,然後呢?這預示著史詩般的災難。你開始流汗,當你考慮你的選擇時,每個人都在看著你的孩子在地板上打滾。面對這種情況,你是否應該大聲宣布嚴厲的懲罰來表明你是認真的?你將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了麼?或者會把他抱起來,急忙把他帶到車裡去麼?

哈利法克斯的兒童心理學家丹尼爾.喬尼在討論如何應對兒童發脾氣的問題時向父母提出了以下建議。

1. 這是正常的

首先,要知道三到五歲的孩子應該堅持他們的獨立性和測試界限。雖然這不會讓孩子的情緒爆發或挑釁事件變得更容易控制,但你仍需要提醒自己,這種具有挑戰性的行為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是正確的,

2. 忽視一些行為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任何引起注意的行為——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值得重複,所以投降或責罵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再次重複該行為。相反,假裝這些不良行為並沒有困擾到你。「站在他旁邊,等他把問題解決,或者如果你在商店裡,繼續在附近購物,這樣你就知道你的孩子是安全的,」此時,孩子會意思到,你不會對他們到一些故意行為做出反應。


3. 不要擔心感知問題

當旁觀者或家人可能會想知道為什麼你不立即嚴厲地懲罰你的孩子時,忽略他們的行為,並以你到教育方式繼續。因為,這樣做,實際上是專家認可的,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的管理

方式。

喬尼說:「我知道父母們會擔心其他父母在孩子表現失常時的想法,但當我看到父母忽視一個表現失常的孩子時,我就想為他們祝賀。」因為,在那一刻,你已經為你的孩子做了最好的事情。

4. 暫停時間的正確方法

表現出攻擊性行為是無視規則的唯一例外。例如,當孩子發生褻瀆或暴力行為時,父母應該將孩子從這種情況下及時移走——也稱為暫停。然而,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兒童醫院的兒科助理教授安德魯·賴利在2016年的一項研究中指出,超過30%的受訪家長發現,暫停對於他們的孩子來說,基本上沒有效果。萊利的團隊發現,不同家庭在實施「暫停」的方式上存在顯著差異,包括把孩子送到他的房間或指定的「淘氣地點」。

事實上,「暫停時間應該很無聊,」萊利說。「雖然很多家長都想對孩子受到的懲罰進行實時解釋,但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說話,等過了時間再討論剛才發生的情況。」

喬尼也認為儘量少說話很重要:「有時候沉默能說明問題。這個信息展示的是,『當你的行為積極時,你會吸引我的注意力,但當你的行為變得消極時,你就會失去我的關注。』」他說,在這個年齡段,不超過三分鐘的暫停時間通常不是很有效。


5. 剝奪特權

專家稱這種訓練策略為「反應成本」,不建議對學齡前兒童使用。諸如剝奪看屏幕的時間,或者告訴你四歲大的孩子,如果他不吃晚飯就不能吃甜點,這樣的後果對那些真正理解失去他們想要的東西的孩子會更有效。

6. 標記積極的行為

當你的孩子行為得體時,你要對他們說些讚美的話,但一定要把好的行為表達出來:「我喜歡你第一次穿上自己穿上鞋子的樣子,」或者「我喜歡你過馬路時牽著我的手的樣子。」如果你的表揚太籠統,小孩子可能不明白他們到底哪裡是做的優秀的地方。說出表揚的話更有可能引導孩子重複那個具體的積極行為。儘管,有時你可能會覺得有些幼稚,「我喜歡你在紙上塗色,而不是塗在自己身上,」但相信我,這個方式的確很有效。

7. 在紅色區域

兒童心理學家丹尼爾.喬尼建議使用紅綠燈的顏色和「紅燈,綠燈」的遊戲來幫助孩子標記情緒。要幫助一個情緒低落的孩子冷靜下來,你可以說:「你現在處於紅色區域。當你覺得你處在黃色區域的時候,你可以來找我」,或者說「你現在是黃色的,做幾次深呼吸,試著回到綠色。」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將學會識別情緒是如何升級的,以及為什麼呼吸、擴散和正確的表達情感是重要的。

