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號稱亞洲最殘酷的「高考」,韓國的中學生,命運到底有多苦?
在亞洲,抨擊「東亞式教育制度」最猛烈的,就是日本人。很多日本教育家認為,東亞教育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苦。但事實上,在東亞各國、各地區中,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學生,是最幸福的。做學生,最悲催的就是降生在了韓國。
在整個發達國家陣營中,韓國都稱得上是一朵「奇葩」。韓國在人均收入上,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但經濟結構卻和發展中國家一樣,因為這種模式可以「維持高增長」。就是韓國的教育,也沒有學習發達國家,學生上補習班,經常到晚上11點。
所以韓國的高考制度,和中國(大陸)、印度一樣,都是應試教育,「一考定終身」。這樣的教育方法好不好?好,可以讓韓國學生在國際競賽中拿高分。但是也有缺點,就是韓國學生可能會有厭學情緒,高考「扔書」就是一個例子。
韓國建國60多年,只拿到了一個諾貝爾獎,還是諾貝爾和平獎,這讓韓國人內心很受傷。因為鄰國日本已經拿了20多個諾貝爾獎了。韓國政府甚至拿出了一筆錢,給科學家充當經費經費,但仍然失敗了,問題就在韓國教育身上。
因為韓國學生有厭學情緒,所以韓國科學家做研究不是因為個人興趣,而是為了政府的科研經費。日本科學家大都不把科研經費當回事,甚至有的人拿諾獎第二天就捐了。正是殘酷的教育制度,使得韓國學生丟掉了「興趣」。
這種扼殺想像力的教育制度,無異於殺雞取卵。所以到了美國,韓裔的收入水平是很低的,和華裔(大陸)差不多。但是臺灣裔、香港裔、日本裔的收入特別高,臺裔的收入達到了美國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公認的「高收入群體」。