英文原文:

https://www.todaysparent.com/family/discipline/how-to-discipline-a-preschooler/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做了中文翻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兒童心理:學齡前兒童性格有7個特徵
    原標題:學齡前兒童性格有7個特徵 看家庭對性格的影響 在學齡前兒童的身上,有許多的特徵都是需要家長多多注意的,而對其正確的引導,也會讓其的成長之路十分順暢,一般來講,家長在平時要想對孩子的性格進行培養的話,就需要先對其性格特徵進行了解,那麼,學齡前兒童的性格特徵有哪些?
  •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是什麼意思
    學齡前兒童9月份了,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小朋友都要進去學校學習知識了,3-6歲兒童教育是很重要的階段,一般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學齡前兒童教育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了,那麼,學齡前兒童是幾歲?來了解一下吧。學齡前兒童是幾歲學齡前兒童指:尚未達到入學年齡的兒童。
  • 學齡前兒童這樣吃,生長發育好,孩子身體棒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何給孩子最好的營養,一直是家長或我們幼兒園老師們關注的頭等大事。學齡前兒童經過7~24月齡期間膳食模式的過渡和轉變,攝入的食物種類和膳食結構已開始接近成人,這一時期將是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關鍵時期。
  • 學齡前兒童繪本推薦之六
    圖片來源於網絡學齡前的兒童,想要提升學習力,該看哪些書呢?一、提升數學思維能力《摩比愛數學》,超火的學前數學思維啟蒙網紅書,百萬優秀父母家中必備,全套18冊,分為3個級別,分別對應幼兒園小班、中班和大班,教會孩子數學的圖形認知,分類比較、加減法和邏輯推理。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會自己想辦法》,這套書聚焦兒童成長中的十大煩惱,比如易害羞、壞脾氣,玻璃心等問題,孩子看完之後大大緩解入園焦慮,提升跟其他小朋友的社交能力。
  • 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上幼兒園是個難題
    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來說,幾歲上幼兒園和什麼時候上幼兒園是個難題。這是每個家長都會很頭疼的問題,大多數孩子都是三歲至四歲開始上幼兒園,可是剛開始上幼兒園時,家長和孩子們因為不適應和種種擔心,往往在接送孩子時淚眼相對。
  • 學齡前兒童教育 學齡前兒童教育的書籍
    學齡前兒童教育1、隨意運動的發展其運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斷改善,學會運用正確的姿勢跑,並能聽信號改變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軀體平衡,學會在平行線中間或平衡木上行走。2、言語發展主要發展詞彙量,學會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其語音逐漸正確,詞彙逐漸豐富,4歲兒童掌握600—2000個詞,5歲時為2200—3000個詞,而6歲時為3000—4000個詞,從3歲到6歲,詞彙量增加了近3倍,詞類漸次增多,語法複雜化,已出現大量的複合句。
  • 淺談: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的環保原則
    現當今,在家長眼中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長,學齡前兒童家具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須接觸到的,合理的布局、環保 的選材、安全周到的考慮,是每一個家長都會認真考慮和選擇的。本文由學齡前兒童家具的功能分析入手,首重介紹了學齡前兒童家 具的環保設計原則.
  • 10個適合學齡前兒童觀看的外國節目
    童辦語:對於學齡前的小寶寶來說,除了圖書之外,電視節目是進行早教的方式之一,當然孩子看電視需要控制時間
  • 學齡前兒童如何保護自己 青島公布十大安全理念
    對此,針對學齡階段兒童的安全教育青島市已經開展了一些工作,一到九年級都編印了安全教材,開設了安全課程,同時輔以應急演練、安全體驗等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相比學齡階段兒童,學齡前兒童安全教育幾乎空白。歐美等先進國家安全教育都是從小抓起,特別是學齡前,把正確的安全理念從小的時候就灌輸給孩子。
  • 學齡前兒童十大安全理念
    ,學齡前兒童有權不接觸陌生人,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風險。7、遇到危險首先要保護好自己,再去幫助別人說明:學齡前兒童缺乏自救互救能力,面對危險有果斷逃生的權利。「學齡前兒童十大安全理念」是伴隨孩子一輩子的理念,符合學齡前兒童的成長規律和認知特點,從小灌輸和教育,有助於孩子從小形成根深蒂固的安全意識,讓孩子受益終生。
  •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
    學齡前兒童1、求知慾強:愛學習,有各種各樣的興趣,注意力比較穩定,善於把開始的事一直做到底。2、富於友愛感:愛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時能友好相處,善於把自己的願望與集體相結合。3、愛勞動:自主能力強,穿衣、吃飯都要求自己做,主動幫成人做事。
  • 孩子在學齡前的異常行為,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幫忙改正
    對此,教育專家認為出現類似行為,也許是與父母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模式以及方法較為欠缺息息相關。為了能減少類似的狀況出現,父母自是要注意孩子的一言一行,並做到對症下藥。 繼續將這種行為進行下去,也會影響幼兒園老師對於他的看法,甚至會質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而此類行為在學齡前兒童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和突出,並被稱作學齡前兒童的異常行為,除暴力攻擊之外還包括以下這幾點。
  • 兒童教育專家:孩子學齡前,這四種方法能讓他們更聰明
    現在,許多父母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學齡前兒童的教育。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學齡前兒童各方面的可塑性更強。根據兒童 教育專家的研究,如果父母能把握以下四種方法,可以有效地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使他們變得更聰明。 方法一:培養孩子和父母交談的習慣。
  • 合肥百個學齡前兒童有6個肥胖 且呈逐年上升態勢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昨日,記者從合肥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了解到,合肥市100個學齡前兒童中,就有 6 個肥胖,且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專家提醒,家長不要對孩子進行過分勸食,控制孩子的體重,讓孩子動起來。
  • 韓國學齡前兒童愛化妝引擔憂 被指或壓縮孩子成長潛力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劉媛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金惠真】「變得跟姐姐媽媽一樣漂亮」,這句話成了韓國美妝博主們向兒童推薦化妝品的經典臺詞。韓國媒體23日報導稱,學齡前兒童最近成為各大化妝品牌爭搶的目標人群。琳琅滿目的兒童化妝品、鋪天蓋地的網絡推廣也讓韓國社會十分擔憂:如此下去孩子們會不會變成只重外在的人。
  • 親子體驗 快樂成長|| 昕悅府學齡前兒童教育開課啦
    孩子在學齡前的行為等問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擴大,影響孩子以後的發展。弘陽·昕悅府為考慮孩子們的未來發展,2020年8月15日下午,特地邀請了老師為家長以及孩子們開展一場學齡前兒童教育的親子活動。「家有2個孩子,平常工作忙,關注度不夠,這講座正合時宜」,「聽說是牛津國際幼兒園小名師,來聽聽準沒錯」……講座剛開始,現場已經座無虛席。
  • 學齡前兒童知識教育的誤區
    學齡前兒童主要是指3~6歲年齡段的孩子,作為學齡前兒童的父母,你是否也猶豫過要不要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呢?如果不對學齡前的孩子進行知識教育怕到了小學之後跟不上學校的進度,如果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又擔心過早的接觸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學習興趣。
  • 【兒童性教育】學齡前兒童性行為
    作者:寶寶知道 雨朵小寶貝孩子在每個階段都有自己成長的特點,在性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家長要掌握學齡前兒童性行為的特點,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樹立健康的性心理。於是我一一解答了她的問題又跟她說了一遍,沒想到管用了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與孩子之間有互相觀看、相互觸摸等性遊戲時,應及時加以阻止,但要注意方法,不要訓斥、打罵,而要說明道理,正確引導。
  • 學齡前成長:3到4歲兒童各項成長指標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營養健康>健康護理>正文學齡前成長:3到4歲兒童各項成長指標 2012-02-22 16:16 來源:新浪親子
  • 3—5歲學齡前兒童的性教育及遊戲
    孩子之間的性遊戲,學齡前兒童的性教育 01 大家好,我是時代心理,今天我們來看看,針對3-5歲學齡前兒童的性教育,有哪些要點。我打算分成六個部分來講。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幼兒是如何認識自己的身體的。因為這些都是和學齡前兒童的談話中隨時會用到的,上次文章分享 中我們也講過,掌握並能夠坦然說出這些器官的正確名稱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